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网告诉您姓氏祠堂与家庙的区别与联系

2017-06-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616
转发:0
评论:0
族谱网告诉您姓氏祠堂与家庙的区别与联系,区别:   祠堂原本是族人聚会、议事、处理族内纠纷等宗族活动的场所;   家庙是
区别:
      祠堂原本是族人聚会、议事、处理族内纠纷等宗族活动的场所;
      家庙是供奉祖宗、先辈神像、灵位,供族人祭祀、朝拜、思念的场所。
      上古时代,宗庙为天子专有,士大夫不能建宗庙。
      汉朝以前,有官爵者才能建立家庙,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但那时叫宗庙或者祖庙。  
      唐朝始创私庙,以祭祀先祖。
       宋代朱熹提倡建立家族祠堂改为家庙。
      《宋史·礼志十二》:“ 庆历元年,南郊赦书,应中外文武官并许依旧式立家庙。” 宋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文潞公作家庙,求得唐杜岐公旧址。”各族百姓为了祭祀先祖,常建有“家庙”。
族谱网告诉您姓氏祠堂与家庙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后来很多地方逐渐合二为一了,兼具双重功能,但有的地方宗祠与家庙仍然是分开建造的,保持着原有的结构与功用。
        宗祠(zōngcí),又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它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莆田刺桐金紫方氏祠堂,便是建于唐末。涵江黄巷村黄氏宗祠,建于北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到南宋,莆田林氏“建先祠”,“置祭产”。(宋濂《宋文宪公全集》卷十二)建阳陈氏家族的祠堂,始筑于元代。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则在明清两代。此时入闽各家族经过长期发展和繁衍,族众日益增多,家族为团结族人大兴土木,故一时建祠之风盛行。
         家庙即家族为祖先立的庙。庙中供奉神位等,依时祭祀。《礼记.王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文献通考.宗庙十四》:“仁年因郊祀,赦听武官依旧式立家庙。”《清文献通考.群庙五》:“[顺治]十年,议定郡王以祀追封祖父于家庙,贝勒以下祀追封祖父于坟墓。”
族谱网告诉您姓氏祠堂与家庙的区别与联系
        家庙又称祖庙,起源于先民对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是古人祭神祭祖的场所,至商周时期宗庙制度和祭祖礼制初步形成,秦汉并逐步完善。
         南宋理学家朱熹《朱文公家礼》立祠堂之制,宗祠和家庙在明清进入发展巅峰时期,但只有做过皇帝或封过侯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皆称宗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石龟许氏家庙
许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现居国内百家姓排行38位。许氏很早进入闽地开发,成为闽台一带大姓。闽南俗语称:“陈、林、吴、许四大姓”。在晋江,许姓人口300名以上的村落有108个,人口可达数十万。相传许氏出自姜氏,其始祖为上古三皇之一——炎帝神农氏。神农氏居于姜水之滨,因以为姓。其后裔共工之从孙四岳,尝佐尧治理天下。传有“吕、卢、高、纪、许”五姓,号称“烈山五姓”。四岳之一日伯夷,号称太岳。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建立周朝。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于许国(在今河南省许昌市),称为许文叔。许是个小国,春秋时为郑、楚所逼,几度迁徙。战国初年被楚国所灭。其族裔遂以原国名为氏,奉文叔为许氏得姓始祖。以“太岳传芳”纪念先祖伯夷。相传帝尧时有个叫许由的高士,隐遁于民间,帝尧知道他的才能,想把天下让给他治理,他认为尧的话玷污了自己的耳朵,跑到颍水之滨洗耳。许由死后,葬于箕山顶。许姓也有以他为祖宗的,故有“洗耳堂”...
· 姓氏宗祠与家庙称呼有什么区别?
