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历史悠久而又古老的谢氏,飞黄腾达一千五百年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1
转发:0
评论:0
历史悠久而又古老的谢氏,飞黄腾达一千五百年,这一个飞黄腾达于1500年以前的姓氏,实际上的历史也悠久而古老,他们是炎帝的

  这一个飞黄腾达于1500年以前的姓氏,实际上的历史也悠久而古老,他们是炎帝的嫡系姜姓后裔,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周宣王之时即已得姓。关于谢姓的姓源,《姓纂》上是这样说的:“姜姓,炎帝之后,申伯以周宣王舅受封于谢,今汝南谢城是也,后失爵,以国为氏焉。”

历史悠久而又古老的谢氏,飞黄腾达一千五百年
  周宣王的王后姓姜,是一位以贤德著称的王后,申伯就是姜后的兄弟,以国舅的身分被封于谢,后来这一家人在失去爵位之后,子孙也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而统统姓了谢。
  《大雅》中为什么要把谢国形容为“南国是式”呢?原来,当时周天子的都城是在洛邑,而谢国的位置正在洛邑的南方,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唐河县之南,因此才会被称为“周之南国”。这个地方,当然也是天下谢姓的最早发源地。
  跟他们的古老历史一样,谢姓人士也成名得很早,在汉代就有许多谢姓名士见诸史册。譬如,极力推荐班固的才华,并把这位后来以《汉书》永垂不朽的文豪形容为“社稷之六龟,大汉之栋甍”,深具慧眼的谢夷吾,就是汉代的钜鹿太守。
  到了晋室南迁以后,淝水一战,使谢氏的光芒大射,在江左大红大紫,跟王氏同时成为门第最高的世族。
  前秦的苻坚在统一北方之后,挥兵南下,以万钧之势直逼江左晋室,当时苻秦军势之盛,真可以用“投鞭断流”来形容。因此,晋室人心惶惶,几乎是不知如何是好,连坐镇上游的大将桓冲也自认援救无力,大家都笼罩在一片“吾其左衽也”的恐怖气氛中。
  为晋室解开这种危如累卵的局面的,正是谢安以下的谢氏兄弟子侄。当时,谢安是晋室的征讨大都督,坐镇中枢统摄一切,其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从侄谢玄为建武将军兼前锋都督,其子谢琰为辅国将军随兄谢玄出征。这样一个子弟兵的阵容,后来竟在淝水大败苻坚的号称百万大兵,使晋室转危为安,得以偏安于江左,可以说是不世的奇功,也难怪这个家族要飞黄腾达,权倾当朝使人为之侧目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氏中国古老而又辉煌的姓氏之一宋氏
宋氏,是中国古老而又辉煌的姓氏之一。起源于三千一百多年前的周代。周代的开国之主周武王,是一位以仁德著称的圣君。他举兵功伐嗜酒好色、暴虐无道的殷商纣王,纣王兵败而死,他就代有天下,开启了周朝八百七十四年的皇祚。周武王之所以被奉为仁德圣君,自有他的过人之处。在他许许多多为后世塑立典范的德行中,又以他得国之后的念念不忘与汤祚的延续一事,最受后世敬仰。周武王在君临天下之后,以仁德为怀,不但没有对前朝的王室"赶尽杀绝",免贻后患,反而为了奉祀商汤,把一大片土地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其爵位还是整个封建制度中最高的一级--公,地位尊贵而崇高。这就是春秋时代宋国的由来,也是此后中国宋氏的起源。不过,宋氏固然是源自以国为姓的宋国公族,但却不是纣王的直系血脉,而是纣王的长兄微子启的苗裔。微子启是殷商帝乙的长子,商的始祖契,又是帝喾高辛氏之子,帝喾又是黄帝的曾孙,这样追溯下去,宋氏应该是光荣的黄帝直系子孙。
· 历史悠久的唐氏祠堂
福建最早的唐氏在南北朝时迁石壁,就是现在宁化。第二支是开漳圣王部下唐崇礼。第三支是唐洐于唐中叶迁江西宁都延平府,现在南平的建阳建欧一带。后人分布南平三明宁德浙江丽水。第四支为唐琦,闽王手下,迁于唐末五代十国。第五支北宋末年,唐澄迁于江西宁都府至兴化罗坑,现在莆田的仙游一带。第六支唐瞿于南宋末迁于江西源坝上(现在的位置是江西抚州某地)至兴化葛坝头(现在莆田市的某地)。第七支唐世贤迁于江西宁都求田唐坊至汀州府上杭场,元大德后期,此支唐氏为天下客家唐氏最优秀后人分支最多的一支唐氏,目前已找到的后人近55万。第八支为唐计,明洪武27年征战迁江西十八乡临川至福州南门后人居连江福清等地。第九支为满族将军郝唐别滋察贝,汉名唐山。于清康熙水军,从江苏一带征战迁福州,居长乐,后人迁南平蒲城,新加坡,印尼,台湾,非洲和马六9甲海岸小国。第十支清中叶唐毕迁自上海徐家汇一带,至泉州泉港一带。另有明永乐年间斯里兰卡...
