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汉族人的族谱主要有两点值得我们探讨
汉族谱书的可信度的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远祖问题,第二是迁徙的问题,二者虽然都跟可信度相关,但是区别还是挺大的。所以分开说。
1.远祖追认。所谓远祖追认,就是说自己家的始祖是三皇五帝里的哪一位,后来是春秋战国哪位国君,后来又如何流传。这种远祖追认经常“跳时代”,就是谱内追述的人可能跳跃了几百年。这部分一般被认为是汉族谱书最为不可信的部分。我对汉族谱书的研究不深,记得有研究提到过,从唐代开始,随着各种姓氏录的衍生,将汉族几乎所有姓氏都往三皇五帝系统和先秦列国来追认,这大概本身是一种文化追溯现象吧,但是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谱书的始祖追认。当然了,各家谱书对于这种远祖追认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家谱只写说,据说我们是三皇五帝里哪一位的后裔,然后是某国公,然后数十传无考。有的家谱则特别重视这个远祖追认,要一代一代写上去,没有怎么办?就靠编。比如先秦的某个小国,目前能看到的史料只能推出他们三位国君的称呼,但是以他们家直传后裔的某明清氏族,则把这个国家从三皇五帝到灭国之后的谱系都“补完”了,顺便把谥号什么的也都“补完”了……所以说呢,关于远祖追认,一般的态度就是“看看就好”……
2.迁徙。关于迁徙的问题,明清的汉族家谱,以我见到的情况来说,多数以某一代始迁祖立祖,而这个始迁祖之下,一般会有其他迁往别处的小宗,但是修家谱的时候,一般都一起修。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即是在过去交通不便利,信息传递困难的情况下,本地的氏族尚且不能修的尽善尽美,异地的同族报来的资料,就更不保证信息完整。清代有一些汉族家族,其氏族的某一个宗支入了八旗,成了汉军旗人,但是贯彻氏族关系,还是一起修谱。这种谱修出来就发现,与旗档和入旗一支自修的家谱相比,入了八旗的一支虽然参与了修谱,但是在总的宗谱上,漏写、错写的情况很严重。但是这个情况,跟上面说的远祖追认的是不同的,属于修谱时候难免会遇到的疏漏,应该理性看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