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刘氏家族历史的传承与记忆的载体刘氏家庙

2017-03-2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89
转发:0
评论:0
刘氏家族历史的传承与记忆的载体刘氏家庙,风霜的洗礼,虽已有些风化,仍然延续着积善行德的传统家风。边上是已历经128年的刘

风霜的洗礼,虽已有些风化,仍然延续着积善行德的传统家风。边上是已历经128年的刘氏家庙,与家庙影壁相对的是一对半坐半立的石狮子,其中一头面目慈祥,怀抱幼狮,憨态可掬;另一头却面目严峻,传说有“严父慈母”之意。那块罕见的长约7.5米、宽0.4米、高0.25米的长条石就在这对石狮之间,家庙正门廊檐下。

刘氏家族历史的传承与记忆的载体刘氏家庙

百年过去,家庙已成小莲庄一大景点,原本的刘家人分散在世界各地。这块长条石却依旧坚守在此,颇有些任岁月变迁、我自岿然不动的味道。搬运最少需20人,联合国官员叮嘱好好保护,从外观看,这块长条石与边上的条石并无区别。花岗岩的材质,不易风化,颜色美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而硬度高、耐磨损的特性成就了它的坚守。经过初步计算,该条石重量近2吨。按照一个成年男子一人搬动50公斤物品计算,需要40人才能抬动;如果按照两个人可抬动200公斤物品,则至少也需要20人。刘氏家庙始建于1888年,按照当时的运输水平与机械化程度,要完整搬运这样一块长条石的难度可想而知。

那么当时是如何运输的呢?记者听到了两种版本。一是说,当时已有木质推车。当长条石用船从如今古镇的南市河转入鹧鸪溪后,停靠在岸边,然后用杠杆原理抬起石块放入准备好的推车中,步调一致地运到家庙前。在采访了南浔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文研会成员老童后,记者得到了另一种猜测。他说,最大的可能是用“滚木法”,即在石块下垫上圆木,利用圆木的滚动来运输和安装,从而降低搬运强度,提高运输效率。无论当时采用的是何种可能做法,这块长条石的珍贵都可想而知。所以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来浔考察大运河申遗项目时,再三叮嘱要好好保护这块长条石。

