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这是一座深山瑰宝:保存最好的陶氏古民居

2017-04-0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24
转发:1
评论:0
这是一座深山瑰宝:保存最好的陶氏古民居,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留下的诗文,被传诵了千百年而不衰;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留下的诗文,被传诵了千百年而不衰;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迹,更被传为千古美谈,为后世志趣高洁的读书人,奉为座右铭。现如今,在南漳县板桥镇,与陶公同姓人氏遗留下的明、清时代风格各异的古民居建筑,也成为当地一大景致。陶氏民居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另外还有保存完好的古碑刻、古墓葬、木雕、石雕,极具文物和史料价值

这是一座深山瑰宝:保存最好的陶氏古民居
10栋老宅还原明清古貌

南漳县板桥镇原雷坪乡,坐车离县城两个半小时的距离,一个陶氏古民居最集中的地方,现保存较好的有10栋,其中陶绍初民居、陶述照民居、陶匡伦民居、雷坪陶氏民居、焦家湾民居和陶家祠堂等6处陶氏老宅,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久前,出于对古建筑的敬慕,我来到雷坪,专程探访了这6处“省保”古民居。雷坪村,是一个古民居村落。在10栋老民居中,陶匡伦民居、陶述照民居、陶绍初民居、雷坪陶氏民居4栋清代风格的陶氏老宅,更显古朴典雅。绿树成荫的群山将这个美丽的山村围成一处盆地,漫步于林间村路,看着斑驳高大的青砖、石墙上的飞檐斗拱,很容易就走进了悠悠岁月。 

那烟熏发黑、写满沧桑的旧式木排门以及暗绿如水草的苔藓里,似乎藏掖着太多的故事。500多年前,陶氏家族的一支,从河南逃荒而来,在这里安顿打拼,繁衍生息,创造辉煌。如果说,这4栋陶氏老宅是藏在乡村里的风景,那么陶家祠堂便是深山中的瑰宝。老湾村的陶家祠堂,住址选择上颇有讲究。祠堂坐北朝南,周围地形像圈椅,稳坐如泰山,处在雷坪一带陶氏民居的中间位置,便于族人们到祠堂祭祀先祖和议事。
  
这个祠堂高大气派,工艺也很讲究。祠堂为一进的四合天井院,屋顶盖着青瓦,墙体均由长方形青石条砌成,前后檐建有马头墙。大门由大青石做成,门框、门槛、抱鼓石上雕刻有“五福临门”“丹凤朝阳”和龙、鱼、祥云等精美图案。在大门两边的“八字”墙面中间,分别镶嵌有一方石雕人物画像。走进祠堂的大门,更令人震撼:敬祖堂两边各一根粗大的木柱高耸,门楣上的一块长3.1米、宽0.5米的精美木雕。来自厨屋灶台的袅袅炊烟,绕过柱子、木雕飘向天井,直升云天,给整个祠堂增添了雅致和神秘感。在祠堂院子里摆放着一块精美的浮雕石,上面刻有“二龙戏珠”等图案,两条龙形象逼真,透出灵气。主人家介绍说,这块石雕是镇宅之用。由此可见陶氏家族当年的兴旺。位于古井村的焦家湾民居,是陶氏民居中的老屋,也是建筑规模最大的一栋屋子。
  
这是一座深山瑰宝:保存最好的陶氏古民居
3块石碑述说不凡家史

在陶家祠堂门前,矗立着3块保存完好的清嘉庆十三年(1808)刻的石碑,不管风吹雨打,向一拨拨造访的客人及祭祖的后人讲述着陶氏数百年家族史。3块石碑中,有一块名为“永远存照”的碑刻,是购买陶家祠堂基地的契约碑刻,上面记载着乾隆四十七年(1782)买族人某某田一块,系祠堂基地,并刻有祠堂基地所在东、南、西、北边界的具体位置及参与立此契约的中间证人等。  
在另两块石碑上,分别雕刻着陶氏的来源地、陶氏的宗派、陶氏的文化名人、陶氏的族风族规等内容。从上面得知,陶氏原籍河南汝宁府确山县,明成化元年(1465)始迁湖北襄阳府南漳县,一住雷竹湾,一住沐浴村,一住洞儿岩;陶氏有志、存、绍、述、伦、常、典、礼、秩、叙、敦、庸、慎、修、思、永16个字辈;明确标记陶氏有5位文化名人,其中有2人(陶锡衷、陶动)为庠生(明清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有1人(陶燕)为廪生(明清两代由府、州、县按时发给银子和粮食补助生活的生员),有2人(陶志道、陶志仕)为国学生(在国家设立的学校,如太学、国子监读书的生员)。石碑上还雕刻有丧葬则相吊、嫁娶则相助、水火盗贼则相顾、鳏寡孤独残疾则相收、坟墓树木则相护等陶氏族风族规,与如今提倡的邻里互助、邻里守望、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等良好风尚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

