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国的姓氏文化与韩国姓氏比较研究

2017-05-1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76
转发:0
评论:0
中国的姓氏文化与韩国姓氏比较研究,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姓氏也不例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的血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姓氏也不例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在中原。韩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深受了中原文化的濡染。韩国姓氏形态之所以与中原汉民族姓氏如出一辙,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本文通过对中原与韩国姓氏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来源特征、血缘分支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索姓氏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一、绪论

  姓氏,本是姓与氏的合称,家族系统与血缘关系的标志。姓氏对于人类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姓氏作为文化载体,是民族血脉、国脉、文脉的符号性体现,是研究历史、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中华文明的源头以及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中原,这是当今全世界中国人的共识。中华姓氏也不例外,从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来看,中原地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该地区成为了众多姓氏的发源地。1996年袁义达,杜若甫编著的《中华姓氏大辞典》一共收入了11969个姓氏,其中4820个为汉族姓氏。据著名姓氏文化专家谢钧祥的研究,这4820个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个,占汉族总姓氏数的38%。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是姓氏资源第一大省,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在河南。

中国的姓氏文化与韩国姓氏比较研究

  韩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与中原进行了频繁的交流,深受中原文化的濡染,并与之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韩国姓氏形态之所以与中原汉民族姓氏如出一辙,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可以说中原文化对韩国文化及韩国姓氏的影响是深远的。

  有关韩国姓氏的数量,1486年编撰的《东国與地胜览》记录了277个姓氏;1782年编撰的《增补文献备考》记录了三国时代到朝鲜时代文献现的所有姓氏496个; 2000年人口普查时统计为286个姓氏。其中?,?,朴,崔,鄭,姜,趙,尹,張,?等前10大姓氏占全国人口的64.1%。?氏最多,占全国人口的21.6%,其次是?氏和朴氏,各占14.8%和8.5%。

  本文以文献法,统计法,比较法等方法对中原姓氏和韩国姓氏的起源与发展、来源特征、分支等内容进行比较,探索共同点和差异点。

  二、姓氏的起源和发展的比较

  2.1中原姓氏的起源和发展

  中原地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该地区成为众多姓氏的发源地。无论是姓氏的萌芽、产生还是发展,无不与河南息息相关。

  姓,代表氏族的血统,最早起源于母系社会。早期的姓出自于氏族的图腾。从时间上姓的产生远远早于文字,已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河南正是此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因1921年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的仰韶文化,正是母权社会繁荣阶段的代表。该文化陶瓷上的鸟、鱼、蛙及人首虫身等图象,可能就是最原始的“姓”的标志。

  夏、商时期,从奴隶制兴起到全盛,也是中华姓氏得以发展的时期。而这两个朝代活动的中心地带均在今河南境内。氏作为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是夏朝中期开始的。而此期中原地区氏族林立,正如《史记?封禅书》中所云“黄帝时万诸侯”。

  周朝是中国古代史上姓氏产生最多,得到普及,并相对定型的一个重要时期。周朝以后姓氏没有更大的发展。作为血缘关系的姓和氏之间发生最重要的变化是西周初期,周武王灭商后,重新确立了姓、氏的关系,“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士而命之氏”(左丘明《左传》)。而河南是在这一时期起到关键作用的地区。

  秦代,秦始皇建立了户籍制度,打破了姓和氏的规定模式。姓和氏不再是贵族和特权的专用,老百姓不分贵贱,都可以拥有姓氏,并且姓氏混合为一。

  2.2 韩国姓氏的起源和发展

  韩国的姓氏起源于三国时期。朱蒙建国,国号定为高句丽,取高姓,百济的开国皇帝温祚,继承扶余的血统,因此取姓氏扶余。新罗始祖赫居世因生于瓠而命为朴姓;金氏始祖因生于金卵而命为金氏。

  在中国的文献中第一次出现高句丽王朝的姓氏是南北朝时代的《宋书》。《宋书》记载高句丽长寿王的名字为高琏。《晋书》,《宋书》,《南齐书》的有关对百济的记载看,从13代近肖古王到27代威德王时期,王室的姓氏记录为余氏,29代武王以后的王室姓氏记录为扶余氏。新罗的真兴王第一次记载成为金真兴的中国文献是《北齐书》。从以上的中国文献记载判断韩国三国时期出现汉字姓氏的确切时间分别是高句丽长寿王(419-491)时期,百济近肖古王时期(346—376),新罗真兴王时期(540—576)。三国时期虽然出现了汉字姓氏,但并非人人都使用姓氏。从真兴王时期和真智王时期的碑文内容可以得知。

  936年太祖王建建立高丽王朝後,为了便于管理开国功臣和地方势力,在全国开展了郡,县改编措施,以及下赐了很多姓氏,建立了韩国的姓氏体系。因此所有的王公贵族都拥有了姓氏。但姓氏正式普遍使用是从高丽中期的文宗皇帝开始。文宗9年(1055年)颁发命令,取消无姓氏者科举报考资格,以此强化姓氏的使用,姓氏才开始得到普及。

