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宗祠永泰县大洋镇鄢氏宗祠
麟阳村位于福建省永泰县大洋镇,虽名不见经传,但人文景观十分丰富。“麟阳塔”位于村口,坐东朝西,面积约1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6平方米,为5层木结构,六角形,塔高27米,周长42米,边长7米。此塔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建,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从“麟阳塔”到“五显宫”和“鄢氏宗祠”呈直线,为人们访古探胜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也是个很值得一看的旅游景点。
600年前,始祖鄢识原籍江西抚州,明洪武年间中举,曾任过四川荣县知县、浙江金华府知府,后被谪福建南平,动身前病逝。其妻杜氏携法真、舍孙、法春三子来闽,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至永泰麟阳,自此久居于此。至今已传25世,4000多户,近两万人。“鄢氏宗祠”的创始人是十六世祖鄢耀枢,他是清末举人,博古通今,为厦门大学汉文教授。此宗祠为土木结构,具有明代建筑风格,占地2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祠堂屋顶翘脊,回廊环通,上落正厅左右各有官房,半井大厅,大厅廊院上有几十面“进士”、“文魁”等牌匾,祠内有楹联12副,其大门柱联句是:“麟峰毓秀绵旧德;卞水储英继流光。”为清代名臣陈若霖所撰。下落天井大埕建有东西厢房,祠前还有祠埕和门楼,宗祠结构完整,造型壮观。辛亥革命后曾在鄢氏宗祠率先创立全县首所小学。1999年被收入《福州市十邑名祠大观》。最近族人又集资修缮,使之面貌一新。
鄢氏先人又为后代留下两座珍贵的明代建筑物“五显宫”和“麟阳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景观。“五显宫”位于麟阳村中部,坐东朝西,土木结构,面积17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有530年的历史。五显宫保护完好,宫内有大殿、戏台、边厅等,造型美观,还有各种雕刻精美的图案,栩栩如生,现该宫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麟阳村的鄢氏名人辈出。六世祖鄢东桥,豪爽大方,急公好义,当倭寇侵犯永泰时,他发散家财,招募兵勇600人,自请抗敌,直捣贼巢,不幸在奋勇追杀倭寇时遭偷袭牺牲。万历年间知县徐嘉言赞叹其壮烈,将鄢东桥的灵位供奉在忠义祠,供县民祭祀。七世祖鄢茂材,任浙江永嘉县丞、江西兴国州通判,他居官善政,且博学多才,书法和诗文的造诣很深,传世的诗集有《海内纪游草》、《墨妙纂》等。九世祖鄢廷诲,钦赐进士,授河南登封知县,舍命保民,吏民为之立祠庙祭。十五世祖鄢调元,任泰宁县教谕,因功绩卓著,被嘉庆帝敕封六品官 。
鄢氏历代祖宗重视教育,人才辈出。仅永泰县大洋镇鄢氏人口而言(仅占麟阳鄢氏总人口的43%),据统计,仅明清时期就有:进士3人,大挑一等(相当于进士)1人,举人10人,武举2人,恩举1人,大夫1人,太学士47人,五品御1人,六品官2人,亚开1人,同知州 1人,国生18人,兵科给事中1人,户部司务1人,知府1人,知县5人,县丞1人,州通判1人,县主薄官1人,武检2人,登士郎4人,贡生27人,武生39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