笔者在探访中发现:因人为和自然因素,6栋陶氏老宅都有不同程度的毁坏,门楣上的匾牌也均被“兴无灭资”“改天换地”等类口号所替代。像陶氏老宅一样,许多古建筑包括民间文化濒临消亡的境地,保护古民居文化已是刻不容缓。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陶氏古民居都被列入了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不仅有利于陶氏古民居建筑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且对于它的保护和修缮也会起到积极作用。据县文物管理负责人说,县文化部门正在开展历史文物调查登记工作,全县列入省保、国保的是重点调查对象,对损坏严重,亟待进行修缮的历史艺术价值较高的古民居建筑,将争取资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抢救性维修。对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笔者拙见,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要把古民居的保护规划纳入新农村建设、最美乡村建设和旅游发展规划之中,突出各地乡土习俗、建筑特色、布局特点,防止对乡村风土人情、风貌特色的建设性破坏。另外,要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提高人民群众自觉对古民居的保护意识,防止乱搭乱建,乱拆乱换,营造保护古民居的良好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陶村至今保存完整的《陶氏宗谱》
守拙园,在距黟县县城6公里,陶村为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次子陶俟之后裔陶庚四迁居地。村中至今仍保留大量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保存完整的《陶氏宗谱》、陶氏祖茔、陶家池塘、陶岭古栈道、陶氏宗祠等。
· 为逃命将父母遗体丢在深山不料这是真龙穴?
朱元璋,幼名朱重八,安徽凤阳人。在他的故乡,至今还流传着一首脍炙人口的花鼓歌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姑且不论这首歌谣,是不是因为后来清朝雇了水军而流传开来,单是最后一句,就证明朱元璋出身的低微贫寒。网络配图那么朱元璋是怎样从屌丝一步步走上了他人生巅峰的呢?为什么中国五千年来只出了一个朱元璋呢?民间根据朱元璋为其父母所立墓碑上的记载,就渐渐流传起了一个神秘的说法。根据朱元璋亲笔所写的《御制皇陵碑》记载,朱元璋17岁那年,家乡遭了大灾,旱灾、蝗灾、瘟疫接踵而至。在饥寒交迫中,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先后死去,朱元璋和二哥无奈之下只好去求地主给块地埋葬亲人,但是地主对他“呼叱昂昂”(见《御制皇陵碑》)。网络配图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和二哥用草席裹着父母的遗体,准备运到山上草草埋葬,但是走到半路的时候,却遇上了瓢泼大雨,山洪也紧跟着倾泻而下。朱元璋为了逃命,只...
· 族谱,这是留给后人最好的传家宝
“耗时13年,走过12个县市19个乡镇,颍上老人吴多桢完成120万字族谱……”如今,在很多人看来,修族谱是件过时的事,甚至很多人只知道“祖上三代”,对于自己的根在何处一无所知。但在颍上县慎城镇新庄村吴多桢老人眼中,修族谱是他离休后最大的事,大到足以让他耗时13年寻访、书写。今年93岁的他,想用这部120万字的《宗谱》,维系家族宗亲,教育子孙后代,传承家族文化。如今,年纪大了,吴多桢也希望通过这部《宗谱》让更多人知道修谱的重要性。珍藏这部书凝聚了自己的晚年心血4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吴多桢老人家。虽说已是鲐背之年,老人依旧精神矍铄,说话洪亮,思维敏捷。见有人来,老人从书房里翻出了一部红色包装盒,取出他珍藏多年的《安徽颍上十字沟——延陵吴氏宗谱》(简称《宗谱》)。“书写好都十多年了,一般人我都舍不得给他看。”在老人看来,这部书凝聚着自己的晚年心血,是留给子孙后人最好的传家宝。看着这本《宗谱》,...
· 史上保存最好的3具干尸其中一具内脏仍然完好
冰冻少女的发现地点,是在南美洲的秘鲁。秘鲁这个地方,过去生活过很多印第安部落。这些部落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黄金特别多,另一个是会用活人祭祀他们的神。活人祭祀的风俗,在秘鲁很长一段时间,都非常流行。而这个冰冻少女,就是在当时被用来当作祭祀品的。网络配图从解剖的结果来看,这个少女的生前年龄,大致在12岁到14岁之间,还只是一个没经历过人生的孩子。因为某个原因,被挑选为牺牲的祭品。因为冰冻少女所处的环境非常特别,她的尸体正处于火山坑周围。巧合的是,火山在几百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喷发。而她被发现的时候,身上已经被冰块包围,所以才得以成功保存下来。根据她所处的位置,我们可以假设一下,或许当年部落的人,把她当成祭祀品,就是为了祈求他们的神,希望火山不再喷发。不过,这些还要等到更加具体的研究,才能知道。冰冻少女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她的内脏被保存了下来。对于绝大多数木乃伊来说,基本都跟埃及木乃伊相似。他...
· 新叶的古民居
简要介绍:新叶古民居,位于建德市大慈岩镇内,与大慈岩风景区相邻,约在宋末元初形成村落,是浙江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血缘聚落建筑群之一,现存的500多幢民居中有明清古建筑230多幢。她曾被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专家教授誉为中国最大明清古民居建筑露天博物馆。如今古巷、古祠、古塔保存完好,是浙江省文物局、省建设厅批准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浙西旅游线上的一个名村。祠堂是新叶村古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特征。虽然历尽沧桑,这里依然保存着崇仁堂、有序堂、荣寿堂等十三座宗祠。这些祠堂,除了祭祀之外,又是家族分支堂派别的象征,举行礼仪、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讲究一些的堂内还建有戏台。据《玉华叶氏宗谱》记载,为鼓励读书进阶,宗族对读书或有成者,给予多种形式的奖励。赶考发给盘缠,考名分级奖赏,并且载入宗谱,除此之外,还要为取得功名者在所属支堂前设立抱鼓石。因此,祠堂前表彰功名的装饰,便成为各个房派地位和荣誉的象征。抟云塔是新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