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为何关羽尊称为武圣会有人不赞同呢?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4
转发:0
评论:0
为何关羽尊称为武圣会有人不赞同呢?,因为《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力,今天想谈谈三国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都会引起争论。小人

因为《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力,今天想谈谈三国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都会引起争论。小人物也许争议会小一点,但大人物就不一样了,尤其像诸葛亮、曹操、刘备等人物,但真正会引起轩然大波的争议的,要属关羽了。这个人物在以后的历史中,以令人奇妙的方式改变他本来的面目。今天我们要说关羽,必然会引起关羽粉丝的疯狂反对,甚至过激情绪,但请记住,今天我们说的是历史。
要揭开关羽的真面目,得先从他的武功和武德说起。“温酒斩华雄”是《三国演义》中关羽刚出道时一个著名的亮相。然而,在正史中,斩华雄的其实是东吴孙坚。所以这个故事没有办法证明关羽的实力。
再说斩颜良。当时袁绍手下的大将颜良打败曹操手下的大将徐晃,曹营中无人可敌,此时关羽出马,一刀即斩颜良。颜良、徐晃在当时都是已经成名的大将,特别是颜良,以勇闻名。关羽竟然一个照面就杀了颜良,许多人就此断定关羽强过颜良,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颜良其实并非不能战,而是死于毫无防备。

为何关羽尊称为武圣会有人不赞同呢?
首先,于情理上,颜良没把关羽当敌人。当时关羽的结拜大哥刘备是与曹操为敌的,而且当时正在袁绍军中,颜良见到关羽,自然以为他是来投奔己方的,故不准备迎敌,结果被关公斩于马下。
再者说,关羽纯属突袭,颜良根本没有还手的机会。《三国志》中对这一段的描写是:“(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三国演义》中还有更详细的描述:“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土山,将盔取下放于鞍前,凤目圆睁,蚕眉直竖,来到阵前。河北军见了,如波开浪裂,分作两边,放开一条大路,公飞奔前来。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这段话中,关公有两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一是“倒提青龙刀”,二是“将盔取下放于鞍前”。按常理,古时武将上阵都要将头盔、铠甲穿戴整齐,目的是保护自己,而关羽冲阵时,却是一副完全不设防的架势,河北军及颜良都以为关羽不是来投奔的就是来传话的,因此根本未做迎敌准备,河北军甚至放开一条大路。关公则抓住了对方的心理错觉,完成刺颜良这一极其困难的任务。
通过上面一虚一实的事迹,都难以看出关羽的武功实力到底有多强,但能推测其胆子倒是不小。如果考虑到斩颜良是一种谋略也就罢了,假如从两军对阵先通名报姓的规矩来说,关羽的武德似乎就欠奉了。
再说关羽的谋略。在《三国演义》里,关羽作为主帅只打过一场胜战,就是镇守荆州时,出兵攻打曹军,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但胜利之后仍不能攻克樊城,等到徐晃前来增援后,又打不过徐晃,只得解除樊城之围,这说明他不是一个成功的军事家。即使如此,此时的关羽军队元气未伤,如果安然返回荆州,还有机会。然而,却突然被东吴的吕蒙使了一招白衣过江,夺了荆州。这当然与关羽的失策有极大的关系。
最显关羽低能的是,他竟然将后方基地托付给恨他入骨而又被他轻视的两位将领。当初,在荆州誓师出征时,关羽处罚糜芳、傅士仁两个留守基地的统帅,即播下危机的种子;待到进攻樊城时,关羽又因为这两位统帅不能完成供应军粮的任务,派使者去威胁他们:“如期把兵员粮草准备好,要不然我回来就斩了你们。”关羽此举就如将基地建立在沙滩上。他的行为完全不像是一个历经沧桑的大将,反而像是一个纵情任性的暴发户。结果,吕蒙稍一策反,就连糜芳这样的皇亲国戚也反了。
紧接着,在得知吕蒙占领荆州后,关羽不但不封锁消息,反而派使节与吕蒙联系,结果使节被敌方利用,在关羽军中传递家书,使全军瓦解。关羽此举让人颇为不解,如果他稍有头脑,封锁消息都来不及,怎会让使节往返于荆州与军营之间,不知他希望得到什么?难不成希望用外交手段让吕蒙主动归还荆州?如果真是这样想,可真是愚蠢到家了。
《春秋》中就有一个相似的战例:前482年,吴王夫差在黄池,探子回报首都姑苏陷落,夫差马上诛杀探子,为的就是不让消息走漏,军心动摇。而熟读《春秋》的关羽,不知道究竟读了什么。
