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家文化遗产的文学著作,值得我们传承和收藏!
《家国千年:苏州历史上的家风与家规》的悄然面世,可谓水到渠成、呼之即出。
之所以这样说,得益于苏州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得益于编撰者的真知灼见和集体智慧的集成,更得益于策划编撰本书的动因以及时机与顶层设计的高度契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这些新论述、新要求,为传承和弘扬历史上的家风和家规、更为廉洁文化建设提出了鲜明的导向。
翻读本书洋洋洒洒300余页图文,自春秋到现代,时间跨度绵延2000多年,对苏州历史上29个大家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扫描……娓娓而述间尽展千年姑苏生生不息的人文之脉,透过吴风雅韵的历史烟云,其人可见,其言可闻,其德可彰,与吴文化发展演变的脉络相承合,吸引着当代人去探寻隐藏其间的文化基因。惊鸿一瞥,观照己心,笔者略有所得。
其一,厚植历史传统的文化自信。“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在吴地这特殊的文化地理环境下,数十个家族的家风和家规在小桥流水的潺潺和生命的代续中绵绵流传,把笔者带入辽阔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文化情境,并依稀记起西晋时文学家陆机之句“(吴门)土风清且嘉”,倍觉信服有加。如,本书中,春秋言子开苏州家族家风家规之先,故里至今留存有保护完好的言子墓、言子巷等。三国东吴陆绩卸任归来的一块压舱石,历经沧桑之后现矗立于苏州文庙中,被历代官员奉为“廉石”。风物种种,无不镌刻着深深的吴地印记,展示着吴文化丰富的意蕴。如今,“廉石”作为苏州打造廉洁文化品牌的重要物质载体,其传统人文价值,无可替代。
其二,秉承兼容并蓄的开放胸襟。苏州人勤物丰,自古为富庶之地,这为家风家规的形成和传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更为从精神层面的突破和提升打下了基础。本书中,诸多家族一方面信守基本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评判等家族传承。另一方面,注重审时度势,常有务实顺变之作为,呈现出非常强的开放性特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唐文治家族。从明清祖上经营漕运和牙行,到近代的弃仕办学、引领科教,在崇德向善、上承下启的同时,既直面国情之实际,更注重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砥砺兴邦之志,内修外引、持续吸纳,在教育中大兴“求实学、务实业”之风。
其三,彰显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放眼本书中的传统家风家规,繁简不一,风格有异,但在治家旺族的实践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荣辱观念、规矩意识等,兼具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底蕴和地域的特征,延续了中华民族“治国先治家”的家国情怀。如,在价值取向方面,以范仲淹为代表的范式家族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与修建的范公闸、范公圩以及惠及今世的苏州中学一道,成为敢于担当、为民造福的历史见证。昆山顾氏家族中,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中直白地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熠熠如新、掷地有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座右铭,一直激励着代代中华儿女。这些,与亭林园内在岁月风雨中悄然见证古今的“公生明、廉生威”诫碑一起,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德治和廉洁文化遗产。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家国千年:苏州历史上的家风与家规》给予我最大的启示在于:如何以传统文化的视角,表达你的发现——借助于传统家风和家规这一客观存在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底蕴,自觉倡导优良家风、社会新风,促社风转民风,从而实现古与今、源与流、文化传统与当代意识之间的良性互动。诚如本书序言所云:“曾经家传,而今弘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