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攻克大理后使大理段氏数百年的文化付之一炬
明朝攻克云南后,在大理实行文化灭绝政策。明军将大理所有有文字记载的书籍全部收缴后,“在官之典籍,在民之简编,全付之一炬(《滇系·典故系》)”;而大部分有关南诏和大理历史的碑记木刻,也尽可能砸毁,并要求民间必须以汉语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辉煌了数百年的大理段氏,不少族人被诛杀,剩下的四处逃命,段氏家族的族谱从此被切断。直到洪武后期,朱元璋下令赦免段氏,段氏的后人,才陆续回到老家,重新建设家园。据段联苏介绍,到明朝正德15年,段氏一位名叫段德贤的后人,重新起草大理段氏从明朝开始的族谱。段德贤曾任山东昌平州吏目,他的3个儿子也是举人。根据族谱记载,段德贤生性正直,后弃官回乡。此时的段家人丁重新变得兴旺。
因为有很多段氏后人在明初或死或逃或隐,已经难以追根溯源。所以,这本修于明朝、已经泛黄的族谱,已经无法与大理末代总管段明一代相接,而是从段连胜开始。据专家考证,段氏后人有在大理、怒江、通海、宜良的,有在省外的,有在缅甸的。但文阁村的段氏支系,基本可以确定是段思平后人。数百年之后,段氏族人自发筹钱,在村口立了一块“段思平故里”的石碑。2014年,他们又在村口把石碑改建成一个牌坊,刻上两副对联:“为相南诏此方或遗宗榜屐履,立君大理兹境呼有思平印玺”、“武侠书中寻旧梦,思平故里觅新踪。”对联足见段氏后人对于先祖辉煌的自豪感。
文阁村的这一支段氏,在村中还有一个段氏宗祠。后来,这个祠堂被作为村中的小学,一直办到本世纪初。后来学校搬走后,段氏族人将祠堂外面的一块土地卖掉,用筹来的资金将快要倒塌的祠堂大殿修缮了一次。但是,现在祠堂的左右厢房也已快要倒塌。文阁村的段氏后人,因为在最近几十年一直没有出过大人物而感到遗憾。段联苏有一个兄长,是个普通公务员。段联苏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东川一个矿山当过技术员,后来家里没老人照顾,辞职回来,当起了农民。他有3个儿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在省建筑安装公司,另一个在昆钢,还有一个在家务农。两个女儿嫁出去了,靠卖喜洲粑粑维生。
这一支段氏后人曾在明后期到清朝期间出过几位官员,但这些官员的身份地位,已经远远无法跟唐宋元时候的段氏先祖相比。只有从段氏祠堂中,经段联苏修正过的一副对联,还勉强能感受到这个家族曾经的辉煌:“唐而宋宋而元经七百有九十二年从始祖唐初叶至滇西卜宅洞滂树丰功建伟业遗教后胄世裔代代慈恭孝友,生而子子而孙合二十与二十一世庆同堂点儿孙绕于膝安居莲麓创文德兴仁孝传谕世代儿孙时时礼乐诗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