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宗祠永泰县大洋镇鄢氏宗祠

2017-03-1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02
转发:0
评论:0
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宗祠永泰县大洋镇鄢氏宗祠,麟阳村位于福建省永泰县大洋镇,虽名不见经传,但人文景观十分丰富。“麟阳塔”位于村

麟阳村位于福建省永泰县大洋镇,虽名不见经传,但人文景观十分丰富。“麟阳塔”位于村口,坐东朝西,面积约1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6平方米,为5层木结构,六角形,塔高27米,周长42米,边长7米。此塔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建,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从“麟阳塔”到“五显宫”和“鄢氏宗祠”呈直线,为人们访古探胜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也是个很值得一看的旅游景点。

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宗祠永泰县大洋镇鄢氏宗祠

600年前,始祖鄢识原籍江西抚州,明洪武年间中举,曾任过四川荣县知县、浙江金华府知府,后被谪福建南平,动身前病逝。其妻杜氏携法真、舍孙、法春三子来闽,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至永泰麟阳,自此久居于此。至今已传25世,4000多户,近两万人。“鄢氏宗祠”的创始人是十六世祖鄢耀枢,他是清末举人,博古通今,为厦门大学汉文教授。此宗祠为土木结构,具有明代建筑风格,占地2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祠堂屋顶翘脊,回廊环通,上落正厅左右各有官房,半井大厅,大厅廊院上有几十面“进士”、“文魁”等牌匾,祠内有楹联12副,其大门柱联句是:“麟峰毓秀绵旧德;卞水储英继流光。”为清代名臣陈若霖所撰。下落天井大埕建有东西厢房,祠前还有祠埕和门楼,宗祠结构完整,造型壮观。辛亥革命后曾在鄢氏宗祠率先创立全县首所小学。1999年被收入《福州市十邑名祠大观》。最近族人又集资修缮,使之面貌一新。

鄢氏先人又为后代留下两座珍贵的明代建筑物“五显宫”和“麟阳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景观。“五显宫”位于麟阳村中部,坐东朝西,土木结构,面积17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有530年的历史。五显宫保护完好,宫内有大殿、戏台、边厅等,造型美观,还有各种雕刻精美的图案,栩栩如生,现该宫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麟阳村的鄢氏名人辈出。六世祖鄢东桥,豪爽大方,急公好义,当倭寇侵犯永泰时,他发散家财,招募兵勇600人,自请抗敌,直捣贼巢,不幸在奋勇追杀倭寇时遭偷袭牺牲。万历年间知县徐嘉言赞叹其壮烈,将鄢东桥的灵位供奉在忠义祠,供县民祭祀。七世祖鄢茂材,任浙江永嘉县丞、江西兴国州通判,他居官善政,且博学多才,书法和诗文的造诣很深,传世的诗集有《海内纪游草》、《墨妙纂》等。九世祖鄢廷诲,钦赐进士,授河南登封知县,舍命保民,吏民为之立祠庙祭。十五世祖鄢调元,任泰宁县教谕,因功绩卓著,被嘉庆帝敕封六品官 。