再者,关羽大军撤退之日,曹军的大将曹仁并没有追赶,情势跟当年彭城落入刘邦之手,项羽回军一样。而当年项羽一举就击溃了刘邦部队,关羽大军却边走边散,最后只带着儿子败走麦城,被砍了头。
第三说关羽心胸狭窄、不识大体。在关羽眼中只有一个主子,和一个小圈子。当年刘备从隆中请出诸葛亮后,关羽就处处排挤诸葛亮。马超归降刘备后,因为马超声名极响,关羽不满,一定要跑到成都去与马超比武,还好诸葛亮故意把马超比作张飞和黥布、彭越之徒(二人均是秦末汉初的名将),然后拍马屁说你关二爷绝伦逸群,关羽这才作罢。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关张马黄赵为五虎上将,关羽又开始排斥黄忠,嫌弃黄忠老迈,居然说出“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这样没有涵养的话来。如果不是费诗能言善道,谁都不能预料后事如何。
第四说关羽自大自负,不识抬举。最显著也是后果最严重的一个例子,就是以“虎女安肯嫁犬子”这样的恶言,拒绝孙权为儿子的提亲。在当时,孙权的权势只有曹操与刘备可与之媲美,其又与刘备是同盟国,怎么能以“犬子”来称呼一个友国头脑的儿子呢?就算不愿意,也不应该恶言相向。关羽这一冲动,破坏了诸葛亮十二年前的隆中对策,如果像隆中对策设计的,跟孙权保持和睦,吴、汉坚持联合对抗曹魏,局势当可改观。
这还不算,在关羽围攻樊城时,孙权一方面派使者告诉关羽,他将派兵前来相助;一方面又命令军队慢腾腾行军。关羽弄不懂孙权的心机,反而发脾气骂道:“攻破樊城后,看我不把你灭了!”关羽的骄狂和吹牛,终使孙权在两难之中作出了选择,主动写信给曹操,请求出兵讨伐关羽,为之效命。
第五说关羽的浅薄。关羽镇守荆州时,东吴年轻将领陆逊尚名不见经传。他看透了关羽骄傲自大的缺点,于是让大都督吕蒙假装病退,自己接替其职。在与关羽的书信来往中,陆逊极尽奉承之词,让关羽心花怒放,对其不加提防。这给吕蒙实施白衣过江之计打下了基础。
关羽身后被追赠为壮缪侯,此封号颇耐人寻味。“壮”是武勇、功高之意,而“缪”是一个多义词,包含有:同“绞”;假装;深思状;谬误;同“巧”。在封号中使用歧义很多、褒贬均有的“缪”字,只能理解为包含了最高当局乃至满朝文武对关羽既褒且贬的用心。因为,此字显然不是取“绞”、“假装”之意,纵观关羽的一生,同“巧”字也没有多大关系。以“深思”比喻似乎能说得通,但十分勉强,只有取“谬误”之意更为恰当,因为关羽荆州之败,给西蜀带来的损失太大了。
看了上面罗列的关羽事迹后,我们发现,关羽军事能力、智慧、心胸都有致命的缺陷,唯一可取的就是其对刘备的忠与义。然而,这个效忠并没有让刘备受益,而是替刘备把天下人得罪精光,并且是导致刘备死亡的重要原因。关羽死后,刘备悲伤过度,不顾诸葛亮劝阻,执意攻打东吴,结果夷陵一战被陆逊所败,死于白帝城。此战也使西蜀元气大伤。
有人会说,如此一个满身都是缺点的关羽,凭什么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始终光芒四射呢?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他的英勇,而在于他对刘备个人的效忠,这种效忠,又被解释为“道义”。
罗贯中笔下的关羽成了武圣,这当然是因为罗贯中佩服关羽。而封建王朝的当权者们极力吹捧他,则是出于愚民的考虑。在民间,关老爷也依然备受恭拜,其原因很简单:人们认可小说中所描写的这种忠、义。尽管罗贯中笔下的关羽徒有虚名,甚至还有移花接木之嫌,武圣的整个高大形象却早已深植人心。“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更是让人们为他的光明磊落而折服。
总之,读历史是为了发现真相,而民间传说,我们可以尊敬,但不能因此和历史混为一谈。还是那句话:以史为镜,可以知真伪。我们必须怀着理性态度来看待历史,以及每一位历史人物。这其实也是对人物本身的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关羽武力不及吕布,为何却被尊为武圣?
有的作者经常会搞一些三国武将战力排行榜,其实是很不靠谱的东西。一来很多武将之间没有交过手,无法直接比较;二来即使交手,也未必是一对一单挑,凭战争的胜负只能反映兵力强弱,而非武将个人的武力高低;三来经过小说家们的渲染,往往会神话某些武将。比如说著名的“三英战吕布”故事,其实是罗贯中的杜撰,历史上吕布是被孙坚打败的,所以不能直接说刘关张三个打吕布一个胜之不武。网络配图但是,从史书中对吕布和关羽二人的描写,在行军打仗方面二人可以说是不分伯仲。且二人最后都是死于非命,就军事上的功过而言也平分秋色,但为何后世对二人的评价却是天壤之别,吕布被人讥为有勇无谋,而关羽却得享“武圣”尊荣,且配享宗庙呢?其实,关羽与吕布的差别就在两个字上,一个是忠,一个是义。吕布最为人所知的绰号,就是三姓家奴。最初吕布是丁原的手下,战斗颇为勇武,为董卓的心腹大患。董卓帐下谋士对他说,武将所好者,一为铠甲,二为兵器,三是坐骑,...
