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西安市民独自编修族谱传承家文化

2017-05-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9
转发:0
评论:0
西安市民独自编修族谱传承家文化,我从哪里来,我的祖辈是干什么的?估计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些问题,西安市民方先生就在做

我从哪里来,我的祖辈是干什么的?估计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些问题,西安市民方先生就在做这件事,编写族谱寻根问祖,传承家训、习俗等族系文化。

  西安市民方先生祖籍蓝田县三里镇陈岩村,从他小时候,就听说祖上出了位举人,这位举人名叫方文华,光绪年间中举人36名,家里还一直保留着这位举人留下的一本册子,名叫《陕西乡试硃卷附本科贡卷光绪乙酉科》。这本册子其实是清代学子参加乡试的试卷,册子中除了方文华撰写的文章外,还记录了方文华始祖及父辈、子嗣等情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族谱。

  “我父亲据此萌生了编写族谱的想法。”方先生说,几年前他和父亲就开始着手编写族谱,前面的内容根据这本册子记录,后面的情况则根据爷爷和族里祖辈的口述进行记载,除了口述,方先生父子还查阅《蓝田县志》等资料,对村子里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考证记录。

  功夫不负有心人,5月19日,方先生手里拿的已经是第八次修订的族谱,A4纸打了100多页。上面记载了蓝田县三里镇陈岩村方氏一族的世系表,每一代人的概况,包括姓名、生卒年月、子嗣情况等。在册记录的共有20代人,最早可追溯年代的即为光绪乙酉科(即1885年)的方文华,根据方文华留下的册子记录,更早的始祖名为方志刚,世居本邑方家坡,即今蓝田县方坡村,方先生的爷爷小时候曾去这个地方上过祖坟。族谱中年龄最小的为年仅2岁的方浩东,是方先生父亲一辈的玄孙,根据排辈,年仅30岁的方先生已为曾祖父。

  除了族系表,族谱中还记录了方先生父亲撰写的方氏家训、现行的婚丧习俗,以及村子的地理概况。虽然方先生四处搜集资料,甚至前往三原等地寻访迁出族人,但还是有一些资料无法得知,这使得这本族谱还有很多空白需要完善。

  “有一位名叫方作金祖辈的曾于1948年被国民党抓壮丁,后来就失去联系了。”方先生说,除了这个空白,另一个无法考证的疑问则是有记录的祖辈到底是什么年代的人?方文华的记录中,始祖方志刚,生卒年代不详,其后为继世祖,然后就是七世祖,中间有4代人空缺,而且有记录的祖辈中基本没有生卒年月,很多祖辈的夫人姓名也未知,只有一些“敕封”、“文林郎”、“敕赠”、“遗赠”、“孺人”等相关记录。方先生希望求助社会,能否根据这些内容推断年代,再根据那个年代的户籍记录查询,从而完善族谱。

