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因为一个错字而错失状元的王氏名人王旭

2017-04-0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1
转发:0
评论:0
因为一个错字而错失状元的王氏名人王旭,宋仁宗在位时,某年,京城大考已毕,按惯例,每年榜首要选三人,宋仁宗便问阅卷官今年

宋仁宗在位时,某年,京城大考已毕,按惯例,每年榜首要选三人,宋仁宗便问阅卷官今年所选何人。阅卷官慌忙把前三名的试卷呈上。仁宗打开第一卷,阅罢,大悦,说,此卷做得极好,只可惜有一个错字。
  阅卷官大恐,伏问所错何字。仁宗说,是“唯”字,这个字本应从“口”旁的,怎么从了“厶”旁?阅卷官听罢,禀奏道,两偏旁形似,可以通用。仁宗没有理睬阅卷官,接着问考生的情况。阅卷官说,此考生乃西川成都人,姓赵,名旭,字伯升。
  正在客店等候消息的赵旭旋即被宣入朝,觐见仁宗。赵旭俯伏在地,惶恐不安。仁宗说,卿所做试卷极好,只可惜中间错了一个字。赵旭伏问何字,仁宗说“唯”字。赵旭听后,小心解释说,这两个偏旁是可以通用的。
  仁宗突然不高兴了,取来文房四宝,愤然写下八个字,说:既然“口”“厶”两个偏旁可以通用,那么你看看,这八字能一样吗?赵旭一看,仁宗写下的是这样八个字:私和、去吉、矣吴、台吕。
  赵旭看了半晌,终无言以对。仁宗说,你还是回去读书吧。就这样,因为一个错字,赵旭名落孙山。
  赵旭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等三年后下一次科考,他干脆流落在京都,每日靠替人写字作文为生,过得落魄潦倒。

