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孝烈将军__花木兰究竟“姓”什么!

2017-05-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55
转发:0
评论:0
孝烈将军__花木兰究竟“姓”什么!,  “木兰”其人出自北朝民歌《木兰诗》,在这首长达300多字的叙事诗中,生动地描

孝烈将军__花木兰究竟“姓”什么!

   “木兰”其人出自北朝民歌《木兰诗》,在这首长达300多字的叙事诗中,生动地描绘出少女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而归的传奇故事,也成功地塑造了“木兰”忠孝双全、机智勇敢、不慕荣利的巾帼英雄形象。


 千百年来,木兰女扮男装保家卫国的故事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源于对木兰的深切爱戴,历朝历代或赋诗吟咏、或撰文立传、或作史实考证来赞美木兰,文人墨客在《木兰诗》的基础上,对原有人物和情节不断地进行润色、加工和改造,以至于在民歌本身流传的过程当中,也同时出现了许多近似《木兰诗》的“仿作”,这些不同版本之间的种种“差异”,也便形成了历代关于木兰姓氏的诸多争论,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木兰姓“花”,此说始于明代。明末文学家徐渭在杂剧《四声猿》第三折《雌木兰》中,第一次给木兰冠以“花”姓,戏中唱道:“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作品中,徐渭不仅将木兰本人交代得一清二楚,连家庭成员的情况也介绍得非常详尽,父亲花弧,母亲姓袁,“当户理红妆”的阿姊称为花木莲,“磨刀霍霍向猪羊”的小弟则叫花雄。由于史料上缺乏相应的佐证,“花”姓木兰显然是徐渭“改编”而来的。给木兰取“花”姓,为的是突出戏剧中木兰女性美的艺术效果,这一观点在清代《曲海总目提要·雌木兰》中得到了证实:“木兰事虽详载古乐府。按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木兰不知名,记内所称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明清以后,经过几百年的艺术再创作,“花木兰”的艺术形象日臻完美。迄今为止,上演过木兰戏的剧种有京剧、越剧、粤剧、昆曲、秦腔、平剧、川剧等20多种,特别是豫剧大师常香玉《花木兰》的全国巡演,“花木兰”在民间的影响更加深远,“花木兰”这个称谓在人们心中也逐渐“固定”下来。

  再说“朱”姓木兰。唐白居易在《戏题木兰花》中云:“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杜牧也写有《题木兰庙》一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推上祝明妃。”这说明木兰的故事在唐代已经脍炙人口了。杜诗里的木兰庙在今湖北武汉黄陂区木兰山上,山上至今还有木兰祠、木兰墓和将军坊等遗址。据《黄陂县志》记载:“唐贞观年间,山北双龙镇千户长朱异得一女,十八岁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英勇征战十二载……封为将军,她不受朝禄,回归故里,终年九十,葬于木兰山北。”明代焦绂在《焦氏笔乘》中也说:“木兰,朱氏女子,代父从征。今黄州黄陂县北七十里,即隋木兰县。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根据上述史料,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木兰应姓“朱”。

  “魏”姓木兰之说则源于碑刻记载,在河南虞城县营廓镇内,现存有记录木兰生平故事的古碑刻两通。一通为元代《孝烈将军祠像辩证记》碑,碑文详细记载了木兰的身世和历代修祠情况,此碑立于元宁宗时期(约公元1332年前后),经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这也是目前发现记载木兰事迹的最早碑刻;另一通为清代《孝烈将军祠辩误正名记》碑,立于明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碑文上言:“营廓镇北二里许孝烈将军祠,乃隋末魏氏女,讳木兰,未字真人,闺阁奇英者也……”上世纪90年代,虞城县开始举办中国木兰文化节,与会专家在分析了《木兰诗》和现存碑刻后认为,木兰应姓“魏”,故乡在河南虞城。