  华商记者 赵瑞利/文 黄利健/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传承中华之美,谱写族谱之家论族谱编修的重要性
在中华的众多文化中,族谱与正史和方志一起,被誉为华夏历史的三大支柱。通过族谱,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什么人对家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以及亲属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传承家族的辈分,传承家族的文化,倡导更好的家风和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是人才得到充分的德育滋养。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就是差了德育的渲染,所以编写族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十分的有必要。而选择传统族谱的局限实在是太多,很多人根本没有时间精力以及才华去制作传统族谱。现在传统族谱只在一些农村或者乡镇里面存在,也就是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就不会选择制作族谱,毕竟真的太花时间和精力了。可是现在对于很多心没有余力的朋友来说,真的算是一个福音的到来。现在网络发展得十分的便利,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做了改变,比如书籍,现在都拥有了电子书。在很多工作人员的开发下,现在已经有了网络族谱。网络族谱弥补了很多传统族谱的缺陷,记录族谱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但是选择...
· 编修族谱的意义与族谱文化传承的博大精深
族谱,是记载一个姓氏家族或家族某一分支的宗族氏系和历代祖先的名号谱籍。在有些地方,族谱也称家谱。族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是炎黄子孙根脉相连、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族谱,流淌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伴随着自然和社会演进的历史长河,源自同一血脉的家族,引领着自己的姓氏符号,形成了本家族的宗亲氏系,并逐步出现了记载宗亲祖先的谱牒。这是血缘的延续,是根脉的连接。不管你迁徙到何方,不管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族谱都将连接着你,血缘和亲情都将跟随着你。历历族谱,蕴涵着祖先的图腾,流淌着家族的血脉,洋溢着族人的心香。族谱,承载着义无反顾的民族凝聚力。相同的姓氏构成了家族,百家姓氏和千千万万个家族的汇聚,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族谱体现了宗法与人伦这一维系家庭、家族关系的本质功能,同时它也具有维系社会、法律、道德、传统的深厚内涵。这也是血缘的延续,是根脉的连接。不管你是何氏何姓,不管你的家族大小,...
· 艾氏编修族谱,续接二百多年的家史传承
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家承的编修历史悠久。我在寻根中得知,湖北监利艾氏族谱自1812年(清朝嘉庆十七年)第8修版,到2008年第11修版面世,历经200多年的4个版本,都没有找到我的始祖艾在位一脉的踪迹。可以说,我们漂泊在外几百年,没有找到“家”,是一族没有“谱”的艾氏儿女。我觉得我是家族中的文化人,有创作整理和调研挖掘能力,下决心完成家谱编修,完善我们的家族档案,力争续接入监利艾氏始祖乃至起源祖的世系麾下,容汇到全国的艾氏大谱中,使其成为民族的记忆,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献的一页。2015年年底,我回湖北恩施州采访,顺道到建始县城看望我的恩师张必清。座谈中提到修谱一事,张老师拿出他历经3年所修的待印版让我学习,两件事让我受到震动。一是他在自己的《人生述评》中把我学习成才成为作家,视为他育人骄傲的成果;一是他打破修谱立传只重官员富商的惯例,给家族中每一位平...
· 如何编修家谱族谱
如何编修家谱族谱修谱、续谱分几种情况一、是历来无谱。这类氏族,或因迁徙,与原郡望地失去联系,尔后又没有造过谱;或是因细分支脉,另地重新开基,既无文字记载,又没有重新造谱。这类氏族属抢救性修谱,重点应放在寻根问祖上,从调查、访问或网上查询入手,再从神轴、墓碑上找线索,加上健在长者回忆,将氏族来源、世系及变迁等情况进行梳理,修成新谱。否则稍有懈怠,时间越长,困难越大,必然中断族史,导致后裔不知其源,不明世系,其氏族必然紊乱,给后人留下遗憾!二、是因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或战乱等原因,原有家谱遭丢失,需重新修谱。这类氏族的老谱给先人或健在长者留有一些印象,但对氏族来源、发详地、变迁等情况亦难查询,其难度与无谱相差不多,亦应努力,付出艰辛,修成新谱。三、是有老谱存在,只需续编新的内容,属于续谱。这类氏族有基础,有修谱经验。当今续谱,应与时俱进,提出更高要求,增添新的内容,力求更加完善,更加完美。四、是...
· 编修万氏统谱传承优秀文化
在陕西万氏宗亲会筹委会暨安康万氏宗亲会一届二次会上的讲话各位宗亲代表、各位来宾:岁在癸巳,时逢金秋。在这个金色的秋天,我们会聚山城安康,共商陕西万氏族事,这是陕西万氏家族的一次盛会。我首先代表中华万氏宗亲联谊总会和中华万氏族谱协会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万氏宗族源远流长。自春秋毕万、芮伯万子孙以其名始姓以来,历二千余年。万氏族人,历朝历代,人才辈出,伟烈丰功,震古辉今。万氏家族自万章、万修二公以下世代族人,显赫于宇内,声播至海外。二千多年的万氏历史,需要纪载,需要传承,这就是我们发动编写《中华万氏统谱》的真缔。唐太宗倡三鉴,知史之重;宋太祖诏圣谕,知谱之功。读史可知兴替,明得失,达事理;有谱可定宗亲,通常道,行仁孝。一个封建统治者竞如此高瞻远瞩评价族谱,我们万氏子孙编修《统谱》,传承宗族优秀文化,功垂千秋!可喜可贺!2009年,我们在参加湖南衡阳万氏十修谱庆典会上发起编纂《中华万氏统谱》以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