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筠连县城黄荆坝是郝姓氏的一个重要“根据地”

2017-04-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24
转发:0
评论:0
筠连县城黄荆坝是郝姓氏的一个重要“根据地”,中华姓氏,源远流长。呱呱落地,首赋名姓。或张或李,或刘或王,名讳既予,呼而应之。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呱呱落地,首赋名姓。或张或李,或刘或王,名讳既予,呼而应之。无名无姓者,鲜有矣!小编先说几句“文绉绉”的话在前面。要是看不惯,翻译成白话就是:咱们中华姓氏是很古老的,人一降生,父母长辈首先就会给你取一个名字,不管姓张姓李姓刘姓王,只要获得了名姓,别人一喊,就会答应。没名没姓的人,是很少有的。

筠连迁移外出的郝姓人口,黄荆坝就是他们的发祥地!
 
    书归正传。话说在我们筠连县的9镇8乡之中,人口有43万之多,姓氏有280多个,各个姓氏大多在乡村的一座山、一条湾、或者一个坝里依山而在,傍水而存。少的三五家几十家,多的几百上千家,外来人一打听,他们就会告诉你说:“我们这儿全都是姓某某的”!          其实这是人在自然界里劳动生存和繁衍变迁中必然出现的一个现象。无论在哪一个姓氏的“根据地”,也无论这个姓氏的人有多少,最初驻进“根据地”的也只会是一个或者几个“老祖先”,这是闲话。

  在离我们筠连县城南15公里处有一低洼平坦之坝,名曰“黄荆坝”,一条小河蜿蜒而过,坝前是巡司街道,坝尾是木井温泉,小河两岸住着两百来户人家。黄荆坝因何而得名有几种版本:相传很久以前,住在这里的一户郝姓人家对子孙管教十分严格,为了督促他们早起早耕,家里时常预备着大把荆条,凡子孙中有不务正业荒废学业者,游耍好闲延误农时者,家长便会手持荆条在后抽打,打完随手把荆条在田坎边一扔,时间一久到处遗落都是荆条,有人便把这个地名取名叫黄荆坝。另一个版本是郝姓祖先来黄荆坝定居之时,坝上人口稀少,土地荒芜,肥沃的土地上到处生长着一种黄色的荆棘条,因而得名黄荆坝。后来人口增长,荒芜的土地成了良田,秋收时节,满坝黄灿灿都是收成,所以现代也有人把她叫做“黄金坝”的,“荆”和“金”音同。

