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近百名王氏宗亲北辰山祭扫商讨赴金门举办民俗文化节

2017-04-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9
转发:0
评论:0
近百名王氏宗亲北辰山祭扫商讨赴金门举办民俗文化节,“施仁布德,惠泽四方;为民立极,振兴闽邦。”昨日,百余位王氏宗亲前往同安北辰山闽

“施仁布德,惠泽四方;为民立极,振兴闽邦。”昨日,百余位王氏宗亲前往同安北辰山闽王墓场,为“开闽王”王审知扫墓。他们在王审知的衣冠冢前拈香祭拜,行三躹躬礼,并奉时鲜供品、金帛、鲜花等。据了解,清明祭扫是王氏宗亲每年春季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王审知信俗的一项内容。除了清明祭扫活动外,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北辰山“广利庙”各有一场盛大的信俗活动。

近百名王氏宗亲北辰山祭扫商讨赴金门举办民俗文化节
每年举办庙会和文化节
上月三万余人前来朝拜
厦门市王审知研究会会长王文兴告诉记者,王审知去世后,其裔孙为感念其德政,于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在北辰山修建“广利庙”九殿,并在山脚建闽王衣冠冢。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北辰山都会举办广利庙庙会祀奉。在祭拜典礼上,王氏宗亲和善男都会前来进香祭拜,由此逐渐形成北辰山开闽王信俗。
王审知与其兄王潮、王审邽并称为“开闽三王”,后裔遍布福建、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台湾,甚至东南亚各地,王氏子孙有300多万人。今年,庙会现场聚集了三万余人朝拜。
王文兴今年74岁,很小的时候,便目睹了省内外王氏宗亲与各姓氏的村民,千里迢迢来赶庙会的场面。“我父亲会带上干粮,带着我一道赶庙会。当时我们住在新店镇,山路蜿蜒,得步行一天一夜才能到北辰山。”王文兴说,庙会活动是千百年闽南文化的缩影,现在与时俱进,不仅有高甲戏、宋江阵、车鼓弄等传统曲艺节目表演,还融入了现代广场舞、杂技等表演。
在农历九月初八王审知诞辰前后,北辰山也会举办闽王民俗文化节,自201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王文兴说,在文化节中,为纪念王审知诞辰而举行的广利庙忠惠尊王祭祀大典最为隆重。活动出席人员以各村王氏宗亲代表为主,预计今年能有千人到场。
下月去河南寻亲谒祖
下半年将赴金门交流
王文兴表示,“开闽三王”主政福建期间,福建的造船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历代先民过海涉洋,开拓进取,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文兴透露,今年5月,王审知研究会计划组织回到王审知的家乡河南固始县寻亲谒祖,下半年将赴金门举办闽王民俗文化节。希望通过举办活动,发挥开闽王民间信仰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扩大闽台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人民的情谊。
“我们要进一步扩大海内外开闽王信俗的影响力,通过与海内外王氏宗亲之间的交流合作,让开闽王精神和文化发扬光大。”王文兴说。
【链接】
“开闽王”主政八闽30年
让福建告别“蛮荒海隅”
据历史记载,王审知生于唐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壬午农历九月初八,是河南固始人。唐僖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王审知与其兄王潮、王审邽随义军入闽,进驻北辰山。因竹林兵变,拜剑择帅,确立“开闽三王”的领导权。随后义军攻打泉州、福州,统一福建,鼎建闽国。北辰山成为五代十国之闽国的发祥地。王审知先后被封为“琅琊郡王”“琅琊王”“闽王”,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去世,葬于福州莲花山,衣冠冢葬于同安北辰山。
王审知主政八闽30年间,广施德政,省刑薄赋;鼓励垦荒,兴修水利;修筑码头,扩大海上贸易。同时招贤纳士,广设义学,使福建告别“蛮荒海隅”,成为“海滨邹鲁”。宋太祖赵匡胤御赐“八闽人祖”匾额予以褒奖,后人尊称王审知“开闽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江山举办首届宁氏文化节宁氏宗亲回乡寻根祭祖
