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造就大唐盛世的主要因素四个字“一视同仁”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9
转发:0
评论:0
造就大唐盛世的主要因素四个字“一视同仁”,在唐代以前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士族门阀作为社会和政治中的核心力量,成为几百年间中华

在唐代以前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士族门阀作为社会和政治中的核心力量,成为几百年间中华大地执牛耳之阶层。而唐代,出身平民者日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政坛上如此,文化艺术界也是如此。对此现象,很多史学家们有所关注,他们有一个大致相似的看法,那就是唐代开启了社会流动的大门,让平民能够在各个方面发挥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历史当事人的立场上,就会感觉到压力:在士族占据了主流几百年之后,平民是否真的有能力驾驭时代之车?平民们,是否能够推动唐代一步步走向全盛的局面?
  还好,历史给出了完满的答案。

造就大唐盛世的主要因素四个字“一视同仁”
  张九龄:平民出身而成就事业的主流
  开元时期的宰相张九龄代表了平民出身而成就事业的主流。
  张九龄同样出身于非士族家庭,他的祖父因担任韶州别驾,所以全家迁居到该地,成为被视为“瘴疠之地”的居民。他的祖父是中下级官员,他的父亲没有做官,因此张九龄完全是靠着个人的才能拼搏出来的。
  张九龄的文学才华出众,他13岁就曾经写信给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十分欣赏他的文学才华,认为他必将一鸣惊人。果然,他参加进士科的考试,然后入仕做官,被任命为校书郎。校书郎虽然没什么实际权力,但文采出众者往往都是在这个职位上得到进一步升迁的。张九龄就是如此,当时的太子李隆基选拔那些文学之士,考察他们的政治能力,张九龄所写的对策被评为最高等级,顺利地通过这次选拔,被任命为右拾遗。
  凭借着过人的文才和对人物的品鉴能力,张九龄曾多次被任命为科举考试的“阅卷”官员,以公允著称。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升迁并没有出现飞跃,而是按照当时的升官序列,一步一个脚印地靠着才干得到提拔。就这样,他先后做到了吏部的司勋员外郎和中书省的中书舍人。
  当时的文坛巨子、宰相张说十分欣赏张九龄,他认为张九龄必将是日后的文坛领袖,因此对他十分照顾。后来张说被同僚倾轧而罢相,张九龄也受到牵连,被外放为地方刺史。他本来要去东部任职,但考虑到母亲年老,他便主动请求到南方去,因此先后在洪州、桂州一带为官,增加了地方管理经验。后来,唐玄宗召他回京,任命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而后又升他做中书侍郎。至此,他才真正从一个文学之士转型为中央的政务官员。他针对当时的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唐玄宗多有采纳。
  到了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正式被任命为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唐朝已经进入最鼎盛的时代,他则站在历史的高峰上,对唐代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当然,文学之臣的出身,让他对于各级政务机构的工作并不完全了解,所以他提出的畅想在落实上总有问题。可是,应该看到,在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的古代官僚体制下,张九龄能够做全局、宏观的考虑,对国家的未来提出发展思路,是非常难得的,如果那些精通行政工作的官员能够予以配合的话,唐朝可能不会转向衰乱,而是应该出现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但是,当时以具体、务实的行政能力而著称的“吏治”派代表李林甫因为个人的私欲,处处针对张九龄进行非难。同时,唐玄宗李隆基也觉得张九龄的想法虽然好,但从短期来看不易实施,也就渐渐疏远了他。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不久后因病去世。
  张玄素: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地方官员
