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网为您讲述宁海县西店义门村的邬氏宗祠的历史

2017-03-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688
转发:0
评论:0
族谱网为您讲述宁海县西店义门村的邬氏宗祠的历史,先大夫济民集义以成;恩褒自苛铭金版,惠泽于今衍宝桥。这一副对联刻在宁海县西店

先大夫济民集义以成;恩褒自苛铭金版,惠泽于今衍宝桥。

  这一副对联刻在宁海县西店镇集义村邬氏宗祠的头门石柱上。对联的意思是说,集义村邬氏曾受皇帝恩赐金匾,祖宗功德继续至现在祠堂内的宝桥上。出宁海县城北18公里的西店镇,旧称“西垫”,这里是伸入浙东内陆的象山港的港尾,在这里的甬临公路上可见象山港渔帆点点。在南宋时代(1127~1279年),奉化西邬花明楼邬氏迁入此背山面海的平坡上居住,纵横十里以渔海和缸窑为业,故曾有“十里缸窑邬”之称。南宋咸淳甲戌(1274年),邬氏聚居的紫溪村邬济民首登进士,出资兴建了古驿道上的“集义桥”,桥名取古训“先大夫济民集义以成”之句。此后紫溪村又称“集义村”,至今邬氏聚居的集义村,有300余户,千余人,已传世30多代。集义邬氏后来又有元代余姚州学邬元、明代蓬莱县丞邬定、清代岁贡邬为臣等数十官职。其中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当地灾荒,邬成童捐粮二千石。后又有其子邬宗斌兄弟及侄永正、永端等捐赈。一门三代行义积德,官府奏报,皇帝旌表“义门”、“义民”,赐《旌表义门》金字门额,因此在明代时建义门邬祠,祠堂朝西,面对紫溪西来水。

族谱网为您讲述宁海县西店义门村的邬氏宗祠的历史

  邬氏祠堂建头门,仪门都翘角飞檐,并在祠堂前进中心造了一座集义桥。过桥之后可在精巧的花厅小叙,与花厅一屏之隔,就是精美的古戏台,而朝向象山港的后墙不开门。大堂七开间,与左右厢楼可容数百人,每当过年时节,集义村邬氏男女老幼祭祖看戏,其乐无穷。2003年,邬祠列为宁海县文物保护单位。

  《理发师》曾在这里拍摄

  邬氏宗祠及戏台在清代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和道光十七年(1837年)数次重修,其中前进的南北建有厢楼,中间义门桥和荷池刻有“道光丙申”(1836年)。在祠堂内建池造桥极为罕见。院子中心的水池长14米,宽7米,池中心的石拱桥宽2.5米,高2.5米。池塘内白莲朵朵,幽香阵阵。进了门再过一座桥,无不使人产生对祠堂祖宗的崇仰感。雕刻精丽的硬山式,卷棚顶花厅,虽未经漆饰,古朴素雅,更显文气十足,使人心旷神怡。2006年,著名电影导演陈逸飞曾在祠内拍摄过《理发师》。兴许,陈坤忧郁的眼神,还有曾黎穿着旗袍的婀娜身姿,在这沉淀积厚的祠堂里,更有着异样的华丽和鲜明的对比吧。然而不久一场火灾,古戏台和部分大堂烧成焦炭,2年之后重新修复,头门和仪门也同时恢复百年之前的旧貌,《旌表义门》的金字石匾仍挂在朝西的牌楼式门额上。

族谱网为您讲述宁海县西店义门村的邬氏宗祠的历史

  由村人共同集资重建后的古戏台,按烧毁前的样式和规格精心雕制。戏台的屋顶歇山翘角,檐下角科、平身科、斗拱、牛腿承托,24层层层收缩的同心圆花板,结顶于藻井中心的铜镜。戏台台口高1.5米,宽深各5米,三面围有雕花栏干。戏台左右檐柱雕倒挂狮,台口立一对小狮子。

