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博罗泰美车氏宗祠

2017-03-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51
转发:0
评论:0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博罗泰美车氏宗祠,博罗县泰美镇车村的车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初期,历经460多年风雨仍保存完好,吸引众多

博罗县泰美镇车村的车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初期,历经460多年风雨仍保存完好,吸引众多文物工作者及文人墨客前来探古寻幽。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车氏宗祠就被列为博罗县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车氏宗祠内还藏有明代文物。二进院落 石柱支撑;   据宗祠的管理人员、车村老人车添友介绍,车氏宗祠堂宽20.2米,进深39.1米,面积889平方米。宗祠大门前有一堵高2米多的照壁,大门屋顶为悬山灰瓦顶,两侧屋角稍稍翘起。宗祠的木门刻画了张飞与关羽的大画像,门前的两侧墙壁上还印刻了牡丹、青松、山河等图案的壁画,壁画的颜色、条纹依旧清晰可见。大门两侧各挂着一个粉红色的大牌匾,门口对联上写着“脉接罗山瑞气,祠迎榜岭春风”。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博罗泰美车氏宗祠

    车氏宗祠属二进院落,院基渐次升高。走进祠堂,记者看到,16根14米高的石柱支撑起祠堂的整体框架,四周青砖墙到顶,天井边的围栏石雕造型别致。大门过后便是第一个天井了,由天井到过殿,有五级台阶。过殿后面又是一个天井,不过面积稍小。

    最后一进为正殿,殿内的柱子为红石八角方柱,鼓盘式柱础。正殿安放着车氏祖宗的神位,神位案台下面有一块案板。案板前置有一只铁香炉,炉高80厘米,口径56厘米,香炉呈石榴状。炉座为红石雕成,呈正方形,四面均刻狮子等图案。车添友告诉记者,这是明代时留下的。神台正中上端悬挂着“奉天敕命”木牌匾,两边还刻有对联:“祖德有余光百世,宗功长庆欲千秋。”记者还留意到,车氏宗祠墙壁一白色碑石记载称,车氏祖先于西汉末年入粤。近年来,市、县一些文物专家对此进行了考证,认为若考证属实,记载可使中原人第一次南迁入粤时间比现有记载上溯300年左右。
■现 状、成为老人活动中心;    车氏宗祠虽然年代久远,但从外面看去,不会想到它的久远历史。原来经过几次修葺,宗祠的外墙及正殿的内墙已用水泥沙土粉刷一新,祠堂内的木楞、木梁都用红漆重新粉刷过。虽然经过修葺,但车氏宗祠的墙、柱和祠堂里的石雕、壁画、碑文、神龛、香炉等仍为初建时的原物。

    据悉,以前,祠堂内有各类牌匾共30多块,其中,有嘉靖年间的状元林大钦亲笔题写的“如在堂”,也有本宗族名人题写的“家庙”等。“以前的牌匾的背景是天蓝色的,字是金黄色的,有点皇宫牌匾的气派。”记者在车氏宗祠内看到,现在所有牌匾都是清一色的红色背景,黄色字样。

    车添友说,如今的车氏宗祠成为了车村老人的活动中心。每天午后,车村的老人们就会在这里欢聚,打打牌、喝喝茶、唠唠家常。农闲时,就连中年人也会聚在这里聊天。每年的清明是车氏宗祠最热闹的时候,那时,村里人都要在此祭拜祖先,每家每户都不会缺席,就连在外打工的人也会请假回来。几年前,该村还在宗祠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活动,纪念祖先车邦佑诞辰500周年。同时,车村人家娶媳妇时,都会在祠堂祭拜一番,向先人报喜,并祈福。
历 史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车氏宗祠为何人所建?在祠堂内的墙壁上,记者看到了车村族人用毛笔书写的关于车氏宗祠的介绍:车氏宗祠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二年(1379),当时只有上下两栋。明嘉靖二十年(1541)时任浙江道监察御史的十三世孙车邦佑在宗祠上下两栋中间,建造中间栋,使得上中下三栋成一体,并题写“家庙”牌匾。上下栋的石柱采用红石柱来彰显先祖的荣辉;中间栋石柱使用白麻石柱,以表示车邦佑自身的清廉。

