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谁才是中国科举第一家族!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81
转发:0
评论:0
谁才是中国科举第一家族!, 一个曾经占据半个城市、横跨历史400余年的庞大城市宗族,长期默默无闻于历史的“

  一个曾经占据半个城市、横跨历史400余年的庞大城市宗族,长期默默无闻于历史的“忽视”,却因为近期一位外国学者的研究才得以走进人们的视野。常州庄氏家族,这个被称为中国科举第一家族的家族,在常州留下的不仅仅是文化景观,还有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

“老外”书现常州望族

谁才是中国科举第一家族的家族!

    近日,上海一家媒体刊发的一篇书评引发了学界关注。这篇书评题为《常州历史上空前绝会的时期:评艾尔曼<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作者郑子宁。

    艾尔曼先生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方研究博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以常州清代庄氏家族为依托,他撰写的《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以下简称《经学》)等多部著作,在海内外学术圈影响至广。他的处女作《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获得了汉学界至高荣誉“费正清奖”,被《亚洲研究学刊》评价为:“中国的思想交流活动从来没有像这本著作被探究得如此详尽明晰。”

    艾尔曼对常州产生兴趣,源于对经学的研究。他从康梁变法开始,追寻其维新变法的思想源头,于是找到了魏源和龚自珍,又找到魏、龚的老师刘逢禄、宋翔凤,最终找到了刘、宋的长辈、清代大学者庄存与。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叶舟介绍,庄氏家族为学界所关注的是庄存与开创的清代今文经学常州学派,而常州学派与清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有着思想史上的渊源。

    龚自珍和魏源是常州学派的传承和弘扬者。再往后,康梁维新变法,康梁二人的思想就是将今文经学常州学派的一些思想观点与西方民主思想等相结合,以此为理论纲领,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戊戌变法运动。

    可以说,庄存与开创的常州学派是维新变法思想运动的引子。

    叶舟介绍,此前对常州学派的研究,基本上都限于文化学术,很多时候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而艾尔曼的《经学》,是运用社会史的方法,从城市宗族入手,将庄氏宗族与常州学派联系在一起,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曾有学界这样认为:“如果没有艾尔曼的发现与大声疾呼,庄氏家族的荣耀将长久被封存在历史的桎梏中。人们论及常州学派,只会自觉地引用钱穆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的评价,‘常州之学乃足以掩胁晚清百年来之风气,而震荡摇撼之’,却无暇思量这句话究竟意味着什么。”

谁才是中国科举第一家族的家族!

庄氏家族曾占据常州半个城

    毗陵庄氏是明清时期常州地区知名的文化家族,在全国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多数江南大家出自(至少是自称)本地或北来士族高门不同,毗陵庄氏本是普通百姓,从安徽流寓金坛,随后入常州经商。经过数百年发展,毗陵庄氏通过巧妙的通婚和持续不懈的努力,完成向上的阶层流动,成功跻身江南顶级书香世家。毗陵庄氏明清时期共中举79人,中进士35人,在全国范围内罕有其匹,更有兄弟鼎甲、兄弟会魁、兄弟三进士、兄弟二进士、三代八进士、七世十九进士、同榜三进士等诸多盛事。甚至直到当代,毗陵庄氏仍然家风不坠,如庄逢甘、庄逢辰、庄逢源三兄弟并为院士。

    这是怎样的一个家族?在常州还留下多少遗存?记者进行了探访。常州当地知名文史专家季全保介绍,庄氏家族在明清时期的常州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庄氏家族的房子,从城西到城东,几乎占据了常州半个古城。单单祠堂,就有20多个之多。

    以庄存与故居为例,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后由庄氏后人扩建。乾隆十九年(1754年),庄存与弟弟庄培因考中状元,遂成“状元第”,原有仪门、旧有水码头、照壁及宝砚堂、启裕堂等房屋百间之多。

    毗陵庄氏家族,以从金坛迁入常州的庄秀九为一世始祖。叶舟介绍,纵观庄氏家族,以中进士而发达,比如第四代中了进士,后到第八代有庄起元、庄廷臣同祖兄弟双双考中进士,分别搬到常州城内西门织机坊和东门太平仓,人称“西庄”和“东庄”。此后庄氏在科举中取得成功,基本都是这两个分支。而其他在科举上没有成绩的,基本上就湮没无闻。

    今年63岁的庄锡连是庄氏后人,他曾在常州市文广新局、文化馆任职,现已退休。庄锡连说,小时候生活过的庞大家族房屋、大量牌匾、先人画像等让他至今记忆深刻。

    记者探访发现,如今庄氏家族房屋遗存,一处位于常州市中心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庄存与故居。故居位于医院西南一处角落,掩映在周边高楼大厦之中,要不是经人指引,别人很难找到。庄存与故居是典型的江南院落,有着两进两间大院,目前已经修葺一新。

