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网为您讲述,中华吴氏四维之一:孝友

2017-03-2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90
转发:0
评论:0
族谱网为您讲述,中华吴氏四维之一:孝友,缅怀泰伯,思绪万千,望断天涯,感怀古今。探寻泰伯之魂,传承至德文化(注3),是历

缅怀泰伯,思绪万千,望断天涯,感怀古今。探寻泰伯之魂,传承至德文化(注3),是历代吴氏贤达不倦的追求。穿越三千年历史时空,检视泰伯伟大人生,泰伯给吴氏族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开创了伟大的至德名邦(注4)。在这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中,永恒而闪闪发光的是:孝友、诚信、谦让、自强的泰伯魂四德。泰伯魂四德就是吴氏四维。

族谱网为您讲述,中华吴氏四维之一:孝友

吴氏四维之一:孝友   

   孝,是人的基本人性、基本良知,是人的道德起点,是人之为人的根据。四书五经无不肯定孝友在伦理道德上的重要地位。孝乃人之本,本立而道生。可以想象,一个连养育之恩都毫无感怀、不思回报者,可说是人吗?乌鸦有反哺义,羊有跪奶恩,这种人只能说是禽兽不如者。历史证明:一个孝友和睦的家庭,是人生成功、建功立业的精神支柱。这类历史事实,无需出门寻找更多的史料,吴氏家族的源头故事就是孝友的国典,吴氏谱牒就清楚地记载着泰伯的孝友故事。

   人生在世,百事孝先;孝乃首善,人当务全。百善孝为先。此乃历史对孝的定位。
《辞海》:孝,善事父母。《新书·道术》:子利亲谓之孝。《尔雅·释训》: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孝友世第”、“孝友之家”就是指一个家族孝顺、友爱、和睦的族风家风之厚。孝友的基本内容是对长辈要奉养和敬爱。一家若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妯娌相能,和睦相生,这个家庭必定生机盎然,其乐融融,由此必将兴旺发达。

   正是泰伯的孝友之德,成就了古公亶父家族兄友弟敬。因此而实现孝让王位(从本质的层面讲,泰伯之让是:孝友之让。因为其让的思想根源、心理基础是孝友情怀。),避免了争斗,顺利地实现了古公亶父心愿,从而成就了周王朝800年的兴旺繁荣,也成就了吴氏的开启、发展与兴盛。更为宝贵、更为永恒的是成就了至德精神大厦,并于公元前514年在苏州建立国都,成就了今天的三千余万吴氏。

   从传统的孝延伸到对先辈逝者的敬畏:修坟建墓、清明祭祖、墓前叩拜,感怀源远流长、世代相续的养育之恩,这是对孝的价值宣示与价值践行。

   孝友还衍生出很多怜悯情操,温暖着社会。如:尊老爱幼,同情弱势群体,关爱鳏寡孤独,……等文明情怀。

   正是传统文明的孝友之德,维系着社会各家族兄友弟敬,由此而导生岀和邻睦族,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站在这个意义上讲,孝友是吴氏的光辉名片,孝友是吴氏的传家至宝。正是这种重要性所在,历代吴氏贤达均将孝友载入谱牒,作为家规族训,告诫世代族人践行这一价值理念。

   历史证明,践行孝友,这个家族就必然伦理昭然,由此而实现人人心情舒坦,家族融融穆穆,从而促进家族的良性发展。失之孝友,必然是一个道德沦陷的家族,必然乱七八糟毫无伦理秩序可言,然而谁都不会有快乐、欢愉。只能是人人自闷,更有恶者人人自危。这样的家族何谈发展,何谈事业。社会当下,孝友价值之沦陷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父母病痛,无医无药;父母孤独,无人理会;父母苦闷,无人慰藉;儿子住别墅,父母住车库;儿孙住新房,老人住旧屋;老死数日无人知;家中老者不如宠物;老人是草,小孩是宝;厚葬薄养;……,悲凄纷呈。这些都是人们不难看到的事实,这是对文明之邦的极大讽刺。这种现象是原始人性的失却,是基本道德的崩溃;也是世风日溃之果。这样的家族是走向衰败的信号与前奏,对此我们务必有所警醒。尤其是作为泰伯传人,更应弘扬孝友精神,践行孝友价值,方可言之:我是泰伯真传,是至德名邦的一员。

   但是,今天言孝,必须舍弃传统中的盲目性与唯命是从,必须符合人性、道义、理性、公正、文明、尊严的价值标准,实现父子有道。古有《荀子·子道》“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之说。《孝经》言:“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这种行为逻辑是理性、文明之体现,故而得到历史的肯定。

