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南宋大贤所建乐清历史上最著名的书院“梅溪书馆”

2017-03-2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68
转发:0
评论:0
南宋大贤所建乐清历史上最著名的书院“梅溪书馆”,南宋大贤王十朋,今乐清淡溪镇梅溪村人,著名的学者、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他所建

南宋大贤王十朋,今乐清淡溪镇梅溪村人,著名的学者、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他所建的梅溪书院是乐清历史上最著名的书院。
生徒百余,开创乐清学风与文风。晋唐北宋,乐清学风未曾大开,海角一隅,风流难继,本土文人寥若晨星。北宋崇宁十七年 (1121),乐清才出了第一个进士郑邦彦。王十朋《大井记》记载:“绍兴癸亥,予辟家塾于井之南。”文中“绍兴”是宋高宗年号;“癸亥”即公元1143年。“家塾”指王十朋32岁时,因父丧,在家守制,在今梅溪村辟学馆。

南宋大贤所建乐清历史上最著名的书院“梅溪书馆”
王十朋自号梅溪,“家塾”取名“梅溪书馆”,远近学子慕名而来十人。第二年,生徒万庠考中乡选,徐大亨考中国学选,吴翼考中同文馆选,取得参加省试的资格,生徒猛增至四十人。王十朋《送吴翼万庠赴省试序》记载:“绍兴甲子予辟馆梅溪,朋友以予年居其先,妄以师席见推,执卷而从者四十人。”文中“绍兴甲子”是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应为王十朋误记。梅溪书院的生徒与王十朋年龄相差不远,故王十朋以“朋友”相称。王十朋《梅溪题名赋》记载:“予癸亥秋辟馆聚徒,游从者十人,至庚午岁通数之,凡一百二十二人。”文中“癸亥”与《大井记》所记相同,“庚午”即绍兴二十年(1150)。同一本书现王十朋创建左原梅溪书院的时间互相抵牾之处,笔者与乡土人文研究的人士多次讨论,一致认为,王十朋创建左原梅溪书院的时间当以绍兴十三年(1143)秋为准。至绍兴二十年(1150),梅溪书院受业122人,实际超过此数,称120人系取其整数。
明朝正统刊本《梅溪王先生文集》、清朝雍正六年唐传鉎重刊本《梅溪集》载王十朋《和李花》一诗,小序均有“梅溪书院”四字。王十朋《哭孟丙》一诗,有“书院游从近百人”记载,文中“书院”也指梅溪书院。王十朋称“梅溪书院”“梅溪书馆”或“梅溪学馆”,不像我们今日严格。许宗斌《听蛙说古》记载,梅溪书院的“生徒来自四面八方,基本都是成年人,有的年龄比王十朋也小不了多少。这些学生都学有根底,能吟诗作赋。他们因仰慕王十朋的道德学问而纷纷聚集在他的周围,以师事之。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王十朋的梅溪学馆的水准都很高,宜其又称书院”。
2014年年末,笔者会同乐清市风景旅游管理局、淡溪镇四都社区和王十朋纪念馆负责人实地考察,根据《梅溪集》相关记载,确定了梅溪书院故址在孝感井之南、洗砚池西南、龙王庙西首与今左原王氏宗祠之间。
王十朋在梅溪书院除讲授《春秋》《论语》等六经之外,每月有文章会评。王十朋求学、讲学主张读书人要把立志放在首位,要从小就立下厚德载道的终身大志,人若无志,一辈子随波逐流,他自己一生身体力行。王十朋重视道德的构建和人格的砥砺,跟学生相处如友人,师生道义相交,真诚相待。梅溪书院设有梅溪诗社,师生唱和,学风盛,学法活,名声远播,桃李争芳。梅溪书院内建有八斋(含会趣堂和小成室)。梅溪书院断断续续办了14年,生员除本州县外,还有从台州、安徽、山东等地慕名而来的学子,开创了乐清勤奋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
王十朋重视道德的构建和人格的砥砺,跟学生相处如友人,师生道义相交,真诚相待。梅溪书院的学生参加科举考试,有的中举人,有的中进士,远近闻名。王十朋学生万庚,字先之,万桥人,王十朋表弟,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学生宋晋之,原名宋孝先,字舜卿、正卿,号樟坡居士,乐成宋湖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历任临海、光化、奉化知县和信州通判,著《樟坡集》等。到了绍兴二十三年,王十朋因为秦桧卖国求荣,离开杭州太学回乡,执教梅溪书院,梅溪书院俨然成了浙南学者皈依之地。自王十朋创建梅溪书院之后,乐清学业振,文风盛,名士辈出,群星璀璨,留下耀眼的光芒,梅溪书院成为温州古代著名的书院。

