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一位退休老人眼里的指路明灯

2017-05-3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0
转发:0
评论:0
族谱——一位退休老人眼里的指路明灯,母亲教导铭记在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贪不占,老实做人。"虽然70岁了,可高兴

母亲教导铭记在心
"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贪不占,老实做人。"虽然70岁了,可高兴祥对这些话,记忆很深刻,一辈子都没忘记:"这是我们家的家训,也是让我受益终身的一句话。"
回忆起童年时期,高兴祥感慨,在生活最艰苦的时候,父亲在生产队当会计,母亲一人在家种地、照顾他们姐弟四人。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压垮瘦弱的母亲。
父母二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困难的时期,饿着肚子供家中的四个孩子上学。
外出读书前夕,摇曳的烛光下,母亲握着他的手叮嘱他:"出门在外,老实做人,遇事别计较,吃点亏不要紧,别让别人吃亏。"
母亲喟然没念过书,但对于她的教导,高兴祥总是铭记于心,母亲的言语中,透露着高尚的品德,似一盏明灯,指引着他脚踏实地做人做事。
" 根断了,就找不见、接不上了,家谱是个啥?我觉得,就是给每个人一个位置,在繁衍百年千年的家族史中,给自己留下一个位置。"高兴祥说,家谱中记录的家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承载着一个家族的文化。这种文化,作为标记血缘的符号,世代相传。
良好家风子女受益
高兴祥老人觉得,家谱是家族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民俗回归的一种具体表现。家谱的内容,不仅能够反映人口繁衍、家族迁移等事项,还记载着家风以及家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一个家族有序传承的重要依据,对后人也可以起到树立标杆的作用。
那些代代相传的家训,看似古板,可多年以后,人们却发现,那些朴实的教诲,常能成为人生的支柱和路标。
在孩子的教育上,高兴祥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他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也是长伴一生的教育。
他从自己父母身上,学到的为人处世之道,为他的成长发展,带来很大的裨益。
他时常给子女们讲讲家族的历史,让他们回味前人的挣扎、奋起、磨砺与责任,这种巨大的感召力,像一股股暖流,充实着子孙后辈。
" 不求富贵,不贪便宜,做人老实本分。"高兴祥说,父母教育他的话,他对自己的三个孩子也经常说,让子女们受益匪浅。如今,孩子们都家庭和睦,这让他倍感欣慰。
现在,退休的高兴祥,没事就拿出家谱翻一翻,看看祖先的故事,想想故去的亲人。
" 家风家训,父母从小就给我们灌输,比如要做有道德的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敬祖睦邻,不要贪得无厌等。"回忆起自家的家风,高兴祥表示:"这些家风家训,具备无法言说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族谱——一位退休老人眼里的指路明灯
记者手记
寻根修谱成新时尚
对于不少老人来说,修家谱是一种寻根溯源的天性,让自己重新了解家族历史的同时,找到人生的归宿感。
退休之后的生活,往往缺乏的是精神上的支撑,而修家谱这种行为,恰恰可以满足老人对归属感的精神需求。从家族的角度来说,从事修谱工作,也有一种被需要的精神满足感。
家谱的编撰过程,就是对同宗共祖的血脉的追寻过程,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很多祖先有着优秀的品质,他们的故事中,反映出的精神是值得传承的。
修家谱可以让年轻一代,通过家谱了解家族的情况,增加家族的认同感。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寻根修谱的人逐年增多,已经成为离退休老人的家族文化时尚。
家谱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叫通谱或总谱,就是一定区域内,某姓氏古今人员的全部渊源、谱系、谱表、史传。
另一种叫宗谱或支谱,主要记录某一宗脉或支系的传承、迁徙、分布与人员、世代状况。
修家谱首先要有相对完整的谱系表与人员情况资料,最好有旧谱等相关参考资料,必要时,去地方图书馆查资料。
如果觉得接续家谱比较困难,可以先编家史,只需要简单的家族谱系,厘清个人、家庭、家族关系,然后讲解每个小家庭历史与重要的个人小传就可。