    另外一处庄氏家族房屋则是位于市区杨柳巷和早科坊之间被称为“西庄”的“民元里1号”。经过修葺的“民元里1号”也是一座大型院落。进门处则是“庄氏塾馆”。

    记者看到,现存的“西庄”院落里面,有修葺好的济美堂、传胪第(维祺堂)。这些修葺后的古建,有的在里面开设有书店等,成为文化产业的运营场所。

    一个家族塑造了当地的文化景观和生态

    庄锡连告诉记者,从家谱上来看,他属于“传胪第”这个分支的后人。“庄氏家族,学问成就、学以致用的精神、做人的家风,让我们后人印象深刻。”庄锡连说,他兄弟姐妹里面有4个人从事教育工作,他的母亲也是民国时期的教师,这与家族的渊源有很大关系。据他了解,庄氏后人,从事教育的人也很多。

    “用常州话讲,庄家人很多在当地是‘大先生’。”季全保说,小时候除了父母教育孩子读书要向庄家学习,平时邻里间遇到纠纷,总是找庄家的“大先生”来调解,而大先生的调解结果双方都很服气。

    季全保介绍,庄氏族人在家乡先后主办或参与创办的学校有常州私立中学、正衡中学、芳晖女中、粹化女学、冠英小学堂、幼学、涤氛蒙养院等学校,为常州早期新式教育作出重大贡献。在外地,许多在官的庄氏子弟重教兴学,为地方和国家培养人才,赢得极好的口碑。比如现在常州当地著名的觅渡桥小学,其前身就是庄家创办的冠英小学堂。

    庄氏家族与常州当地其他家族很多都是姻亲。在毗陵庄氏族谱上,姻亲栏目里列出的名人有一长串:唐荆川、洪亮吉、恽南田、盛宣怀、吕思勉、赵翼、瞿秋白……

    “可以说,庄氏家族塑造了常州的文化景观和生态。”季全保说,常州号称千载读书地,明清庄氏家族为这个称号奠定了基础。

    庄锡连告诉记者,由他的族人庄小虎发起、历时6年的毗陵庄氏族谱,于2008年编撰而成。担任该部族谱顾问的季全保告诉记者,这部族谱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家谱,还为研究庄氏家族提供了很多不可多得的资料。

中国科举第一家族,基本无贪官

    《经学》的作者艾尔曼先生,亲自为这部族谱作序。在序言中,艾尔曼这样写道:明清时期,富饶的江南三角洲地区成为中国主要的粮仓,那里的文人学者成为日后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艺术、文字和学术变革的主要发动者。宗族组织在长江三角洲引人瞩目的学术、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常州庄氏家族的崛起便是一个重要的例证。

    叶舟告诉记者,艾尔曼在书中分析,庄存与是因为与和珅的政治斗争而最终转向学术。“在我看来,庄氏家族从庄存与开始逐渐从政治方面的追求转向学术,并发展出常州学派,政治斗争是一方面原因,应该还有其他更为复杂的因素。”叶舟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里面也体现出庄氏家族的一大特点,即他们家族通过科举考取进士数量之多,称之为“中国科举第一家族”毫不为过。

    叶舟认为,庄氏家族另外一个特点是,明清时期庄氏出了200多位中上级官员,但是基本上无贪官,这也很少见。这与庄氏重视家风、家学渊源分不开。叶舟说,常州周边市镇并不发达,因此庄氏家族中进士开始发达后,就迁居到常州城内,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宗族”。

    叶舟说,庄氏家族的核心是“读书”,同时他们又是与时俱进的。在科举时代,读书是为入仕、做官,进入民国以后,随着科举的取消和时代社会的变迁发展,读书后的选择更多。特别是从民国开始,庄氏后人迁居上海、北京乃至海外都很多,取得更大的发展。叶舟告诉记者,对常州学派的研究,近来在学界也有“变热”的趋势。

