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北齐段氏家族位高权重,门第显赫首屈一指的豪族

2017-03-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081
转发:0
评论:0
北齐段氏家族位高权重,门第显赫首屈一指的豪族,北齐段氏家族是一个集皇亲国戚、开国元勋和栋梁之臣于一体的豪族。段荣是段氏家族在北

北齐段氏家族是一个集皇亲国戚、开国元勋和栋梁之臣于一体的豪族。段荣是段氏家族在北齐显赫的开端,在北魏末年豪族争霸和北齐崛起的跌宕起伏中,他追随神武皇帝高欢为北齐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其妻娄信相与高欢皇后娄氏为亲姐妹。其子段韶出将入相,曾为托孤重臣,是北齐顶梁柱式的人物。北齐段氏家族位高权重,门第显赫。

北齐段氏家族位高权重,门第显赫首屈一指的豪族

北齐段氏家族史略
《北齐书·段荣传》:“段荣,字子茂,姑臧武威人也。”《段荣墓志》:“王讳荣,字子茂,武威姑臧人。”段荣祖籍乃姑臧武威人。段姓自汉代以后为陇西望族,段氏家族在武威颇有实力。
北凉时期,沮渠氏建都姑臧,段荣祖父段信“仕沮渠氏,为健康太守”。《元和姓纂》记载“西凉健康太守段信称太尉颎七代孙也。”西凉即凉州,健康郡乃前凉置郡,北魏废。治所在今甘肃高台西南。段信乃东汉护羌将军、太尉段颎后裔。
北魏灭北凉后,太武帝拓跋焘“更举贤俊,以备百官”,大量任用汉人,段信当在此时入仕北魏。由于北魏建立北方军镇,段氏家族“因豪族迁北方,仍家于五原郡”。段氏注《说文解字》曰:“仍”者,“因”也。由于段氏家族被迁往边疆,因而安家于五原郡。北魏五原郡属怀朔镇,其地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一带。

《段荣墓志》载:“祖征西将军、敦煌镇将信,神姿杰出,志思横飞。鹊起来朝,龙光载委。父,立节将军、安北府司马连,金精外发,水德傍潭。”征西将军为四征将军之一,镇将一职按《魏书·官氏志》:“旧制,缘边皆置镇都大将,统兵备御,与刺史同。城隍、仓库皆镇将主之。但不治民。故为重于刺史。”另据《魏书》记载,立节将军为第三品下品阶,“波利,天安二年,拜立节将军,乐宫侯。”《北史》则有“太武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后得逃还,除立节将军,赐爵五等男”的记载。可知当时立节将军与侯爵一同封赐地位,且应属于虚封。而司马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般诸将军开府,府中置司马一人,位次将军,掌本府军事,应为实权。安北府在北齐时属于相州,即今安阳。北魏天兴四年(401年)以邺行台所辖六郡(魏郡、阳平、广平、汲郡、顿丘、清河)改设为相州。可见北魏时段荣祖父段信为镇边大将,父段连应为有较高地位的中层军官。

北魏末年,北方六镇起义暴发。“荣遇乱,与乡旧携妻子,南趣平城。属杜洛周为乱,荣与高祖谋诛之,事不捷,共奔尔朱荣。”同为北方豪族的段荣和高欢曾先后投靠义军领袖杜洛周和葛荣,后脱离义军投奔尔朱荣,并成为尔朱荣的亲信。后尔朱氏专权,高欢与尔朱荣决裂。及高欢起事,段荣以姻亲之故追随高欢,在高欢准备起兵过程中全力支持,“高欢将起兵讨尔朱氏,镇南大将军斛律金、军主善无库狄千与欢妻弟娄昭、妻之姊夫段荣皆劝成之。”
段荣是一个颇具战略眼光的人,很早就预见了六镇之乱。《北史》载:“荣少好历术,专意星象。正光中,谓人曰:‘吾今观玄象,察人事,不及十年,当有乱矣。乱起此地,天下因此横流,无可避也。’未几如言。”段荣一生共十六次封官,历任三十九个官职,虽未披甲执戈,冲锋陷阵,但在前方作战期间,他负责后勤保障和管理后方,相当于汉相箫何的角色,在高欢平定中原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功勋。

