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岭南第一位进士的祠堂——广州古氏大宗祠
祠堂的两个石狮。祠堂的精美雕塑。番禺的古氏大宗祠。纪念宋朝岭南第一进士的祠堂——广州古氏大宗祠介绍.古氏大宗祠.地址:番禺区大龙街傍江东村.在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傍江东村,有两座百年祠堂,其中一座是古氏大宗祠。相传这座祠堂始建于北宋年间,后经历了7次重修,如今该祠堂保存完整。而祠堂所纪念的主人,则是宋朝岭南第一位进士,古成之。
建筑:祠堂两侧立有石狮
傍江东古氏大宗祠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傍江东村厚德大街10号,祠堂坐北向南,广三路深三进。总面阔25.98米,总进深93.05米,占地面积2417.44平方米。
记者看到,古氏大宗祠的整体保存情况良好,祠堂正门挂着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古氏后人古泉开在祠堂门口向记者介绍到,祠堂门口两只精美而又庄严的石狮子有着特殊的寓意。“我们祖先相传叫做‘古笔’,是周朝时期的人,因为一次凯旋回朝的时候,姬昌周武王看着他说,他脱掉头盔的样子很像周武王的一支笔,所以就赐了这个名字。”古泉开告诉记者,古人建设祠堂,正门两侧的石像是有讲究的,如是文官则在大门两侧放置石鼓,如果是武官,则在大门两侧摆放石狮子。
顺着大门向上看,大门木门夹上嵌木匾,阳刻“古氏大宗祠”五字。祠堂装饰艺术较为丰富,梁架、柁墩、雀替雕有栩栩如生的人物、花卉等图案。顺着往里走,记者看到,该祠堂中路为硬山顶,灰塑博古脊,镬耳封火山墙,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遍布祠堂各处,大门前有宽广地塘及照壁。
祠堂内有两棵九里香,其中一棵树龄大约有110多年。古泉开告诉记者,原本快枯萎的九里香近年来再次重新发芽。
历史:咸丰年间重修力度大
据古泉开介绍,古氏大宗祠有着八百多年历史,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明清时曾七次重修扩建,清朝咸丰年间重新修改的力度很大。新中国成立后,祠堂于1992年重修瓦面,2007年存清代建筑风格再次进行维护。
据了解,祠堂近年重修使部分结构与外观有所改变:头门后两廊顶部改为钢筋水泥梁架结构;两庑用青砖加宽墙体,并安装了门;中堂屏门为新构件。除中路及青云巷门楼保存原貌外,其余部分均改为现代建筑。
祠堂保存较好,是傍江东村规模最大、装饰较精美的宗祠建筑,也是番禺区内少数几座大祠堂之一,对研究番禺古代祠堂文化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02年9月,祠堂被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古泉开表示,如今逢年过节,祠堂依然会坐满近百围的乡亲。其表示,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族人或者相关部门为祠堂进行修缮,让祠堂得到更好的保存。
人物:纪念“岭南第一进士”
“我们在广州的祖先,也是祠堂所纪念的,就是岭南第一进士古成之。”古泉开骄傲地说道。据了解,古成之(947~1007),字亚爽(奭shi),原籍广东省河源县回龙古岭人,后迁居增城县。
古泉开说:“祠堂后面有他的墨宝,广州五仙观也有他的碑文,现在帽峰山的古庙也是纪念他的。”据了解,古成之曾在罗浮山隐居读书10多年,“力学不怠,淹贯群籍”,文誉传四方。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广南东路推荐一人上京考试,他被选中,书面考试,他考第二名。在皇上召见唱名赐策前夕,嫉妒“广南人居其上”的张贺、刘师遒邀成之饮酒,暗中用哑药陷害,致使第二天清早,宋太宗召见唱名赐策时,成之不能说话,无法应试,“帝怒,命扶出之”。成之第一次考试落第。过了三年,即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他再举登第,中进士,同榜28人,他列19,这时他42岁,也成为了宋朝第一个中进士的广州人。宋太宗说到:“广州举士者,始于成之。”
古成之之所以被后人敬仰,除了他锲而不舍的精神及博学多才之外,更是因他以德报怨的广阔心胸。据了解,在被人下毒之后,有人劝他上述以证清白,可是古成之坦然道,命中注定,澄清又将如何?中举之后的他,更是大度地原谅了原先下毒的数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