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网为您简述中华吴氏有哪七大郡望

2017-03-2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92
转发:0
评论:0
族谱网为您简述中华吴氏有哪七大郡望,吴氏郡望,有渤海、延陵、濮阳、陈留、吴兴、长沙、武昌、汝南、江浙等郡望。绝大部分

吴氏郡望,有渤海、延陵、濮阳、陈留、吴兴、长沙、武昌、汝南、江浙等郡望。绝大部分郡望中的吴氏为季子后裔。

族谱网为您简述中华吴氏有哪七大郡望

1、渤海郡
古郡海郡,位于渤海湾周围的地区,包括今之河北的南静、青县、沧州以及山东的乐陵、宁津、无棣以北的地区。古渤海郡的吴氏有几支,有的是吴芮的后裔;有的是汉司徒吴雄的后裔。
特别指出的是,在吴氏郡望中,江浙一带的吴氏亦称渤海吴氏,但此“渤海”实为今东海的通称,指的是今长江流域的江浙地区。故吴氏之渤海郡望既包括古渤海地区的吴氏,也包括江浙一带之吴氏,历史名人极多。
2、延陵郡
春秋时季子的封邑,今江苏武进县,延陵始祖季札第四子子玉世居于此;次子征生的后裔亦有部分也回归延陵。
3、濮阳郡
古濮阳郡,春秋时卫国的领地,汉置鄄城县,属济阴郡,晋析置濮阳郡,隋废,唐天宝初又改为濮阳郡,其地约今河南濮阳及山东鄄城一带。濮阳吴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后裔分布极广。最早见于史书的濮阳吴氏历史名人有魏吴质和其六世孙东晋时广州剌史吴隐之;唐代有章敬皇后(肃宗李享的皇后)及其兄弟吴溆、吴凑、吴澄江家族;宋初有吴延祚家族。
4、陈留郡
古陈留郡,地在今河南开封一带,陈留吴氏是一支古老的吴氏,自汉魏晋至隋唐,陈留吴氏是当地的大家族。如汉代的吴恢、吴祐父子;三国时期有刘备的穆皇后吴苋及其弟吴壹(懿)家族;唐代有著名的史学家兢公等。
5、吴兴郡
古郡名,三国时分丹阳设吴兴郡,郡治乌程,隋改为湖州,唐天宝元年又改为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地。
6、长沙郡
秦时置郡,因有“万里沙祠”而得名,汉为长沙国,属长沙王吴芮的封地,后汉复为长沙郡,约今之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7、武昌郡
三国时期吴主孙权以下雉、寻阳、新城、柴桑、沙羡、武昌六县置武昌郡,隋废。春秋属楚王国领地,春秋末年(此时亦吴国末年)吴国公子厥由、掩余、烛庸、庆忌等即迁往楚国。三国时期有孙权的舅父吴熊庆、吴洵文父子及其后裔居此,子孙极为发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网为您解密,中华索姓有哪些郡望与堂号
敦煌郡:西汉朝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将敦煌郡从酒泉郡分出来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其时下辖敦煌县、龙勒县、效谷县、广至县、渊泉县、冥安县等六个县,是为敦煌设治之始。敦煌郡据有阳关、玉门关,与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并称河西四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连结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敦煌成为商旅必经的丝路重镇和通往西方的三条线路的交汇点,并以此奠定了敦煌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武成郡:隋朝开皇元年(辛丑,公元581年)将定阳郡改为武成郡,治所在定阳县(今山西吉县)。武威郡: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为凉州的州府所在,历史上曾称“西凉”、“姑臧”,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西汉朝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前111年)以后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西部、武威东部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时期移治到姑臧(...
· 族谱网告诉您温州龙湾的七大秘密,看有您知道的吗
1、龙湾地名由来地名之中往往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并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地名现龙文化由来已久,离温州不远就有龙泉市与龙游县。龙湾地处东海之滨,北濒瓯江,境内永强平原富饶肥沃,山体势如巨龙蜿蜒。海湾龙蟠,平地卧龙,堪称一方风水宝地。明代先贤王叔杲叹龙湾地理之优越,言:“温之龙,自括西驰,至海而尽,为永嘉场......两江夹龙东汇于海,而岛屿环列,来龙叠嶂”,并赞龙湾人文之兴旺,言:“又适当海之弓,故温之显仕巨室,多产兹土”。姜准在《岐海琐谈》一书中也引用了王叔杲的“温之龙”之说。注:在永嘉场这片地上便有了一个叫“龙湾”的乡村,因其地处瓯江下游海南岸的北部岬角,突入瓯江170米,“适当海之弓”故称为龙湾,是旧时永嘉场海运咽喉之一。2、龙湾人口数据显示至2015年龙湾常住人口为70.84万人。3、最长的公交路线是?龙湾最长的公交路线是48路。48路往返于龙湾大禅寺站和温州双...
· 中华古氏郡望
简要介绍:郡望,通指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一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显贵家族。《辞源》解释为:郡中显贵的氏姓。首先我们要了解“郡”的意义。“郡”是古代行政区划名,周朝时期,全境分为百县,每县有四郡;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置三十六郡,以统其县;隋唐以后,州郡互称;宋代之时,州府之设取代郡的区划;到了清朝,郡亦成了府的别称。郡望,又称门族。用郡望表示姓氏的显赫,则是从东汉开始,在魏晋南北朝时为最为兴盛。清代史学大师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郡望》中也说道:“自魏晋以门第取士,单寒之家,屏弃不齿,而士大夫始以郡望自矜。”足见郡望之荣誉,关系非同一般。在南北朝时,氏族又按郡望权势又分为甲、乙、丙、丁四等为贵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又按士人等级高下,立为郡姓:三世三公的叫膏粱;有令仆的叫华腴;尚书、领、护以上的为甲姓;九卿如方伯的为乙姓;散骑常侍、大中大夫的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古氏家族,在南北朝时代郡...
· 族谱网告诉您,中华姚氏族谱现存各地文献
河北青县姚氏家谱2卷,著者待考,手抄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河北省青县王镇店小交河村。上海南汇周浦姚氏家谱,(民国)姚仁焯修,民国5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杭州大学图书馆。江苏镇江姚氏重修族谱6卷,(清)姚廷甫主修,清道光9年公元1829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江苏毘陵姚氏宗谱30卷,首1卷,(清)姚师傅等重修,清同治11年(公元1872年)明恕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苏镇江润州姚氏宗谱4卷,(清)姚家楫等修,清嘉庆18年(公元1813年)式好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苏镇江丹徒姚氏支谱,(清)姚文馥重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燕翼堂手写本1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苏镇江丹徒姚...
· 皋氏郡望吴郡
①西汉初以会稽郡治所在吴县,故亦称吴郡。《汉书·高帝纪》:六年(前201),“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都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州王”。一说楚汉之际分会稽郡置,汉武帝后废。《汉书·灌婴传》:“度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②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上海市长江以南,大茅山以东,浙江长兴、吴兴、天目山以东,与建德市以下的钱塘江两岸。三国以后逐渐缩小。南朝梁太清三年(549)改为吴州。大宝元年(550)复为吴郡。陈祯明元年(587)改置吴州,隋开皇九年(589)移治今苏州市西南横山东五里,改为苏州。大业初复为吴州,寻复为吴郡。唐武德四年(621)改为苏州,七年(624)还治今苏州市。唐天宝元年(742)又改为吴郡。乾元元年(758)复改苏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