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六尺巷:让他三尺又何妨

2017-06-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5
转发:0
评论:0
六尺巷:让他三尺又何妨,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全长180米、宽2米的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全长180米、宽2米的巷道。这条看似寻常的巷子,走完全程也不过四五分钟,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来历,更与历史上一段张氏佳话有关!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尚书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这唯一的办法,房地产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张英的行为正应了那句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

尚书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邻居一家人热泪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吴家的一半,这条几十丈长的巷子虽短,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村民们可以由此自由通过。六尺巷由此得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六尺巷故事的由来
民间故事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英、张廷玉父子。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当时官拜安庆州知府,钦定五品)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一个是朝庭一品大员,一个是他的顶头上司——州知府,都不能得罪,不敢轻易了断,甚至想辞官不做,以免带来杀身之祸。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让人捎给在北京当京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遂交给来人,命速带回老家。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
· 桐城三尺巷
升金湖畔有一个历史悠久的白石村。这里的人都姓张,系汉初谋臣张良的后裔。今人张永乐曾作《白石谣》赞道:炎黄子孙,白石张村;良相后裔,贵三传人;25代,明清至今;三百余户,二千人丁;地处偏僻,世代农耕;吃苦耐劳,善厚做人;村风古朴,脾性率真;勤俭度日,代代传承。不知是何年何月,一位江北桐城宰相张英的后裔拜访白石村。来到白石村一看,左虎山右龙山,前有笔架山,后有罗汉山,背倚凤形,如蛇似龙。徽派建筑,布局精巧。烟火千家,栋宇鳞次,九弄13巷,森然一大都会矣。张英的后裔大赞一番后,便把桐城三尺巷的故事讲了一遍:清康熙年间,大学士、后人称为老宰相张英的府第与当地望族吴姓人家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的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县官判案时只说按照相爷的意思办。同时,张家人给在京城做高官的张英写信求助,张英读完信后,立即批诗寄回。曰:一纸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家人细...
· 丰润谷氏家族的“六尺巷”
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地点在河北丰润,至今丰润老城区还留存一段胡同,与“六尺巷”名字不同,这里叫做“仁义胡同”。明清时,丰润城内居住着曹、谷、鲁、陈四大姓,其中居住于城内西南大仓的曹、谷二姓,因为出了多位官员和学者而更为显赫。可是在清康熙初年,曹、谷二姓人家因修建住宅的院墙发生了争执。城内是宝地,寸土寸金,曹姓人家说谷姓人家多占了他们的宅基地,谷姓人家说曹姓人家多占了他们的宅基地,两家互不相让,便找到县官打起了官司。县官前思后虑,一时无法裁断,便对两家人说:“这个案情重大,你们先回去等待,我要慎重考虑后才能定夺。”这两姓人家见县官如此一说,心里都没了底数,生怕输了官司吃亏,便各自写信给在外地做官的族人,向他们求援。当时曹姓家族有位在江西广信府做知府的曹鼎望(1618--1693,字冠五,号澹斋,曾任安徽徽州、江西广信、陕西凤翔三地知府,丰润清初著名理学大家,曾主修清康熙版《丰润县志》、《...
· 张英家书讲的是什么故事?六尺巷在哪个地方
张英,清朝时期人士,字敦复,汉族人,家乡位于安徽桐城。他是清朝有名的朝廷大臣,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清朝大臣张廷玉的父亲。为官期间,张英曾官至文学殿大学士,同时兼任礼部尚书一职,颇受康熙皇帝的重用。张英自幼就颇为好学,读书勤奋刻苦,颇具才华的他在27岁时考中举人,后在康熙六年时高中进士,正式踏入仕途。考取进士后,张英被任命为内弘文翰林院庶吉士,在庶常馆学习满汉两族的课程。然而不久,张英的父亲去世,他只能离京回乡奔丧。过了父亲的丧期后,张英返回京师,仍旧担任庶吉士一职,继续学习满汉课程。之后因被康熙考察时成绩非常突出,而被委以编修这一职务。张英为官期间,曾历经多个官职,还曾担任过皇太子胤礽的师傅,虽曾犯过一些失误,但并没有造成什么特别大的后果,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宽大处理。从中可以看出张英自身的政治才能之高,以及康熙皇帝对他的重用和信任。张英在职期间,曾被委以编修这一任务,因此他曾先后参与编纂修整《国...
· 张英和张廷玉的关系张英六尺巷的故事
张英,清朝时期人士,字敦复,汉族人,家乡位于安徽桐城。他是清朝有名的朝廷大臣,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清朝大臣张廷玉的父亲。为官期间,张英曾官至文学殿大学士,同时兼任礼部尚书一职,颇受康熙皇帝的重用。《雍正王朝》张英的儿子张廷玉剧照(网络图)张英自幼就颇为好学,读书勤奋刻苦,颇具才华的他在27岁时考中举人,后在康熙六年时高中进士,正式踏入仕途。考取进士后,张英被任命为内弘文翰林院庶吉士,在庶常馆学习满汉两族的课程。然而不久,张英的父亲去世,他只能离京回乡奔丧。过了父亲的丧期后,张英返回京师,仍旧担任庶吉士一职,继续学习满汉课程。之后因被康熙考察时成绩非常突出,而被委以编修这一职务。张英为官期间,曾历经多个官职,还曾担任过皇太子胤礽的师傅,虽曾犯过一些失误,但并没有造成什么特别大的后果,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宽大处理。从中可以看出张英自身的政治才能之高,以及康熙皇帝对他的重用和信任。张英在职期间,曾被委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