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六百名刘氏子孙到洛带镇宝胜村刘家大院参加祭祖

2017-04-0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49
转发:0
评论:0
六百名刘氏子孙到洛带镇宝胜村刘家大院参加祭祖,3月19日上午,尽管天空飘着零星的小雨,但洛带镇宝胜村刘家大院内却热火朝天,从各

3月19日上午,尽管天空飘着零星的小雨,但洛带镇宝胜村刘家大院内却热火朝天,从各地赶来的600余名刘氏子孙正在这里齐声诵读刘氏家规家训,接受家风洗礼~   刘氏家族从入川300余年来,从薄弱到如今的兴旺昌盛,离不开祖先的辛勤努力。每年春分时节,宝胜村“豢龙”世家刘氏家族都会举行传统祭祖活动。来自各地的刘氏族人齐聚刘家大院,祭先祖,舞龙灯,讲述家族历史,共赏家风大戏。

六百名刘氏子孙到洛带镇宝胜村刘家大院参加祭祖

刘氏宗亲祭拜祖坟

        上午9:30,踏着泥泞的小路,刘氏宗亲们来到祖宗坟前祭拜。上香、烧纸、磕头……刘氏族人们用自己的虔诚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感恩。刘氏家族传统——舞龙祭祖,金龙起舞,锣鼓喧天。随着舞龙人的辗转腾挪,两条金黄的飞龙灵活地游走,不断变换姿态腾跃舞动。

        一段龙舞后,请龙灯进祠堂,举行庄严肃穆的龙灯致福仪式。随后,刘氏后人按字辈先后步入刘家祠堂叩拜祖先,并向先祖表达崇敬之情和祈福之意。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尽管腿脚不便也要坚持向祖先行跪拜之礼。刘氏世代舞龙,最早可追溯到夏朝,至今仍在传播。刘氏家族有“豢龙”世家的称号,舞龙祭祖,是刘氏家族祭祖特有的仪式。在祭祖活动中舞起‘刘家龙’,就是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以示传承刘氏家风。

六百名刘氏子孙到洛带镇宝胜村刘家大院参加祭祖

世代传家风

        美好的家风代代相传延绵不绝,学习祖先留下的家风家训、家族手艺,是每一个刘家人的使命和担当。 刘氏家族世代告诫祖孙要向先辈学习,仁善诚信、心系天下,方能列上族谱。现场,刘氏“承”字晚辈为八十岁以上的高寿老人赠送礼物。会上还表彰了优秀的刘氏子弟,评选出刘氏好家庭、好宗亲、好儿媳和好儿孙,以此鼓励刘氏后人传承家风。刘氏族人们还共同诵读了刘氏家训。刘氏一族传有家训四十言,用语通俗而精炼,可谓是为人处世、传家立业的金玉良言。

六百名刘氏子孙到洛带镇宝胜村刘家大院参加祭祖

血亲之情恒在,

除了洛带宝胜村当地的刘氏宗亲以外,活动中还有一群来自资阳、郫县等地的刘氏长者来到现场。他们中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咿呀学语的小孩。不仅年龄差距大,家族字辈也很悬殊。从辈分最高的“龙”字辈,到辈分最低的“发”字辈,一宗六代同堂。刘氏家族一脉相承,能够相聚一堂共同祭祀祖,对于每一位刘氏宗亲而言都是一份难能可贵的机会。

