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宋朝岭南第一位进士的祠堂——广州古氏大宗祠

2017-03-3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96
转发:0
评论:0
宋朝岭南第一位进士的祠堂——广州古氏大宗祠,祠堂的两个石狮。祠堂的精美雕塑。番禺的古氏大宗祠。纪念宋朝岭南第一进士的祠堂——

祠堂的两个石狮。祠堂的精美雕塑。番禺的古氏大宗祠。纪念宋朝岭南第一进士的祠堂——广州古氏大宗祠介绍.古氏大宗祠.地址:番禺区大龙街傍江东村.在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傍江东村,有两座百年祠堂,其中一座是古氏大宗祠。相传这座祠堂始建于北宋年间,后经历了7次重修,如今该祠堂保存完整。而祠堂所纪念的主人,则是宋朝岭南第一位进士,古成之。

宋朝岭南第一位进士的祠堂——广州古氏大宗祠
  建筑:祠堂两侧立有石狮
  傍江东古氏大宗祠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傍江东村厚德大街10号,祠堂坐北向南,广三路深三进。总面阔25.98米,总进深93.05米,占地面积2417.44平方米。
  记者看到,古氏大宗祠的整体保存情况良好,祠堂正门挂着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古氏后人古泉开在祠堂门口向记者介绍到,祠堂门口两只精美而又庄严的石狮子有着特殊的寓意。“我们祖先相传叫做‘古笔’,是周朝时期的人,因为一次凯旋回朝的时候,姬昌周武王看着他说,他脱掉头盔的样子很像周武王的一支笔,所以就赐了这个名字。”古泉开告诉记者,古人建设祠堂,正门两侧的石像是有讲究的,如是文官则在大门两侧放置石鼓,如果是武官,则在大门两侧摆放石狮子。
  顺着大门向上看,大门木门夹上嵌木匾,阳刻“古氏大宗祠”五字。祠堂装饰艺术较为丰富,梁架、柁墩、雀替雕有栩栩如生的人物、花卉等图案。顺着往里走,记者看到,该祠堂中路为硬山顶,灰塑博古脊,镬耳封火山墙,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遍布祠堂各处,大门前有宽广地塘及照壁。
  祠堂内有两棵九里香,其中一棵树龄大约有110多年。古泉开告诉记者,原本快枯萎的九里香近年来再次重新发芽。
  历史:咸丰年间重修力度大
  据古泉开介绍,古氏大宗祠有着八百多年历史,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明清时曾七次重修扩建,清朝咸丰年间重新修改的力度很大。新中国成立后,祠堂于1992年重修瓦面,2007年存清代建筑风格再次进行维护。
  据了解,祠堂近年重修使部分结构与外观有所改变:头门后两廊顶部改为钢筋水泥梁架结构;两庑用青砖加宽墙体,并安装了门;中堂屏门为新构件。除中路及青云巷门楼保存原貌外,其余部分均改为现代建筑。
  祠堂保存较好,是傍江东村规模最大、装饰较精美的宗祠建筑,也是番禺区内少数几座大祠堂之一,对研究番禺古代祠堂文化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02年9月,祠堂被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古泉开表示,如今逢年过节,祠堂依然会坐满近百围的乡亲。其表示,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族人或者相关部门为祠堂进行修缮,让祠堂得到更好的保存。
  人物:纪念“岭南第一进士”
  “我们在广州的祖先,也是祠堂所纪念的,就是岭南第一进士古成之。”古泉开骄傲地说道。据了解,古成之(947~1007),字亚爽(奭shi),原籍广东省河源县回龙古岭人,后迁居增城县。
  古泉开说:“祠堂后面有他的墨宝,广州五仙观也有他的碑文,现在帽峰山的古庙也是纪念他的。”据了解,古成之曾在罗浮山隐居读书10多年,“力学不怠,淹贯群籍”,文誉传四方。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广南东路推荐一人上京考试,他被选中,书面考试,他考第二名。在皇上召见唱名赐策前夕,嫉妒“广南人居其上”的张贺、刘师遒邀成之饮酒,暗中用哑药陷害,致使第二天清早,宋太宗召见唱名赐策时,成之不能说话,无法应试,“帝怒,命扶出之”。成之第一次考试落第。过了三年,即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他再举登第,中进士,同榜28人,他列19,这时他42岁,也成为了宋朝第一个中进士的广州人。宋太宗说到:“广州举士者,始于成之。”
  古成之之所以被后人敬仰,除了他锲而不舍的精神及博学多才之外,更是因他以德报怨的广阔心胸。据了解,在被人下毒之后,有人劝他上述以证清白,可是古成之坦然道,命中注定,澄清又将如何?中举之后的他,更是大度地原谅了原先下毒的数人。