   大孝之人必有大德,大德之人必有大福,大福之人必能大孝。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逻辑链条,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亦具有历史的见证:
二十四孝中的吴猛恣蚊饱血的故事,说的是八岁的吴猛对父母爱到极点,才会有“痴傻”的行为,这是一颗多么纯净的童心啊! 吴猛幼时,家境贫寒,蚊子咬他,他并不驱赶,因为他怕蚊子咬不成自己就会去咬母亲。吴猛在晋朝,官致散骑常侍。《古文观止》载大孝之人李密,因父早亡,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成长之后晋武帝征其入朝为官,因其祖母供养无主而辞不赴命。直待祖母亡后,守丧服终,即出任尚书郎之职。一篇《陈情表》,千百年来无不感怀,令人读之泪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网为你讲述,中华吴氏四维之四:自强
吴氏四维之四:自强自强者,自觉求强之意。是自强不息之精神、之锐气。是不满现状,是在现实中追求突破与提升,追寻更新更高的境界。是进取不止,万难不屈的壮志豪情。自强,是现代竞争意识的原始表达;是社会发展、进步乃至繁荣的重要推力。是劣汰优胜、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从个人到国家都需要有自强的品格)自强,具有广阔的包容情怀,以“不损人、不害众”为终极目标(劣汰优胜是自然法则)。自强,不是刚愎自用,傲慢、固执、偏激、目空一切;不是普遍世俗中的争强好胜,不是损人利己、不达之则狭隘生妒。《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说:天的运行是刚健有力的,君子就要学习这种品格以达到自强不息的境界。日月是天象,日月运行不息,即使在风雨晦冥,日月遭受掩蔽无法显现,但仍然运行如故、前行不止。君子行身处世也当取法于天的这种健行品格,自我勉强,不因任何困难而停止或改变志行。《周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吉。...
· 族谱网为您讲述,中华吴氏四维之二:谦让
个人的修身,人与社会之间的健康互动,人类和自然的持久和谐,人心和天道之间的相辅相成,就是精神性人文主义;这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高峰。道德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并生共存的社会现象。在人类的知识系统中,它属于哲学的研究范畴。道德是个规范概念,道德本质上与人的美善生活是一致的,与人性的善相是一致的,它是行为逻辑的凝结,人的高尚与伟大,首先表现在道德人格上。高尚、伟大的道德人格,必然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推动社会精神、物质的文明进程。吴氏四维之三:谦让谦者:谦虚、谦逊、谦谨、谦卑、谦退之意,是有而不居的思想态度。言之谦者,首先是一个富有者,这富有是指:物质、精神(知识)、功业(功高业伟)、权位而言,四者必具一,方具谦之本。四者皆无而言谦,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物质、精神(知识)、功业(功高业伟)、权位而言的富有面前,有若无,实若虚,有而不居,大巧若拙,虚怀若谷,这就是谦的本质表现。此外,谦亦含包容的情...
· 族谱网为您讲述,中华吴氏四维之二:诚信
吴氏四维:孝友、诚信、谦让、自强,是泰伯人生至为宝贵的精神遗产,是泰伯人生实践的理论总结,是三千年来指导吴氏族人走向繁荣昌盛的精神瑰宝,是维系吴氏精诚团结、创建美好生活、建功立业乃至世代荣昌的惟一法则。吴氏四维之二:诚信诚信,是理性的表现,是十分高尚的品格,亦是伟大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事关人生成败的重要品格。《辞海》:诚,真心实意;真的,的确。信,诚实,不欺;信实;信用。这些是诚信的主要内涵。诚,是一种心态、思想,是理性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信,是对一种行为的评判。其行为状态是对诚的坚守与作为。诚信概括了从心态、思想到行为的全过程评判。诚乃信之本,信乃诚之果;无诚则信不立,无信则诚不存。这是必然的因果辨证关系。统而言之:诚信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与行为。科学,就是诚信之学,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伪的;讲科学就是讲是诚信,讲实事求是。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族谱网为您讲述中华姓氏始祖之杨姓始祖
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6。是现时中国第六大姓氏,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身份信息系统”(NCIIS),杨姓也是第六大姓。1977年中国史学家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氏”的论文上指出,杨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杨姓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据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和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记载,杨姓出于姬姓,源于晋地之杨国(今山西洪洞县东南)。西周成王姬诵封其弟叔虞领地于今山西西南一带,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县西),为唐侯。因唐地临晋水,由此为晋(诸侯)国,叔虞即为晋开国之君。至春秋时,晋国内乱,晋武公(叔虞后裔西周第九代君夷王姬燮之十世孙)灭瑉侯统一晋国。武公死后,其长子诡诸继位,为晋献公。献公相继灭周围诸小国,包括杨国。献公封其二弟伯侨领地于杨,以地取姓即为杨姓。由此伯侨成为杨氏得姓始祖,距今约2600多年。另一说:“周宣王(姬静,也作靖)儿子尚父,幽王时封为扬侯,...
· 族谱网为您讲述中华姓氏始祖之张姓始祖挥公
他自幼聪颖非凡,夜观天象,从弧矢星受到启发,发明了弓箭。弓箭的出现,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创造。弓箭用于射猎,既减少了野兽伤害,猎物又空前增多,解决了部族缺衣乞食。用于战争,打败了与颛顼争帝的共工部落,使帝颛顼统治的疆域空前扩大。为嘉其功,颛顼封他为弓正宫,亦称弓长,并以职为姓,赐姓张,从此,中华有了张姓,挥公便是中华张姓始祖。张姓始祖,号天禄,青阳之子,与颛顼同为黄帝之嫡孙,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当时社会贡献很大,所以帝颛顼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也称弓长(掌管弓箭的官职)。后又取弓长之意,赐挥姓张。张挥公仙逝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因此说中华张姓始祖为挥公,张姓祖根在濮阳。挥公一生辅佐颛顼。帝丘是挥公的生长地、受封地、得姓地。1998年春,濮阳县人民政府根据广大人民的意愿,重修挥公陵墓。张挥公园坐落于濮阳县城东关,金堤以北、南环路以南,占地1000余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