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我们的根和姓氏文化的意义!

2017-06-0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9
转发:0
评论:0
我们的根和姓氏文化的意义!,“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是什么?我应该是什么?我将会是什么?”这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是什么?我应该是什么?我将会是什么?”这是西方圣哲长久的苦恼。苏格拉底曾为探寻人的本质而痛苦了一生。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这是东方清朝顺治皇帝久久解不开的心中大惑。谁读懂了生命的来龙,生命也就成了一部深刻的书。
 
   寻根的天性萌芽于童年(儿童总爱问母亲:“我是怎样生下来的?”),勃发于中年。寻根是人到中年以后的事,中年以前的人生兴趣大致集中在“食、色”二性。中年是午时茶。中年已走过了一段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蓦然回首,这才会想到自己的来龙去脉,想到如何抓紧时间充实后半辈子的生命。西人曰:“人生从四十岁开始。”中国的梁实秋说:“中年的妙处,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清人张澍在《姓氏寻源》自序中说:“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海祖源,不此之求,是谓昧。”昧即糊涂,不明白,漆黑一团。人生短短几十秋,来到世上不容易。人如果不知自己的血脉传承,弄不清自己的祖根来源,稀里糊涂,度此一生,岂不悲乎!
 
   寻根的终南捷径是追寻自己的姓氏谱系。
 
   姓氏是人的符号标志,又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现象。每一个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的姓氏符号都可以与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姓氏符号联系起来,甚至可以追踪到太古初民的原始崇拜。屈原赋骚,首句即是“帝高阳之苗裔兮”。今天姓屈的现代人,与这位二千多年前行吟泽畔的楚国大诗人的姓氏符号是完全相同的。由今之“屈”姓上溯至屈原,再由屈原上溯至“帝高阳”,这是一条多么悠长多么神秘而又多么动人心弦的寻根隧道!中国文化重现实,重今生,因而也就重来龙,重寻根。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典籍中史、志、谱(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特别发达的原因。
 
   中华堂堂,民族皇皇,文物典章,辐射光芒。圣哲相传,代有辉光,文明古国,礼义名邦。证明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除了猿人化石、甲骨文字、千古长城、秦砖汉瓦、敦煌壁藏、典籍文献等无以计数的实体文物与载体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就有具体生动的体现,这就是人人皆有的姓氏。悠悠的历史已成了漆黑的天幕,让我们每个人还能直接“看到”历史的,不正是像活化石一般积淀下来的姓氏,与像繁星一般闪烁在夜幕中的历史人物的名字吗?
 
   中华姓氏,导源于上古,传续至今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其间离合演化,殊为复杂。拙以为考察中国姓氏发展与姓氏文化,有以下几个关键处应予格外关注:
 
   第一、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起源的根本原因。无论是古代文献资料还是现代少数民族中留存的图腾信仰,均已证明了这一点。“姓”的本义是指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
 
   第二、我们现在的姓氏制度,确立于秦汉之际。西周一秦汉间生氏转姓到姓、氏合一,是现代中华姓氏来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现代中国人的极大多数“姓”正是承袭了周代众多“氏”而来;而周代众“氏”产生的直接原因,则在于周王室的宗法制与分封制。“别子为祖,继别为宗。”“氏”的本义是指源于同一父性族祖的分出去的各支系(别子)的开氏始祖的符号标志。
 
   第三、魏晋六朝的门阀制度造成了世家门第、著姓庶姓的社会现象,从而使作为人的个体符号的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别。这是中华姓氏史上的一段畸形历史。但由于当时姓氏世系成为选官、婚姻的重要依据,故反过来又促进了姓氏之学与谱牒之书的研究编修。
 
   第四、兼容并包的华夏文化与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交融,直接导致了大量胡姓汉化与部分汉姓胡化,而胡汉姓氏的混淆互化则又反过来促进了民族交融的步伐。出于帝王意志与政治目的的赐姓避讳,出于战乱人祸避难而改姓,出于特殊事件或因省文、音讹而改姓,以及古代复音姓氏单音化等,凡此种种,使中国姓氏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致使世系难辨,脉络难清。同宗不一定同姓,同姓不一定同宗,近代中华姓氏乃是包含着多种文化因素的结晶体。一部中华姓氏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演进的历史,是中华文化史、社会史、制度史、民族史等的综合性产物。
 
