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华百家姓》唤醒一个快被遗忘的民族记忆!

2017-04-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79
转发:0
评论:0
《中华百家姓》唤醒一个快被遗忘的民族记忆!,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罗攀)今日,文化学者钱文忠现身北京宣传节目《中华百家姓》

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罗攀) 今日,文化学者钱文忠现身北京宣传节目《中华百家姓》。说到中国传统文化,钱文忠解读,它有别与其他文化最大的特点实际上是“家族文化”,“(因为)中国的家族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传统文化的载体”。

钱文忠任《中华百家姓》评委嘉宾

《中华百家姓》唤醒一个快被遗忘的民族记忆!

今日,季播原创节目《中华百家姓》在北京召开启动发布会,宣布著名文化学者钱文忠将担任评委嘉宾,来解读姓氏密码。

据了解,《中华百家姓》节目将以寻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百家姓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那些熠熠生辉的家规家训,家传家教,名门望族,名人轶事等姓氏文化,唤起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文化共鸣。

对于加盟《中华百家姓》,钱文忠坦言:“我受到了一种震撼,(因为)终于有这样的一线卫视平台来播(类似文化节目)了。”

钱文忠说,自己在中央电视台讲了3年的“百家姓”,原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普及过程,“没想到播出后出乎我们的意料,社会对我们给予了特别大的关注”。对于原因,钱文忠后总结为“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他说:“社会在飞速前进的过程当中,我们会越来越多地回过头去追寻自己的出处,追寻自己的根源。我想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中国的家族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传统文化的载体

再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在钱文忠看来,它有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最大特点实际上是“家族文化”,“(因为)中国的家族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传统文化的载体”。

说完,他询问在场众人:“有几位知道自己曾祖父名字?”全场一片寂静,在等待了5秒后,钱文忠感慨:“(知道的人)非常少,我在很多场合都测试过,(这个问题结果)比例不超过23%,这就非常可怕了。”

他最后表示,“我们(对家族文化)遗忘得太快了,《中华百家姓》就是为了唤醒大家的一种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快被遗忘的民族,人数很少
大家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其实民族的划分也是一个学问。其中就包含的很多历史的因素。但划分嘛,毕竟是行政手段,所以有的划分就去繁就简。尤其是一些人数不多,而且类型又多的,不像蒙古族、满族、藏族这些比较大的少数民族,还有这段时间搞得全中国网络都蓝瘦、香蓝菇的壮族。这些民族定型时间久,就比较好划分,但有一些就不容易了。比如白族。白族这个族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正式定型的,它是把大理昆明一带习俗比较相近的一些族群划为了白族,他们原本不叫白族,而叫那马、勒墨、七姓民,还有叫南京人的。这是什么意思呢?明朝的时候,南京曾经向云贵高原大量移民,去了很多南京人。这些南京人到了云南,跟当地融合,竟然成了少数民族。比如很多云南人家谱记载,是南京柳树湾迁过来的。总而言之,这些民族习俗相近,但略有区别,而且每个族的人数又不是特别多,在尊重大家的意愿下,统称为白族。大抵都是这样的方式,因为中国地方太大...
· 炎黄子孙是谁?——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
虽然在中国历史记忆中炎黄是同时代的人,但炎帝被画成蛮荒时代豪酋,而黄帝则是文明帝王之像。这两幅画像表现战国时人处在一个华夏刚形成的时代;在此新时代﹑新认同下﹐他们以炎帝时代的原始﹑崩乱来衬托黄帝时代的文明﹑统一,以黄帝打败炎帝来表现“当代”与“过去”间的断裂。炎黄的历史形像留在中国文化记忆中,巧妙的表现在《三才图会》的这两幅画像里。
· 中华民族的来历
大约在5000年前,当中华民族开始形成时,其族称为“华”。汉朝以后,开始出现“中华”的族称。至19世纪末,作为近代民族学术语的“民族”概念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也应运而生。虽然“华”、“中华”、“中华民族”这些族称之间小有差异,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即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中华民族”的“华”肇始于中国历史上五帝时代之最后一帝舜的名字“华”。“五帝”时代是中国原始社会晚期部落联盟时代。五帝时代的“帝”即部落联盟首领。“舜”是谥号,即死后所进的尊号。《谥法》曰:“仁圣盛明曰舜。”“有虞氏”最初是舜所在部落的名称。“虞”本是帝尧时掌山之官,即部落联盟中负责管理山林及山林中鸟兽的部落世袭公职名称。中国上古有“以官为氏”的习俗,即以其在部落联盟中所担任的公职名称为部落名称,故称其部落为“虞”或“有虞氏”。在虞帝舜时,部落联盟向民族和国家发展。“虞”或“有虞氏”因此演变为朝代名...
· 非物质:民族记忆的背影
非物质文化在传播上的特点让它们成为了“一个民族记忆的背影”,如果说现有的古迹遗迹是国家和民族在演变过程中留下的固化足迹,那么非物质文化则是民族的内心思想。一个民族的延续靠的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延续,而非物质文化是其中最为和深层的部分,充分表达了一个民族的内在品质。众所周知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现存只有华夏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其他三个古文明已经没有实质的踪迹可循,也许数千年前的神庙和宫殿依旧还可见遗存,但文明已经陷落,那些“死”的建筑已无法恢复文明的鲜活和内涵。从世界各地古文明的兴衰来看,即便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可窥当年的盛况,但由于没有文字和史料的佐证,人们只能从一些当地人的风俗习惯中寻找蛛丝马迹。可见,相比宏伟瑰丽的宫殿和陵墓,非物质文化虽然大都散落在民间,而且显得庸俗和司空见惯,但正是这些脱离了权力和征服的文化因子沉淀出了“一个民族记忆的背影”。教育是有效保护的前提从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算起,2...
· 维新领袖梁启超:唤醒民智的先锋
梁启超是清末广东新会人,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同其师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力倡变法维新。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次年讲学长沙学堂,积极鼓吹维新运动。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戊戌政变后逃往日本。曾主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极力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影响很大。辛亥革命后,曾拥护袁世凯,出任司法总长。1916又策动蔡锷反哀。后与段祺瑞合作,任财政总长。“五四”时,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倡导“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文字激扬,常引以为豪。晚年在清华教学。他学识渊博,著述涉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文化等多方面,合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旧照梁启超自幼年便才学出众。12岁即中秀才。其父督导极严,希望他由科举登入仕途,光耀门庭。可他后来渐渐偏离了科举八股的方向。1889年,他在广州以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