刘氏家族历史的传承与记忆的载体刘氏家庙

几经风雨变迁,多年后刘家人重聚家庙,刘家迁出后,小莲庄曾经几经周折,里面办过九九医院、卫生学校、赤脚医生培训班,以及当时的吴兴县疗养院等。家庙的过厅前曾经作为食堂使用,踏行条石的人从原本的刘家人换成了教师、学生,医生、护士等。而它依旧默默坚守,默默记录。1990年,原湖州市嘉业堂藏书楼文物保管所开始修缮家庙,老童是其中之人。恢复房屋的同时,他开始着手研究刘家历史,花费10来年时间,初步整理了刘氏家族世系表(刘镛一脉)。老童告诉记者,1999年前,文保所曾把小莲庄单独作为景点向游客开放,前来旅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平均每年接待约16万人次。现在的小莲庄景点已经成为南浔古镇联票的景点之一。刘氏家庙自2013年“五一”正式开放后,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南浔“四象之首”刘家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在去年5月,刘家国内外的后人解放后第一次为祭祀而来小莲庄。当他们踏上那块长长的条石在家庙祭祖时,距离上一次已经过去70多年。本月底,以刘镛孙刘承桓为代表的南浔刘氏家族,包括从海外特地来浔的刘镛曾孙刘伦、长房长孙刘泽勲将再次回归故里,回首家族历史,延续曾经的家族荣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氏家庙:刘氏历史的传承、记忆的载体
风霜的洗礼,虽已有些风化,仍然延续着积善行德的传统家风。边上是已历经128年的刘氏家庙,与家庙影壁相对的是一对半坐半立的石狮子,其中一头面目慈祥,怀抱幼狮,憨态可掬;另一头却面目严峻,传说有“严父慈母”之意。那块罕见的长约7.5米、宽0.4米、高0.25米的长条石就在这对石狮之间,家庙正门廊檐下。百年过去,家庙已成小莲庄一大景点,原本的刘家人分散在世界各地。这块长条石却依旧坚守在此,颇有些任岁月变迁、我自岿然不动的味道。搬运最少需20人,联合国官员叮嘱好好保护,从外观看,这块长条石与边上的条石并无区别。花岗岩的材质,不易风化,颜色美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而硬度高、耐磨损的特性成就了它的坚守。经过初步计算,该条石重量近2吨。按照一个成年男子一人搬动50公斤物品计算,需要40人才能抬动;如果按照两个人可抬动200公斤物品,则至少也需要20人。刘氏家庙始建于1888年,按照当时的运输水平与机械...
· 《家族谱系的珍贵记忆:曹氏家族的历史传承》
在古代,姓氏的来历常常与特定的事物或地方有关。钟车因其器马龙,蒲柳回其物;司徒、乐史,因其官;商、周、齐、鲁、滕、曹,则因其封地而得姓。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人们对身份归属的认知和传承。家族谱系的建立起源于先王的宗法制度,以联结族属之间的关系。通过谱系的记录,人们能够维系亲情、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家族成员的凝聚力和道德观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法制度逐渐衰退,家族关系变得散乱无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欧苏士君子创作了《谱式》,眉山大苏编纂了《谱记》,意在通过家谱的编纂与传承来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亲近和道德发展。曹氏家族作为居住在桐乡屯田的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龙凤之年,曹氏家族就迁徙至婺源,并在当地扎根,传承诗书之学,并以耒耜耕作为生活的基石。在万历辛卯年,郡伯赵纫兰公祖推荐曹氏家族年轻一代的成员,其中包括伯孝公、钦还公等,他们以优秀的才华和品德在官场上脱颖而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曹氏家族以其...
· 刘氏家族的起源刘氏家族历史人物介绍
刘氏在中国所有姓氏家族中算是比较强大的了,排在第四位,仅在王氏、李氏、张氏之后,到目前的人口大概有七千多万人,占所有人口的百分之五左右。那这么庞大的家族的起源是什么?又有哪些出名的历史人物呢?笔者今天就为大家仔细分析一下。刘氏家族的起源根据中国的一些历史书籍来判断,刘氏的起源有三种说法:祁氏、姬氏的改姓以及一些外族改姓。刘氏家族世系图谱刘氏家族世系图谱祁氏其实就是尧的后代,变成刘姓还有一个缘故,据说夏朝后期,刘累因为精通养龙,为当时的帝王驯养了四条龙,功劳极大,被赐了一个姓氏,叫做御龙氏。但是好景不长,由于饲养不正确,养死了其中一只,怕帝王怪罪,就躲到现在的河南鲁山,改了姓氏,也就是现在的刘姓。这是最早的刘姓。但是年代久远,很难考证真实性。姬氏改成刘姓形成于春秋时期,也是今天的河南。所以河南多刘姓也是有缘故的。至于外族的改姓就有很多种可能。一种是赐姓,比如曾在鸿门宴对刘邦有所帮助的项伯,最...
· 刘氏家庙
刘氏祠堂是刘氏家庙的前身。刘氏祠堂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座落在广西武宣县东乡镇河背村中的小山旁,座东向西,来宾市百里文明和谐长廊象州至河马三级公路从村旁经过。祠堂前有高达河,后有青松翠竹,是一个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有很高历史文化价值,寻古探幽的好去处。九世祖刘季三清代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春从军,在军中十年,战功卓著,清朝廷赐其直勇“巴图鲁”勇号,授赏花翎。官至直隶通永镇总兵、记名提督,总统水陆诸军,1861年11月战殁在沙场,诰封三季“振威将军”、从一品官衔,嘉其烈,赐祭葬,予谥刚毅祀昭忠。咸丰帝按例赐祭葬,并赐白银三千两,由当时的广西巡抚主持安葬,将季三墓葬在河马圩背牛角塘南面(今河马粮库旁),面向东北,立有墓碑,《刘氏祠堂》改为《刘氏家庙》,(按清例民间崇祖、祭祖之地,只能称祠尝,不可称“家庙”),当时用香樟木刻制了一块《刘氏家庙》牌匾,挂在家庙的前大门头上,现仍完好挂在原处。附:后...
· 刘氏家庙
刘氏祠堂是刘氏家庙的前身。刘氏祠堂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座落在广西武宣县东乡镇河背村中的小山旁,座东向西,来宾市百里文明和谐长廊象州至河马三级公路从村旁经过。祠堂前有高达河,后有青松翠竹,是一个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有很高历史文化价值,寻古探幽的好去处。九世祖刘季三清代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春从军,在军中十年,战功卓著,清朝廷赐其直勇“巴图鲁”勇号,授赏花翎。官至直隶通永镇总兵、记名提督,总统水陆诸军,1861年11月战殁在沙场,诰封三季“振威将军”、从一品官衔,嘉其烈,赐祭葬,予谥刚毅祀昭忠。咸丰帝按例赐祭葬,并赐白银三千两,由当时的广西巡抚主持安葬,将季三墓葬在河马圩背牛角塘南面(今河马粮库旁),面向东北,立有墓碑,《刘氏祠堂》改为《刘氏家庙》,(按清例民间崇祖、祭祖之地,只能称祠尝,不可称“家庙”),当时用香樟木刻制了一块《刘氏家庙》牌匾,挂在家庙的前大门头上,现仍完好挂在原处。附: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