                        姓氏与遗传学

  

         历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和传统独特的中国谱牒学,目前不但在社会科学中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生命科学中也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并已经形成了中国资源特色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

        在多数的情况中,姓氏是世代遗传的,姓氏人口资料又比较容易搜集,其历史跨度也很长,非常适合于大量数据统计性质的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姓氏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来探讨人群的遗传结构、不同群体间的亲缘关系、以及人群迁移等。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探讨中国人起源和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和科学依据。

      中国人一般都习惯地继承父亲的姓,以父系方式把姓氏遗传递给下一代。女子在一生内仅仅保留其父亲的姓氏,不传给下一代。因此,绝大多数的姓属于一种无性别之分、以父系方式传的"基因",相当于性染色体遗传的特殊基因。可以这样假设,不管是X精子还是Y精子,均携有"姓氏基因",均在每代显示其姓氏的功能。惟有Y精子具有连续传递姓氏特徵的性能,而X精子仅仅在第一代显示姓氏的性能。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中国人中一直普遍存在着改姓的现象,这包括入赘婚姻、随母姓氏、避难改姓、少数民族用汉族姓等等。在人群中改姓是突发的和随机发生的事件,往往发生在迁移过程之中,但是可以肯定有总人数中改姓人数的比例较低。而且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改的姓,从第二代起仍以父系方式传递。这种改姓现象可以认为是姓氏的突变,突变后的姓氏仍具有正常的父系传递功能。中国人姓氏的悠久历史和相对隐定的传递,以及具有中国社会进行特色的改姓现象,不但增加了中国人姓氏的多样性,为追踪各个姓氏的始祖和年代提供了线索和机会;而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广大农村中一直存在着同姓聚居的习俗,加上婚姻半径小,娶嫁地域相对固定的特点,同姓人群可以认为是其共同祖先的父系遗传物质,某种程度隔离的群体,这在进代上有特殊的意义。这种与近代人类进化有直接相关的同姓群体。在探讨中华中族的起源和进代等研究中将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模型和线索。

