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春节为何必备贴春联!

2017-06-0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5
转发:0
评论:0
春节为何必备贴春联!,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quo...
·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何时?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呢?在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在门的两侧贴上春联。那么为什么过春节要贴春联呢?它有什么用处?贴春联这一习俗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起源于何时?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
· 春节贴春联和门神习俗的来历
据说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根据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神话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里面有一座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时,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回到鬼域。鬼域的大门边站着神荼、郁垒两个神。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老虎。因此所有的鬼都害怕二人。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
· 春联的由来春节张贴春联的传统是怎么来的
春联的由来:春联在中国的楹联中,可以单独划分一类,因为春联是应时而写,春节专用。过了春节,就不是春联了,是普通的对联了。古往今来,从官员到百姓,都十分重视春联图个喜庆,还为来年讨个吉利。因此在民间,百姓们把撰写和张贴春联当作迎春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至今,在民间里还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二十三供灶仙,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磨粘谷,二十六割肥肉,二十七杀小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上香斗儿。”二十四写大字,就是说这一天要开始写春联了,家家户户买大红纸,自己能写的自己写,自己不能写的求别人代笔。为什么非要用红纸来写春联呢?原来传说“年”是一头怪兽,经常危害民间。所以“年”一来的时候,百姓就烧起火来,用红色三火焰吓退怪兽,掉头就跑。以后,老百姓每到“年”来了,就挂上红色的春联,写上消灾接福的话。还有一个原因涉及到春联的起源。古代把春联称作桃符,据《皇朝岁时杂记》中记载:“桃符之之以桃木板二三尺,大四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