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华徐氏始祖贤士伯益及历史记载简述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17
转发:0
评论:0
中华徐氏始祖贤士伯益及历史记载简述,徐姓的始祖,是4100多年前几乎继夏禹而君临天下的贤士伯益。原来,伯益跟夏禹一样

徐姓的始祖,是4100多年前几乎继夏禹而君临天下的贤士伯益。原来,伯益跟夏禹一样,最初是虞舜座前的大臣,曾经以调训鸟兽而被赐姓为嬴。后来,他又追随夏禹治水,也著有功劳。夏禹受禅即位为帝,到了晚年,曾经要继承过去帝位禅让的优良传统,有意让位于素负贤名的当年治水老伙伴,可是伯益却不肯接受,并且跑到箕山去躲了起来。于是,夏禹后继无人,加上其子启又很有贤名,十分受到诸侯的爱戴,最后,只好传位于启,而开创了此后帝位世代相袭的“家天下”局面。

中华徐氏始祖贤士伯益及历史记载简述
  《姓纂》上就有“颛顼之后,嬴姓,伯益之子,夏时受封于徐,至偃王为楚所灭,以国为氏”,以及“徐偃王之后”的记载,《路史》上也有“伯益佐禹有功,封其子若水于徐,后以为氏”的说明。
  秦始皇嬴政,在并灭六国,当上了威风八面至高至尊的始皇帝之后,一心一意想要永享眼前的权势和荣华富贵,就千方百计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其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次行动,可能要算是方士徐福率领3000童男童女的海中仙岛之行。6000多人,浩浩荡荡往东海的浩淼烟波中驶去,可是,在秦始皇的望眼欲穿中却一去不返,再也没有消息。据说,这些人之所以未返,是因为到达了日本之后就定居于该地,并且成为了后来日本人的始祖。
  这位很可能是日本之开基始祖的徐福,也称为徐市,是当时的齐人,亦即现在的山东人。关于他入海访求不老仙药一事,《史记》的《秦始皇纪》是这样说的:“徐市,齐人,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请得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徐福访求不老仙药的故事,虽然古籍的记载有若干出入,但却为2000多年前徐氏的播迁于山东,提出了有力的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徐氏名人-始祖之父伯益
伯益(大约生活于公元前21世纪),一作伯翳、柏益,又称大费,他是赵氏先祖与秦朝之祖,是黄帝第四代孙。[1]由于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予黑色的旗旒,并赐为嬴姓,任命其为东夷部落的首领,又将其女儿赐伯益为妻。[1-2]由于伯益德高望重,禹依据民心天意,将帝位禅让于伯益。伯益为禹守丧三年后,也像大禹避让舜的儿子商均那样,谦让帝位于大禹之子夏启。[1]夏启即帝位后开始削弱伯益的势力,并在夏启六年杀害了伯益。对此,东夷族奋起反抗,故发生了“有扈之乱”。伯益死后便葬在了其封地商丘宁陵,传说宁陵的王坟古墓便是伯益之陵墓。主要事迹编辑助禹治水伯益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佐禹平治水土,这点可见于《史记》之《夏本纪》《秦本纪》等。伯益不仅治水卓有成就,而且在治水过程中还立下了其他功劳。其一,伯益在遭受洪水侵袭的地方,根据当地地势低洼的特点,教给民众种植稻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当禹在平定洪水后,帝舜赏赐伯益...
· 廉氏始祖【伯益】
· 伯益――中华李氏第一君
在中国上古时期,有尧、舜、禹三代,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了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这是现在通常的说法,人云亦云而已。其实,所谓“禅让”而践大位执政的还有皋陶之子伯益,在世系排名上应是尧、舜、禹、伯益,而后才是夏启。按历史真实,不能留此空白,以免历史的链条中断,造成不必要的遗误。韩非子《外储》说:“禹爱益,而任天下于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故传天下于益,而势在启也。已而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对此,《古史甄微》说:“是禹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则所谓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其实固以启之攻杀伯益也。”又《淮南子•齐俗训》说:“有扈氏为义而忘。”对此高诱注说:“有扈氏夏启之庶兄,以尧舜举贤而禹独与子,故伐启。”结果有扈为启所。启亲临有扈之床击而杀之。《古史甄微》评说:有扈伐启,是因“有扈盖深不满于启之杀益者也。”又屈原《天问》道:...
· 伯益――中华李氏第一君
在中国上古时期,有尧、舜、禹三代,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了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这是现在通常的说法,人云亦云而已。其实,所谓“禅让”而践大位执政的还有皋陶之子伯益,在世系排名上应是尧、舜、禹、伯益,而后才是夏启。按历史真实,不能留此空白,以免历史的链条中断,造成不必要的遗误。韩非子《外储》说:“禹爱益,而任天下于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故传天下于益,而势在启也。已而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对此,《古史甄微》说:“是禹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则所谓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其实固以启之攻杀伯益也。”又《淮南子•齐俗训》说:“有扈氏为义而忘。”对此高诱注说:“有扈氏夏启之庶兄,以尧舜举贤而禹独与子,故伐启。”结果有扈为启所。启亲临有扈之床击而杀之。《古史甄微》评说:有扈伐启,是因“有扈盖深不满于启之杀益者也。”又屈原《天问》道:...
· 大明朝国姓,朱氏起源及历史记载简述!
朱,实际上一直就是南方的大姓。古时候的吴郡,朱姓人家历来都是当地的望族。根据《姓纂》记载,朱姓是颛顼帝的后代、《姓纂》说的:“颛顼之后,周封曹挟于邾,为楚所灭,子孙去邑以朱为氏。一云:舜臣朱彪之后……”由此看来,朱姓的最早始祖是颛顼帝后代曹挟,在3000年前周武王的时候被封于“邾”这个地方。最初,附庸于鲁国,春秋时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后来并改称为邹。《公羊传》上面有一段话说:“公及邾娄仪父盟于昧。”指的正是这个国家,邾国当时的位置,大致是在今山东省邹县的东南。邾国,后来被楚宣王所灭,曹挟的子孙就“去邑以朱为氏”拿掉了原字右边的邑旁,单单留下左边的朱字,当了这个家族的姓氏。这段渊源,还说明了中华文字的奥妙无穷;因为,在华文字中,放在左边的“阜”旁,或放在右边的“邑”旁,往往有代表“地方”的意思,像朱姓的“去邑留朱”,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在历史上,朱姓的出人头地,最先见诸《史记》的朱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