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一位退休老人眼里的指路明灯
母亲教导铭记在心
"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贪不占,老实做人。"虽然70岁了,可高兴祥对这些话,记忆很深刻,一辈子都没忘记:"这是我们家的家训,也是让我受益终身的一句话。"
回忆起童年时期,高兴祥感慨,在生活最艰苦的时候,父亲在生产队当会计,母亲一人在家种地、照顾他们姐弟四人。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压垮瘦弱的母亲。
父母二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困难的时期,饿着肚子供家中的四个孩子上学。
外出读书前夕,摇曳的烛光下,母亲握着他的手叮嘱他:"出门在外,老实做人,遇事别计较,吃点亏不要紧,别让别人吃亏。"
母亲喟然没念过书,但对于她的教导,高兴祥总是铭记于心,母亲的言语中,透露着高尚的品德,似一盏明灯,指引着他脚踏实地做人做事。
" 根断了,就找不见、接不上了,家谱是个啥?我觉得,就是给每个人一个位置,在繁衍百年千年的家族史中,给自己留下一个位置。"高兴祥说,家谱中记录的家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承载着一个家族的文化。这种文化,作为标记血缘的符号,世代相传。
良好家风子女受益
高兴祥老人觉得,家谱是家族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民俗回归的一种具体表现。家谱的内容,不仅能够反映人口繁衍、家族迁移等事项,还记载着家风以及家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一个家族有序传承的重要依据,对后人也可以起到树立标杆的作用。
那些代代相传的家训,看似古板,可多年以后,人们却发现,那些朴实的教诲,常能成为人生的支柱和路标。
在孩子的教育上,高兴祥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他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也是长伴一生的教育。
他从自己父母身上,学到的为人处世之道,为他的成长发展,带来很大的裨益。
他时常给子女们讲讲家族的历史,让他们回味前人的挣扎、奋起、磨砺与责任,这种巨大的感召力,像一股股暖流,充实着子孙后辈。
" 不求富贵,不贪便宜,做人老实本分。"高兴祥说,父母教育他的话,他对自己的三个孩子也经常说,让子女们受益匪浅。如今,孩子们都家庭和睦,这让他倍感欣慰。
现在,退休的高兴祥,没事就拿出家谱翻一翻,看看祖先的故事,想想故去的亲人。
" 家风家训,父母从小就给我们灌输,比如要做有道德的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敬祖睦邻,不要贪得无厌等。"回忆起自家的家风,高兴祥表示:"这些家风家训,具备无法言说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记者手记
寻根修谱成新时尚
对于不少老人来说,修家谱是一种寻根溯源的天性,让自己重新了解家族历史的同时,找到人生的归宿感。
退休之后的生活,往往缺乏的是精神上的支撑,而修家谱这种行为,恰恰可以满足老人对归属感的精神需求。从家族的角度来说,从事修谱工作,也有一种被需要的精神满足感。
家谱的编撰过程,就是对同宗共祖的血脉的追寻过程,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很多祖先有着优秀的品质,他们的故事中,反映出的精神是值得传承的。
修家谱可以让年轻一代,通过家谱了解家族的情况,增加家族的认同感。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寻根修谱的人逐年增多,已经成为离退休老人的家族文化时尚。
家谱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叫通谱或总谱,就是一定区域内,某姓氏古今人员的全部渊源、谱系、谱表、史传。
另一种叫宗谱或支谱,主要记录某一宗脉或支系的传承、迁徙、分布与人员、世代状况。
修家谱首先要有相对完整的谱系表与人员情况资料,最好有旧谱等相关参考资料,必要时,去地方图书馆查资料。
如果觉得接续家谱比较困难,可以先编家史,只需要简单的家族谱系,厘清个人、家庭、家族关系,然后讲解每个小家庭历史与重要的个人小传就可。
查书信、找日记、访亲友、听回忆,都是编家史、写传记的常用办法。
在此基础上,还要写前言后记、插入家族老照片、编排目录次序,将以上这些材料统编,就是一部简明的家族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