北齐段氏家族位高权重,门第显赫首屈一指的豪族

平原王段韶
段荣之子段韶自20多岁为帅起,一生扶佐了7个皇帝,累官太宰相、左丞相、司空、司徒、大将军、尚书令、太尉、相国、太子太师、平原郡王等要职。武平二年(571年)七月在定阳与北周军队作战中病故于军旅,北齐后主极为悲痛,赠温明秘器、辒辌车,发动军校之士,列阵送至平恩墓所(曲周段氏家族墓地,当时斥章、曲周归平恩所辖),士卒起土筑冢,予以厚葬。史籍对段韶评价甚高,说他“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重以婚媾之故,望倾朝野。而长于计略,善于御众,得将士之心。又性温慎,有宰相之风,教育子弟,阖门雍肃,事后母以孝闻,齐代勋贵家罕有及者”,又有评论“韶光辅七君,克隆门业,每出当阖外,或任外留台。以积忌之朝,终其眉寿;属亭侯多警,为有齐上将,岂其然乎!”。
段韶长子段懿,字德猷,妻为颖川长公主,官拜附马都尉、袭封平郡王、位行台右仆射,兼殿中尚书。
段韶次子段深,字往深,为人宽厚,有父风,娶妻东安公主,封济北王,北齐亡入北周、拜大将军,郡公。
段韶子段德举,官仪同三司。
段韶子段德衙,官开封府仪同三司,济州刺史,入北周拜大将军。
段韶子段德堪,在隋朝任汴州刺史,死于汝南郡守任上。
段懿子段宝鼎,取妻中山长公主,在随朝任开府仪同三司,死于饶州刺史任上。
统观段氏家族,自段荣至段宝鼎四代人中,历仕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五个朝代,其中四人封王,三人与公主联姻,足见其门第之显赫。《北齐书》对段氏家族的总评是“荣发其原,韶大其门,位因功显,望以德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保德显赫的狄氏家族
保德的狄姓家族,最早来源于宋元交替之际的汾州西河,为宋代名将狄青的直系迁徙而来。从文献的记载来看,保德狄家的显赫主要从元代的狄元昌开始,并以其孙狄东山而显贵。狄元昌先后共有子八人,后孙十二人,由此狄家开始成为人丁旺盛的保德望族。狄元昌的曾祖父狄顺旺一代大概为西和县狄姓迁址保德的始祖。祖父为狄思忧,父亲叫狄宽。从几代人的名字推断,狄家无不饱含着对家族兴旺的期盼和对祖籍地的眷恋,似乎狄家因为先祖狄青功大被朝廷猜忌,忧郁而死的政治阴影所笼罩,才一直谨慎做事,避走他乡。狄元昌的生卒年不详,儿子狄琮生于1251年,卒于1301年,距离先祖狄青(1008-1057)生活的宋代刚超过200年,按照20年一代的区间推算,狄元昌应为狄青的第九代传人,保德狄家始祖狄顺旺应为狄青的第四世孙。据《保德州志》记载,狄元昌善于骑射,精通六艺,为人慷慨,乐善好施。狄元昌在家中为长子,两个弟弟狄元胜和狄元禄与他共同“提领...
· “池氏家族”—古代厦门的显赫家族
古代厦门的显赫家族池家最早入厦的是池兆铭,据《厦门志》“池兆铭,其先长溪人(今宁德霞浦县)。永乐间,从征沙县寇,叙功授永宁卫中左所总旗,遂为厦门人”。但事实上真正定居厦门的,要从池宗宝算起,池宗宝因“娶本里(厦门)郑氏,因家焉”。池宗宝传吏部文选司郎中池旻,池旻传文林郎池杨。池杨即池春台,有三子,分别为:池浴日(号新洲)、池浴德(号明洲)以及池浴沂(号鹭洲),池家就此进入鼎盛期。“浴”字辈要重点介绍太常寺少卿池浴德!嘉靖年间进士,授遂昌县令。其用心于政务,平反积案,廉洁无私。百姓来打官司,“一毫缗锾不入官,只袖米半斤,即可结案,咸称为‘池半斤’。”所以当他要调任时,附近州县之民都舍不得他走,曳住官船三日,不让出发!由是盖“曳舟亭”来纪念他,也可见其官声之佳。后来任太常寺少卿,晚年退归厦门,七十九岁卒。在厦门有不少其遗迹,旧时城内有为其立“天宫名卿”坊;原北门外东岳庙(今中山公园北门内)就是...
