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威震八方的杨家将后续悲催的结局!

2017-05-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433
转发:0
评论:0
威震八方的杨家将后续悲催的结局!,杨家将第一代英雄杨继业,原名杨崇贵。他父亲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之乱占据麟州,

杨家将第一代英雄杨继业,原名杨崇贵。他父亲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之乱占据麟州,自称刺史。后归附后汉,与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交好,把少年时期的杨崇贵派去刘崇那里。

郭威建立后周后,刘崇不服,割据建立北汉。这时候,杨信归附了后周,而杨崇贵却留在北汉,两父子分侍两个帝国。当然,在五代那个帝王将相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时期,这也是很正常的。刘崇并没有因此猜忌杨崇贵,还收他为养孙,改名刘继业,让他担任侍卫亲军都虞候。

(杨业)

刘继业在北汉时期战功卓著,被国人称为“杨无敌”,以功升迁至建雄军节度使。不过《宋史》和《辽史》对他这一段战功的记载都非常少。《宋史》记载的仅有的几次与宋军交锋,刘继业都以失败告终,简直不知道“杨无敌”的威名从哪里来的。看来,所谓的历史事实还就是恪守“为讳”的信条吧。

《辽史》中记载杨业最后被契丹人俘获时,耶律斜轸曾责问杨业道:“你和我国打了三十多年的仗,今天终于抓到你了,你还有何面目和我们见面?”由此可见当年杨业主要是和辽兵打仗。

北汉虽然一直臣事于辽,但契丹人侵掠北汉边境,“打草谷”捞取财物的事情却是他们的一种习惯,杨业在和他们对抗中恐怕是经常打胜仗吧,不然耶律斜轸也不至于说出那样酸溜溜的话。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攻打太原,北汉末主刘继元投降宋军。不过这时候刘继业并不屈服,还一直坚持抵抗,直到太宗让刘继元对他劝降,他跪下来,对着刘崇陵寝咚咚咚磕过几个响头后,才大哭着解甲归降。他的忠勇形象,怕就是这时候为宋人所识吧。他归降的时候,已是太宗时期,传奇演义中他救宋太祖的桥段,显然是不存在的。不过,太宗对他还是很重视的,让他改名杨业,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与河东三交口都部署潘美共同担负起了山西防御辽国的重任。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契丹十万大军从雁门关杀入宋境,杨业从小路率领数百骑兵绕到辽军背后,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大获全胜,杀死辽国驸马爷萧咄李,生擒辽国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此一战后,辽军一见“杨”字大旗便心惊胆颤,望风而逃,“杨无敌”的威名再次响起。朝廷因此提升他为云州观察使,仍知代州。在杨业驻守雁门关八年的时间里,辽军始终不敢侵入一步。

杨业的功业受到守边主将的嫉妒,多次上书宋太宗,诽谤于他。这个诽谤者是谁?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如果咱们猜得不错的话,很可能就是潘美。潘美最后在杨家将传奇中成为奸臣潘仁美的原型,也并不算冤枉他。太宗并没有相信,把这些诽谤书都装在一个信封里,一齐交给了杨业。

太宗这一招,表面看起来是对杨业的信任,其实不然,他同时还向杨业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你的把柄都在我手里呢,你好自为之吧!太宗不只是对杨业这么做,对很多将领他都这么做过。这大约也是他猜防边将的一种手段吧。

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太宗决定全面北伐。派出东、中、西三路大军全线推进。杨业作为潘美的副手率领西路军进攻辽国寰、朔、云、应四州。出师仅两个月,西路军便战果累累,四州手到擒来。但由于东路军曹彬部溃败,中路军田重进部逃跑,西路军便成了孤军。辽军在解决了宋军东、中路军后,集中十余万兵力大举反击宋西路军。宋太宗命各路人马班师。但是给西路军下了一道命令,要求他们把刚收复的四州民众迁往内地。这是一项艰巨任务,敌军大兵压境,已攻破寰州,民众行动缓慢,迟迟不愿动身。

杨业提建议道:“辽军势盛,我们不可与正面交锋,可先派人密告云、朔等州守将,等我军离代州北上时,令云州民众先出,我军到达应州时,契丹必定会派兵前来迎战。这时候,再令朔州民众出城,同时派骑兵接迎,另派千名弓箭手守住谷口,这样老百姓就可安全内迁了。”杨业提这条建议,是基于他对边关地形的熟悉、对辽军的了解以及当下的主要任务来说的,算得上万全之策。

但是监军王侁好大喜功,不同意杨业计策,还命令他去攻打寰州,出言讽刺他说:“你不是号称‘杨无敌’吗?手里又有几万精兵,却畏敌不战,难道你有其它图谋?”潘美在一边不开腔,算是默许。杨业无奈,只得带兵前去。临行前流着泪对潘美说:“此去必然失利,我本北汉降将,蒙皇上大恩,我愿以死报国。但是我不愿我的兄弟们都这么糊里糊涂去死,务必请你们在陈家谷两翼布置强弓硬弩接应,否则,我会全军覆没的。”

