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古代宗族文化中的族产,您知道什么是族产吗

2017-03-3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1
转发:0
评论:0
古代宗族文化中的族产,您知道什么是族产吗,族产是宗族的公有财产,是维持家族制度的经济支柱。民间族产包括土地、耕牛、山场、桥

族产是宗族的公有财产,是维持家族制度的经济支柱。民间族产包括土地、耕牛、山场、桥渡、沿海滩涂及水利工程、水碓、碾房等生产和生活设施。明朝中叶后,随着工商业活动的增多,族产中又增添了诸如店屋、生息银两和墟集等项目。许多家族通过出租经商店屋和管理墟集来筹集家族经费,增殖家族财产。据连城《新泉张氏族谱》记载:“先祖原构店铺,编列天、地、人、和四号,上手出租于人,归大宗永远管业。正月十四日收租,不得推前越后。”福建省泰宁县杉易镇(今城关)欧阳氏,清朝中期有店房71栋,每年收租钱180余千文。连城四堡邹氏家族,于乾隆年间(1736-1796年)曾公议设立公平墟,开墟集后,“墟场墟租,胜公房子孙分收圩租一半。敷公房礼崇公、礼衡公、雄公、希孟公、永生公五公子孙收圩租一半。”(连城四堡《邹氏家谱》卷24《祠产》)上杭傅姓曾开蛟洋集场,李氏开新坊集场,“向各铺贩收租,向官交粮,其地只为贸易用,不准外姓筑造店屋。”(民国《上杭县志》卷2《建置志》)旧时莆田涵江最初的居民号“十福首”,先后在下徐新宫埕建二座天后宫,其祭业主要靠店房租和田租。当地黄氏,每年除在农历三月初三日,花一笔钱“祭海”外,仍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以上这些情况反映福建族产内容的多样化。但就族产的基本内容看,仍应首推土地田产,即通常所称的“族田”。

古代宗族文化中的族产,您知道什么是族产吗

    族田,又称祭田、蒸尝田、社田、祠田、义田、香油田、书灯田以及公役田、轮班田、桥田、渡田、会田、福田等,名目极其繁多。唐宋时期,各类族田便已见诸史志和族谱记载。从明中叶到清末民初,各家族的公有财产(特别是族田),经过几百年经营和积累,犹如滚雪球般急剧增长。如福建省连城县四堡邹氏家族,至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年),仅租佃出去的族田,每年地租收入有谷米400余石,钱租近10万文,建瓯祖氏家族,到清末,各类族田田租收入达7000余筐;建阳米氏家族的总祠堂族田,每年租谷收入500余担;建阳陈氏家族,清末仅祭租总额达2000余担;顺昌上洋谢氏家族,历代累计提取祭租3000余筐。(陈支平《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62页福建人民出版社)民国时期,族田收入仍很可观,永泰同安村张氏家族,族田租谷收入最丰时也达5000余石。泰宁县大田乡有一块13亩多的“书田”,称“百石坵”,乡中读书人耕种、补贴之用。该乡因此大田而得名。

    大量族田的购置,以及每年繁多的祭祖仪式,都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以供役使。于是一些大的族姓从明清到民国年间,曾有蓄奴现象出现。华安仙都一带各大姓,大都保留着蓄奴陋习。当地人将由外地迁来而沦为大姓奴仆的小姓之人,称为“客户”或“客户仔”。客户与族田伴生,也成了大姓族产的一部分,可以任凭役使。其所耕种的土地,全都是各大姓主家的族田。客户租一亩田,每年要交纳600斤租谷,占总产的60%。因此大姓族田、祠产的收入,相当部分是通过奴仆耕种、索取其劳动产品的大部分而获得的。1949年后,随着族产、族田的消失,仙都的蓄奴现象也消亡了。

    族产主要用于建祠修墓、纂谱联宗、办学考试(俗称“儒资”)、迎神赛会、门户应役、兴办公益事业(如修水利、修路桥、设渡、设茶亭等)以及与外族的民事纠纷、诉讼甚至械斗。其中以祭祠开支为最大。除上述开支外,族田收入还用于赈济贫困。这部分族田俗称“义田”。建阳《重修黄文甫公族谱》称:“义田,以给子孙之贫不能婚葬者。”龙岩《刘氏族谱》道:“一族之人,不论贫贱贵富,立义田认赈之,发粟帛以助之。使族中聪明特达之英雄不至久辱泥涂。”此外,动用族产开设义仓、社仓济族人,也不绝于记载。这些可算是弊窦丛生的家族制度下的良俗。