鄢氏历代祖宗重视教育,人才辈出。仅永泰县大洋镇鄢氏人口而言(仅占麟阳鄢氏总人口的43%),据统计,仅明清时期就有:进士3人,大挑一等(相当于进士)1人,举人10人,武举2人,恩举1人,大夫1人,太学士47人,五品御1人,六品官2人,亚开1人,同知州 1人,国生18人,兵科给事中1人,户部司务1人,知府1人,知县5人,县丞1人,州通判1人,县主薄官1人,武检2人,登士郎4人,贡生27人,武生39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鄢氏名村落—福建永泰县大洋镇麟阳村
麟阳村位于福建省永泰县大洋镇,虽名不见经传,但人文景观十分丰富。“麟阳塔”位于村口,坐东朝西,面积约1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6平方米,为5层木结构,六角形,塔高27米,周长42米,边长7米。此塔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建,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从“麟阳塔”到“五显宫”和“鄢氏宗祠”呈直线,为人们访古探胜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也是个很值得一看的旅游景点。600年前,始祖鄢识原籍江西抚州,明洪武年间中举,曾任过四川荣县知县、浙江金华府知府,后被谪福建南平,动身前病逝。其妻杜氏携法真、舍孙、法春三子来闽,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至永泰麟阳,自此久居于此。至今已传25世,4000多户,近两万人。“鄢氏宗祠”的创始人是十六世祖鄢耀枢,他是清末举人,博古通今,为厦门大学汉文教授。此宗祠为土木结构,具有明代建筑风格,占地2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祠堂屋顶翘脊,回廊环通,上落正...
· 黄墟镇的殷氏宗祠
江苏省镇江市古镇黄墟镇的殷氏宗祠的规模很大,设计水平和建筑质量都非常高,这样的祠堂是非常少见的。这不是因为我是殷家的子孙,对它情有独钟,我去过蒋介石老家浙江奉化溪口的蒋氏祠堂,其规模和质量也都不错,但有一部分是蒋介石后加上去的,整体感上就差了。宗祠是九间三进的格局。第一进九间房屋的后面是窄长的天井,然后是一道很高的围墙,墙上有三个二道门,分别对着第二进三个厅的正中间。进了二道门以后的空地,不能再称它为天井了,因为那是面积很大的院子。第二进中间是大厅,两侧是东厅和西厅。第三进的天井和第一进的不同,它以围墙分隔成三个小天井。第三进中间的正厅就是安放祖宗牌位的地方。西侧是孝子楼,东侧的楼房有的资料称之为读书楼,但黄墟人习惯称它为新孝子楼。黄墟殷氏宗祠的建筑值得我们自傲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以地坪高度不同来显示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宗祠是建筑在一个平地上的,但第二进的大厅及其前面青石平台就比其他地方...
· 占地一千五百多平米的大洋镇高盖山景区蔡氏宗祠
蔡氏宗祠位于大洋镇高盖山景区之麓,系蔡宗宁于明成化年间在塘池洋结庐始建,土木四扇三间,因年久失修,仅存遗址。后族人复而扩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经五次整修,改正座土木结构为砖木结构。变下座及左右两边楼房为混凝土结构,占地1548平方米,建筑面积1555平方米,既古色古香,又融有新时代建筑风格。祠正面瓷砖墙面,高11.5米,宽38.4米。琉璃屋脊,翘角檐口,中饰双龙抢珠,二龙回应。檐下绘雕双凤朝牡丹,松鹤鹿竹,荷梅兰桂等四季花鸟。正门上镶“济阳”,“蔡氏宗祠”匾额,左右石刻“派衍济阳兴骏业,支今永邑展宏图”楹联,门口一对威武壮观的石狮来自中国石雕城,高2.21米,重七吨多。左右仪门上书“入孝”、“出悌”。祠宇正厅设有公婆龛,为塘池始祖蔡玉泗及其后裔子孙安灵之所。龛前上悬“忠惠传芳”匾,左右屏联为“座倚塘池骏马奔腾高盖祥光催壮志,面朝笔架雄狮飞舞东壶瑞气酿豪情”。四周为催人奋进的祠联和“文魁”...
· 更合镇阮氏宗祠
在更合镇蛇塘村,一座古朴的祠堂巍然伫立于村屋之中,厚重、深邃,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在静静地向来人讲述这里悠久的红色历史。位于更合镇良村村委会蛇塘村村中心的阮氏大宗祠阮氏大宗祠座西北向东南,是一座砖木结构三进祠堂,总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呈中轴对称,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青砖墙、花岗岩石的墙脚、两廊灰塑花鸟瑞兽风雨檐墙保存完好,镬耳封火山墙,内、外墙楣有壁画,是典型的岭南古建筑风格。走进祠堂内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天井,天井内的石板缝隙已长满细细的杂草,四方的石柱也任岁月撕开了裂纹,低头细看,甚至还能看到部分彩绘的残片掉落在地。祠堂虽不语,但是内里的一切,却似乎在静静诉说这里曾经激荡过的岁月。阮氏大宗祠内部
· 古林镇闻氏宗祠
古林镇闻氏宗祠地处古林镇西部,坐北朝南,北临段梅公路,南毗三潭河,东依农田,西边民居环绕。该祠分男女两祠,前后两进,左右两厢。西北角为女祠,硬山造;男祠青砖山墙三马头,男祠门厅面阔7间,明、次间各设双扇大门:门外设廊轩为卷蓬廊,廊前设栅栏门,月梁、雀替雕有戏剧人物、仙桃、草龙、凤凰等吉祥图案,雀替雕刻带有西洋纹饰,具有西洋风格;门内另设坡顶,结构特殊,明、次间为台梁式,上设蝴蝶梁,门厅正栋梁实为门内第二柱,因明、次间与耳室做法不同,造成正栋梁似第三柱的错觉。耳室进深2间,穿斗式结构。厢楼面阔3间,木梯置于南侧墙下,楼上明间台梁式,两侧穿斗式。前设双排护栏,内为板壁,外为胡琴档,上置象头纹、雀替卷草纹。楼下3柱落地,墙下为4柱,厢前设廊,廊与室间设胡琴档护栏。廊北墙下有碑记各一块,厢楼与门厅转角间设花蓝柱头。大殿面阔5间,实际阔度与门厅相同,进深3间1廊,大墙下设神位牌一排,牌位前设廊。明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