  武德九年,李世民刚刚做了皇帝,在处理国家政务之余,召见了一位没有任何家族背景的地方官员——景城都督府录事参军张玄素。张玄素在隋朝担任景城县户曹,深得百姓爱戴,隋末义军领袖窦建德在攻占景城后本打算将他处死,在几千名百姓的请求下才释放了他。这使他赢得了极高的名望,毫无治国经验的李世民,就想向他请教如何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国家长治久安。
  张玄素直言不讳,他用隋朝灭亡的例子来分析,认为皇帝不宜对具体的行政事务干预过多,因为以一人的心智不能做到每件事都处理公允。治国就应该“广任贤良,高居深视”,让官员们依法行政,发动百官们的聪明才智,自己去思考一些如何让社会安定、百姓幸福的原则问题。这一观点被李世民视为座右铭,不仅奉为圭皋,而且还经常讲给其他大臣。正因为提出了这项治国原则,张玄素先被任命为侍御史,而后又升迁为给事中,成为朝廷的中高级官员。
  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张玄素不时校正李世民的政治方向。贞观四年,社会经济与对外局势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松了一口气的李世民打算修建洛阳的宫殿,准备在日后巡游使用。张玄素极力反对,他提出了五条反对的理由,核心观点就是修建宫殿劳民伤财,很容易将几年来凝聚起的民心和简朴的作风葬送。这次,他同样是以隋朝灭亡的教训提出警示,让李世民大为震惊,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就连一向以犯言直谏而著称的魏徵都赞叹:“张公论事,遂有回天之力。”
  他的清醒,他的坚持原则,让李世民对他十分器重。于是先后任命他做太子少詹事、太子左庶子,负责帮助太子处理府中的事务。他在任期间,多次对太子李承乾的行为进行劝谏,可惜李承乾不听告诫,反而对他采取激烈的手段报复。最后李承乾被废,张玄素以其刚正不阿的立场没有被牵连,这也是不幸中的大幸。
  可以说,张玄素靠着他的才干与耿直,赢得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信任与青睐。唐太宗对他事迹的留意、对他意见的采纳、对他的破格提拔,给了他施展自己抱负的空间,而他也用自己的表现,回报了唐太宗的知遇之恩。
  启示:一个社会对待人才的态度
  张九龄的一生虽然以政治失意而收场,但他对唐代的未来所提出的规划,却在日后被逐渐实施,而他作为科举入仕而拜相的楷模,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举士子们。而且,唐玄宗罢免他的宰相,是出于政治考虑而非才能的估量,就在张九龄被罢免后,只要是有人向他推荐宰相和高级官员的人选,他都要问一句:“此人风采能够比得上张九龄吗?”可见,无论政治上的功过如何,张九龄的文才与人格魅力,在唐玄宗的心中是永远无人能够取代的。
  科举考试给了无数和张九龄同样出身、同样经历的平民以机会,让他们能够成功通过选拔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并将自己的政治诉求表达出来。所以,虽然表面上看是各阶层的人被官僚机构所“降伏”,实际上则是他们进入官僚机构后,逐渐改变着这个机构的整体风貌。到了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等一大批朝气蓬勃的政治家,正是通过这样的形式步入政坛,发挥出自己的实力的。因此,王亚南先生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认为,官僚政治在中国古代之所以如此发达,就因为科举制和两税法这两大杠杆的存在。所以,尽管此时的张九龄政坛失意,但日后的科举士子们会一次次将与张九龄类似的社会诉求与政治主张再次提出,于是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人情怀,有了一代代推进古代中国向前进步与改革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缙说出三个字,造就了一代盛世
1369年,江西吉安有一个男孩出世了,这个男孩五岁过目不忘,七岁能写文章,十二岁通读四书五经,后来参加江西乡试,高中解元,成为一代传奇,他,叫做解缙。后来解缙进士及第,官至翰林院,朱元璋非常器重他,曾说和解缙情如父子。在建文帝时代,解缙担任过内阁首辅,当然,此时的内阁权力还没有那么大。后来朱棣推翻建文帝登基,年号永乐,升任解缙为翰林侍读学士,并委派他主编《永乐大典》。后来解缙又成为了内阁首辅,这时候的内阁,权力已经很大了,所以这段时间,可以称是解缙宦途最辉煌的时候。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熙,一直明争暗斗,争夺太子之位,按照世袭礼制,应当立长子为继承人。但是,长子朱高炽是个残疾,他有一条腿走路不方便,并且还是个大胖子,走路坐卧都要人搀扶,且朱棣觉得朱高炽太过妇人之仁,心中对他很不满意。但次子朱高熙,孔武有力,能征善战,杀伐果断,有乃父之风,朱棣心中比较偏向这个...