    族产作为族内日常事务的开销归家族所有,不属任何一房,除由族长总管(但非族长财产)或再由其指派专人管理外。一般情况下,通族共有的田产,都是采取董事、经理制的管理方法,并受家族的共同监督。长乐曾氏家族规定:“秋、冬二祭。次日早饭后,族房长、宗子祠政,必须齐集祠中,料理数目。”(长乐县《惑恩村曾氏族谱》宗祠规条)一些家族还采取分班经理制,由各房轮流管理族产收入。武平《李氏宗谱》就有春祭分班办祭的条目。1949年后,土地公有化,族产不复存在。但涉及房产和山林纠纷时,一些宗族活动盛行的地方,仍有依当年族产为据者,这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中会记载族产吗?族产一般是怎么分配的?
族谱是一个家族历史、文化的文字浓缩,一本族谱中包含了许多的信息。像我们熟知的,族谱属于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那其实我们容易忽略的就是其实在族谱中还会记载家族产业的详细情况,跟着小谱来看看吧。族产是属于家族的共同财产,主要有房屋、田地、坟地、义塾、商业等。古代家族族规都有规定,族产不得独自侵占,不得典卖分散,族产用于家族日常事务开销。而在所有族产中,最重要的就是田产。图源网络宋代之后的族田主要分为了两种,一种是家族中为官者或者殷富者捐置的,用于接济贫穷以及协济族人学习应试的赡族田,也就是义田;另一种是一个家族共同分出一部分土地,将地出租,收回的租金用作家族祭祀,也叫祭田。族谱中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信息,族产主要是记载在祠堂那一部分,也称之为祠产。祠产有祭田、义庄、义田、义塾、房屋等,以及契约文书;有些家族集体产业较多,还...
· 【小谱说堂号】宗族文化中这些名词的含义,你都知道吗?
【祖】“祖”字在甲骨文里是“且”字,是男性崇拜的体现;左面的“示”表示神主,是灵魂崇拜的体现,这个字是两种崇拜的结合体。《说文解字》里提到:“祖,始庙也。”这也就是说,最初“祖是祭祀男性始祖的宗庙”。在现代汉语中,“祖”不仅指祖先,还指偏父系社会中的上"N"辈,代表了人类血缘的开始,后来被引申为各行之始、万物之源。【宗】“尊祖廟也,从宀从示。”“示”表示神主,是先人无形的身影具体物化为类似牌位的附体,“宀”表示建筑、屋舍。“祖”一般指初始创业的先人,“宗”则一般指相对后继的先人,后分为大宗小宗等。【庙】“尊先祖貌也”,和“宗”一样,都是祖先神灵存在的物质场所,庙是尊奉祖先形貌(身形画像)的房子,只不过“庙”更突出对祖宗形貌的呈现,有神像、塑像或画像等形象可观的展示。【祠】供奉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司”有掌管、主持之意。“示司”为“祠”,意为供奉祖宗、神灵或有功德之人,商议族内大事、进行祭...
· 宗族中,”族谱“的由来
族谱又叫宗谱、家传、房谱、家乘、谱牒、谱系等。是一种记录氏族迁徙、发展的事迹和宗族人物的世系、传记的记录。一部完整的族谱,一般分为:谱名、谱序、凡例、姓氏源流、世系考、世系表、人物传记、宗族祠堂、坟茔、族规族训、恩荣录、像赞、艺文、纂修人名、领谱字号等。从族谱中,可以全面了解一个宗族的迁徙、发展过程,了解宗族人物的事迹,掌握整个宗族发展的历史,确定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民族、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族谱,又称家乘、宗谱、公谱、祖谱、谱书、家牒、族牒。它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福建的族谱兴于宋代,盛于明清之后。修谱的动机是“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安溪《谢氏总谱》卷首《联谱序》)族谱的形式有装订成册的(古为线装,今与一般印刷物相同),也有图表式的。许多家族把编纂族谱作为后代子孙的一项义务写进族规,重修族谱年限不等。闽北浦城的季氏和李氏家族,均规定族谱30年一修。房氏则规定“宗谱...
· 满族习俗满族的家族财产是怎样分配的
满族大家庭的财产包括土地、山林、房屋、店铺、牲畜、生产资料、粮食、衣物、钱财和生产生活主要用具等。这些财产为家族共有。这些财产的使用,由族长掌握。族长掌握全族的生产生活计划安排,掌握全部实物和现金收支,其他家族成员无权支配。但是,在大家庭中的夫妻及其子女,可以在分得家族的收入外“攒小份子”,这“小份子”指是自谋收入,不交家族,自己储存支配。大家族由于不团结,不便于生活,或是因为外任驻防而迁居等原因,需要分家析产,另立门户,则由族长主持,请族人及亲友参与,“凡系祖产,按支均分,书立分卷”而“公评公道议分”,同时要立“分家单”为凭据。兄弟分家后,父母一般由长子供养。满族有敬祖立谱习俗,分家后,其宗谱由长子保管并负责续修,祭祖和其他祭祀也由长子主持。在满族家庭中,兄弟间如有无子嗣的,可于近支中选一个过继为嗣,但各房长子不能出继为嗣。如近支无人,则可从堂兄弟之子中择立。亦因独丁不能出继,则以一支承...
· 毕氏宗族古代文化
一、概说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毕氏为其一脉,亦概莫能外。之于世界文化贡献甚大,如毕升能够万古流芳,应为后来者楷模。另外,于民族文化的贡献也是辉煌的。西周毕公高决狱断难,释放囚犯,辅佐四朝。保厘东郊,史记载毕公高做《顾命》。盛唐毕P,以苦学致仕,而至丞相,毕氏三千年来,一人而已。其风雅,世所诚敬。毕沅为清代学问大家,著作等身。毕氏文化,不惟毕氏人写下的东西。族人精神的、社会活动的、生活的、为人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文化呀,只是,能形之以文墨者,今天我们能见到的太少了。毕玺在新中国被收人世界名人录,策编之《三国演义》广播剧,成为中国经典的三大艺术工程之一,更以吴氏写毕氏一门纪实小说《东隅记》,可谓是家族文化之魁宝。毕氏知之者几人?何况世人!不及时整理宣传,则淹没在历史的河床,不久又沉寂于故纸堆了。毕氏宗谱,于先人或誉或毁,依据真实而已,不为隐诿过之举,不讳疾忌医。更要于今之后,无论性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