· “池氏家族”——古代厦门的显赫家族
池家最早入厦的是池兆铭,据《厦门志》“池兆铭,其先长溪人(今宁德霞浦县)。永乐间,从征沙县寇,叙功授永宁卫中左所总旗,遂为厦门人”。但事实上真正定居厦门的,要从池宗宝算起,池宗宝因“娶本里(厦门)郑氏,因家焉”。池宗宝传吏部文选司郎中池旻,池旻传文林郎池杨。池杨即池春台,有三子,分别为:池浴日(号新洲)、池浴德(号明洲)以及池浴沂(号鹭洲),池家就此进入鼎盛期。“浴”字辈要重点介绍太常寺少卿池浴德!嘉靖年间进士,授遂昌县令。其用心于政务,平反积案,廉洁无私。百姓来打官司,“一毫缗锾不入官,只袖米半斤,即可结案,咸称为‘池半斤’。”所以当他要调任时,附近州县之民都舍不得他走,曳住官船三日,不让出发!由是盖“曳舟亭”来纪念他,也可见其官声之佳。后来任太常寺少卿,晚年退归厦门,七十九岁卒。在厦门有不少其遗迹,旧时城内有为其立“天宫名卿”坊;原北门外东岳庙(今中山公园北门内)就是他施舍建造的;而为...
· 北齐皇位的更替:高洋的弟弟高演夺位太子高殷
高洋病重,握李后手说:“儿子还小,不能保全君位。”召高演说:“你要夺位,也只好认了,但别杀我孩子!”召入杨愔、高归彦、燕子献、郑颐等吩咐辅助太子,说完病死,三十一岁。群臣假哭,杨愔涕泗滂沱。高演护丧,高殷即位,高演为太傅,高湛为司徒,高淹为司空,高晞为尚书左仆射,高孝琬为司州牧。追谥高洋为文宣皇帝,庙号显祖,埋葬武宁陵。高晞得宠,乱打诸王,太皇太后娄氏痛恨他。高演住东馆,处理朝政。杨愔等怕高演、高湛对新君不利,让李太后叫高演回家。中山太守杨休之向高演报告政事,高演不见。杨休之对高演好友王晞说:“周公白天读百篇书,晚上见七十人,还怕不够呢。”王晞转达给高演说:“皇帝小,突然执政,你该早晚跟随辅佐,怎么一下回家了?”高演问:“你怎么教我?”王晞说:“周公执政七年,然后交给英明皇帝。”不久朝廷任命王晞为并州长史。高演到尚书省大会百僚,杨愔要参加,侍郎郑颐劝他:“事难说,不要去!”杨愔说:“我们忠...
· 显赫两汉的东武伏氏家族
东武伏氏,自济南伏胜六世孙伏儒始,至汉献帝皇后伏寿止,共传有11世,加上济南5世,共传16世,经西、东两汉,历时400余载。伏氏世传经学,影响齐鲁,被称为“东州伏氏之学”。伏氏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中,是一个颇具盛名的大家族。伏胜,世称伏生,字子贱,济南人,曾为秦始皇博士。禁儒焚书时,伏胜逃回故里,将《尚书》壁藏之;后反秦兵起,伏胜流亡各地。汉朝建立后,伏胜回旧居,求其藏书,亡数十篇,仅得29篇。伏胜设馆传授齐鲁间,于是山东大师无不涉及《尚书》。汉文帝时,儒家经书已恢复了合法地位。当时朝廷欲传《尚书》,苦无书本,闻济南伏胜能治《尚书》,欲请往长安讲学,但伏胜年已90余,行走困难,乃诏使太常掌故晁错前往求之。伏胜老不能言,使其女羲娥传之于晁错,于是《尚书》得以传遍全国,世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伏胜的六世孙伏儒,授经东武(诸城),并移家于此,世居城西北境浯水之滨,因伏氏留,故称“伏留”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