      宋朝、明朝和当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姓氏分布反映了三个重要的现象:第一,中国人姓氏在历史上传递是延续的和稳定的。它揭示了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人姓氏所表现的血缘文化的痕迹与生命遗传物质,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的进化具有基本相同的和行的表现。第二,中国人历来有同姓聚居和联宗修谱的习俗,而且婚姻半径很小,婚娶地域相对固定,这样形成了同姓人群的分布。中国人姓氏的分布实际上主要反映了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中国人的姓氏或同姓人群存在两种状态,大姓和小姓,或称为常见姓氏和非常见姓氏。仅占总姓氏量不足5%的常见100个姓氏已集中了85%以上的人口,而占总姓氏量95%以上的非常见姓氏仅代表不足15%的人口。常见100个姓氏的分布是反映各地区人群的遗传组成的主要因素,它们决定着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规模和地域人群间的亲缘关系的程度。而非常见姓氏人群更为表现其地域特色和相对高程度隔离的现象。第三,人群的迁移的主要方向反映了中国人遗传基因的流动方向。同时,再一次从群体遗传学角度证实了中国汉族一直存在着遗传上异源的南北两大群体,其1000年来的地域分界线应在武夷山和南岭地带。因此,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探讨中国人起源,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姓氏根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要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如何发掘包括根文化在内的中原文化内涵,使华夏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成为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面前的一道战略命题。一“中原根文化”是指起源于中原地区的在中华民族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主流思想和文化。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原根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以姓氏文化、客家文化、炎黄文化等为核心的中原根亲文化,还包括华夏精神信仰之根、文明文字之根、华夏帝都之根、文学艺术之根、古代教育之根以及农业和商业文化之根等。华夏民族血脉之根。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帝舜,这些...
· 姓氏文化和家谱,族谱的时事意义
种类繁多的姓氏,丰富多彩的家谱,是我国悠久历史的一份重要文献。究其现实意义,学者从学术的角度来论证,政府从是否有利于社会管理、是否能推动经济发展的层面来阐述,社会团体、普通民众、特别是华侨,说起探讨姓氏和家谱文化的意义,那可就大了去啦!从他们“认祖归宗”的劲头,大办盛会、大把花钱的行动上,足以诠释姓氏和家谱文化的意义。笔者仅从四个方面浅述。1、有利于追本溯源中国人大多都有姓氏,初次交往,总要先问:“您贵姓”。特别在外地,如是同姓,马上就亲近了许多,认为“五百年前是一家”,“都是大槐树底下走出来的”。其实不然,一个大姓可能有上百个来源,比如中国大姓之一的“李”姓。只有通过对姓氏和家谱的进一步研究,追本溯源,修书续谱,连支连宗,才能明血缘。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从基因的类型分布就可以直接追溯到家族的父系起源,而通过后代基因分析,也可以找出共同点,推出祖先的基因。姓氏及家谱的记载,恰恰可为基因追根溯...
· 中华姓氏文化的研究意义!
国史、方志、家谱,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三大支柱。中国姓氏表明了一个人的家族系统和血缘关系,是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契入口。沿着姓氏起源、姓氏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姓氏和姓氏文化的社会功能,使我们从中认识到姓氏文化研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方面的重大意义。一、中国姓氏的渊源和姓氏文化的发展1、中国姓氏渊源。中国的姓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氏和姓并不相同,它是姓的分支,较姓的产生要晚一些,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姓原本是代表母系氏族的族称,是同一女性始祖的后代们所共同拥有的符号标记;氏作为姓的分支,是子孙繁衍后各个分支所特有的符号标记。《吕氏春秋·恃君览》中记载:“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在母系氏族社会,人类实行群婚制,子女与父亲的关系不能确定,只能按母系来确定人的血缘身...
· 意义深远的姓氏寻根之作
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姓氏及其附属的文化内涵,就是一张绝佳的名片,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每人都有姓,谁也没问过为什么。可是如果要问,你为什么要有姓,你的姓在历史长河中象征着什么,你的姓有着怎么个来龙去脉……难免一头雾水。看过《钱文忠解读百家姓》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了。按照《百家姓》504个姓的先后顺序,逐个解读,为各姓氏追根溯源,梳理每一个姓氏的第一得姓始祖和得姓渊源,扎扎实实回答了一个大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根在哪里。虽说《百家姓》格式整齐,合辙押韵,却只是把几百个姓罗列在一起而已,不考虑姓之大小、古新,更没有什么微言大义。然而,《百家姓》却与《三字经》、《千字文》一样,被选作历代蒙学读物。为什么?正如钱文忠教授所说:“《百家姓》汇聚的不是一般的汉字,而是作姓用的汉字,这就不一样了。以家族为中心、视血缘区别亲疏,乃是中国...
· 意义深远的姓氏寻根之作
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姓氏及其附属的文化内涵,就是一张绝佳的名片,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每人都有姓,谁也没问过为什么。可是如果要问,你为什么要有姓,你的姓在历史长河中象征着什么,你的姓有着怎么个来龙去脉……难免一头雾水。看过《钱文忠解读百家姓》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了。按照《百家姓》504个姓的先后顺序,逐个解读,为各姓氏追根溯源,梳理每一个姓氏的第一得姓始祖和得姓渊源,扎扎实实回答了一个大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根在哪里。虽说《百家姓》格式整齐,合辙押韵,却只是把几百个姓罗列在一起而已,不考虑姓之大小、古新,更没有什么微言大义。然而,《百家姓》却与《三字经》、《千字文》一样,被选作历代蒙学读物。为什么?正如钱文忠教授所说:“《百家姓》汇聚的不是一般的汉字,而是作姓用的汉字,这就不一样了。以家族为中心、视血缘区别亲疏,乃是中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