因为一个错字而错失状元的王氏名人王旭
  一年后,仁宗为一梦所惑,扮作一官人,带一太监微服出宫私访。在酒楼上,仁宗倚着栏杆看街,一不小心,手中的一把月样白梨玉柄扇掉在楼下,下去寻时,已杳无踪影。酒罢,二人闲转到一家茶肆,见其墙上有一首词,写得词清句丽,无限锦绣,仁宗便问作词人是谁。茶博士说,是一位落第的秀才,成都人,姓赵名旭,满腹珠玑,可惜终日卖文为生,艰难度日。
  仁宗一惊,随即让茶博士找来赵旭。不过,赵旭并未认出仁宗。说话间,赵旭于袖中取出一柄小扇。太监见之,说扇主人在此。赵旭二话没说,当即奉还给了仁宗。仁宗大喜,不是因为宝扇得归,而是他突然看到了赵旭不同寻常的另一面。
  仁宗问他,为何上科不第。赵旭详细述说了原因,并说:“在下学问不精,苛责不细,自取其咎。”因赵旭是西川成都人,仁宗便问他是否认识西川要员王制置,并说王制置是自己的外甥,还写了封信,让赵旭去投靠王制置。
  令赵旭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两位素不相识的“大官人”,除了给他一封拜谒的文书,还给了他一个仆人,一些盘缠银两。赵旭感激不尽,一路前行。不巧的是,快到成都的时候,一个坏消息传来——王制置已经调任,西川大小官员正在等待新制置的到来。赵旭闻听,不禁大喊命苦。仆人劝他不妨继续前行,看看是何消息。
  在接官厅上,西川诸官等了三天,也没接到新任的制置。仆人便劝赵旭到接官厅上看看,赵旭不去,仆人不由分说就把他推到接官厅,然后撕开文书,宣布赵旭为西川五十四州新任制置。原来,所谓文书,是仁宗的一道任命书。
  仁宗因为和一个错字较真,让原本可为状元的赵旭流落京都街头;又因为赵旭的才华、诚实和善良,所以再次和自己的一颗爱才之心较真,最终为赵旭导演了一出跌宕起伏的人生大戏。
  再说一件事,自称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弘历,自视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承认,有三个帝王,却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烨,二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位正是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的重要个性特征是:对弱者同情,对世事宽仁。这既成就了他的个人魅力,也成就了他为帝的业绩。
  在仁宗一朝,出了许多名垂千秋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两人出在唐,六人出在宋。而出在宋朝的六人,均出于他当政时期。这六人,可以说是个个名声显赫。时至今日,有谁不知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的大名呢?为什么能这样呢?林语堂说得好,因为这时是中国文人所处的“最好的时代”,文化氛围轻松。
  在他一朝,不只出大文豪,而且出大政治家出能臣出大忠臣。如范仲淹、富弼、韩琦、文彦博、包拯、杜衍等。他在一定程度上有如今说的容人雅量,他能容忍臣子与自己争辩,不动辄就龙颜大怒要人首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因为长相丑而错失状元,最后居然一举推翻朝廷
古时候的选拔人才制度一直都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在刚开始的阶段,的确有很多弊端,就拿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来说,这个时期是实行的是一个什么制度呢?就是让地方评判官员来判断他的品德和才能,这个制度是曹丕提出来的,相比于之前的察举制已经非常完善了,察举制只是依靠人的品德,导致地方官大多都没有什么能力。可是这个选拔制度依然没有弥补之前的缺点,就是它的主观性非常强,从他实行的程序就可以看出来,所有的一切都是由考官来平定,或者是由他人来推荐,可是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不见得都是真材实料,古代有不少人通过走后门来走向仕途,这样,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就被挤下去了,因为每个地方都只有有限的几个指标,而那些指标其实大部分还是士族地主给霸占了。好在随着这个制度弊端越来越明显,后来开始实施相对公正公平的科举制,这个制度一直到清朝才被废除,直到现在都还可以看到他的一些影子。说明这个制度还是有许多优越性的,它让许多平民...
· 他已经是皇帝的状元郎因为考卷打不开而错失状元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因为考卷打不开而错失状元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状元,是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在老百姓心目中拥有“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巨大殊荣。考取状元也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中国有1280多年的科举历史,涌现了100多万名举人和10多万名进士,但状元总共只有592名,加上武状元也只有777名。更让人无语的是,不少已经考上状元的考生,因为其他原因,被刷下来了,最终与状元擦肩而过。比如,本文的主人公邵自昌。邵自昌,字蕃孙,号楚帆,清朝顺天府大兴县(今属北京市)人。邵自昌家境贫寒,但从小就勤奋学习,加之天资聪明,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顺利通过了童子试、乡试等大关。1778年,邵自昌又参加了当年的京城举行的会试,金榜题名,成为贡士。随后,就是进行殿试了。当年,殿试的正副主考官、同考官及读卷官一共有7名,他们全是清一色的状元出身,阵容相当豪华。殿试结束后,主考官们...
· 王而不王,不王而王
王而不王,汉惠帝,吕后专权,东汉大多小皇帝,曹魏后期皇帝,东西魏皇帝,都是傀儡,晋惠帝,年幼无知,八王之乱,不王而王,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王莽自居假皇帝,其上只有一个皇太子,袁绍,北据四州,军队百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尔朱荣,高欢,北魏权臣,”
· “王姓”的起源和古今王氏名人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早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氏一说。到如今更是发展到了百家姓。今天要说的就是《百家姓》里中国的第一大姓之一——王姓。人数最多的中国第一大姓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妫姓和外族改姓。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2014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显示,王姓人口达到946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1%。宋朝时期,王姓大约有59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7%,为宋朝第一大姓。王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全国王姓总人口的14.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北、四川、河南、山西,这五省王姓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江西、陕西、浙江,这三省的王姓又集中了25.5%。全国形成了陕晋冀豫鲁、赣浙以及四川三大块王姓人口聚集中心。明朝时期,王姓大约有6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7%,仍为第一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山东,这三省王姓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40%,其次...
· 西楚霸王项羽的性格特点:自信过头而错失天下
失察:韩信的寒心项羽不是个一般的人物,他是“西楚霸王”,是一个军队的主帅,换句话说,他是西楚国的一把手。处于这样显赫的地位,又怀抱着称霸天下的雄心,他有一个重大的任务,就是要善于考察和决定自己手下的哪些人可堪重任。比如韩信。韩信开始是跟着项梁的,项梁死后归了项羽,他在项羽手下干过,提过不少建议。他对自己在项羽手下那段生活很伤心。韩信攻占了齐国以后,项羽派人去游说他,劝他叛汉,要么归楚,要么中立。韩信当时很伤心地说了这么几句话:“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我韩信在项羽的手下干事,官位最高的不超过郎中,职位只是执戟;言不为项王所听,计不为项王所用。我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所以,韩信跳槽、转会了。韩信是一位军事天才。楚汉战争所有的军事将领,能称得上一流军事天才的只有两个人,就是韩信和项羽。刘邦充其量只是个二流。网络配图韩信向项羽提过什么建议我们今天不知道了,但是,据我们对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