“五百年前是一家”,同姓的人,彼此间存在着亲切感。5月1日,江山虎山街道荷塘村举办了首届宁氏孝亲睦邻文化节,深圳、云南、福建、广西、内蒙古、山东等地的近百名宁氏宗亲纷纷赶来,一起寻根祭祖的同时,还共同打麻糍,享用百家宴。援朝老兵赶回家乡“我已经16年没有回到家乡了,没想到这次赶回家乡参加宁氏文化节,一下子见到了这么多跟我同姓的人,挺感动的。”88岁的江山籍老翁宁茂隆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从部队退伍后被分配到了内蒙古包头市工作。听说江山要举办宁氏文化节,宁茂隆老人说什么都要回来。他在儿子、女儿等人的陪同下,坐了近30个小时火车,日夜兼程赶了2800多公里,终于在五一节前赶回江山。“江山的变化很大,我已经分辨不清哪条街哪条路了。”宁茂隆老人告诉记者,虽然大半人生在外地度过,但他心心念念的还是家乡江山。体验江山民风民俗当天中午,热热闹闹的百家宴在荷塘村宁氏宗祠开宴。“不管远近亲疏,来者便是客”...
· 福建郑氏宗亲赴金门祭祀郑成功先祖
25日上午,福建郑氏宗亲赴金门谒陵团一行100多人,从郑成功故里南安石井出发,通过“泉金航线”赴金门,祭祀郑成功先祖。他们与金门郑氏宗亲一道,在郑成功先祖陵园内,亲手种下象征“同根同源”的榕树。与其它地方清明节扫墓的习俗不同,在郑成功的故乡南安石井一带,农历三月初三过清明节,这天俗称“三月节”,传说是因郑成功起兵反清复明,忌“清”字压在“明”字上头。此次也是300多年来,福建郑氏宗亲首次在“三月节”期间,赴金门扫墓。记者电话连线正在金门扫墓的南安石井郑氏宗亲会常务会长郑新新,据他介绍,当天上午郑氏宗亲一行抵达金门后,先到金门“延平郡王祠”内举行公祭,再到“明石井郑氏祖坟”扫墓。同时,福建、金门两地郑氏宗亲,还在郑成功先祖陵园内亲手种下象征“同根同源”的榕树,作为第一次扫墓的纪念。郑新新表示,榕树是一种极易生长的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种下榕树寓意两地宗亲健康长寿、开枝散叶。
· 翔安东园张氏宗亲连续8次赴金门青屿谒祖
记者刘承R通讯员张天骄随着渡轮缓缓靠岸,40多名福建厦门翔安东园张氏宗亲,顺利完成一年一度赴金门青屿谒祖活动,于3月14日安全返厦。此次赴金是东园村自2004年以来,连续第八次组团谒祖。东园村南音复兴社的宗亲也随团前往演唱助兴,受到金门县长陈福海和青屿宗亲的热情欢迎。据介绍,3月11日,翔安新店镇东园村40名张氏宗亲,在宗亲理事会会长张清上的带队下,专程赴金门青屿参加一年一度的谒祖活动。“我们两岸一家亲,欢迎你们常来常往,让东园和青屿的乡亲亲上加亲!”金门县长陈福海的一句话,也烙在东园宗亲的心中。张清上说,明代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青屿一世祖张必宜,带儿子张益才到大陆开发东园村,至今已有617年历史。张必宜晚年回到青屿。在东园和青屿张氏家庙的壁柱上,现在还保存着“远青屿近东园水源木本”的对联。几百年来,两岸宗亲往来密切,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东园张氏宗亲总要组团赴金门青屿“吃冬”和谒祖。后...
· 金门县琼林蔡氏宗亲赴上蔡祭祖和研讨蔡氏文化
日前,金门县琼林蔡氏宗亲会蔡是民理事长一行50名余名蔡氏宗亲,赴河南上蔡县祭祖和参加在当地举行的蔡氏文化研讨会。会上,上蔡县向金门县琼林蔡氏宗亲会赠送礼品蔡国宝鼎,上蔡县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介绍了蔡氏、蔡国及蔡姓发展等相关蔡氏文化研究成果,同金门县琼林蔡氏宗亲开展互动交流。研讨会结束后,金门县琼林蔡氏宗到蔡叔度、蔡仲陵园参加祭祖活动,并参观了蔡明园公园、蔡国故城遗址。据悉,上蔡县自1996年举办“首届蔡氏文化研讨会”以来,共接待海内外莅蔡寻根问祖和考察观光的蔡氏宗亲92批4600余人次。
· 第二届巫氏宗亲文化节开幕式在宁化举办
第二届巫氏宗亲文化节开幕式在宁化举办中华巫氏网2012年11月27日平安三明网10月3日,宁化举办开县先驱巫罗俊诞辰1430周年纪念大典暨第二届海内外巫氏宗亲文化节开幕式,此次活动为期三天。来自美国、马来西亚、泰国、台湾及全国各省、市等地区巫氏宗亲及部分客家社团知名人士等1300余人前来恳亲联谊,交流文化。县长杨胜,县政协主席刘日太出席开幕式。本次活动由海内外巫氏宗亲联谊总会、巫罗俊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活动期间,还举行了经贸洽谈会、巫氏文化研讨会、编纂族谱研讨会,客家民俗文化踩街,文艺演出,书画展、著作展、工艺品展、族谱展、现代巫氏名人风采展的活动。此外,巫氏宗亲还到石壁客家祖地和清流嵩祭祖、溪扫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