南宋大贤所建乐清历史上最著名的书院“梅溪书馆”
屡毁屡建
历代并设王十朋祠堂
除了梅溪书院,王十朋还曾在贾岙村(今属乐清石帆街道)建书馆。绍兴二十六年春,王十朋在郭路明庆寺(今属石帆街道大界村)建书塾,王十朋在《题郭路庄》诗中称之为郭路庄(别业),聚徒讲学达半年之久。许宗斌在《听蛙说古》中称郭路庄书塾“是左原梅溪书院的延伸”。
南宋淳熙六年(1270),乐清刘黻任庆元(今宁波市)知府时,把郭路村明庆寺改建为纪念王十朋的王忠文公祠。元朝时,王忠文公祠迁县城九牛山下,为纪念王十朋,在王忠文公祠内设梅溪书院。后祠毁,明朝嘉靖元年(1522)废县城东隅东岳庙,设王十朋祠堂,并在两庑置两斋为梅溪书院,隆庆年间曾重建。
明末清初,乐清近40年大战乱,经济、文化惨遭摧残,读书人无书可读。清朝雍正六年(1728),乐清县令唐传鉎把箫台山下的长春道院改建为梅溪书院,延请徐炯文主持讲席。
据唐传鉎《梅溪书院记》记载,长春道院“头门榜曰‘义路礼门’”,后正栋立王十朋“神主一龛,岁时致祭,旁两大房为藏经阁,延义学师修明经术居其中,前为回廊一栋,敞之,令诸生布武、接武于其间,门坊题曰‘梅溪王忠文公书院’。左西为厨舍三间,左北为静修斋凡九舍,诸生时居息焉。其左东为讲堂一厅,令师徒会文讲业于其地,壁间大书朱子《梅溪集叙》”。唐传鉎为梅溪书院置义学田72亩,希图以王十朋德业文章振兴乐清学风、文风。嘉庆三年(1798),梅溪书院改建大门,八年,乐清知县倪本毅在梅溪书院内建文昌阁。
同治元年(1862),梅溪书院在太平军兵火中被烧毁,徐德元协助乐清知县舒时熤重建梅溪书院。据光绪《乐清县志》梅溪书院全图,王忠文公祠建在县城梅溪书院内。清朝中晚期及民国年间,浙南学者如永嘉拔贡陈舜咨、高垟恩贡林启亨、永嘉教谕张振夔、瑞安举人王旬宣、瑞安著名教育家陈黻宸、乐成举人蔡保东、高园举人黄鼎瑞、瑞安优贡郭凤诰等人先后执掌梅溪书院。梅溪书院门生弟子遍海内,把乐清千百年积聚的耕读文化的精华,辐射到乐清全境,为乐清培养了大批学人。
历经元、明、清三朝,县城的王忠文公祠均建于梅溪书院内,而梅溪书院也成为乐清山海文化金名片之一,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梅溪书院不幸毁圮,但它似一首古老而雄壮的“奋进协奏曲”,始终在历史的琴键上跳跃着、轰鸣着。
呼吁重建
提升我市精神文明
乐清先贤的文化活动和理念,是支撑着我市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倍道兼行的人文底蕴,有待我们去深入挖掘和研究。笔者认为,梅溪书院对于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
2016年10月,笔者与左原王氏宗族、梅溪村双委讨论,拟定《重建左原梅溪书院倡议书》,建议在梅溪村梅溪书院故址重建梅溪书院,得到了我市不少学者响应。笔者认为,书院内可设置梅溪村文化礼堂,在梅溪草堂设梅溪诗社,书院同时也作为左原王氏宗祠,内设王十朋文化研究会办公室、左原王氏宗亲联谊会办公室等。
书院与附近王十朋纪念馆、梅溪草堂、修戒石、洗砚池、童浴池、梅溪荷园、《宠示帖》摩崖和龙王庙有机结合,成为淡溪生态文化旅游区王十朋故居景区的核心景观。
重建书院采取宋朝古典园林形式,成为梅溪村状元故里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构成部分,可作为纪念先贤、召开学术会议、展示乡邦文献的场所,还可以进一步将梅溪村状元故里建设成集养生休闲、度假、中式婚礼、民宿、露营、现代农业体验、山海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园区,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休闲养生基地、婚纱摄影基地和户外拓展活动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梅溪书院
参考文献
· 晋溪书院