宋朝岭南第一位进士的祠堂——广州古氏大宗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广州小洲村最大祠堂--简氏宗祠
广州小洲村最大祠堂--简氏宗祠来到广州小洲古村,游客总能被河流环绕的环境所吸引,而身处其中的简氏宗祠,更成为了众多游人的必览之地。近日,在简氏后人简汝添和简胜辉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小洲村走访简氏宗祠,探寻它的故事。特色99道门对称设计简氏宗祠规模宏大,共有99道门。据悉,99道门两两对称,有长长久久的意头。第二进的礼庭中,左右各有一扇连接青云巷的八角形门,一扇名为“椒蕃”,另一扇名为“桂馥”。“槑槑”和“寔寔”祠堂左右两侧的青云巷分别被题名为“槑槑”和“寔寔”:一个是梅花的“梅”的繁体写法,形容人很可爱。另一个与“实”同音,意思也与之相通,有确实、实在之意。由低处向高处建造据介绍,简氏宗祠整体由低处向高处建造,每一进都设有五层台阶,祠堂角落设多个排水口,因此即使雨季外面水浸街,祠堂内部也不会出现积水。建筑三间四进两天井两青云巷简氏宗祠位于小洲路。祠堂建于明末清初年间,总面阔27.4米,总进深...
· 岭南文化―祠堂牌坊―明广州乙丑七进士牌坊
pclass="MsoNormal">明广州乙丑七进士牌坊位于广州市中山大学内。原在忠贤坊(现解放中路)。与“熙朝人瑞”牌坊、“总揆百僚”牌坊和“盛世直臣”牌坊统称四牌楼。据《广州城坊志》记载:乙丑进士牌坊为表彰明天启五年(1625年)广东进士李觉斯、梁士立、罗亦儒、吴元翰、岑之均、尹明翼和高魁7人而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砂岩砌筑,四柱三间五楼,各楼下的石制斗拱承托出檐,石额刻“乙丑进士”4字,额坊分别为梅雀纹式和菱纹式梅花图案。1947年拓宽马路时迁建。当时岭南大学认为明代进士与近代之文学博士相参,为纪念高学位的石牌坊移建到高等学府适宜,故迁建到学校里;并以迁建落成之日为励学日,以激励学生发奋读书。“”期间被拆除。1999年在中山大学复原。1999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岭南大学原址(包括乙丑七进士牌坊)为文物保护单位。
· 岭南文化―祠堂牌坊―清广州宋名贤陈大夫宗祠
清广州宋名贤陈大夫宗祠位于广州市沙贝下元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建,1927年重修。硬山顶,坐北向南,前后两进,有东西廊,天井宽敞。主体建筑占地795平方米。宗祠门前有宽阔的7级石台阶,阶前场地宽广。前座头门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碌筒瓦面,绿琉璃瓦剪边。琉璃牡丹花脊,上塑“道光丁未”和“英华店造”字样,为省内现存较早琉璃瓦脊之一。大门石额上刻“宋名贤陈大夫宗祠”。有道光二十七年款及印章。木门联是:“一门七进士,四代五乡贤”。七进士是自陈氏始祖陈康延(南宋)至陈子壮(明末),陈氏一门一共有7名进士。墀头有琉璃人物亭阁。正面青砖墙磨砖对缝。后座世德堂,面宽三间14.6米、进深三间12.4米,十三架四柱前出卷廊,廊前有石栏板4块,雕“忠孝廉节”四字。惟瓦脊当中施陶塑罗马字时钟。世德堂左侧为忠烈祠,是祀奉明末抗清志士陈子壮的。后人称陈子壮与顺德陈邦彦、东莞张家玉为“明末岭...
· 宋朝岭南第一进士——古成之
宋朝岭南第一进士——古成之在新丰县城东郊著名的君子嶂山下有一座特别的古墓,墓的主人就是广东名人、宋岭南第一进士古成之。他既是广东客家文学的孕育者,也是开倡岭南文学的功臣。古成之(968—1038)字亚爽,别号紫虚先生。长吉都(即今新丰县,宋并入河源县)人。自幼聪慧,早年曾隐居罗浮山,苦读不倦。他学识广博,才华横溢,出语惊人,誉传四方。宋雍熙二年(985年)17岁,他上京会试名列第二。因同科生张贺、刘师道嫉妒成之系南方人,排名又在他俩前面,遂下毒计陷害他。在皇上召见唱名赐策前夕,张贺、刘师道装作盛情样子,宴请成之,暗入哑药在酒中,成之饮下后喉咙被毒伤。第二天宋太宗召见唱名时,成之因不能应答,宋太宗大怒,下令扶他出外。成之第一次考试未被录取。寒窗苦读,到手的功名即成泡影,古成之却泰然自若。事后,有人劝古成之上诉以澄清白,古成之却说:“这是命中注定,澄清又能怎样?”到端拱二年(989年),他再次...
· 宋朝岭南第一进士——古成之
宋朝岭南第一进士——古成之在新丰县城东郊著名的君子嶂山下有一座特别的古墓,墓的主人就是广东名人、宋岭南第一进士古成之。他既是广东客家文学的孕育者,也是开倡岭南文学的功臣。古成之(968—1038)字亚爽,别号紫虚先生。长吉都(即今新丰县,宋并入河源县)人。自幼聪慧,早年曾隐居罗浮山,苦读不倦。他学识广博,才华横溢,出语惊人,誉传四方。宋雍熙二年(985年)17岁,他上京会试名列第二。因同科生张贺、刘师道嫉妒成之系南方人,排名又在他俩前面,遂下毒计陷害他。在皇上召见唱名赐策前夕,张贺、刘师道装作盛情样子,宴请成之,暗入哑药在酒中,成之饮下后喉咙被毒伤。第二天宋太宗召见唱名时,成之因不能应答,宋太宗大怒,下令扶他出外。成之第一次考试未被录取。寒窗苦读,到手的功名即成泡影,古成之却泰然自若。事后,有人劝古成之上诉以澄清白,古成之却说:“这是命中注定,澄清又能怎样?”到端拱二年(989年),他再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