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和号竟都是取自易经

2017-04-1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2
转发:0
评论:0
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和号竟都是取自易经,中国人对自己的名和号可谓谨慎,而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和号竟都是取自易经。▲唐高宗曾取

中国人对自己的名和号可谓谨慎,而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和号竟都是取自易经。

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和号竟都是取自易经

▲唐高宗曾取年号“咸亨”取自《易经·坤卦》“含弘光大,景物咸亨”。大家曾记得鲁迅的《孔乙己》里,故事发生地就是“咸亨酒店”。

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和号竟都是取自易经

▲贞观是唐太祖李世民的年号,以此开启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出自《易经·大传》曰:“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唐朝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字观光,出自《易经·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和号竟都是取自易经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字出于《中庸》“居易以俟命”,而表字“乐天”出于《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和号竟都是取自易经

▲“茶圣”陆羽字鸿渐。陆羽三岁时被智积蝉师收养,智公以《周易》演卦,爻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遂定姓为“陆,取名为“羽”,字“鸿渐”。

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和号竟都是取自易经

▲元朝国号出自《易经·彖传》中“大哉乾元”。明朝国号源于《易经·彖传》“大明终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这些名言可都是有典故的!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王婆是谁?“王婆”,很多人误以为指的是一位姓王的婆婆,少年道:其实我是个不太安静的美男子好吗指个男的,原叫王坡。他做事婆妈,说话罗嗦,人送外号“王婆”。王坡老家是宋代西夏,避战乱而来了开封府。他随身带有胡瓜(即今日的哈密瓜),当地人还未识“宝”,竟无人光顾。王婆(坡)就向来往人等一个劲地夸,宋神宗有次出巡,也看见王婆在向行人滔滔不绝的介绍;而王婆知道面前的是皇帝,更加劲的夸说,请皇上试试。宋神宗一啖,觉得甘甜清香,当下说:“做买卖的还是当夸则夸,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有何不好?”哪壶不开提哪壶,怎么提?早年,有父子俩开了间小茶馆,虽说本小,门面不大,可是店主善于经营,小茶馆越办越兴旺。知县白老爷整天不掏钱的大鱼大肉吃足了,便到小茶馆来喝茶。他一人占一桌,骂骂咧咧不说,还得来点儿花生米、豆腐干什么的。茶喝够了就扬长而去———白喝。白老爷天天来,这父子俩可怎么受得了啊,却又惹...
· 中国姓氏中的姓,氏,名,字,号都是怎么产生的?
姓名是现在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符号与标识,它是人与人在交流中的一种工具,而现在每个人出生,父母都是会给自家孩子起一个名字的,以此作为在人类社会中独特的标识,姓氏的文化又来源已久,所以中国姓氏中的姓,氏,名,字,号都是怎么产生的?今天就跟着族谱网小编来看看。图源自网络从历史上看,我们可以发现古人的社会身份的认证并不止有姓和名,还有氏、字、号,这些都能够代表一个人的符号,而且在不同历史时代中,姓,氏,字,号都是有着不同的作用。姓最初是产生于母系社会,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都是以母亲作为中心,然后形成一个个氏族,后来为了区别氏族之间的关系,就把姓当作氏族的一个符号了,一般来说出自同一个部落的人都是同一个姓,并且他们的后人也都是从这个姓相传下来的,另外我们可以发现较为古老的姓都是带女字旁的,比如黄帝因为住在姬水之滨,所以就以姬为姓,炎帝是住在姜水指旁,所以以姜为姓。当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同姓的人不能同...
· 易经
名字的由来《易经》或“周易”,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等)称为《易》。易“易”有几种解释:三易、周易更多资料:三易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即是说宇宙的事物存在状能的是: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时时在变易之中;又保持一种恒常。如《诗经》所说“日就月将”或“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在《周礼》关于太卜的记载中,亦有《三易》的说法;言《三易》是指《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并认为这是上古前后三个时期的易,民间及现今网络常见此说。内容如下:《连山》据传是伏羲氏或神农氏所创的易,成书于夏朝。《连山》易以“艮”卦为首,“象山之出云绵连不绝...
· 古人的名、字、号及谥号、庙号、年号
名的由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的增多,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的日益密切,为了把某一群人与另一群人区分开来,便出现了某一群人共有的标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姓”;在一群人中间,为了把这中间的你、我、他区分开,也就出现了只属于个人的标志,这种标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名”。关于名的起源,从汉字“名”字本身也可推知其最早的含义。这一汉字由“夕”和“口”两部分组成,对此,《说文解字》解释说:“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字的由来自周代开始,人不但有“名”,而且还得有“字”。“字”,是在“名”之后新增的称呼。《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人生下来3月要取名,20岁加字。《典礼上》有“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就是说,当男子加冠,女子及笄,表示其已成人,将要正式参加社会交往时,就要在其名之后再加字。为什么要有字?唐人孔颖达为《檀弓上》“幼名,冠字”作...
· 看了这么多年的《包青天》这些竟然都是假的
包拯是宋朝人,而“包公戏”是在元朝兴起的,在后来的数百年间,包公审案的故事被编入杂剧、南戏、话本、评书、小说、清京剧,以及众多地方戏中;近代以来,包公案”还被多次改编成影视剧。然而,作为一种在宋代文明湮灭之后才兴起的民间曲艺,“包公戏”的故事几乎都是草野文人编造出来的,而现代影视剧更是加了好多”料“。包公不可能手持尚方宝剑就如《封神榜》中的各路神仙登场必亮出法宝,“包公案”的包青天也携带着皇帝御赐、代表最高权力的各类道具,例如“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还有一个至高权力代表—尚方宝剑。宋代并没有向大臣御赐尚方宝剑、赋予其专杀大权的制度,要到明代万历年间,才出现了尚方宝剑之制,皇帝才赋予持剑人“如朕亲临”“先斩后奏”的超级权力。包公的三口铡刀更是民间文人幻想出来的刑具,历代都未见将铡刀列为行刑工具,很可能是入元之后,民间文人从蒙古人用于铡草的铡刀获得灵感,才想到了给包公打造一副铜铡的情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