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重修祠堂可不是简单的建房子要考虑它的文化价值

2017-03-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74
转发:0
评论:0
重修祠堂可不是简单的建房子要考虑它的文化价值,对于仅仅作了一个建筑就对整个此类型的建筑作设计总结是不合适的。然而如果将祠堂设计

对于仅仅作了一个建筑就对整个此类型的建筑作设计总结是不合适的。然而如果将祠堂设计放到整个社会背景下去研究,会发现很多值得思考的现象。只是在有机会经历这样的设计历程后,对于祠堂这样类型的建筑设计还是有些个人思考体验的。
单个的祠堂设计对设计师而言并不是太难,相对而言只是一个房子而已。但是祠堂这样的建筑对于一个有责任感的设计师而言,就不单单是一个房子这么简单了。祠堂对于修建方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的。祠堂是传承中国最本源的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新时期完全可以担当农村文化重构的重要基地。因此,现代祠堂的设计就是一个系统工程。

重修祠堂可不是简单的建房子要考虑它的文化价值
现代祠堂的兴建表面上是宗族观念的延续,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结构的变迁,其实质已经是一种发自民间内心对于传统文化回归和提升的需求。这样的需求不应该被简单的压制。但如果任其自然生长,还是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的,比如前文所述目前民间祠堂的种种弊端。这就需要跟多的专业人员参与作正确的支持和引导。社会应当象关注新农村建设一样关心新农村的祠堂修建。
民间祠堂修建,还强烈表现出对新民俗研究的迫切性。比如其对与农村殡葬制度的变革就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此次祠堂的设计,修建方提出灵堂的设立就是很有远见的。其实,民间已经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了。这种与民俗结合建筑形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最后,现代中国的建筑思考方式基本是西方模式的。也就是说,目前的设计领域,建筑类型除了复古建筑仿古建筑等之外,很少有中国式的建筑模式。而祠堂建筑却不一样,其是生长在中国文化氛围下的建筑类型。如果有专业力量投入到祠堂设计的研究实践中来,那么国内设计师完全可以创造出堪比国外教堂类型的一种全新的祠堂类建筑,而且是地道的本土建筑类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修祠堂的最高水准,价值过亿的金丝楠木是何来头?
在电视剧《新乌龙山剿匪记》里,反派陈子贤有一句台词,打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去跑路,只是可惜了我家祠堂门前的那几根金丝楠木柱子,带不走了。看到这里,很多人会很奇怪,因为要跑路的话,肯定是带上金银细软,为何陈子贤反而念念不忘的是金丝楠木柱子?因为金丝楠木太珍贵了!在现在,一根能做建筑材料的金丝楠木木材,其价值是几千万,甚至过亿。而且有价无市,金丝楠木现在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不得随意买卖,否则就要判3到7年。而且现在野外普通的能够做柱子的金丝楠木几乎是绝迹了,而一些人的老建筑祠堂,却有宋朝,明清流传下的老建筑,还有一定的可能性用的是金丝楠木,金丝楠木跟普通的树不一样,千年不朽。虫不蛀,不开裂。祠堂是一个家族的家庙,是祖宗灵魂寄托的地方,而很多人的家谱,族谱也存放在祠堂里,所以在古代,很多官宦之家,巨贾富商,会在修建祠堂时用上金丝楠木。由于金丝楠木出自四川,贵州等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所以又...
· 祠堂风水有讲究,修建祠堂要怎么选址?
祠堂是一个家族的根基所在,祠堂是家族举办一切大事的场所,它不仅见证了家族历代的绵延发展,更是在历史中不断沉淀,成为家族成员的固定支柱。祠堂中的一花一草,一梁一瓦都是家族的象征。无论古今,我们都是非常注重风水的,特别是在建筑选址等重要方面。因此,家族祠堂的选址往往比较慎重。而且不光是选址,祠堂布局等方面都要特别注意。小谱为你带来祠堂选址的详细规范。图源网络祠堂选址祠堂一般讲究的是占龙脉,背山面水,明堂宽大,左右互衬,四势匀和。祠堂的选址总结来讲主要注重三个方面。第一,祠堂方位坐北朝南,或者是坐西朝东。这个方位是大多数情况下的常态,当然也有一些祠堂的朝向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定夺。图源网络第二,祠堂还讲究“遇水则发”,寓意着子孙满堂,财运连连,背靠为实,水抱宗门。第三,祠堂中供奉的都是已经逝世的祖先,安静很重要。所以祠堂要尽量避免喧闹的场所,比如商场、学校、闹市等等。祠堂讲究的是山明水秀,地灵人杰...
· 中国古代的祠堂建筑文化
祠堂是汉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宗祠祭典代表着汉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地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汉族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一、古建筑祠堂的文化意蕴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1.家族里各房子孙有办婚、丧、寿、礼等事,族亲...
· 古建材料砖瓦的价值
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那些古建筑是用古建材料砖瓦对砌而成的,因此整个建筑凸显出不同的气势和给大众一种很沉稳、大气的感觉。相比于现代的建筑都是用那些水泥和瓷砖给铺好了,大众对那些古建砖瓦厂都体现出一种挚爱之情,因为用于古建筑的砖瓦结构趋向于完美和看上去光滑详尽,是一种很理想和合大众心意的路面装饰材料和许多专业设计师都很提倡使用它。呈现青灰色的古建砖瓦可以令到整个古建筑物的价值更上一层楼,更多是因为这种砖瓦的价值比通俗砖瓦的价值还要高,因此整体价值都有了质的提高。
· 在没有混泥土的古代是如何建房子的?
中国的古建筑在建筑史上是辉煌的一笔。古人取材于身边的物品,将土、木完美融合,使建筑有了自己的灵魂。远至旧石器时代,人们还未掌握建筑的技艺,最有效的建造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就是寻找一处山洞。如北京猿人,他们便是群居在山洞中。至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地取材,逐步搭建起自己的房屋。河姆渡遗址有大量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在这里还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榫卯”结构。《通志·三皇纪》记载:“厥初,先民穴居野处,圣人教之结巢,以避虫豸之害,而食草木之实,故号'有巢氏',亦曰'大巢氏'。”有巢氏教人在树上搭建房屋,干栏式建筑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南方地区为去湿气、避蚊虫采用的是干阑式建筑,而北方多是穴居式建筑。穴居式建筑使用的主要材料则是黄土,有的直接在断崖处挖洞,类似于现在的窑洞。有的则是在平地向下挖出有一定面积的穴,有深穴,有半地穴,再用黄土笼盖住巢穴,这样就形成的简易的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