· 那些历史悠久的生僻姓氏
在威海,“蔄(音:màn)”姓无疑为(山东)威海最具代表性的生僻姓氏。文登市张家产镇嶅山村有300多户共约800名蔄姓村民,正在重编家谱的75岁村民蔄荣芝说:“这个姓在全国可以说‘独二无三’,除了嶅山就只有河北省滦平县红旗镇桥头村有这个姓”。然而这个字却难坏了姓人。“蔄”字总被“苘”代替姓之奇就奇在这个绝大多数电脑输入法都打不出来这个字。威海工业新区有山镇,且有东山和西山两个村,山镇的广告牌上、政府网站上均使用“蔄山镇”,但在中,该字总是被“苘”(音qing)代替。山镇政府早些年的网页上也写着“苘山镇”,近年来才改成了“蔄山镇”。蔄山镇文化站的毕站长介绍说,因为电脑里不能直接打出该字的简体字,镇政府乃至全市的文件中涉及该字时,一般采用“苘”来代替,近几年采用拼字的方法,在户外广告栏、政府网站等处使用“蔄”字。荣芝翻出了泛黄的《康熙字典》,翻阅半天才找到了繁体的“蔄”字,该字注释为“音慢,人...
· 历史悠久的郑氏养蒙书院
大横镇――南雅镇――小桥镇这条骑行线路全程120多公里,骑友可以一睹建瓯市小桥镇龙池村的“郑氏养蒙书院”和后塘村迷人的茶园风光。大横镇地处延平区北郊,气候优越,森林覆盖率为75.5%。大横镇的湖尾村位于闽江上游建溪河畔,背山面水,风景优美,湖沙滩约1.2平方公里,是郊游的好去处。南雅镇距离建瓯市区23公里,距离南平市区45公里。这里物产丰富,四季瓜果飘香,被誉为“柑桔之乡”、“南国葡萄之乡”。竹林面积达16万亩,林木总蓄积量达230万立方米,素有“闽北竹乡”之称。小桥镇位于建瓯市东南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出土西周青铜甬钟的故地,系南宋史学家袁枢的故乡。小桥镇现有茶园3.3万亩,是建瓯市乌龙茶生产的主要基地。高山茶“百丈岩茶”可称上茶中珍品,多次获得殊荣。此外,在小桥镇有个“百官村”,它位于阳泽村龙池自然村,村中的“郑氏养蒙书院”内陈列有清朝时所画龙池村古代历史上担任官员郑氏人士彩色画像...
· 古老的应氏
古老的应氏应氏,一个古老的姓氏。历史上,西域人的姓氏中曾有应氏;蒙古族中有应氏;回族中也有应氏。汉族应氏源出姬姓,公元前1046年至1043年间,西周武王第四子姬达封侯于应国,称应侯,姬达更名为应叔。应叔即为华夏应氏太始祖。南宋以来,浙江为应姓第一大省,2009年底达26.82万,其次为安徽、江西、上海、江苏、福建。应人先祖崇拜的图腾――鹰应的繁体字“”与鹰,在我国早期象形文字中是同一个字――“雁”。据考古研究发现,应氏先祖,以鹰为自己崇拜的图腾和族徽。应姓自周王朝受姓开始,历时三千多年,以鹰的性格,鹰的意志,传承给子孙后代。应叔等先祖们,在应国历经350余年的治国安邦,坚苦卓绝地创造了西周时期应国的辉煌历史。汝南南顿应氏七世显达春秋后期,楚国西侵,应国被楚吞并,应氏后裔曾一度迁离故土。其中一支应氏沿硭东下,到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抛锚上岸,筑屋而居。据《后汉书》卷七十载:“中兴初,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