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国传统民间文化资料集丛——沅江聂氏考

2017-04-1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94
转发:0
评论:0
中国传统民间文化资料集丛——沅江聂氏考,明初洪武末年,江西南昌丰城人,二十多岁的聂仲谦带着妻儿,跟着大队人马,步履蹒跚的

明初洪武末年,江西南昌丰城人,二十多岁的聂仲谦带着妻儿,跟着大队人马,步履蹒跚的踏上了西去湖南移民的漫漫长路。就要告别家乡故土了,他一步一回头,泪水滴滴流,想他聂氏家族在江西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自先祖聂公正在江西发迹,到他这一代也是第十二代了,前有二世祖聂智任滁州太守,后有九世祖聂昌任南宋枢密院事,掌管全国兵权,还有六品以上官员无数,可说是世代书香门第,人才辈出,人丁兴旺。如今改朝换代,官府强制迁徙,眼见血脉分流,骨肉分离,各奔东西,怎不叫人肝肠寸断。

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与官兵厮杀拉锯的主要战场在湖南、湖北,血雨腥风,疯狂,人口锐减。朱元璋统一长江流域之后,于洪武年间下令组织人多地少的江西人迁往湖南、湖北。历史上称之为“江西填湖广”,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一时间,长江上西行的移民船只一艘接着一艘,陆路上拖家带口的移民也络绎不绝。江西先民大迁移那震撼人心的音符,谱写一曲曲壮阔的史诗。因是强制迁徙,怕人逃跑,每一个人手被绳子绑缚牵连。连大也要押送官兵解开手绳,江南一带,至今有“解手”的俗语。

中传统民间文化资料集丛——沅江聂氏考
聂仲谦带着妻儿历经艰难,来到了沅江县毛公山(今沅江市马公铺村)落户,为沅江聂氏之先祖。当时的毛公山是一片荒地,聂仲谦夫妻俩“辟林莽,斩蒿莱,筚路蓝缕,力耕力读。” 他们披荆斩棘,开垦荒山,修桥补路。在辛勤劳作的同时,还不忘读书学习,还教导儿子习文练字,企盼延续书香门第之家风。他还为聂家后人立下八大家训:一、孝父母。二、礼尊长。三、睦兄弟。四、和夫妇。五、课诗书。六、尚勤俭。七、戒浮荡。八、息争讼。这些家规代代相传,影响深远。至公元1428年,59岁的聂仲谦去世 ,他在毛公山耕耘了近四十年。
后来独子聂子温挑起了大梁。聂子温育有六子,自此多脉分流,人口大增。 子继父志,代代相传,重振聂氏雄风。至聂仲谦第五代孙聂金鼎高中进士,任南京兵马司总督,聂金鼎弟弟聂金铭再中进士,任河南都司。自此,聂家光宗耀祖,又是代代人才辈出,数百年间,出六品以上官员、进士、贡生、廪生、教谕无数,不愧为世代书香。且人口日增,枝繁叶茂,星罗棋布。

