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后裔的“乌衣子弟”隐居凤竹山四百余年
凤鸣竹山人杰地灵,两千子孙宝树流芳。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诗《乌衣巷》。该诗凭吊了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诗中提到的“谢姓”,是当时显赫之极的名门望族。史书记载,谢安是六朝宰相,官至太傅,谢玄、谢石、谢衡等也都是贵族世家之后裔。当时,谢姓子弟常穿乌色袍服以显尊贵,因此有“乌衣郎”或“乌衣子弟”的美称,他们居住的地方则获名“乌衣巷”。
(竹山社区是大朗唯一以谢姓为主的聚居村落)
“日暖乌衣盛,风和宝树荣”“乌衣世胄,睢府家声”,这是挂在大朗竹山谢氏宗祠门前的两幅楹联。据了解,竹山是大朗镇唯一以谢姓为主的聚居村落,有约2000名村民。
竹山原名为“凤竹山”。俗话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相传,竹山立村之时,村后有一片茂密的竹林,林中常有凤凰鸣叫。如今,竹山有着八十年历史的“鸣凤小学”,还在印证着这一传说。立村以来,竹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除了美丽的凤凰传说外,还有瑰丽的日光台、举人谢铭新所立的桅杆立石……本期《姓氏探秘》带你走进大朗竹山,一起探寻谢氏族人数百年的荣光。
谢氏始祖原是炎帝,“乌衣”门第累世显贵
姓氏源流
古时的“谢”字,是一个人在奋力弯弓射箭的样子,因此说谢氏先祖是弓箭的发明者和最早使用者。与大多数古老姓氏源于黄帝不同,谢氏来源于炎帝。炎帝,世称神农氏,中华人文始祖之一,被谢姓奉为远古初祖。
1490165660839844.jpg
唐代《元和姓纂》卷九记载:“谢,姜姓,炎帝之胤……申伯以周宣王舅受封于谢……后失爵,以国为姓焉。”历史记载,炎帝部落在阪泉之战中被黄帝部落彻底打败后,其中一支南迁至安邑,名巫咸,商朝时再次南迁,居谢水(今河南洛阳西)。到了西周周宣王在位时,巫咸部落的申伯是炎帝六十三代孙,他是周宣王的亲舅舅,加上立了大功,于周宣王五年(前823年)被封于申国谢邑。这是记载在古书《竹书纪年》里的事①。现在,申伯被谢姓尊为得姓始祖。
申国后来成为周朝南方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公元前771年,申伯的后人联合其他部落,将昏庸残暴的周幽王杀了,扶立宜臼为周天子,并迁都洛邑,促成和开创了东周550年的基业。
汉晋时期,谢姓其中一支开始在江东崛起,许多族人在朝廷里当官为将。特别是晋室南渡后,王谢两大氏族集团支撑起东晋的半壁江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说的这两大家族。这一支谢姓为陈郡谢氏,亦称陈留谢氏,祖居地为今天的河南太康县,后来随晋室南迁建康(今南京),成为一支横空出世的世家大族:文有谢灵运,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才高八斗”的典故就是出自他口。后来,更有谢眺开唐诗之先声,因与谢灵运同族,所以谢灵运被称之为“大谢”, 谢眺世称“小谢”。武有谢安、谢玄叔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淝水一战,以弱胜强,永垂青史。自此以后,谢氏一族成为继皇族之后的高峻门第,世代簪缨,累世显贵。
大朗谢氏源自东坑草塘,派衍竹山近四百年
谢氏入莞
南宋末,谢氏始祖谢君玄,字崇德,号拱宸。他原本居住在广东南雄珠玑巷。广东韶关南雄珠玑巷是一个具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古巷,作为古代中原绅黎向岭南迁徒的聚集地,随着社会发展和朝代的不断更迭,也是珠三角等地区诸姓氏发祥地,从宋代到明代,从南雄珠玑巷南迁的氏族达153姓,所以名副其实的百家姓古巷,这153姓遍及珠三角各地,其中包含谢姓,也在芸芸众生中南下移民,珠玑巷也成为了岭南人的发祥地。
谢氏族谱
宋室南渡后,谢拱宸带着儿子谢廷秀搬迁到东莞城内石崇巷居住。谢廷秀的儿子谢章祥是谢氏入莞三世祖。谢章祥(名文可,号国祯),考取宋景定甲子科进士,授迪功郎,官至湖北汉阳府教授,退休后回到故土,他从城内石崇巷迁居到东坑草塘,他居住的地方也因此被成为“谢屋巷”。
清同治三年甲子科举人谢荩臣(东坑镇文阁路井美人)所作《草塘谢氏家谱序》有如下记载:“东坑谢氏先世乃宋南渡时,有拱宸公由南雄珠玑巷而迁居东莞莞城,至廷秀祖复迁东坑草塘……”宋末元初,草塘谢氏乃当地望族。据常平板石梁氏二世祖母花氏墓碑记载,当时梁氏二世祖、常平地区中进士第一人梁文奎生有三子一女,文奎视其女如掌上明珠,当其女与草塘谢氏结亲,他以一大片埔田作女儿的嫁奁,至今大朗东坑、常平一带梁谢两姓仍以表亲相称。这位与梁文奎结姻的就是前面所说的谢氏三世祖谢章祥之长子谢梅实(字石甫,号玉琼),谢梅实于宋理宗宝祐年间(1253—1258)迎娶梁文奎之女,梁文奎以茅涌埔及草塘作嫁奁,于是谢家父子由石崇巷迁来草塘居住。谢梅实于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甲子科中举人,授武宁县知县,其后裔主要分支为竹山、黄麻岭、岭贝坑。
举人谢铭新在竹山立的桅杆
元末明初七世祖谢敬聪,号明四,由草塘谢屋巷迁居岭贝坑。至明末十五世祖,有丽祖(名维贤,字念朋)和定祖(名大策,字运筹,号定一)两叔伯兄弟由东坑岭贝坑再迁来大朗凤竹山(竹山旧称),时在明崇祯七年,岁在甲戌,即公元一六三四年,距今383年,为竹山谢氏立村之历史。根据竹山史料记载:本村谢氏宋始祖原居南雄县珠玑巷,后南迁至东莞石崇巷,宋三世祖谢章祥再由东莞石崇巷徙居东坑草塘谢屋巷,明四世祖再迁居至东坑岭贝坑。明朝崇祯七年即1634年明十五世祖分迁定居于此而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