· 关羽武力不及吕布为何可以被尊为武圣?
有的作者经常会搞一些三国武将战力排行榜,其实是很不靠谱的东西。一来很多武将之间没有交过手,无法直接比较;二来即使交手,也未必是一对一单挑,凭战争的胜负只能反映兵力强弱,而非武将个人的武力高低;三来经过小说家们的渲染,往往会神话某些武将。比如说著名的“三英战吕布”故事,其实是罗贯中的杜撰,历史上吕布是被孙坚打败的,所以不能直接说刘关张三个打吕布一个胜之不武。网络配图但是,从史书中对吕布和关羽二人的描写,在行军打仗方面二人可以说是不分伯仲。且二人最后都是死于非命,就军事上的功过而言也平分秋色,但为何后世对二人的评价却是天壤之别,吕布被人讥为有勇无谋,而关羽却得享“武圣”尊荣,且配享宗庙呢?其实,关羽与吕布的差别就在两个字上,一个是忠,一个是义。吕布最为人所知的绰号,就是三姓家奴。最初吕布是丁原的手下,战斗颇为勇武,为董卓的心腹大患。董卓帐下谋士对他说,武将所好者,一为铠甲,二为兵器,三是坐骑,...
· 关羽武力不及吕布:但为何可以被尊为武圣?
有的作者经常会搞一些三国武将战力排行榜,其实是很不靠谱的东西。一来很多武将之间没有交过手,无法直接比较;二来即使交手,也未必是一对一单挑,凭战争的胜负只能反映兵力强弱,而非武将个人的武力高低;三来经过小说家们的渲染,往往会神话某些武将。比如说著名的“三英战吕布”故事,其实是罗贯中的杜撰,历史上吕布是被孙坚打败的,所以不能直接说刘关张三个打吕布一个胜之不武。网络配图但是,从史书中对吕布和关羽二人的描写,在行军打仗方面二人可以说是不分伯仲。且二人最后都是死于非命,就军事上的功过而言也平分秋色,但为何后世对二人的评价却是天壤之别,吕布被人讥为有勇无谋,而关羽却得享“武圣”尊荣,且配享宗庙呢?其实,关羽与吕布的差别就在两个字上,一个是忠,一个是义。吕布最为人所知的绰号,就是三姓家奴。最初吕布是丁原的手下,战斗颇为勇武,为董卓的心腹大患。董卓帐下谋士对他说,武将所好者,一为铠甲,二为兵器,三是坐骑,...
· 关羽武圣称号怎么来的?还有谁能被称为武圣?
关羽武圣称号怎么来的?还有谁能被称为武圣?关羽是一位在民间逐渐被神话的历史人物,古人也十分崇拜关羽,将其称为“关公”。其实关羽在《三国演义》中等于是享受了男主角的待遇,很多故事都把关羽当做核心描写,同时也凸显出了关羽的强大。很多人都知道关羽被崇为“武圣”,不过他这个名号是在清朝被赐予,当时还有另外几位候选人,为什么最后偏偏选中了关羽呢?下面就为大家做个说明,赶快来看看吧。“文圣”孔子、“武圣”关帝,好像很传统,其实没多久远。孔夫子的“圣人”地位,是早有了的,但“文圣”之称,却是因着“武圣”的诞生而来的。而“武圣”头衔,则不过才始于清朝康熙年。特别提一点:电影电视剧中看到香港警察、香港黑社会这些拜关公,不是拿关公当“武圣人”来拜的,拜的是关公的“义薄云天”。民间“关帝是大煞神”的说法,倒是跟“武圣人”的身份有关。(一)满清尚武的学术性体现1644年,满清入关,正式取代明朝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 关羽凭什么称“武圣”?他是什么时候被尊为“武圣”的?
“圣人”不是谁都能当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成为“文圣”,也是因为他“有教无类”、“仁义”、“礼乐”、“德治教化”等的主张,对中华文化发展影响极大。同时也因为汉武帝之后,“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占据正统地位,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才得以有如此高的称号。而与“文圣”孔子并立的“武圣”关云长关羽,又为何担的起“圣”的称号呢?他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圣人的?关羽是三国时期名将,但也不并不是最出色的那一位。在他死后的数百年时间里,他也就是前朝惨死的一位将军,地位并没有得到提高。唐宋两朝的武庙中,武圣为姜尚,亚圣为张良。而像三国著名军事家诸葛亮也只与韩信、白起等人平坐,位列二等。关羽则与张飞、周瑜、吕蒙等居三等的唐六十四将、宋七十二子。南北朝时期,关羽甚至不是神灵和受人尊敬的将领,而是一位怨灵,人称“关三郎”。因为他身首异处,不得善终。当时南方有传言不得善终的败军之将,都会化为怨灵。传言他曾多次率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