  由于邬祠内有前后二个明堂,进深达60米,而面宽仅25米,故占地1500余平方米。正对戏台的大堂,梁柱粗大并施雕漆绘,大部分是原有构筑,修换了一部分。正中梁枋间挂有大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理学名宗》金字匾。戏台左右的厢楼各4间,每当做戏时日,戏班子就住在前进的厢楼上,村人则聚集于戏台周围厢楼和大堂内外,义门桥上人流如梭,祠堂沉浸在声情并茂的弹唱欢笑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网为您讲述,义门陈氏族谱释疑
一、关于义门陈建庄时间是731年还是832年?义门陈建庄时间是731年还是832年,究竟哪种说法对?公元731年江州始祖伯宣公隐居庐山圣治峰龙潭窝注司马迁《史记》,后其孙旺832年因官置产居德安太平乡常乐里艾草坪,为义门陈开基祖。全国各地义门陈氏家谱,有的是从伯宣公算起建庄日期,有的是从旺公来义门陈算起,伯宣为江州始祖,旺公为德安义门陈开基祖。以伯宣公来说是731年建庄,以旺公来说应是832年,两种说法应该都对,关键是看你从哪个公算起。从历代大多数义门陈氏族谱记载,伯宣公731年来江州,旺公832年来德安义门陈建庄,有人在网上说到底是731年还是832年建庄,这必须要从时间、地点、人物、空间等各个角度来认定,要懂得历史,不要钻牛角尖。二、关于义门陈合族同居代数究竟是11代、15代还是19代?义门陈开基祖旺公为陈胡满公74代裔孙,从旺公至84代分庄祖延赏公为例,正好是11代。为什么有的族谱说...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宁海县西店镇孙氏宗祠
孙氏祠堂是一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孙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一座座宗祠书写着各个姓氏的历史渊源,让人感受到他们变迁、发展的轨迹。孙氏宗祠位于宁海县西店镇樟树村,为樟树村孙氏所建宗祠故名。据光绪《宁海县志》载,唐广德元章,浙东统兵防御孙功辈“与平袁晁乱,驻兵紫溪洞,寻以疾卒”其子来宁海“奔丧,返径铁场石屏山,爱其地,插樟为识,遂迁居焉,后以樟树名里”。孙氏宗祠为乾隆四十年建。1956年“八一”台灾有毁,2002年重修仪门五凤楼。2003年3月28日将其中戏台藻井列为文保点,2003年被列为3级旅游资源单体。其中戏台的三连贯藻井为省内罕见。2006年5月25日,“宁海县古戏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氏宗祠古戏台为其中之一。
· 邬姓的起源及西坞邬氏的形成
邬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据资料记载,总人口约110万。邬姓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一、出自妘姓,来自黄帝的血脉,黄帝的曾孙是颛顼,颛顼的曾孙是陆终,陆终的第四子妘求言的封地在邬邑(今河南省的鄢陵县),有一部分后世子孙以封邑为姓,遂姓邬。二、出自祁姓,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臧的封地在邬邑(今山西省介休市以邬城店为中心的周边区域),其后世子孙有部分以邑名为姓,遂姓邬,尊邬臧为得姓始祖,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邬氏正宗。三、出自姬姓,春秋时期晋顷公姬弃疾灭了祁氏势力之后,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委派司马弥牟(姓姬,司马是官名)为邬邑大夫,后来,司马弥牟的后裔子孙中有一部分人则以先祖受职之地名为姓氏,称邬氏。西晋永嘉之乱至南北朝,生逢乱世,邬姓南迁者甚众,遍及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尤以江西为主迁地。唐末乱世时,江西有邬成化率族人移居福建宁化石壁乡,经历五代十国后,子孙渐次移居到广东之惠...
· 族谱网为您讲述,江西彭泽冯氏宗祠那些您不知道历史故事
冯氏宗祠,坐落在彭泽县马当镇太阳村陶潭,阳光下的冯氏宗祠显得宁静古朴,象一位久历沧桑的老人静坐在此,惯看春花秋月,闲观云卷云舒。今天它依然是那样坦然,正张开她博大的胸怀迎接我们的到来。冯氏宗祠三进大堂显得不是很大,但祠外的古老的旗夹石,却异常古韵和质朴,引人注目的是大门上四个字“大树流芳”深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似欲向人们讲诉当年的历史……宗祠内是那块青石“门搭头“。据冯氏族人所称:是位大力士,将其扛过来,您看看,近五尺之长,厚达4.到5寸。这么大青石条如何驮得动。就是一块木料也难扛,可见当年这位大力土力大无穷。步入祠堂引人注目的这就是柱墩之上,皆有一块红木塾,据讲:这就是明朝典型的建筑标志,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因为当时安放这样的木块,便不用交税了。老人们讲述了:这里发生的一件真实的故事:“解放前水库上住有一位员外,得过功名,当时村里有人准备挑着银元去彭泽县城交租。员外讲,这么重的挑到县里...
· 族谱网为您讲述中国最牛的姓氏,孔氏
家族,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的基础社会组织。它下可以联系到一个小家庭或是个人,上也可以联系到社会大家族甚至还可以是一个国家。在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历史当中,有些家族历经沧桑,有些甚至还影响了整个时代。而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个家族可以说是我们中国最牛的了,它不仅延续了两千多年的香火,甚至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不少皇帝主动去这个家族的墓地祭拜。相信不少人已经知道这个家族了,对的,它就是被称作“天下第一家”的孔氏家族。说起孔氏家族,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子。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山东曲阜人。当时的年代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连年征战,百姓民不聊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孔子创立了一门学说——儒学,即主张“仁”,若想要天下大治,君主就要像个君主似的,推行以仁治国,这样他的臣民才会变成安守本分的臣民。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开始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然而却没有一个君王相信他的儒家仁义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