中传统民间文化资料集丛——沅江聂氏考

聂氏一族近代也出了不少杰出名人:
聂海帆,1908年出生于原马公铺乡丁家坝村,上海中国公学(大学)毕业,创办上海私立大海中学并任校长。抗战爆发后,与鲁迅一起,用笔杆子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至,共同对敌。1938年被汪伪特务暗杀,年仅30岁。他的死震惊了全中国,各地为他举行了追掉会。沅江各界在中山堂设灵,其挽联为:海深仇大,恨暴徒助桀为虐卖国求荣杀我巨子;帆险滩浅,乘全民义愤填膺破釜沉舟歼灭倭奴。他的死激起了全国人民反日、反汪伪政府的浪潮。
聂季松,原马公铺乡丁家坝村人,曾就读于沅江琼湖书院。中国著名军旅作家,早年从戎,历任部队秘书、干部科长,中级法院庭长、地区司法局局长、正处级巡视员等职。现为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几十年戎马生涯、政界沉浮,除勤勉于公务之外,唯书林研墨、诗苑拾翠,数十年笔耕不辍。曾出版《两地黃花》诗集及其续集,共有旧体诗、词、联千余首行世。他的诗,格律谨严而语意清新,意境俊雅而寄意高远,既抒报国之志,又寓忧民之情。聂志峰,原马公铺乡凤凰村人,华南工学院毕业,湖南轻工业厅总工程师,中国橡胶、塑料、玻璃纤维研究的先驱者,1960年,著有《杜仲橡胶的研制报告》,填补了我国特种橡胶研究的空白,荣获“全国科技大会成果奖”。沅江聂氏英才辈出,后继有人。自聂仲谦来沅江落户始,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现传二十五代,人丁逾四千,成沅江之望族。聂氏一族为国家、为地方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今有沅江民营企业家聂和春为主的聂氏后人,编写了《聂氏六修家谱》,为研究沅江的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注:资料来源《沅江县志》、《聂氏家谱》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沅江聂氏:家风家训代代传
明初洪武末年,江西南昌丰城人,二十来岁的聂仲谦带着妻儿,跟着大队人马,步履蹒跚的踏上了西去湖南移民的漫漫长路。就要告别家乡故土了,他一步一回头,泪水滴滴流,想他聂氏家族在江西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自先祖聂公正在江西发迹,到他这一代也是第十二代了,前有二世祖聂智任滁州太守,后有九世祖聂昌任南宋枢密院事,掌管全国兵权,还有六品以上官员无数,可说是世代书香门第,人才辈出,人丁兴旺。如今改朝换代,官府强制迁徙,眼见血脉分流,骨肉分离,各奔东西,怎不叫人肝肠寸断。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与官兵厮杀拉锯的主要战场在湖南、湖北,血雨腥风,疯狂屠杀,人口锐减。朱元璋统一长江流域之后,于洪武年间下令组织人多地少的江西人迁往湖南、湖北。历史上称之为“江西填湖广”,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一时间,长江上西行的移民船只一艘接着一艘,陆路上拖家带口的移民也络绎不绝。...
· 中华聂氏源流考
中华聂氏源流考第一,关于始祖聂]公的所属诸侯国名和氏族背景据《春秋左传》记载:在齐桓公称霸中原时,各诸侯国都以齐国为马首是瞻,各个微型小国家(例如邢国)都成了齐国的附庸国。在齐桓公执政时期,卫国、邢国都受到了狄的进攻,屡战屡败。齐桓公作为代行周惠王大权的霸主,带领中原多个国家帮助卫国、邢国抗击狄人。公元前660年2月,狄人攻打卫国,占领了卫国首都,把卫人赶到黄河渡口,并在那里打败了卫人。齐桓公提供帮助,把卫国国都从朝歌迁到楚丘。《左传•庄公九年至鲁闵公二年》公元前659年,齐国带领齐师、宋师、曹师救助邢国,反击狄人。这就是《春秋》经文所说:“(僖公)元年,春王正月,齐师、宋师、曹伯,次于聂北。救邢。”杜预注:“聂北,邢地。”多国的救援,未能挽救邢国的败亡。这年夏天,各诸侯国帮助邢国把首都迁到夷仪,另筑新城。(见《左传•鲁僖公元年》)第二年又帮助卫国在楚丘建造新城。(《左传•鲁僖公二年》)公...
· 中华聂氏源流考
中华聂氏源流考时间:2012-1-2919:41:22作者:聂猷轩来源:聂氏宗亲网查看:632评论:0“中华聂姓同祖根,天南海北一家亲”,已成为族人的共识。古往今来的聂族成员,无论男女老幼,凡在异地他乡遇见聂姓族亲,都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尽管人们对于始祖聂]公的开基年代、族脉藩衍地域以及后世的迁徙路向曾有多种不同的传言,尤其是很多现代聂族家庭,尚未大致厘清从自身到迁祖、再到始祖的族脉传承联系,而所有这些并没有妨碍聂姓成员之间的族亲情感。因为中华文化(包括族谱文化)源远流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同一文化之根存在多种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述形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厘清各自的族脉传承系统,需要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历史进入近现代,很多人都在运用社会历史进步提供的文化便利条件,经过认真考证,尽力对族谱的各种文化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进而厘清自身的族脉传承系统。各地很多聂姓族亲,不仅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 中华聂氏源流考
中华聂氏源流考第二,关于始祖聂]公的生活年代根据《春秋•左传》记载,卫国消灭邢国并且取而代之,是在鲁僖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35年),聂]公在聂地的生活年代,应该是在公元前635年之后的几十年。如果认为聂]公是齐丁公的支子,他的生活年代应该是在公元1000多年之前。因为《竹书纪年•康王》记载:“十六年,锡(锡与赐同义)齐侯趁。”齐丁公(常┰谥芸低跏六年(公元前1005年)才登上齐国君位,由他派往采邑任大夫的支子,只能是在公元前1005年之后的几十年。上面这两个不同的年份,何者为准?可以从最早出现的《聂氏族谱》资料中,找到相关的佐证。在聂族的早期祖先中,只有战国时期的聂政公和西汉时期的聂昭公、聂壹公,在现存史籍和《聂氏族谱》中载有具体的生活年代。被列为聂]公第八世孙的聂政公,是在“韩哀侯(公元前376―375年)时”,因帮助“韩卿严遂(即严仲子)”“刺杀韩相侠累”而“自屠出肠,遂以死”。(《史...
· 中华聂氏源流考
中华聂氏源流考时间:2012-1-2919:41:22作者:聂猷轩来源:聂氏宗亲网查看:632评论:0第三,关于聂地的具体位置探明了始祖聂]公所属诸侯国名、氏族背景、生活年代之后,就显现出了聂地所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特殊条件:一,它是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的地名;二,它处在古邢国疆域的范围之内;三,它曾一度成为古邢国的政治中心。这三个特殊条件缺少任何一个,它就不可能作为后来占领国派出大夫的采邑,成为卫国治理古邢国的指挥中心。用这三个特殊条件与当时的客观实际相对照,它必然被认定是当今山东省聊城市境内的聂城。因为,此聂城就是春秋时期就已存在的“聂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注明:“聂北,春秋邢地。今山东聊城县有聂城。《春秋•僖公元年》:‘齐师、宋师、(曹伯),次于聂北,救邢。’杜注:邢地。”此聂城不仅处在邢国疆域之内,而且是邢国最后被迫迁都的新都城所在地。《左传•僖公元年》:“夏,邢迁于夷仪,诸侯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