    关于车邦佑的身世,车村老人介绍道:车邦佑生于明正德二年(1507),他的祖父车广运曾任广西横州知州,父亲车霆曾任福建布政司都事。虽然出身显赫,但他并不是纨绔子弟。车邦佑自幼勤奋好学,饱读四书五经,立下远大志向,25岁中举,29岁进士及第,并从此踏上仕途。初授山东行人司行人,陟浙江道监察御史,迁湖广道监察御史,升北京巡城都御史(正二品),奉敕册封崇王。车邦佑为官正直清廉。据《博罗县志》记载,车邦佑“巡南城,督京辅屯政,风纪振肃”。当时武定侯郭勋恃宠骄横、结党营私,朝中多人弹劾未果。但车邦佑不畏强权,详细调查 “京城内外诸勋戚店舍”,“详列以闻,勋始得罪”。车邦佑因此深受皇帝赏识,曾经奉旨出巡,游遍全国10多个省份,仍不忘家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泰美车村:车氏宗祠探秘
据史载,车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初期,是出生于该村的明朝中期御史车邦佑所建造,1985年被列为博罗县文物保护单位,而车邦佑的故事被车氏后人所铭记和传颂。走进车村这个古朴的小村子,一路上是成片的芭蕉树和碧绿的稻田,看着眼前沉甸甸、绿油油的庄稼,都是车村人辛勤和汗水的结晶。来到了村子的中部,眼前的这间古色古香,朱门红柱的就是车氏宗祠。车氏宗祠建造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当属博罗历史最悠久的民间宗祠之一,虽然经历了五百多年的风雨侵蚀,但在车氏后人的精心打理和保护下,祠堂仍是保存得比较完好。车村老人车光佑是宗祠的管理员,他介绍说,宗祠是由出生于车村的明朝中期御史车邦佑所建造,而车邦佑是25岁中举,29岁进士及第,并从此踏上仕途。祠堂宽敞明亮,洁净整齐,厅门有一楹联:宋代才开基/豸史流徽/忠孝传家绵世泽,汉朝始授姓/囊萤照读/诗书继世振家声。车光佑说,这副对联是车氏族人为了教育后人而作。正厅...
· 博罗泰美车氏宗祠
博罗县泰美镇车村的车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初期,历经460多年风雨仍保存完好,吸引众多文物工作者及文人墨客前来探古寻幽。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车氏宗祠就被列为博罗县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车氏宗祠内还藏有明代文物。结构二进院落石柱支撑据宗祠的管理人员、车村老人车添友介绍,车氏宗祠堂宽20.2米,进深39.1米,面积889平方米。宗祠大门前有一堵高2米多的照壁,大门屋顶为悬山灰瓦顶,两侧屋角稍稍翘起。宗祠的木门刻画了张飞与关羽的大画像,门前的两侧墙壁上还印刻了牡丹、青松、山河等图案的壁画,壁画的颜色、条纹依旧清晰可见。大门两侧各挂着一个粉红色的大牌匾,门口对联上写着“脉接罗山瑞气,祠迎榜岭春风”。车氏宗祠属二进院落,院基渐次升高。走进祠堂,记者看到,16根14米高的石柱支撑起祠堂的整体框架,四周青砖墙到顶,天井边的围栏石雕造型别致。大门过后便是第一个天井了,由天井到过殿,有五级台阶。过殿后面又是一个...
· 广州荔湾郭氏大宗祠是一座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老祠堂
东漖街东漖郭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1577年)第一次重修。清康熙、乾隆、宣统年间又重修。1993年再由海外港澳乡亲捐资重修。祠堂座北向南,歇山顶,面前是东漖河。门口一对石狮子。深三进,通进深51.5米,大门上木刻着“郭氏大宗祠”。第二进,正中悬挂着“世德堂”木匾,摆放着供桌供奉福、禄、寿三星。第三进,正中悬挂“奉先思考”、“崇德务本”木匾,正中供放祭桌,供奉祖先牌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郭氏第十七代孙郭泽乾在该祠创办“东漖郭氏学堂”,校名后来改过多次,直至1988年,在该祠堂的东面由旅港乡亲捐建“东漖侨联小学”,才把该祠内的课室搬到新校舍。现为“海外郭氏宗亲联谊会”和“东漖老人文娱康乐中心”。从荔湾区东漖南路一个不起眼的巷口往内走约200米,就能看见“东漖侨联会”的牌坊,这里是东漖郭氏大宗祠的扎根之处。悠久的岁月并未让这座宗族祠堂建筑蒙上清冷的气息,祠堂内族人忙碌的身影提示着...
· 车陂沙美梁宗祠
车陂梁氏有二,其一梁氏祖先祖籍中原,名桂芳,字合璧、号雪松。后迁广东南雄。又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梁雪松再携家人由南雄迁居车陂。传至明朝嘉靖年间,五世祖伯和公学识渊博,却淡泊名利,隐居于乡中执教,后朝廷有令,拆除庙宇,伯和公为保上堂庙宇,求题自考,以作文章展示。朝廷学院大人顿生怜才之心,既于免拆,庙宇得以保全。伯和公也因为其智慧才华保全堂庙,被村民立以恩主排位。自伯和公之后,子孙昌盛至今23代。梁氏宗祠,位于车陂沙美启明大街58号,建于明朝中期。祠堂两廊三厅两天井,广场竖有旗杆夹。祠堂经历过三次重修(建):第一次在清乾隆年间重建。第二次在光绪年间重修。1949年后无偿提供给国家作粮食仓库。1958年曾为公社造纸厂。60年代后为生产队办公地方。第三次重修于2001年,重修后,成为该族老人的活动中心。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车陂梁氏族人都会在梁氏宗祠举办有着500年历史、广东独一无二...
· 李坑白氏宗祠:有着一千五百年历史
白氏宗祠是白氏重要的文化古迹,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和平县浰源镇黄田村李坑,至今完好地保留着一座白氏宗祠。有着一千五百年历史的“白氏宗祠”白氏宗祠建于明正统7年(公元1442年)。其后分别于康熙五年(1666年)、乾隆十四年(1749年)、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宗祠为砖木结构,坐西北朝东南,以中轴线为主体,为三进深建筑结构,中有天井及两廊。李坑“白氏宗祠历史悠久,历史面貌保存完好为缅怀始祖功德,浰源白氏后人以道崇公名义建祠于李坑(今浰源镇黄田村李坑),曰“崇公祠”(亦曰“白氏宗祠”)。据1666年初修的《白氏族谱》中《李坑祠堂记》记载,白氏李坑宗祠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距今历世二十余代,达560余年。目前,李坑“白氏宗祠”是浰源镇内年代最久远,历史面貌保存最完好的文化古迹。占地面积广阔,是一处风水宝地“白氏宗祠”有一千一百多平方米的占地面积,乾山巽向,座靠尖峰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