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传承百余年民间艺坛中的奇葩艺术姜氏桦皮画

2017-03-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6
转发:0
评论:0
传承百余年民间艺坛中的奇葩艺术姜氏桦皮画,丰宁黄旗镇54岁的姜春生,30余载致力于姜氏桦皮画的传承研究,使这一艺术奇葩得以

丰宁黄旗镇54岁的姜春生,30 余载致力于姜氏桦皮画的传承研究,使这一艺术奇葩得以家族式传承一百多年,让承德这一非遗项目得以发扬光大。即便这样,姜春生还是不无担心这一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桦皮画是北方古老的民族艺术。使用桦皮书写是北方少数民族所独有的文化表达形式、用树皮作画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工艺绘画方式之一。姜春生现年54 岁,出生在黄旗镇,他有一双巧手,自幼随爷爷、父亲学习姜氏家族传统桦皮画、桦皮器皿等手艺,加之他自幼喜欢美术,崇尚自然美、痴迷山水奇石,他用刻刀、剪子、镊子和笔等工具,在画皮上制作出气象万千的大千世界。

传承百余年民间艺坛中的奇葩艺术姜氏桦皮画

“六七十年前由于生活所迫,爷爷带着父亲背井离乡从鄂伦春辗转到丰宁大草坪,后来又落户黄旗镇老虎沟门村,爷爷就靠编织柳活和制做桦皮器皿养活全家,后来将这门手艺传给了父亲,传到我这代,已经是第五代喽!”姜春生介绍。一幅幅栩栩如生、美观大气、意境悠远、立体感极强的或山水花鸟、或风景楼台、或人物动物或工笔写意画,幅幅简洁风雅、生动有趣、惟妙惟肖、形神兼备,这就是我国民间艺坛的一枝奇葩——桦皮画。