     要问黄荆坝居住的人口哪个姓氏最多,熟悉这里的人都知道到,郝姓最多。因为在黄荆坝两百多户人家中,一半以上都姓郝,且是来自于同一个祖先发派。不知道情况的外地人,在这里也会有人告诉他说:“我们这里大部分人家都姓郝”!的确,郝姓在黄荆坝占据有70%左右人口,凡从筠连迁移外出的郝姓人口,黄荆坝就是他们的发祥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明佳节筠连郝氏宗亲迎来了郝氏宗祠落成庆典
时值清明,神州日丽,万象更新,在智水仁山,藏龙卧虎之福地,筠连郝氏家族再次聚集先祖宗祠,隆重举行祭祖大典。供清酒香案,备佳肴贡品,行三叩九拜之礼,追先祖遗风,彰先祖功德,表后世之虔诚。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变桑田。但先祖列宗的大爱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满目苍松根连根,郝家骨肉亲上亲。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郝氏后裔都要永远铭记:“严教子孙,勿忘我祖,天下郝姓一家人,子子孙孙血缘亲”。四川筠连郝氏宗祠重建于2016年,历经十个月竣工,祠堂为仿古建筑,族长郝兆宇郝钟林及族委会成员带头捐款,由重庆设计院郝强设计,总占地约6000平方米,总耗资近1000万余元。文化典故撰写郝兆澄,郝兆桐主管,郝崇火经管,郝家勇施工,风水先生郝崇银,郝四。缅怀先祖懿德高风,弘扬家族优良传统文化。2017年4月4日,筠连一郝氏宗祠落成庆典既第九届清明扫墓大会,场面盛况空前。此壮举彰显了筠连族人同心同德,报本思源,奋发图强...
· 筠连县的郝氏家族到底起源何处、何时迁徙到此
筠连在明代以前,几乎没有姓郝的。郝姓之迁入,始于明代中页。据《筠连县志》载,”郝姓源于湖北,明洪武四年(1371),郝明德从湖广麻城迁入四川荣县,宣德年间,其后代(郝天贵,郝明德之孙)来筠千总(公安局长,小编注),之后子孙遂定居筠连”。“郝姓主要分布在巡司镇,双腾镇及县城一带,其字辈为:‘明彦天永,廷隹文心,弘山荫世、人延一水,树兆崇钟、家兴熙朝,为宗祖光’。2005年底,全县共有姓氏2936人”。另据《郝氏族谱》和相关资料:郝(读音:hao)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商朝天子帝乙。相传契(又称阏伯)为商的始祖,其母因吞玄鸟卵(燕子蛋)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火正和司徒,掌管火事和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第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
· 郝氏姓氏起源
郝氏源流已阅:4342/回复:24(楼主)一、姓氏起源:1、郝字郝字古体为“赤邑”(见《康熙字典》),即左边为赤,赤义有红色、空、光之分;右边为邑,邑为国都、国家、聚集地(县城、城池、乡堡、村落)、封地;“赤邑”可解释为“赤地千里的国都”或“赤色的国家”或“赤地三年的城堡”等。以“赤色标志的城堡”解释为最有力,相传古代华夏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皆以颜色为帜,其中炎帝部落为赤色,即红色;黄帝部落为黄色。炎、黄部落皆起源于今陕西一带,并成为当时华夏各部落中最强大的两个部落。在各个部落的不断混战与兼并过程中,炎帝部落的一部分向南越过秦岭,进入南方;另外大部分越过黄河进入现在山西境内,今太原一带,仍以赤色为帜,搭屋建城,经过多年繁衍生息,至大禹以后到夏开始有文字记录时,这一地区便被记载为“赤邑”,也就是后来的太原郝乡(大概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另外还有一部分炎帝部落留在陕西,...
· 郝姓古代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郝姓历代名人58名,占总名人数的0.13%,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三十六位;郝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9%,排在并列第一百五十八位;郝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排在并列第一百四十四位;郝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1%,排在并列第一百四十位。郝隆:字佐治,山西省原平市东社镇上社村人。为东晋名士,生性诙谐。年轻时无书不读,有博学之名。后投奔桓温,官至南蛮府参军。七月七日见富裕人家暴晒绫罗绸缎,就仰卧太阳下,露出腹部。有人问,你这是干什么呢?郝隆答,我晒我腹中书。这就是典故“郝隆坦腹晒书”的由来。在上社村,有一块清代同治年间所立的石碑,石碑上记述有郝隆“坦腹晒书”的故事。郝昭:字伯道,太原人,为人雄壮,身长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谋略。为杂号将军,镇守河西。曹真举荐郝昭守陈仓,迁镇西将军。诸葛亮大军逼近陈仓,先使魏延攻打...
· 黄荆林于氏源
一、黄荆林于氏的简介谱序言,黄荆林于氏源自周武王二子叔,以国为氏,后去邑为于,世居河南洛邑;传至二十三世迁居郯县;再越十世传至于公,于公之孙于永,由郯县迁居青州益都;北宋时期,元素任江西吉州通判,后定居南昌府丰城县;元素曾孙彦化自丰城迁居都昌长宁乡段泰;南宋时,良佐迁居黄荆林。后来也有人返迁段泰,但人丁不兴,今天已不知段泰具体位置,这一支于氏就称为黄荆林于氏,而段泰在家谱中一直称为“本里段泰”。元朝,元素八世孙友信,任都昌县尹期间生幼子汝和,浮名“都昌宝”,后定居于黄荆林不远处的上石山。汝和后裔与彦化后裔本是一族,迁徙稍晚,故也自认是“黄荆林于氏”。黄荆林于氏自南宋以来繁衍生息近千年,目前留在都昌的主要是汝和之裔,族裔遍布都昌各地;良佐后裔少量在都昌,大部分外迁它县,其中有:南宋时于稷迁往星子县乔浦;不知何人迁往岳城北,大概是于稷的哥哥于琼,可能是河南省正阳县的岳城乡;元末于荣迁往鄱阳县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