六百名刘氏子孙到洛带镇宝胜村刘家大院参加祭祖
        93岁的罗云秀老人,刘家“龙”字辈的媳妇,尽管腿脚不便仍然每年都会专程从郫县赶来。“刘家出贵人,要感谢先祖。自己在一年就要来一年!”罗云秀说。此次祭祖活动的组织者刘学伟告诉记者,每年组织祭祖一是为了团聚,刘氏同根一脉相承,要加强互相的联系和友谊;二是为了传承家风,讲家训传家教,让刘氏后背子孙也让世人记住老祖宗留下的优良传统和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记载是刘邦后代洛带600刘氏后裔祭祖
“这座祖坟是300多年前刘氏祖先入川时所立……如今刘家六代同堂,人丁兴旺,特前来祭拜祖先、磕头上香。”昨日中午12点,在位于成都龙泉驿区洛带镇宝胜村6组的刘家祠堂右侧,58岁的祭祀官刘大礼站在墓碑前,安排6代人按辈分依次磕头、祭祖。族长刘大益告诉记者,每年春季,刘家人都会集体出动,祭拜300多年前从江西迁来四川的祖先刘立璋及先辈。昨日一早,近600名刘家后人从龙泉、郫县赶往宝胜村,为祖先上坟。中午时分,祠堂祭祖礼毕,近70桌坝坝宴热闹开席。刘氏后代上千人分布于洛带郫县68岁的刘大益是洛带“刘家龙”舞龙队原领队,也是《刘氏族谱》的保管者。拿出泛黄的线装本《刘氏族谱》,他小心翻找着扉页已损毁的书页,手指向第4代,只见上书“刘邦”字样。“汉高祖是我们的祖先,‘大’字辈是第181代后人。”刘大益说。“除了族谱外,还有碑文为证。”他带记者来到刘氏祠堂旁左侧,在一块光绪十二年的墓碑上,镌刻着“豢龙后代...
· 族谱记载是刘邦后代洛带600刘氏后裔祭祖
“这座祖坟是300多年前刘氏祖先入川时所立……如今刘家六代同堂,人丁兴旺,特前来祭拜祖先、磕头上香。”昨日中午12点,在位于成都龙泉驿区洛带镇宝胜村6组的刘家祠堂右侧,58岁的祭祀官刘大礼站在墓碑前,安排6代人按辈分依次磕头、祭祖。族长刘大益告诉记者,每年春季,刘家人都会集体出动,祭拜300多年前从江西迁来四川的祖先刘立璋及先辈。昨日一早,近600名刘家后人从龙泉、郫县赶往宝胜村,为祖先上坟。中午时分,祠堂祭祖礼毕,近70桌坝坝宴热闹开席。刘氏后代上千人分布于洛带郫县68岁的刘大益是洛带“刘家龙”舞龙队原领队,也是《刘氏族谱》的保管者。拿出泛黄的线装本《刘氏族谱》,他小心翻找着扉页已损毁的书页,手指向第4代,只见上书“刘邦”字样。“汉高祖是我们的祖先,‘大’字辈是第181代后人。”刘大益说。“除了族谱外,还有碑文为证。”他带记者来到刘氏祠堂旁左侧,在一块光绪十二年的墓碑上,镌刻着“豢龙后代...
· 刘姓文化-洛带客家龙
客家文化--洛带客家龙以“刘家龙”最负盛名,其名得于参加舞龙的都是刘氏族人。刘氏族人在洛带镇已经居住了14代300余年之久,刘家吉庆节日在古镇舞龙,也有300多年了。刘家龙舞直接从中国古代龙舞发展而来,历史悠久,家族内部传承,且一直没有中断,因此,保存了较多的中国古代舞龙最原始的程序和古朴的仪式。刘家龙分为火龙和水龙。火龙七节,水龙九节。夏日伏旱,水龙则大显身手,是为祈雨;初一到十五,火龙则每日飞舞,是为祈福。舞龙者赤裸上身,只穿一条短裤,上下腾挪;观赏者用烟花喷龙,前后追躲。烟花是吉财的象征,烧得越红,吉财越旺。因此,舞者和观者攻防进退,煞是刺激,刘家龙也成为客家文化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项活动。1999年“世界旅游日”,“洛带刘家龙”在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和中央电视台荧屏上第一次亮相,就博得了满堂彩,客家龙开始崭露头角。千禧龙年春节,首届“四川客家火龙节”的隆重举行,使其再一次大展雄风。200...
· 刘家大院
刘家大院于2005年5月被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劫后重生,它并未被历史的尘埃深埋,正如大院内幸存的百年玉兰与辛夷(又名木笔),花期来时,依旧花开满树,芳香袭远。光禄坊中段有四座(落)一字排开的宅第,门牌号顺序为34、32、30、28(旧10-13号),老福州人似乎更习惯称之为“刘家大院”。刘家大院的主人祖籍河北大名府龙山镇,明宣德年间迁到福州,到十三代刘照时,刘家于此购房居住。刘家大院东起道南祠(今鼓三小),西至早题巷,南临光禄坊,北与大光里何振岱故居相邻,占地5000多平方米,现存4000多平方米,是三坊七巷最大的单姓宅第,号称"刘半街"。刘家大院坐北朝南,由自东向西相连的四座清式建筑组成。现存的大院是清道光、咸丰年间刘齐衢、齐衔兄弟大规模改建后的清式构筑。院内构造基本上遵循当时的典型格局:两道石框门后,是石埕铺地、三面环廊的首进天井。经天井入前厅,厅堂阔五间,减柱造穿斗式木构架,两...
· 江南名村――桑家大院元古村
江南名村――桑家大院元古村江南,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无不为之挥笔疾书。歌颂它,赞美它,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江南好”。是啊,江南确实好!这里有如此多娇的风景胜地,有誉满全球的世代名人,有留芳千古的诗歌绝唱。更有那构思奇特的古代建筑。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那古代建筑群中的奇葩――江南桑家大院。江南桑家大院又称元古桑家村座落在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东南方的边陲之地,也是过去的零陵东安两县的交界之处。它的后面有禁山岭一座,岭上长满苍松翠竹,郁郁葱葱,尽是一片生气蓬勃的景象。它的前是一个大田洞,方圆两千多亩,中间有一条小溪,泾往北去,直达湘江支流。田洞周围不是碧绿如海的茶林,便是星罗棋布的山塘,正如一位村民大门对联所言“人杰地灵欣占青山春不老;心宽体健东观绿水福长流”横批:塔影如画。元古桑家村系桑氏家族世代聚居之地,始建于明末清初年代,占地一万平方来米,现居住着五百多人。其中原来村上公认的“四大家”所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