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为什么端午要辟邪驱毒?看完你就明白了!

2017-05-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894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端午要辟邪驱毒?看完你就明白了!,端午的习俗有很多,各地也都不一样,除了赛龙舟还有插艾蒲、挂香囊、喝雄黄酒等等,之

端午的习俗有很多,各地也都不一样,除了赛龙舟还有插艾蒲、挂香囊、喝雄黄酒等等,之所以有这样的习俗,说法是“辟邪、禳毒、驱鬼魅”。

为什么端午要辟邪驱毒?看完你就明白了!

赛龙舟
可问题是,为什么偏偏在端午这天要“辟邪、禳毒、驱鬼魅”呢?
为什么五月要辟邪驱毒
马上就是端午了,相信各位已经感受到天气很炎热了,没错,农历五月,天气很热了,各种毒虫、疾病也都活跃了,相信古代每到这个时候总有不少人出事儿,就像今天的流行冒,所以古人认为五月是凶月,是一年中毒气最盛的日子。
既然是凶月,那就难免出现祈福祝愿,比如来驱邪。《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中就说到了五月“蓄兰为沐浴”。

为什么端午要辟邪驱毒?看完你就明白了!

沐浴
还有就是在门口挂上小东西来辟邪。《汉书》提到过“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这个习俗后来演变成把艾叶做成人形挂门上,到现在就是直接挂艾叶。
除此之外还有在胳膊上系五色丝带、喝菖蒲酒等等。
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命太苦
到了汉朝时,这个习俗出现了扭曲,人们认为五月出生的孩子不好,尤其是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出生的,会害死父母。东汉王充曾经在《论衡》中说:“讳举正月、五月子,以为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
简单来说就是,这一天出生的孩子都养不活,或者即使养大,他们也会伤害父母。《史记》记载,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就是端午出生,结果他父亲就让人扔了他;《世说新语》也记载了端午出生的胡广被装入瓮,投入江中的事。

做和尚吧
也有父母不忍,将这一日出生的孩子送入寺庙,虽然青灯古佛,但终究是保住了命。
这个习俗害了多少无辜的孩子啊!这也是很多人认为端午不宜说快乐的原因。
隋唐以后端午才可以快乐
一直到魏晋时期,这种恐怖习俗都还存在,自隋唐时期始,端午便成为人们欢庆的节日。
从唐代开始,端午节就成了假期,时间为一天。
公元845年,唐武宗李炎要在长安筑仙台,时值端午,唐武宗赶工期,要三千士兵加班。这下士兵不乐意了,明明该放假,该回家嗨皮,突然要加班,那谁干?
于是,大家纷纷罢工表示,眼看要出事,唐武宗只得每人赏赐三匹绢,补休三天假,才平息了士兵的怨气。
唐代白居易曾在《观儿戏》中写到“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斗草是端午的玩的游戏。

为什么端午要辟邪驱毒?看完你就明白了!

斗草
到宋代,陆游在《乙卯重五诗》中写道:“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宋代《梦粱录》:“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
可见,端午人人都可以欢庆,不分贫富,也不分官民。
朕要赐你们美味佳肴枭羹
欢庆的同时,历代皇帝,从汉至明,还会赏赐官员们礼物、山珍海味、各式粽子等等,其中还有一道菜——枭羹。
枭,即今天的猫头鹰。猫头鹰在秦汉以后,被视为恶鸟,即使今天一些地方,仍旧视猫头鹰为“不祥之鸟”,听到猫头鹰叫就会死人等。