杨业带兵前去后,王侁见杨业并没有遇到阻击,以为前途容易。为了抢功,便擅自撤离埋伏,率军前去。没想到这是辽军的诱敌之计,结果没走多远就被打得大败,慌忙带兵逃跑。潘美见王侁战败逃回,也撤离埋伏逃掉。等杨业一路浴血奋战退到陈家谷,见空无一人时,不禁抚胸痛哭。身受十多处重伤,最后坠马被俘,不屈三日而死。

杨业的死,潘美是有责任的。监军王侁不懂军事,但他是懂的,他不明白让杨业去打寰州是死路一条吗?却默许王侁的威逼,实际上是存心整死杨业。后来他见王侁擅自撤离埋伏,久经沙场的他当然也明白这是多么危险的举动,却听任王侁离去,后来,连他也跟着逃跑了,直接导致杨业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后世杨家将传奇中把他演绎成大奸大恶之人,真是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

杨家将第二代英雄的核心人物杨延昭是杨业的第六个儿子,叫杨六郎。《宋史》记载的杨业也有七个儿子,不过杨延昭至少比其中的五个兄弟大,不是长子就是次子,断不会是第六子,但杨延昭确实被时人称为“杨六郎”。究其原因,有一种说法是他在整个家族同辈中排行第六;还有一种说法是契丹人迷信,认为天上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是他们的灾星,因此称呼杨延昭为“杨六郎”。

 

 

(杨六郎)

后一说法显示了杨延昭像他父亲一样在辽军中的威名。不过事实上,杨延昭并没有取得像他父亲那样的功业,而且他在当时也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杨业牺牲后,杨延昭由供奉官升迁为崇仪副使,勉强算是个中级军官。他虽然也打了几个胜仗,但由于职位低,指挥的人马少,因此胜利的范围并不大。

比较有名的是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辽军大举进犯。杨延昭驻守的城市是遂城。遂城十分狭小,且很不坚固,又缺乏守城器械。辽军猛攻几天后,守城军民十分恐惧,欲弃城逃跑。杨延昭给大家鼓气,把全城丁壮集中起来,死命防御,但摇摇欲坠的遂城并不能减轻大家的恐惧感。此时天寒地冻,杨延昭想了个主意,他让大家从城中运来大量的水,趁夜黑浇在城墙上。

第二天早上,遂城便成为一个冰城,辽军在这样的城墙上根本爬不上来。试了几次后,不得不怏怏离去。这时,杨延昭趁机率兵追击,斩获无数。此后辽军又攻打过几次遂城,都没占到半分便宜,因此,遂城在当时也被称为“铁遂城”。

咸平四年(1001年),辽国又南下进攻,杨延昭在羊山埋伏精兵,自己率领部队与辽军交锋,将辽军引诱到伏击圈后,回身与伏兵一起四面夹击,辽军大败。杨延昭因功被加封为莫州团练使。不过,总体来说,杨延昭因为职位比较低,虽打了些胜仗,对全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北宋在辽军的不断入侵下,一败再败,终于和辽国签订了全面影响整个大宋走势的檀渊之盟。杨延昭虽然在檀渊之役中多次上书反对议和,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战略措施,还率领自己的人马进入辽国境内,攻取古城,取得不小的战果。

但是宋军败势已不可逆转,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杨延昭在任上郁郁离世。

杨文广是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并不是杨家将传奇中所说的杨延昭之孙,中间代的那个杨宗保,历史上是没有的。杨文广曾参与另一员北宋名将狄青南征广西的战斗,以及后来和西夏的战争,也打过一些胜仗,被提拔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等等。不过总体来说,他的功劳和他的父祖没法比。

(杨文广)

杨延昭足智多谋,他的儿子杨文广也是骁勇的战士,但是他却没有能够建立下杨业和杨延昭那样的丰功伟绩,收复幽燕,平定北方的理想也没能实现。当时的北宋已经形成了停止武事,振兴文教的风气,杨家武将的威力难以发挥作用。