    63岁的庄氏后人庄锡连说,小时候生活过的庞大家族房屋、大量牌匾、先人画像等让他至今记忆深刻。毗陵庄氏明清时期共中举79人,中进士35人,在全国范围内罕有其匹

    专家说,庄氏家族的核心是“读书”,明清时期的庄氏出了200多位中上级官员,但基本上无贪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朝第一武将家族为什么不是杨家谁才是宋朝第一武将家族
说到北宋自然会想到一个家族,这个家族就是杨家。杨家满门忠烈现在早已家喻户晓。但是这个家族却经过很大的文学夸大渲染。在北宋时期第一的武将家族不是这个杨家,而是折家。在杨家中老太太“佘太君非常厉害,而这个佘太君的本命应该是“折太君”。她是折德扆(yǐ)之女。宋代名将杨继业(杨业)之妻。但是为何当年何等荣耀的折家,如今连名字都被人更改了呢?在各种演义中杨家将被描述为七代名将,但是翻遍《宋史》会发现杨家满打满算只有四代。同样是在《宋史》关于折家名将的就有七代。第一代:折德扆,第二代:折御勋、折御卿,第三代:折惟正、折惟昌、折惟忠,第四代:折继宣、折继闵、折继祖、折继世;第五代:折克行,第六代:折可适、折可求,第七代:折彦质。除此之外在唐末五代到宋朝这一段时间内,折家还有三代名将。这样算起来就是十代名将。由此可知在宋朝的时候呀折家是要比杨家强盛的。折家世居府州,也就是在现在的陕西北部。历来是兵家必争...
· 谁才是《红楼梦》中第一美女?
薛宝琴是《红楼梦》中第一美女吗?谁是《红楼梦》中第一美人,这个话题实在让人踌躇,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每个人都有本身心目中的女神。但倘若这样,恐怕都要并列第一了,如果非得分个高低,各人都有各自的理由。所以,本文只是个人看法,列位看官如有不同见解,可以就同一话题,各自表述,切不可强词夺理,更不能盛气凌人、侮辱谩骂,不能原因是你喜欢臭豆腐,就要求人家都重口味。要知道,骂人最终骂的是本身。闲话少说,切入正题。《红楼梦》里真是美女如云,让人目不暇接,乱花渐欲迷人眼,确实难以割舍,从谁说起呢?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说,欣赏《红楼梦》,最基本最普及的方式是偏爱书中的某一个少女,像选美大会一样,内中要数史湘云的呼声最高,而贤妻良母型的薛宝钗与身心都病态的林黛玉都落伍了。由此可以看出,张爱玲比较推崇史湘云,虽然她所说的是“喜爱”,然而“喜爱”是一个过程,一个女人首先是原因是漂亮而映入你的眼帘,多看她两眼,然...
· 吕布死后,谁才是第一猛将?
也许,历史不是你认为是那样的就是那样的。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当事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个事件是如何发展出来的。这篇文章“吕布死后,谁才是第一猛将?”或许能够给您答案。三国演义中,吕布是大家公认的天下第一猛将,虎牢关前,就算是关羽张飞联手都无法拿下吕布,可见吕布之强!可以说,普天之下,没有任何人能够单挑击败吕布!那么吕布死后呢?谁又是天下第一猛将呢?是典韦还是赵云,或是关羽?事实上,吕布死后,真正的第一猛将既不是典韦,也不是赵云关羽,而是张飞!为何这么说呢?我们接下来好好分析一番!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一吕二赵三典韦的排名便是真理,所以不少人认为,三国中,吕布是天下第一猛将,而赵云则是天下第二猛将,典韦是排名第三的猛将。由于这份排名流传非常广,所以很多人都对此深信不疑,然而事实上,这份排名并不真实!“一吕二赵三典韦”的这个说法来自一个叫“三国二十四名将”的顺口溜,完整版是这样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
· 中国第一考神,科举考试第一人
科举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千古来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通过科举制度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华丽蜕变。“金榜题名时”乃是人生四喜之一,更是古代读书人毕生之夙愿,无数的书生前仆后继,只为考取功名,鲤跃龙门。今天所介绍的明朝天才书生,27岁便考取状元,之前的考试更是蝉联第一,他就是黄观。但死后被朱棣从进士提名册上删掉。连中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从隋代到清朝的1300多年科举史里,共产生文状元596名,而能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蝉联第一,“连中三元”的,更是凤毛麟角。中国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文状元只有16人。黄观从秀才到状元,在县、府、院三级经过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成为历史上两个“六首状元”之一。另外一名“六首状元...
· 揭秘:谁才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美女作家?
导读: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古代美女作家,人们大都只说东汉的班昭、三国的蔡文姬、唐代的薛涛、宋朝的李清照和朱淑真。而实际上,有许多的美女作家被后人遗忘,比如春秋时代的许穆夫人。其实,许穆夫人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美女作家,而且是见于史料上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美女作家。说起来,许穆夫人并不姓许,而姓姬。其母宣姜是齐国有名的美人。当时,有诗说齐国女子,“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齐国美女如云,连娶媳妇都要娶齐国女子。《诗经》上就曾说:“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姜?”意思就是说,吃鱼要吃河中的鲂鱼,要娶媳妇就要娶齐国的“姜”女。有着齐国“姜”女血统的姬姑娘出身高贵,是春秋时期卫宣公的女儿,卫惠公的侄女,卫懿公的妹妹。自幼喜读好学,能歌善诗,少年时代曾到过澳水、肥泉和淇水一带游玩,饱览朝歌一带美好风光。当时周王朝已经衰败,诸侯各国连年兼并争战,卫国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