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国传统孝文化在汉魏隋时期已经受到重视“以孝治天下”

2017-03-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2
转发:0
评论:0
中国传统孝文化在汉魏隋时期已经受到重视“以孝治天下”,中国传统孝文化历经了古时期的萌芽、西周的兴盛、春秋战国的转化、汉代的政治化、魏晋

中国传统孝文化历经了古时期的萌芽、西周的兴盛、春秋战国的转化、汉代的政治化、魏晋南北朝的深化、宋明时期的极端化直至近代的变革,是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 

“以孝治天下”

汉魏隋唐:“以孝治天下”
  汉代是中国帝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定型的时期,也是孝道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建立了以孝为核心的社会统治秩序,它把孝作为自己治国安民的主要精神基础。随着儒家思想体系独尊地位的确立,孝道对于维护君主权威、稳定社会等级秩序的价值更加凸显,“以孝治天下”的孝治思想也逐渐走向理论化、系统化。
  《孝经》、《礼记》以及“三纲”学说集中体现了孝治理论的风貌。孝道由家庭伦理扩展社会伦理、,孝与忠相辅相成,成为社会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以孝治天下”也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孝治国”的王朝,并实施了一些举措,提倡和推行孝道。例如,除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外,汉代皇帝都以“孝”为谥号,称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等,都表明了对朝廷的政治追求。除此以外,西汉也把《孝经》列为各级各类学校必修课程,还创立了“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把遵守、践行孝道与求爵取禄联系起来,这成为孝道社会化过程中最强劲的动力。
  魏晋至隋唐五代七百余年,孝道观念虽然时而淡薄时而强化,但各朝统治者都坚持汉代孝道的基本精神,比如“举孝廉”作为察举的主要内容之一,一致为后世所承袭沿用,清代的“孝廉方正”仍是进宫入仕的重要途径。其间最值得强调的就是孝道向法律领域的全面渗透,凭借法律力量推行孝道,进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控制,这也是“以孝治天下”的重要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孝道文化与确立
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孝”作为一种文化体系、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发展的,而在当代孝文化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亲亲关系,应该也可以发挥它应有的当代价值,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秦:孝道的形成与确立;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之语,充分说明了孝之原始意义。人们在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不断斗争中,为乞求平安而进行的一种尊祖敬宗的祭祀活动。殷商、西周是传统文化的开端和创造时期,也是孝观念的初步形成和确立时期。殷人把祖先视为喜怒无常、令人惧怕的鬼神,他们对祖先的祭祀更多的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祈求,并没有更多的伦理内涵。到了西周,人们依然对祖先进行虔诚而隆重的祭祀,不过与殷人不同的是,周人对祖先的祭祀既是一种宗教行为和政治行为,又包含着浓厚的敬仰、追念等血缘亲情,是一种伦理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西周孝观念除了祭祀祖先这层含义之外...
· 汉朝以孝治天下 授“王杖”给七旬老人以示优待
汉朝统治者以孝治天下,君主发布诏令,倡导养老。在甘肃省武威县汉墓出土的《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令册》,可以说是现存最早的养老令了。所谓“王杖”,是一种长九尺、顶端雕有鸠形的手杖,它由官府授给70岁以上的老人,以示养老之意。凡持有王杖的老人,可以受到种种特别的优待:在政治上,可以享受“六百石”(相当于郡丞、小县县令)的待遇;生活上,除了定期发给米、酒、肉以外,可以免除其子或孙的赋役,使之专心供养老人;法律上,凡对持有王杖的老人有谩骂、殴打等行为的,比照大逆不道罪论斩。因此,“王杖”可以说是最早的“老年优待证”。这些敬老养老措施,大多为后世所继承。(摘自11月13日《老年日报》作者叶青)
· 汉朝以孝治天下 授“王杖”给七旬老人以示优待
汉朝统治者以孝治天下,君主发布诏令,倡导养老。在甘肃省武威县汉墓出土的《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令册》,可以说是现存最早的养老令了。所谓“王杖”,是一种长九尺、顶端雕有鸠形的手杖,它由官府授给70岁以上的老人,以示养老之意。凡持有王杖的老人,可以受到种种特别的优待:在政治上,可以享受“六百石”(相当于郡丞、小县县令)的待遇;生活上,除了定期发给米、酒、肉以外,可以免除其子或孙的赋役,使之专心供养老人;法律上,凡对持有王杖的老人有谩骂、殴打等行为的,比照大逆不道罪论斩。因此,“王杖”可以说是最早的“老年优待证”。这些敬老养老措施,大多为后世所继承。
· 關於虞舜孝治天下的感想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飨之,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孔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如此讚頌虞舜,足證是名副其實的大孝聖人,其以孝治天下的成果得到了充分的證明。足以垂范千秋萬世。孝經開宗明義就說“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孝經是中華民族以孝治天下的大經大法,幾千年以來未有中斷。那麼好在什麼地方呢?就是禮儀之邦民風淳厚、獨強世界,各國以稱藩朝貢為榮。這樣的國際殊榮就是當今的美國也辦不到。歐洲沒有中國的地方大,自羅馬分裂之後,形成數十國,無法統一,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不能統一。各有一套辦法。中國則不然,有一個統一的道統文化——就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圣圣相傳的道統,誰不遵守誰就滅亡。秦皇廢之道燔萬家之言以愚黔首結果二世而亡。漢興尊崇道統、孝治天下代代昌盛。由此可見舜帝的圣德睿智、洞察萬古、是中華民族求統一、求強盛、求生存...
· 孝传天下世孝祠
旧制徽州府辖六县是一个以移民宗族为基础的村落社会,每个村落宗族都有自己一部光彩夺目的发展史,然歙县棠樾鲍氏除各宗族共有的共性外,由于其特定的发展轨迹,又有许多有别于其他宗族的特殊亮点。祠堂在徽州不足为奇,即便在棠樾有女祠,也只是唯一幸存的女祠,有女祠的村庄不只是棠樾一处。唯棠樾除了有男祠、女祠之外,还有一座真正除此之外,别无他处的独特祠堂――世孝祠。世孝祠建于1801年,是鲍氏家族用以专门供奉孝子牌位、教育后代修身的祠堂。供奉祖先宗族议事的祠堂全国比比皆是,单独为孝子修建的祠堂在国内实属罕见,由此可见鲍氏重视孝道和以孝治家的观念。世孝祠的檐廊上嵌“世孝事实”碑六方,碑用隶书书写,为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手笔。宋代以后,鲍氏家族中凡以孝行著名的族人均能被奉入世孝祠中。世孝祠两面的墙壁上也嵌有历代鲍氏孝子名讳、孝行事迹及清代书法名家铁保所书《世孝祠记》碑。宋末元初年间,流传这样一则故事,处士鲍宗岩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