  此外,还有“韩”姓木兰、四川阆中人,复姓“木兰”、鲜卑族人等说法。“木兰”究竟姓什么呢?查阅最具权威性的《辞海·词语分册》,其解释为:“木兰姓氏或作花,或作朱,也作木,均无确证。”也就是说,木兰具体姓啥,至少在今天仍然还是个未解之“谜”。的确,《木兰诗》作为一首口口相传的民歌,本身就是在无数民间艺人相互传唱、改编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原始档案”尚不清晰、又缺乏正史记载的情况下,怎么可能考证出“木兰”真实的身份呢?仅凭一些地方县志或碑刻记载,便一口咬定木兰姓甚名谁、家乡何处,看似是为木兰找到了“身份证”,却不免陷入了附会和争抢名人的怪圈当中。有鉴于此,既然“花木兰”这个名字已经为大众所接受,而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巾帼英雄的形象代言人,那么,木兰还是姓“花”的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花木兰从何而来?究竟姓什么?
“木兰”其人出自北朝民歌《木兰诗》,在这首长达300多字的叙事诗中,生动地描绘出少女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而归的传奇故事,也成功地塑造了“木兰”忠孝双全、机智勇敢、不慕荣利的巾帼英雄形象。我们现在说的“木兰”,通常是指“花木兰”,即木兰姓“花”。然而,《木兰诗》里对这位女主人公的身份并没有特意说明,只是用“木兰”二字做了最简单不过的描述。其中,关于人物的姓名、出生、籍贯、家世等信息都未曾提及。《木兰诗》里的“木兰”二字到底指的是姓木名兰,或是名字叫木兰,还是其他什么称谓呢?而根据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最早收录《木兰诗》的南朝陈代僧人智匠《古今乐录》里“木兰不知名”的记载来看,民歌中最初传唱的“木兰”,不过是个笼统的称呼罢了。既然连最初的材料都不曾交代清楚“木兰”的真实身份,那么,后世家喻户晓的“花木兰”是从何而来的?“木兰”究竟姓什么呢?千百年来,木兰女扮男装保家卫国的故...
· 花木兰为什么姓花
花木兰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自美国迪士尼公司将其搬上银幕后,更是走出国门,跨越国界,成为“世界名人”。但是花木兰为什么姓花至今仍是一个谜。众所周知,花木兰的故事最早来自北朝时的乐府民歌《木兰诗》。诗中开篇即言“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仅仅是诗中主人公的“名”,还是“姓名”,不得而知。总之,《木兰诗》中没有“花木兰”的提法。关于木兰的姓,历史上有魏、朱、花、木四说。木姓自然是来自于《木兰诗》。魏姓之说起源于元代。清代焦循《剧说》卷五有:考《商丘志》,有孝烈将军祠,在城东南营郭镇北,一名木兰祠。元人侯有造作《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云:“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世传:可汗募兵,孝烈痛父耄羸,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鞬橐,操戈跃马,驰神攻苦,钝锉戎阵,胆气不少衰,人莫窥非男也。历年一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亲。拥兵还谯,...
· 《花木兰》中的木兰姓什么?姓“花”还是姓“朱”?
“木兰”其人出自北朝民歌《木兰诗》,在这首长达300多字的叙事诗中,生动地描绘出少女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而归的传奇故事,也成功地塑造了“木兰”忠孝双全、机智勇敢、不慕荣利的巾帼英雄形象。我们现在说的“木兰”,通常是指“花木兰”,即木兰姓“花”。然而,《木兰诗》里对这位女主人公的身份并没有特意说明,只是用“木兰”二字做了最简单不过的描述。其中,关于人物的姓名、出生、籍贯、家世等信息都未曾提及。《木兰诗》里的“木兰”二字到底指的是姓木名兰,或是名字叫木兰,还是其他什么称谓呢?而根据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最早收录《木兰诗》的南朝陈代僧人智匠《古今乐录》里“木兰不知名”的记载来看,民歌中最初传唱的“木兰”,不过是个笼统的称呼罢了。既然连最初的材料都不曾交代清楚“木兰”的真实身份,那么,后世家喻户晓的“花木兰”是从何而来的?“木兰”究竟姓什么呢?千百年来,木兰女扮男装保家卫国的故...
· 中烈将军谯登
谯登,字慎明,谯贤之子,谯周之孙。晋怀帝永嘉初年(307―309),任梓H郡内史,曾被封为中烈将军。本名谯登字号慎明所处时代晋年出生时间301年类型历史人物谯登,301-347年,李特、李雄父子起兵并建立成汉。成汉军队与晋朝军队在巴西展开了拉锯战,《华阳国志》、《绵阳通鉴》记载:谯周的二儿子谯贤被李特之子李雄在成都称王时封的巴西太守马腕所杀,谯登要报杀父之仇。谯登诣刘弘,请兵复仇。刘弘封谯登为梓H内史,使自募巴、蜀流民和族人二千余人,西上至巴郡,从罗尚求益兵,不得。谯登攻打马腕驻守的宕渠,斩了马腕,食其肝。谯登又向晋朝派驻巴郡的镇西将军罗尚要求派兵共讨李雄,罗尚未同意。谯登打下梓H后,进据绵阳。李雄攻之,为谯登所败。晋惠帝永嘉三年,即公元310年,李雄据蜀,使部将李辕讨之,谯登被俘不屈而死。
· 于烈孝文器重
孝文器重当时孝文帝年幼,由其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于烈和元歪、陆薄⒗畛宓热硕急淮陀杞鸩撸享有“有罪不死”的特权。加任散骑常侍,升任前将军,进封洛阳侯。不久改任卫尉卿。跟随孝文帝南征,担任镇南将军。孝文帝迁都洛阳时,人人都依恋旧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多有不同意的议论,孝文帝询问于烈的意见。于烈回答说:“陛下圣明,深谋远虑,这不是我所能窥测的。如果要我说心里的话,乐意迁都与留恋旧都,我心中各占一半。”孝文帝说:“你既然不明说不同意,那就是同意,我深深感到不说出来的好处。你最好是暂且回到旧都,以镇守代邑。”孝文帝敕令旧都的所有政务,一切都委托于烈处理。孝文帝来到平城,握着于烈的手说:“朝廷宗庙至关重要,保护和守卫它的责任并不轻,你应当好好敬奉先帝灵驾,到时候迁往洛阳。我把此事托付给你,此事并非不重要。”于烈和高阳王元雍一道奉迁先帝神主到洛阳,孝文帝嘉奖他的功勋和忠诚,授任他为光禄卿。太和十九年(4...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