查书信、找日记、访亲友、听回忆,都是编家史、写传记的常用办法。
在此基础上,还要写前言后记、插入家族老照片、编排目录次序,将以上这些材料统编,就是一部简明的家族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一位退休老人让我们认识到,族谱文化的传承的重要性
有人说,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还有人说,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记载同宗共祖血缘关系的家谱,地位可见一斑。只是,因为家谱多是文言文、繁体字,还没有断句,不少现代人对家谱虽有兴趣,却难以沉下心细读。市区一银行有个工作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但凭着一本《新华字典》和勤学好问,多年来钻研本族家谱,如今,他的付出在村里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人叫滕荣招。看到家谱里的名人,决心研究滕荣招的老家在婺城区琅琊镇杨塘下村,今年58岁。1975年,滕荣招从琅琊高中毕业,因为爱好文字,他当过金华广播站的通讯员、金华县团委内刊通讯员,还在乡镇企业当过出纳。1999年,他离开农村,到市区一银行工作。2006年,山东滕州市有关部门拍摄纪录片《天下滕姓出滕州》。金华有滕姓分支,且家谱比较完整,摄制组在当年5月来到金华。村里组织一些人接待摄制组,滕荣招是其中一员。那时,滕荣招对村里的历史...
· 一位退休老人骑着电动三轮车寻根的故事
近期,家住昌邑的细心市民时常看见一名老者,骑着电动三轮车行驶在市区街头巷尾,不时停车询问,与路人攀谈。这名老人就是今年70岁、家住德州市武城县岳觉寺村的刘保亭。近年来,教师出身的刘保亭一直在忙着修族谱,从石碑上得知先祖是从昌邑迁移到德州的,他决定到昌邑看看先祖世代居住过的老家。12月2日,备足干粮、棉被等物资后,刘保亭孤身一人骑着电动三轮车踏上了寻根之路。刘保亭记录走访的资料。刘保亭来昌邑骑的电动三轮车。馒头和饼长毛扒掉皮继续吃12月25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昌邑市南隅小学附近一家小旅馆门前,看到了通话时刘保亭所说的自己的“标志”——一辆红色的带棚电动三轮车,斑驳的车漆显得车有些破旧,里面的座位上铺着毯子,车把处还散放着不少写满字的纸张。这时,刘保亭迎下楼来。在上楼时,记者注意到,老人行动不是很方便,上台阶需要扶着扶手蹒跚而上。走进刘保亭租住的狭小房间,只见窗前的写字台上堆放着厚厚一摞族谱和...
· 禅城老人退休修庞姓族谱深信思源有福归
年幼丧父少小辍学,做过十多年农民,而后耕耘教坛四十余年,现已年近古稀的禅城海口村人庞小满老先生说,年轻时,他甚少关心宗族事务,更不知道族谱为何物,但是十多年前在族人力荐下,他才担起续修族谱的重任。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部族谱的重修,牵引他在此后的十多年来频频参与宗族事务,让他在有生之年见证了氏族的再凝聚。他说,这是他的荣幸。空白的80年新添千余名字庞姓是海口村的三大姓氏之一,解放初期,海口村宗祠林立,其后的三四十年间,庞氏族谱散佚,只有部分被村民悄悄保留下来。直到1995年,海口庞氏族谱已有80多年未续修,因而,在当时佛山一些家族陆续修谱的背景下,海口部分热心的庞氏族人也动了心思。当时,已年届退休年龄的庞小满被请到海口村的庞氏大宗祠,由于此前极少关心和过问宗族事务,庞小满只是坐在一角,甘心当“听长”。但是,热心族人庞伯祥见他到来,即提出由他来担任修谱之主笔。族人看中他虽只读过小学,却阅过《...
· 老人·对联·族谱的故事
在坪山新区坑梓龙田社区大窝居民小组,邻里乡亲都知道,63岁的高传瑞是个对联控。谁家结婚了,新屋入伙了,找他写副对联,他几分钟就搞定。一年下来,最多时写了5000来副。更令人称奇的是,他更用对联写族谱,将族里每个男丁的名字,均以嵌名藏头的形式写成对联,编了一本族谱,前后300多副。昨日,在高传瑞老人家中,记者看到了这本《龙窝高氏名联族谱》,足足300来页。翻开族谱,里面全是一副副对联。大窝高氏从先祖到最近的22代男丁的名字藏头于对联中,旁边简略记录了生辰八字、居住地和职业等基本信息。高家始祖九州颂,千秋大业万代传。高传瑞说,高千是高氏的始祖,高氏祖上来自山东,后转潮州、抵博罗,最终来到坑梓。乾隆年间,十三世高日华与其六子在龙田大窝安居立业,繁衍生息。如今的大窝高氏族谱,记录的便是高日华一脉高氏后裔。龙窝高氏族谱记载有300多名男丁,年纪最小的便是高传瑞的孙子高志钧,今年4岁。2008年志钧出...
· 景县七旬退休老人历时六年续修孟氏族谱
近日,75岁的老人孟祥凯退休后致力于续修族谱,用了6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孟氏族谱》的编修工作,并将其编印成册。今年75岁的孟祥凯,老家在景县刘集乡周西彦庄村,大学毕业后在邢台城建系统上班,有次回老家探亲,孟氏长辈将光绪18年和民国五年合并编印的《景州孟氏榆林支谱》送给他。孟祥凯对此非常感兴趣,他认为族谱是一种传统文化,应该得以传承,于是便产生了续修族谱的想法。2010年开始,孟祥凯用了6年时间,深入景县及周边28个村庄走访调查,掌握大量信息,通过反复核实、总结分析、修误补漏,将3100人登记入谱,并制作成册。内容详实,层次清晰,孟氏名人、人物记载一目了然,风格严谨质朴。孟祥凯介绍,他们孟氏一族为孟子后裔,他为第75代。此次修编的族谱将文字和谱式加以创新,不仅添加了许多旧谱中未记载的人和事,更从第74代开始将女性载入谱中,打破了传统族谱中“男尊女卑”的一贯做法,体现男女平等。其次一大创新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