纳尼!关我屁事
猫头鹰的肉并非美味佳肴,赐枭羹也就明显有了敲打之意:别做坏人,否则就像猫头鹰一样。
所以苏轼在《乐语十六章》中写到“外廷已拜枭羹赐,应助吾君去不仁”,就是要帮助清除皇帝身边的小人。
除了这些以外,端午还要贴门贴,类似于对联,用以祈福。比如官员常写“五月五日午时书,赤口毒舌尽消除”,赤口、毒舌指祸从口出,百姓常写“仪方”倒贴于柱上、门窗以避蛇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和帝为什么要诛杀专权的窦氏?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汉和帝刘肇于章和二年(公元88年)壬辰即皇帝位,尊章帝窦皇后为皇太后,改明年为“永元元年”。汉和帝年幼,窦太后临朝称制。太后临朝,首先做出了三项重要决定,其中一项就是她意欲封官集权,排斥异己。窦太后封官原则有二:一是亲属,二是听话。她把哥哥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弟弟窦景、窦环均任中常将,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这样,窦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围的显要地位,从而掌握了国家政治的中枢。第二项是解除郡国盐铁之禁:窦太后开盐铁之禁,迎合了豪强的利益,却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减少了税收,壮大了豪强,因而实际上损害了国家。第三项是北攻匈奴:北匈奴遭灾受乱,南匈奴单于请求汉廷帮助他,趁机扫平北匈奴。对此,朝臣意见并不统一。都乡侯刘畅来京都洛阳吊唁汉章帝,却被窦宪刺杀。为使窦宪免遭处罚,窦太后决定派窦宪为东骑将军,戴罪立功,联合南匈奴伐...
· 李自成为什么被成为闯王?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一说起闯王就不得不提起高迎祥。【高迎祥】(?~1636)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又名如岳。延安安塞县人。崇祯元年(1628)在安塞聚众起义。初转战延庆府,入据黄龙山,后又与王嘉胤、王自用联合东渡入晋,攻战河曲。崇祯四年(1631)六月王嘉胤遇难,众推王自用为首,联合陕晋各路义军结成36营。高为领袖之一,称闯王。所以说,闯王这个称号,最原先是属于高迎祥的。李自成,字鸿基。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廿一(1606年9月22日)生于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童年为地主牧羊。天启六年(1626),充银川驿卒,苦习骑射。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被裁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他作战勇敢,很有胆略,深受高迎祥的器重.后来,高迎祥被俘就义气,李自成就继承了闯王的成号,并将这个称号发扬光大。群众中流传的歌谣说:“吃汝娘,着汝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
· 为什么孙权称帝后封父不封兄?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字仲谋,孙坚的第二个儿子,“方颐大口(四方脸,口大),碧眼紫髯”,是一个了不得的君主,当时和后世的人对他多有赞誉。曹操曾称赞“孙子当如孙仲谋,刘表的那些儿子就如同猪狗一般(逊色多了)!”,曹魏的元老谋士刘晔则评说“权有雄才,善用兵,见策知变”,大才子苏轼曾用“亲射虎,看孙郎”来描述孙权的骑射和胆略。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南京)。他追谥其父破虏将军孙坚为武烈皇帝,生母吴夫人为武烈皇后,自己好几个锦衣玉食的膏粱儿子也都封了王。令人意外的是,英姿勃发、雄烈过人,江东六郡的缔造者和东吴政权的实际奠基人孙策却仅被追封为长沙桓王。孙权的大哥“小霸王”孙策身前就被汉献帝授予讨逆将军、吴侯。他容貌俊美,性格阔达,喜欢说笑。当初仅凭从袁术手里讨回的“孙坚旧部一千多人”出来创业,很短的时间就统一了包含吴郡、会稽、丹阳、豫章、庐陵、庐江等...
· 蒙古帝国是靠什么崛起的呢?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如果你要从亚洲的中部选择一个牛逼的游牧民族的话,你大概不会选择蒙古人,这一群在成吉思汗诞生之前出没在丘陵地区,把领土给扩张到西伯利亚丛林一边放牧一边的游猎,顺便练就了高超的射箭技巧的民族,不过鲜卑人,匈奴人似乎也有这种能力。同时蒙古人的身形也要比其他的游牧民族比如匈奴人之类的要矮小许多。在这里我不想给大家灌输什么英雄史观,但是不得不承认,犹如过去的冒顿单于之于匈奴一样,蒙古人之所以能够站出来统治整个世界,你得归因与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与蒙古的崛起根据传说,成吉思汗约于公元1162年出生在一个低级的部落,乳名铁木真,他的父亲被毒死。铁木真在兄弟的管教之下长大,其中的一位兄长在于铁木真的争斗之下被杀。19岁的时候,成吉思汗娶了第一任也是对他最重要的妻子,孛儿帖,然后随后就遭受到了绑架。这种习俗在蒙古部落中早已经司空见惯,他老妈也给绑架过。在拯救他的妻子的过程中,铁木真展现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很快...
· 为什么以前的北京城墙没有西北角呢?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北京城的历史悠久,但是很多人发现,老北京城的城墙没有西北角。这是为什么呢?(老北京城墙地图)上面是老北京城墙地图,我们看红色区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北角,形成了弧形,与其他三个角相比,非常奇特。老北京城的历史非常悠久,古城墙周长60里,墙基宽24米,墙高8米,全部为板筑的夯土墙。据史书记载,巍巍北京古城墙在元代时是方方正正的,此所谓城方如印。明朝的时候,朱棣定都北京,决定天子守门,对城墙进行了完善,此时就没有西北角了。那么,为啥没有西北角了呢?主要有以下几种猜测。(姚广孝)1、姚广孝所为朱棣从侄子那里抢来皇位后,命令手下大臣姚广孝开始修建北京城。相传,姚广孝对元朝留下的城墙进行修缮和重建,起初是按矩形设计的,想把矩形的对角线交点,交在皇宫的金銮殿上,以此来表示皇帝至高无上的核心地位。由于自然原因,最终还是偏离了金銮殿。咋办呢?姚广孝灵机一动,去掉一角,这就是西北角。后代的城墙基本保留明朝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