晋溪书院,又称“王家祠堂”,位于晋祠内,子乔祠是晋溪书院的主体建筑。祠堂正中有王氏始祖太子晋塑像,四壁绘有《太子晋史画》二十四幅。祠堂门上高悬“子乔祠”匾额,左右耳房供奉着太原王氏十八个分支的始祖牌位,左右配殿陈列着当代王氏后裔书画家的艺术作品与海外王氏社团赠送的文献资料和礼品,壁上挂有王氏历代名人画像。王姓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在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次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王姓之所以成为我国第一大姓,原因之一是它源远流长,姓出多源。王氏源自上古时期,其中有黄帝的后代,又有姬姓之王、姬姓王氏后代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现王姓十之八九属于这支。姬姓王氏均系周文王的后裔,尊太子晋为系姓始祖。太子晋,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亦称王乔。史称,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未成年就已名闻诸侯,15岁那年,晋平公...
· 岭南文化—学宫书院—南宋梅州梅州学宫
南宋梅州梅州学宫位于梅州市凌风西路南门考院前。坐北朝南,始建于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为当时梅州最高学府。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毁于乱世,元贞二年(1296年)重修并扩建,初具规模,此后又多次遭毁,几度重修,扩建。至清末庙内建筑计有:大成殿、明伦堂、文昌殿、崇圣祠、棂星门、东庑、西庑、教谕署、戟门、魁星楼、泮池、拱桥等。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副阶周匝,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殿前月台正中设台阶。东、西庑,硬山顶,灰瓦面。1987年梅县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已于2004年拆毁。
· 岭南文化―学宫书院―南宋梅州梅州学宫
南宋梅州梅州学宫位于梅州市凌风西路南门考院前。坐北朝南,始建于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为当时梅州最高学府。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毁于乱世,元贞二年(1296年)重修并扩建,初具规模,此后又多次遭毁,几度重修,扩建。至清末庙内建筑计有:大成殿、明伦堂、文昌殿、崇圣祠、棂星门、东庑、西庑、教谕署、戟门、魁星楼、泮池、拱桥等。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副阶周匝,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殿前月台正中设台阶。东、西庑,硬山顶,灰瓦面。1987年梅县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已于2004年拆毁。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四大贤母”之一——陶母湛氏
陶母湛氏出生于三国时期吴国的新淦县南市村(今江西省新干县金川镇)。湛氏名字无从查考。家境贫寒,父早丧。16岁那年,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嫁给了吴国扬武将军陶丹为妾。陶侃出世后,正当时局混乱,战事不断,随着三国归晋,陶丹的家道也因此而没落。作为吴国的旧臣陶丹也因此没有再出道。为了生计,举家从鄱阳迁往庐江郡浔阳县,不久陶丹便因病去世了。陶丹离开人世后,生活重担全部落在湛氏肩上。失夫之痛与家道的没落,并没有使这位年轻柔弱女子却步。她带着重孝将丈夫的灵柩运回鄱阳老家安葬,然后挑起了培养和教育儿子的重担。她日织麻、夜纺线,换回钱粮供儿子读书。她自己则节衣缩食,常常是一边劳作,一边伴读,一年四季的夜半,都能见到这孤儿寡母的瓦屋透出油灯的光亮。此外,陶母湛氏将劳作后的全部时间用来教育儿子。她认为,孩子的品格是从幼年就开始形成的,课子不严,教子不紧,将会贻误孩子的一生。她教育儿子爱惜光阴,崇尚勤劳。又教诫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