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孝文化之子路负米养亲
中国传统孝文化之子路负米养亲,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养德。子路负米养亲——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最大的悲哀子路,春秋时
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养德。子路负米养亲
——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最大的悲哀
子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
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贫穷,经常采野菜当食物。长大后,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能吃到米饭,子路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
当时一百里路是非常远的,没有车子,只能步行,严冬寒风刺骨,夏日汗流浃背,子路常常要走上几天几夜,才能赶回家里。人们都觉得这样做太辛苦了,但是子路却甘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间断和停止过。
父母去世以后,子路南游到了楚国,楚王非常敬佩他的学问和人品,给他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
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子路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变好而沾沾自喜,反而非常的感叹。他是多么希望往日的情景能够重新再现,即使是再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可是父母已经永远无法回到他身边,给他尽孝的机会了。
子路思亲孝亲之心,没有随着父母的过世和他自己今日的显达而丝毫淡漠,对父母始终念念不忘。孔子赞扬他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子欲养而亲不待(当子女想要去赡养自己的父母的时候,父母已经等不及离我们而去了),人生最大的悲哀。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一日一日地减少。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子路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二十四孝故事:子路负米养亲的故事
春秋时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侍奉父母却是极尽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随便吃些粗粮。有一次,家里没有粮食吃了,卞州的粮价却一路飞涨,家里仅剩的那些钱已无法维持下去。子路听说百里之外的某地粮价较低,便不分昼夜地亲自赶往那里买了米,扛着回家。看着父母又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心里乐滋兹的。两位老人过世后,子路游学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每次外出随从的车子都有上百辆,座位上的垫子铺得特别厚,每次宴饮都是丰盛的佳肴,在当时声势极为煊赫。子路却一点也不高兴,面对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伤,叹息着对人说:“我现在虽然高贵了,可我的父母在哪里?虽然我还想吃粗粮,还想像当年一样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机会了。”【原文·出处】子路见于孔子曰:“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 子路负米
【成语】子路负米【成语】子路负米【拼音】zǐlùfùmǐ【解释】子路家境贫困时,自己吃的是粗陋的饭菜,而从百里之外把米背给父母。【典源】汉刘向《说苑·建本》:“子路(亦称仲由)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指粗陋的饭菜),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为亲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故事】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
· 二十四孝之子路百里负米的故事
子路百里负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孝道故事,出自《二十四孝》。子路,即仲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性格直率勇敢,非常孝顺。子路早年家境贫寒,为了奉养双亲,他经常到百里之外的地方去背米回来供养父母。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从未抱怨,而是默默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后来,子路得到了楚国的赏识,被封为大夫,享受优厚的待遇,每顿饭都有丰盛的菜肴。然而,当他有了条件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时,父母却已经去世。子路对此深感悲痛,他说:“虽然我现在想吃什么都有,可以想到当年为了供养父母而奔波负米的情景,就吃不下去啊。”子路不仅在父母生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照顾他们,而且在父母去世后仍然怀念着他们的养育之恩。这种孝顺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传颂和赞扬。子路的孝道行为也受到了孔子的高度评价。孔子认为,孝顺是做人的根本,而子路正是这一美德的典范。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子路的孝顺行为,并将其作为教育学生的...
· 中国传统孝文化之潘岳弃官奉亲
潘岳弃官奉亲——孝顺父母要内安其心潘岳,西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父亲去世后,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欢种植花木,天长日久,他种的桃李竟成了一片林子。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在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着母亲到林中赏花游乐。有一年,母亲染病想念家乡。潘岳知道了母亲的心愿,马上辞官奉母回到了家乡。虽然上级再三挽留,但他毫不动摇。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级被他的孝心感动,便允许他辞官。回到家乡后,母亲的病很快痊愈了。家里贫穷,潘岳就自己耕田种菜、卖菜,然后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了晚年。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有人认为,给父母提供很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外安其身”。真正的孝道是要能够“内安其心”。如果不能从心里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如果...
·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春秋时的下州人仲由,字子路,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侍奉父母却是极尽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随便吃些粗粮。有一次,家里没有粮食吃了,卞州的粮价却一路飞涨,家里仅剩的那些钱已无法维持下去。子路听说百里之外的某地粮价较低,便不分昼夜地亲自赶往那里买了米,扛着回家。看着父母又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心里乐滋兹的。春秋时的下州人仲由,字子路,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侍奉父母却是极尽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随便吃些粗粮。两位老人过世后,子路游学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每次外出随从的车子都有上百辆,座位上的垫子铺得特别厚,每次宴饮都是丰盛的佳肴,在当时声势极为煊赫。子路却一点也不高兴,面对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伤,叹息着对人说:“我现在虽然高贵了,可我的父母在哪里?虽然我还想吃粗粮,还想像当年一样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