  李氏朝鲜时代初期姓氏除了奴婢等贱民阶层以外,平民也使用了姓氏。但依然还有70%的人没有姓氏。直到1909年实行新的户籍法,规定每个人必须有姓氏和本,全国百姓才取得了姓氏。

  三、中韩姓氏的来源比较

  中原与韩国的姓氏有各式各样的来历,对其进行分析、归类,将得姓受氏的情况大致分为如下:

  3.1中原姓氏的主要来源

  1)以国名为姓氏。指某国的人采用本国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大多是亡国后为纪念故国而采取的一种措施,也有立国后便以国名为姓氏的。如程、房、杜、雷、宋、郑、吴等。

  2)以邑名为姓氏。指采邑主及其子孙以采邑名作为自己的姓氏。绝大部分形成于秦,汉之前。如苏、康、邵、叶等。

  3)以居住地为姓氏。这种得姓方式,是“因所居而命”。如姚姓。

  4)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氏。用先人的名或字作为自己的姓氏,称为“以名为氏”或“以字为氏”。这主要形成于商,周时期。如汤、孙等。

  5)以官职为姓氏。古代官员的子孙,用先人的官职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大都产生于先秦时期。如尹、史等。

  6)以爵位或谥号为姓氏。中国古代的贵族,大都是生有爵,死有谥。子孙采用祖上的爵位,谥号为姓氏大都形成于先秦时期。如王、文等。

  7)以技艺为姓氏。古代有一些职业技术性很强,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以技艺传家,又用技艺名称命名姓氏。以技为氏的现象,早在商代已经形成。如陶、徐等。

  8)皇帝赐予姓氏。赐姓的历史相当久远,《左转》记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因皇帝的姓被称为‘国姓’,是最尊贵的姓,皇帝赐给臣属的姓大都是自己的姓。

  9)因避讳或避难而改姓。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对于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因此一般取同义或同音字以代本字,或用原字省缺笔画。如严、朱等。

  3.2韩国姓氏的主要来源

  1)来自神话传说故事的姓氏。如新罗始祖赫居世因生于瓠而命为朴姓;金氏始祖因生于金卵而命为金氏。

  2)以国名为姓氏。如朱蒙建国,国号定为高句丽,取高姓;百济的开国皇帝温祚,继承扶余的血统,因此取姓氏扶余。

  3)国王赐给的姓氏。如32年新罗国儒理王赐给了新罗六村中阙川杨山村长阙平为李氏;赐觜山珍支村(本彼部)村长智伯虎郑氏;赐突山高墟村长苏伐都和为崔氏;赐茂山大树村长俱礼马为孙氏;赐金山加利村长袛陀为裴氏;赐明活山高椰村长虎珍为薛氏等等。

  4)从中原传入韩国的姓氏。在韩半岛,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之前,新罗、百济土著中就融合了汉民族。加上中国向韩半岛出兵时一部分人遗留在了当地。因此很多的韩国姓氏源于中原。如张、方、陈、范,宋等。

  5)来源不详的古代姓氏。如百济的沙、燕、解、国、真、苗等。

  四、姓氏的血脉分支比较

  如果说姓氏的发源地是“根”,那么郡望就是根上滋生蔓延的分支。郡望反应的是姓氏望族的历史地理分布,主要是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世族。作为中国大姓的张姓郡望多达43个,王姓的郡望有21个,李姓的郡望有12个,刘姓的郡望有16个。另外中原姓氏还有堂号。堂号指的是一个家族或家族一支的名称。堂号名目繁多,有各式各样的来历。有的是以郡望为堂号,有的是以先人的官职为堂号,有的是以先人的名号为堂号,有的以传统的道德准则为堂号等等。例如李姓的“陇西堂”、“赵郡堂”,王姓的“太原堂”,黄姓的“宽和堂”等等。