传承百余年民间艺坛中的奇葩艺术姜氏桦皮画

夫唱妇随的妻子高明红在十六岁时就成为“姜氏桦皮画”的一员,从事多年的树皮画制做工艺,对“姜氏桦皮画”了如指掌,研究姜氏桦皮画的创新发展,在她的帮助下,姜春生的画多次获得各类奖项,并多次参加各类展览会。姜氏桦皮画2010 年列入承德市非遗项目。姜春生的儿子姜燕超从小在父母作画一点一滴的耳濡目染中,逐步掌握了这门手艺,“我一定要让姜氏桦皮画传承下去,想方设法让越来越多的群体认知和欣赏。”姜燕超这位90后小伙子信心百倍。即便这样,姜春生还是不无担心:原材料缺乏,而且在各种新产品、新工艺的冲击下,桦皮画工艺技术面临失传危险,“全面传承好、打造好、发展好丰宁满族桦皮工艺这项艺术奇葩的任务迫在眉睫!”这是姜春生内心深处的一个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民间艺术奇葩:汝南麦草画(中国民间工艺)
民间艺术奇葩:汝南麦草画(中国民间工艺)中华解氏网2012年10月10日网易小麦历来被人们视为神圣之物,它象征丰收和财富。起源于民间的麦草画(又名麦秆画、麦秸画),则赋予了麦草更强的艺术生命力。麦草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块瑰宝,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麦草画源于隋唐时期,宋代达到鼎盛,曾是宫廷御用的工艺品。由于后世逐渐沉寂,在历史文物和文献中一直难觅其踪迹。直至上世纪60年代秦怀王墓发掘,麦草画才得以重见天日。从发掘出来的麦草画原作可以看出,虽经2000多年岁月腐蚀,但画作造型逼真,色泽鲜明,仍不失其古朴本色。在河南汝南县的罗店乡,麦草画这一古老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出自农家之手的麦草画,是在该县王桥农民画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王桥农民画源于清初,已有300余年历史。解由仁生于1641年,3岁时明亡清兴。少读私塾,喜爱绘画、碑刻,经常出入庙宇殿堂,对壁画、庙画颇有研究。他创作的农民画主要...
· 民间艺术奇葩:汝南麦草画(中国民间工艺)
小麦历来被人们视为神圣之物,它象征丰收和财富。起源于民间的麦草画(又名麦秆画、麦秸画),则赋予了麦草更强的艺术生命力。麦草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块瑰宝,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麦草画源于隋唐时期,宋代达到鼎盛,曾是宫廷御用的工艺品。由于后世逐渐沉寂,在历史文物和文献中一直难觅其踪迹。直至上世纪60年代秦怀王墓发掘,麦草画才得以重见天日。从发掘出来的麦草画原作可以看出,虽经2000多年岁月腐蚀,但画作造型逼真,色泽鲜明,仍不失其古朴本色。在河南汝南县的罗店乡,麦草画这一古老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出自农家之手的麦草画,是在该县王桥农民画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王桥农民画源于清初,已有300余年历史。解由仁生于1641年,3岁时明亡清兴。少读私塾,喜爱绘画、碑刻,经常出入庙宇殿堂,对壁画、庙画颇有研究。他创作的农民画主要以民间故事和传说、民间风俗和农村的生活为题材。后来,解、李、薛三家结亲,解元...
· 百年传承,风雨路氏皮影戏
瓷库中国讯说起京城皮影戏,上了年纪的老北京几乎都知道。而从事皮影戏表演的德顺班是百年老子号,在北京甚至是全国皮影戏行里都是响当当的。现在德顺班的班主姓路,又叫路家班。今年60多岁的路海是路景平的次子,现为路氏皮影第六代传人。他从6岁就开始向父辈们学艺,14岁时加入北京皮影剧团,从大小罗开始正式学艺。由于练功刻苦,很快掌握了打击乐的演奏技巧。不久,就当了打鼓佬儿,坐上了龙口。路海说,皮影戏演员需要多面手,不但要学习耍影人,表演不同的角色,还要学习三弦、杨琴、堂鼓、小锣等乐器,此外还要学会制作皮影,他也一直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路海从事皮影艺术50余年,样样拿手,样样精通。特别是在设计、雕刻皮应人方面,独有建树。他设计的皮影,端庄大气,他雕刻的影人,花样虚实相衬,刀口细致,却分明剔透;走线流畅,舒展自然;可见他技巧已十分纯熟,深得路氏皮影雕刻绝活“一刀绝”的精髓。他为影人着色色彩艳丽,典雅高贵又润...
· 百年传承,风雨路氏皮影戏
百年传承,风雨路氏皮影戏中华路氏网2012年8月31日万家姓瓷库中国讯说起京城皮影戏,上了年纪的老北京几乎都知道。而从事皮影戏表演的德顺班是百年老子号,在北京甚至是全国皮影戏行里都是响当当的。现在德顺班的班主姓路,又叫路家班。今年60多岁的路海是路景平的次子,现为路氏皮影第六代传人。他从6岁就开始向父辈们学艺,14岁时加入北京皮影剧团,从大小罗开始正式学艺。由于练功刻苦,很快掌握了打击乐的演奏技巧。不久,就当了打鼓佬儿,坐上了龙口。路海说,皮影戏演员需要多面手,不但要学习耍影人,表演不同的角色,还要学习三弦、杨琴、堂鼓、小锣等乐器,此外还要学会制作皮影,他也一直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路海从事皮影艺术50余年,样样拿手,样样精通。特别是在设计、雕刻皮应人方面,独有建树。他设计的皮影,端庄大气,他雕刻的影人,花样虚实相衬,刀口细致,却分明剔透;走线流畅,舒展自然;可见他技巧已十分纯熟,深得路氏皮影...
· 民间艺术奇葩――坂山曲艺《大腔戏》
民间艺术奇葩――坂山曲艺《大腔戏》仁郁公裔孙坂山19世大武20世立海21世盛德整理古朴的坂山村有着深厚文化积淀,它是曲艺《大腔戏》的故乡,几百年前的元代民间艺术瑰宝在这里扎根传承;这里居住着原创者的后裔子孙,他们一代又一代守望着先祖创设的珍遗。品不尽故土乡音,忘不掉民俗风情,古老的建筑会让你流连忘返,民俗风情会让你感受到和谐魅力所在。走进静谧的坂山村,无论是喜庆节日还是闲暇饭后,都能时常听到阵阵喧闹的锣鼓声和悠扬悦耳的歌唱旋律,这便是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曲艺――坂山《大腔戏》。据民俗文化研究机构和有关专家考证推断,坂山民间曲艺是章氏先人编创,供百姓演唱的古代南方弋阳戏种,约在五百年前随南唐太傅章仔钧(字仲举,号彰艮)后人章永俭三子一道进入坂山,伴随着章氏后人在此度过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现今还留传有二十多出曲目的完整原始剧本,真是难能珍贵,具有较高的学术文化研究价值。据清道光十八年(183...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