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胶州有个流传至今的赵“三靴子”传奇您知道吗
清末胶州有个流传至今的赵“三靴子”传奇您知道吗,赵涵吉,清末胶州三官庙村人,六旺赵姓后裔,是一位颇有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据说赵涵
赵涵吉,清末胶州三官庙村人,六旺赵姓后裔,是一位颇有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据说赵涵吉小时候穷的光著脚走路,有一次,他在路上检到三隻靴子,穿了两隻,另一隻舍不得扔掉,就挂在脖子上往家走,人们见了都笑他,就称赵三靴子。后来他拜慈喜太后的母亲为干娘,发迹后人称赵三爷。一位普通百姓如何和慈喜称兄道妹,这段轶闻很少有人知道武举赵逢恩
赵逢恩(1834-1896),胶州东乡大姜戈庄人,清同治元年考中武举人。赵武举一生为人忠厚,上不巴结权贵,下不欺压乡邻,扶危济贫,疾恶如仇,在民间留下了许多佳话。因他在兄弟中排行第六,故人称其为“赵六爷”。
清同治元年,赵逢恩和兄长子侄们一共六人赴济南惨加乡试。赵家子弟个子不高,貌不出众,同住旅店的武秀才瞧不起他们,语言和行为上多有傲慢之意。正巧,他们住宿的房间门外有三块500斤重的大青石,赵逢恩便机智地借题发挥,大声对其侄子说:“为君,将此石搬走,看它在此不前不后不左不右的,多不雅观!”侄子赵为君应声而至,奋力将石抱走,扔在墙边。众秀才见状,暗暗吃惊,再也不敢小瞧他们了。
赵恂治疮
胶州西南乡人徐春以讨饭为生,人称讨老子。旧时候,讨老子也称背大筐的,有丐帮组织,讨老子首领须到县衙领衔,授葫芦鞭,管一区或一社的讨老子。讨老子徐春患了脑疽,无钱医治,为充饥肠,仍治街讨饭。西南乡天成堂药铺老板赵恂见此惨状,便把他领到自己的药铺,说:“你住在我这里吧,吃饭我管著,治病不要钱,治好了,要饭还能上去门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你了解“琅琊王氏”吗?有个笑话流传至今
东晋时期最主要的政治势力就是琅琊王氏。有一句话叫“王与马,共天下”,这个“王”就是琅琊王氏,这个马是司马氏皇族。当年司马睿就是得到了王氏的认同,才得以登上帝位。整个东晋的琅琊王氏影响力可见一斑。琅琊王氏是很著名的贵族世家,他们在政治特权、经济特权、文化地位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政治经济不用多讲,但就文化而言,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就是出自琅琊王氏。刘禹锡诗中言“旧时王谢堂前燕”正是指琅琊王氏和陈留谢氏,可见这两大家族已经成为了所有贵族世家的代称。而我们今天所讲的王敦出身琅琊王氏。他是是东晋著名丞相王导的堂兄。在司马睿一朝,王导在内,处理国家政务,王敦颇有军事才能,能征善战,负责防务,手握重兵。这二人一文一武将王氏家族带向了辉煌。虽说王家是贵族,但祖上也没有多大的官,真正辉煌起来就是王敦、王导兄弟这一代。当然了由于是创业一代,比较起来自然就没有像很多的旧贵族那样知道各种的礼仪习惯。晋武帝当年曾经...
· 你了解“琅琊王氏”吗?有个笑话流传至今
东晋时期最主要的政治势力就是琅琊王氏。有一句话叫“王与马,共天下”,这个“王”就是琅琊王氏,这个马是司马氏皇族。当年司马睿就是得到了王氏的认同,才得以登上帝位。整个东晋的琅琊王氏影响力可见一斑。琅琊王氏是很著名的贵族世家,他们在政治特权、经济特权、文化地位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政治经济不用多讲,但就文化而言,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就是出自琅琊王氏。刘禹锡诗中言“旧时王谢堂前燕”正是指琅琊王氏和陈留谢氏,可见这两大家族已经成为了所有贵族世家的代称。而我们今天所讲的王敦出身琅琊王氏。他是是东晋著名丞相王导的堂兄。在司马睿一朝,王导在内,处理国家政务,王敦颇有军事才能,能征善战,负责防务,手握重兵。这二人一文一武将王氏家族带向了辉煌。虽说王家是贵族,但祖上也没有多大的官,真正辉煌起来就是王敦、王导兄弟这一代。当然了由于是创业一代,比较起来自然就没有像很多的旧贵族那样知道各种的礼仪习惯。晋武帝当年曾经...
· 我们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姓氏呢您知道吗
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姓氏?历代学者也都在研究,但始终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这不只因为人口众多,统计手段达不到,仅就姓氏本身来说,也有一个复杂的“合并”过程,影响到姓氏数量的统计口径。在先秦时,就有学者对姓氏作过专门的研究。由史官修撰的《世本》就是当时的姓氏记录,也可以看成是中国早期的“家谱”。《世本》中共收入18个姓、875个氏。现今大部分在使用的姓氏,都能在其中查到。换句话说,先秦时的大部分姓氏一直使用到今天。秦汉时期是中国姓氏数量大增第一波。西汉元帝(前48年-前33年)时黄门令史游编的儿童启蒙读物《急就篇》中,就已出现了130个姓,其中单姓127个,复姓3个。为什么有这么多姓?大概就是当年姓氏不分导致的。到了唐代,中国姓氏数量突飞猛进。唐初年编修的《大唐氏族志》收录293个姓,到中叶已突破千姓,时人林宝修编《元和姓纂》,共收入姓氏1233个。中国的姓氏从此不再是“百家姓”,而成了名副其实的...
· 咱吴家的祠堂里面居然有个历史纪念馆您知道吗
南宋孝宗年间(约公元1160年),广东增城石滩的吴洪渊任内廷翰林,当他宣游讲学至南头半岛时,见此处背靠南山树木葱郁,面向海湾图地平坦肥沃,决定在此安家立村,名吴屋村。“吴屋村”现称南园村,村民大多姓吴,是南头半岛三个主要旧村之一。为了防御邻近仇敌、盗寇和猛兽,吴屋村与大多广东南部传统古村落一样,用坚实的石墙将村落包围,形成结构严谨的围村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吴屋村的三面围墙早已在工程车的轰鸣声中倒塌,就连紧连围墙的大海,也已被填为平地并建起高楼。所幸的是,吴屋村的吴氏宗祠等古建在城市化运动的浪潮中被完整保存了下来,市民可以从这些仅存的宗祠庙宇中一窥吴屋村的悠远历史。吴氏宗祠位于现今南园村正街38号,是吴屋村现存的重要古建之一。宗祠面宽13.8米,进深52米,为三开间,三进深带牌坊的建筑结构,比一般的宗祠要大一些。始建于元代,后历经重修,最近一次重建是在1990年。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当地的...
· 清末三大家之一:赵之谦的简介
赵之谦(1829年8月8日-1884年11月18日),汉族,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huī)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从青年时代起,就刻苦致力于经学、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之学,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尤精书画、篆刻。赵之谦善于向前人和同时代各派名家学习,同时又不囿前人,勇于创新。他通过自己多年的艺术实践和探索,巧妙地将书法、篆刻和绘画艺术融会贯通。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