祠,起先是用于纪念和祭祀某些伟人的场所,一般是对已故之人,对于在世的也偶有建祠,称为“生祠”。如《汉书》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及时祭礼不绝”。随着魏晋南北朝名门望族的出世,祠堂也逐渐普遍化。但,自从科举制的兴起以及望族的消亡,民间祠堂又开始没落,特别是五代至北宋时期,百姓居无定所,祖先的祭祀则仅限于每家每户的正堂。整个宋代,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文人的异军突起以及商品经济的发达,使得儒家理学得到了广泛普及,而宗祠的再次推广多赖南宋时期的朱熹。朱熹在《家礼》中谈到,“报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实有家名分之守,所以开业传世之本”,其宗旨是希望有识之家应建立宗祠祭祀祖先,以扬宗功祖德。此外,朱熹也提出了详细的宗祠规制,有钱之族“祠堂之制为三间,外为中门,中门外为两阶,皆三级”;“若家贫地狭,则止为一间,不立厨库,而东西壁下置立两柜,西藏遗书、衣物;东藏祭器亦可”。“凡祠堂所在之宅,宗子...
· 族谱网告诉您正确看待老谱价值的判断与发掘
老谱和老谱记载的资料非常重要,对家谱的续修有很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但往往又因前谱编修人员从业水平、编修时间、经费以及交通等原因,导致校对、走访、查证等不够完善,谱中难免存有错讹之处,这就需要修谱人员在反复阅读老谱的基础上,经考证、比较、综合多方资料进行辨别。如何评价谱牒编修质与价值,着重在谱序,而对谱序的鉴别,应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判断:一、分析谱牒的序文。谱序可称之谓整部谱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文字精华,它起到承上启后的引导纽带作用,更是对组成谱系脉络精髓的画龙点睛。确定谱系编纂的质量的首要标准就是谱内必须要有创谱之序和随后历次续修的谱序,且基本完整。二、识别谱序的真伪。新谱或创谱的成谱年代,在谱序中得到反映。所以应对序文的年代(朝代)与撰文者的身份、古代地名等是否符合史实;该序文是独创原文,还是移花接木,或经人为修改,甚至是杜撰,必须要考证查明。三、谱序和谱系是否一致。世系是宗谱最重要的内容,检...
· 浅析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建筑设计问题就是城市设计的问题,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它对整个城市的形态、交通、基础设施和区域结构往往产生深远的影响。建筑本身的复杂性和层次性只有在城市设计层面上去认识才可能理清关系,解决问题。理论上,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从物质层面上看,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都关注实体、空间以及两者关系,它们在城市建设范围中有着显而易见的重合,并呈整体连续性的关系。建筑立面是建筑壳和表皮,但又是城市空间这个大范围内的"内壁"。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互相交融、隔而不断。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但建筑师们在实践中往往忽略了建筑空间与城市形体环境的相辅相成关系,而过多埋头于单个建筑设计中。因此造成了某栋建筑单个来看或从建筑学角度来看是成的而当把它放入到整个城市空间环境中时,却是一道败笔。如香山饭店,虽然从建筑角度来看,为探索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开创了先河。但从城市设计角度来看...
· 传统姓氏文化中的族谱与祠堂
姓氏家谱是以文字和表谱等形式,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家族史籍。姓氏家谱是以本家族子孙一代一代血肉之躯环环紧扣的生命链条,是血脉贯通、宗亲相连的一条永世割不断的血缘纽带。姓氏家谱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过不同或相似的作用。更多资料:家谱-百姓通谱商人的牒记,载有祖先父兄死去的忌日。每逢忌日,商人要进行祭祀,并且禁止喝酒作乐,目的是缅怀先人的优良品德,不忘养育之恩,也就是使老有所敬,贤有所尊。这种敬老尊贤的遗风,至今还是我们中华民族需要发扬的传统美德。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之世系也,为之陈有德者世显而暗乱者世废也”(《国语》),可见此时的谱书被当作是对帝王、诸侯进行道德教育的教本。魏晋以来,谱书又有维护九品中正制选举、门第婚姻、社会伦理等作用。就现代社会而言,姓氏谱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有益的、合理的家训、家规、格言,例如:赡养老人,要求兄弟和睦,不许辱骂殴打尊长,禁止酗酒、赌博、严禁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