  和郡望、堂号不同,韩国姓氏都有“本”。所谓“本”,即指该姓氏的始祖源出于何地,也就相当于中原人的籍贯。韩国人有些姓氏只有一个“本”,即一个籍贯,但有的姓氏是一姓多“本”。因此韩国虽然姓氏数量不多,但“本”却非常多。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为基准韩国有286个姓氏,有4179个本。其中金海金氏的“本”最多,占9.0%;密阳朴氏的“本”占6.6%, 全州李氏的“本”占5.7%。韩国人的“本”所在地绝大部分分布在韩半岛境内,但也有极少数的“本”是在中国境内。如瑞山郑氏、平山邵氏、安城李氏、江阴段氏等等。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比较得知中原和韩国的姓氏早期是从王室贵族开始使用,然后扩展到贵族阶层,最后普及到黎民百姓的。并且姓氏产生上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等级性,宗族性。姓氏的起源来看韩国比中原晚的多,相差几千年。所以中原姓氏传入韩国时已经合二为一。姓氏的来源特征来看中原和韩国姓氏来源的共同点是都有以国名为姓氏的姓和皇帝赐给的姓。韩国姓氏来源的最大的特点是从中原传去的姓氏占很大的比例。姓氏的内容来看韩国的姓氏制度虽然受到很多中原的影响,但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殊的“本”制度。(作者:李爱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韩国的姓氏
^족보…삼국시대姓氏사용,고려왕실정리한`왕대종록`最古.매일신문.2014-09-06.^한국인90%가가짜성·가짜족보?...몰랐던성씨이야기.(韩语).
· 卫姓,比较稀有的姓氏
在最新的人口普查中,卫姓人口在50万左右,在全国14亿人力,算是稀有的姓。卫姓来源周文王9子康叔,也就是百姓来源之一的姬姓,康叔被分封在朝歌卫地,如今的河南淇县。他在这里成立了卫国。这个是最早的起源。其他的还有卫满朝鲜汉朝进入我国,也姓卫。部分满蒙等族也该姓卫。战国末年,诸国纷纷被灭,然而卫国却是一个例外,主要是卫国出了很多的人才,如商鞅,吕不韦,吴起,商鞅变法对秦国影响很大,所以卫国是最后才被灭的。卫姓名人:卫绾:汉时丞相,比较传奇的人,从车夫一步一步的跨上丞相。在文帝,景帝,武帝在位期间职位不断升迁。卫子夫:汉武大帝的皇后,以贤惠著称。卫青:卫子夫的弟弟,汉朝大将军,虽说有裙带关系之嫌,多次奉命出击匈奴,战功卓著,飞将军李广是他的部下。卫瓘:三国魏国监军,著名的一计害三贤,邓艾,钟会,姜维三人斗争结果最终的赢家。‌‌卫恒‌:西晋书法家,卫瓘的儿子,以草书、章草、隶书为闻名于世。‌‌卫铄...
· 中国人的姓氏与族谱文化
核心提示: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源于中世纪,极少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时代。中国人的姓氏起源于上万年前对风、云、雷等的崇拜。女娲、伏羲为风姓,神农之后为雷姓,黄帝以云为官,有云姓。由于后世众多姓氏都是最早的祖姓依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源于中世纪,极少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时代。中国人的姓氏起源于上万年前对风、云、雷等的崇拜。女娲、伏羲为风姓,神农之后为雷姓,黄帝以云为官,有云姓。由于后世众多姓氏都是最早的祖姓依不同地域和事迹的分化衍生而成,万姓归宗,可以说中国人的姓氏都出于华胥氏之后,同属炎、黄子孙。秦朝以前,姓和氏有不同的含义。姓字的古字是由“人”和“生”组成的,意即为人所生,因生而成姓。氏的本意为木本,即植物之根。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同姓不可通婚,同氏而不同姓者,可通婚姻。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已趋于湮没。...
· 中华姓氏文化的研究意义!
国史、方志、家谱,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三大支柱。中国姓氏表明了一个人的家族系统和血缘关系,是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契入口。沿着姓氏起源、姓氏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姓氏和姓氏文化的社会功能,使我们从中认识到姓氏文化研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方面的重大意义。一、中国姓氏的渊源和姓氏文化的发展1、中国姓氏渊源。中国的姓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氏和姓并不相同,它是姓的分支,较姓的产生要晚一些,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姓原本是代表母系氏族的族称,是同一女性始祖的后代们所共同拥有的符号标记;氏作为姓的分支,是子孙繁衍后各个分支所特有的符号标记。《吕氏春秋·恃君览》中记载:“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在母系氏族社会,人类实行群婚制,子女与父亲的关系不能确定,只能按母系来确定人的血缘身...
· 我国比较少见的姓氏——但姓,姓氏源流和姓氏名人
但姓早期居住于陕西一带,汉时已因仕宦等原因迁居于河南、山西、安徽等地,并在河南宛县一带形成郡姓望族,以南阳郡为郡望。唐宋以后,则逐渐遍布全国各地,西至甘肃、宁夏,北至辽宁、吉林,南至四川、广东,东至山东、江苏,都有但氏家族踪。目前但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一、源于公孙氏,出自轩辕黄帝之二子含宏,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但氏在中国是十分古早的姓氏之一。原始汉语部族在连续不断的东迁过程中,逐渐散布整于个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西半部,在那片土地上,他们创造了发达的前仰韶文化。原始汉人与原始东夷经过多年的征战和文化交融,形成了太昊(伏羲氏)文化。太昊文化是仰韶文化与海岱文化的融合,所以太昊被公推为黄河流域上中游和下游所有居民一致认同的人文始祖。公元前三十世纪,原始汉人进入了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生产的阶段,首领称神农氏。神农氏文化也是原始汉人与东夷文化的融合。神农氏末期,原始汉人中出现一个强大汉语部族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