· 大唐全盛的原因:对官员子弟、平民一视同仁
在唐代以前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士族门阀作为社会和政治中的核心力量,成为几百年间中华大地执牛耳之阶层。而唐代,出身平民者日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政坛上如此,文化艺术界也是如此。对此现象,很多史学家们有所关注,他们有一个大致相似的看法,那就是唐代开启了社会流动的大门,让平民能够在各个方面发挥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历史当事人的立场上,就会感觉到压力:在士族占据了主流几百年之后,平民是否真的有能力驾驭时代之车?平民们,是否能够推动唐代一步步走向全盛的局面?还好,历史给出了完满的答案。张九龄:平民出身而成就事业的主流开元时期的宰相张九龄代表了平民出身而成就事业的主流。张九龄同样出身于非士族家庭,他的祖父因担任韶州别驾,所以全家迁居到该地,成为被视为“瘴疠之地”的居民。他的祖父是中下级官员,他的父亲没有做官,因此张九龄完全是靠着个人的才能拼搏出来的。张九龄的文学才华出众,他13岁就曾经...
· 大唐盛世的背后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他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开篇即引用《朱子语类》一一六《历代类》三条的记述:“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随后他又说,“朱子之语颇为简略,其意未能详知。然既简略之语,亦含有种族及文化二问题,然此二问题属李唐一代史事关键所在,论唐史者不可忽略也......”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发现,作为达到中国封建社会顶峰的李唐王朝,老谋深算的李渊、英勇果决的李世民、风流倜傥的李隆基……这些人都是少数民族之后裔。他们是哪里来的少数民族?他们是怎样演变成汉族的?无奈之举:皇帝乱拜祖宗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先生说:创建李唐王朝的唐高祖李渊,虽自贯狄道“为凉武昭王李七代孙”。但实际上他是赵郡隆尧人,至今河北隆尧县还保存着李唐王朝的祖先坟墓和家庙。但令人称奇的是,在隆尧仅仅只有李唐王朝四代祖先的坟墓,而四代之前则不可考。也就是说,人们没有办法确证李唐王朝祖先究竟来自何...
· 大唐盛世的背后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他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开篇即引用《朱子语类》一一六《历代类》三条的记述:“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随后他又说,“朱子之语颇为简略,其意未能详知。然既简略之语,亦含有种族及文化二问题,然此二问题属李唐一代史事关键所在,论唐史者不可忽略也......”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发现,作为达到中国封建社会顶峰的李唐王朝,老谋深算的李渊、英勇果决的李世民、风流倜傥的李隆基……这些人都是少数民族之后裔。他们是哪里来的少数民族?他们是怎样演变成汉族的?无奈之举:皇帝乱拜祖宗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先生说:创建李唐王朝的唐高祖李渊,虽自贯狄道“为凉武昭王李七代孙”。但实际上他是赵郡隆尧人,至今河北隆尧县还保存着李唐王朝的祖先坟墓和家庙。但令人称奇的是,在隆尧仅仅只有李唐王朝四代祖先的坟墓,而四代之前则不可考。也就是说,人们没有办法确证李唐王朝祖先究竟来自何...
· 一个造就盛世王朝的英雄却被野史丑化千年
正是一代“圣君”唐太宗李世民的亲爹,大唐王朝真正的开国者——唐高祖李渊。北周天和元年,即公元566年,是群雄割据的中国南北朝时代,掐到十分乱的一年,人们茶余饭后说起来,说多了就不住叹气:这里外掐的狼烟四起的糟烂时代,到底啥时候是个头?然而,就是这一年的4月8日,北周都城长安的一户公爵家族里,一个新生婴儿呱呱坠地。这个生在名门的新生儿,此后历经半生浮沉厮杀,终于彻底结束了中国恶仗连年的乱世苦难,亲手托起了一个至今记忆着中华骄傲历史的伟大王朝。一生英雄伟业,公认荡气回肠。网络配图可这样一位彪炳千秋的英雄,好些史家说起他的奋斗史,常见轻松大笔一挥,所有功业全记在他亲儿子账上,活活把他当成背景帝。而放在野史里,他这位“背景帝”,却是当得更悲催,经常被丑化成吃喝嫖赌的糊涂老头,在评书戏曲票友中间,长期流传得家喻户晓。如此倒霉英雄,正是一代“圣君”唐太宗李世民的亲爹,大唐王朝真正的开国者——唐高祖李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