因此,1074年杨文广死后,杨家将的名声其实已经不复存在,余下的后辈也没有建立丰功伟绩。杨家将只能看着北宋在1127年灭亡,再也无力回天。

杨家将当然有血战保国的将领,但是也不是每一个都能成为救国救民盖世英雄。杨家将固然是有实力,但是也无法挽救一个诟病诸多的朝代,以各种形式来为他们竖起一座座丰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战国大将田忌的结局为何如此悲催?
田忌是战国初期齐国的大将,是当时齐国最著名的良将,名震各国。他作战勇敢,很有军事才能,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后世把他和白起、乐毅、赵括等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相提并论,认为他是中兴齐国的关键人物,可惜这么一个忠臣良将最后的结局却是非常悲催的,可难道就是强势英雄的宿命吗?田忌不仅在军事上才华出众,打过很多胜仗,同时也是一个知人善任,善于发现人才,推举人才的伯乐。他在赛马的过程中发现了孙膑这个军师。原来孙膑在魏国受到庞涓的陷害,已经是个残废的人了,他带着半条命来到齐国,也是想碰碰运气,就是想活命。他原先只是一个不知名的门客,因为身体残疾不受重视,直到有一次因为向田忌献计,帮助田忌赢了赛马比赛,受到田忌的赏识,孙膑才在齐国受到重用。此后,田忌与孙膑配合默契,先后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打败了魏国,魏国国力大损,齐国趁机取得了东方霸主的地位。孙膑预料到田忌因为功高盖主,难免会受到小人的猜忌,担心他会受到陷...
· 探秘:悲催的单雄信
单雄信是这个隋唐英雄中,下场比较惨淡的一位,今天我们就暂且说说单雄信单二爷的悲情人生。单二爷是隋末九省绿林好汉的扛把子,江湖人称义薄云天小关羽。做事极为仗义豪迈。单二爷在二贤庄广结天下英雄好汉,仗义疏财。在秦琼落难卖马当锏之时,单二爷多次接济秦琼。单二爷看到隋炀帝杨广的昏庸残暴,遂传令各绿林好汉前往劫取送往京城的皇岗。并在贾柳楼结拜后并袭取瓦岗寨作为根据地,正式揭竿起义。建立瓦岗政权,并为五虎上将之首。瓦岗山易主后,单二爷因不耻李密的为人遂离开了瓦岗,此时正值洛阳王王世充招兵,遂投在了洛阳王的帐下。后秦琼、程咬金、罗成等人离开瓦岗来到了洛阳投奔单二爷,单二爷专门为其盖制了三贤府供其三人居住。后来因牛鼻子老道徐茂公设计将三人一起引出投奔李唐,单二爷遂与其割袍断义。这个牛鼻子老道做的确实不地道,明知道单家大爷死于李渊之手,单二爷与李唐父子有不共戴天之仇还作出此举,确实有伤兄弟之情啊。后李世民对...
· 潘安怎么死的?天下第一美男子的悲催结局
导读: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河南郑州中牟人,(公元247年~公元300年),自从诗句“惟愿生得潘安貌,胜过子建八斗才”一出,遂被称作“潘安”。审视美男子的标准是随着时代和环境的不同,而不断转换更新的。现如今,判断美男子的标准,有的认为应该是:满脸扎人胡须,声如洪钟,浑身充满阳刚之气的猛男。也有的认为应该是:细皮嫩肉,声音温柔,五官标致的英俊小生。反正政出多门,标准一时也无法统一,那就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但,有一个人,经过千百年岁月洗礼,始终被誉为古今美男子的标准;他就是西晋时期的潘安-千古美男子的代言人。成语“貌似潘安”就是从古至今用来夸赞一个男子貌美的。潘安的貌美,在西晋是出了名的。史书上形容就三个字:“美姿仪”。《晋书.列传.潘岳》记载:“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用现代的话说,潘安不但貌美...
· 揭秘历史上最缺钱的皇帝结局真是太悲催了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高高在上,是天下所有财富的实际拥有人,一方面大权在握,主宰一切生杀;另一方面又物权无边,连你家母猪刚产下的小猪仔都是他的。然而世间之事,总有特例,历史上就有两位天子,他们不但缺钱,还缺出了一定境界。其中一位便是周朝的最后一任天子,周赧王姬延。说到天子,大家想象中往往是万民拥戴、四方臣服的威风气势,然而周朝的这位哥们,非但抖不出威风来,还穷得四处借债,被债主逼得无处躲藏,真是丢尽了天子的脸。网络配图话说姬延当初即位时,周朝已十分孱弱,他所统治的地盘也只有几十个城池,面积还不如一个中等诸侯国。然而就这么巴掌大一块地方,还被一分为二,一个叫“东周国”,另一个叫“西周国”,这位天下共仰的周天子,就像乞丐一样被两位周公轮流供养着。虽说战国时期,周王室式微,在政治界没什么卵用,但“天子”这个名号却拥有莫大的用处。所以在秦国卷土东来的时候,楚国为遏制...
· 刘盈:最没有存在感的悲催皇帝
汉家存大业,五陵起秋风《史记》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按一般体例来说,皇帝是在本纪中,但是,细看也不尽然,项羽有本纪,吕后有本纪,而正宗的汉惠帝刘盈却是什么也木有,可能在司马公眼中,项羽和吕后虽无帝皇之名却有其实,而这刘盈当然是有其名而无其实了。刘盈在历史上是个被忽视的人物,他的事迹散见于《高祖本纪》和《吕太后本纪》中,作为大汉王朝第二任皇帝,他对汉家王朝的稳固是起很大作用的,由此也被班固赞为“宽仁之主”但历史对他显然是不公的,他是一个悲情人物,一生充满着苦难,然而他却能以一颗宽仁之心处世,这点是很不容易的。从零星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刘盈是一个好人,一个贤人,但是却难当一个好皇帝之称,他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他的一生是傀儡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是毫无存在感的一生。难怪司马公也感叹道:“人能宏道,无如命何?”汉惠帝刘盈,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在位仅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