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为何当今中国祠堂兴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017-03-1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872
转发:0
评论:0
为何当今中国祠堂兴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经济发展——兴建祠堂的经济原因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实行了

(1)经济发展——兴建祠堂的经济原因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经济收入地增长了。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不少打工农民赚到了大钱。党和政府又重视“三农”问题,在农村实行“免征农业税”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惠农政策,我国农业和农村有了巨大的发展,农民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农民有了钱,就为祠堂的兴建提供了资金来源。

为何当今中国祠堂兴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草根意识——兴建祠堂的文化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开放的文化指导方针,使得人们的儒家思想观念回潮,从而激发了人们心灵深处的家族观念。中国农村宗族文化在当代虽有演变、转型甚至消亡,但是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根深蒂固。它都会有一个不变的内核——对血缘原则和“报本敬宗”理念的坚持。“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的思想在农村流行。催生了农村宗族文化的复兴与转型。祠堂作为农村宗族文化的“载体”和本村(或者本堂)的“心理场域”,在农村有着重要的地位。
(3)文化资本——兴建祠堂的突出角色
田北村三座祠堂的兴建,充分体现了文化资本的力量。主张祠堂的兴建,有三类人在起核心作用:一类是村干部、一类是富裕人、一类是退休干部和教师。这三类人是祠堂修建理事组成人员,在修建祠堂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4)心理场域——兴建祠堂的心理动态
村落中的祠堂就是一个具有“正价”的点场。村落的整个心理场都是以宗祠为中心层层扩展的,这种具有“正价”的引力场不仅使宗祠成为村民日常活动的中心,如各种祭祀、议事、喜庆等村中大事均在祠堂里进行,而且使宗祠成为村民心目中的精神文化中心。田北村村落组织按血缘关系以祭祖尊先的场所——宗祠堂(敦本堂)为中心进行布局,全村按血缘关系派生出三个支系,各支系都有一定的空间且有各自的支祠堂——叙伦堂、奎观堂、菊记堂。
(5)政治真空——兴建祠堂的政治氛围
我国在农村实行“村民委员会”建制,这以群众自治性组织的设立,实行村民自治,农民在各个方面有自主权。当地政府对农村修建祠堂的做法“不闻不问”,这为祠堂的兴建和宗族文化的复兴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真空。另外,国家对乡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为祠堂的兴建提供了契机。田北村三座祠堂的兴建也有这样的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何说中华王姓大非他姓所能及也原因有以下几点
他姓名人解缙为何这样说王氏皆王者之后,子孙繁庶,功名富贵,忠孝文武,相臣将臣,照映册书,星辉月华,大非他姓所能及也。这是明洪武二十七(1394)年进士、翰林院学士兼修国史主簿解缙为“庐陵王”后裔王氏族谱撰写的序言首语,也是对吾中华王氏家族的精彩点评和褒奖。何也?笔者摆五大原由如下:其一,吾族是帝王太子晋之后裔,嗣孙繁昌,裔播天下,是中华民族和全球姓氏第一大姓,人口近一亿,大非他姓所能及也。其二,忠孝文武,照映册书,吾王氏家族贤才辈出,代有名人,诸如西汉新朝皇帝王莽(公元9—23年),虽治国无方,但他是王氏坐上龙椅的唯一一人;北宋著名宰相王旦、王安石是雄才大略、运筹帷幄之名臣;秦代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代,亦帅亦将,是秦始皇及秦二世统一天下的大功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与王献之,荣膺中华书法第一人和第二人;“初唐四杰”之首的文学家王勃,作南昌《腾王阁序》后,名噪四海;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
· 秦国的军队战斗力为何如此强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秦国军队战斗力为何如此强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战国时期,七雄之中,每个诸侯国的军队都在历史的舞台上有着自己的辉煌历史,而且每个军队都有自己比较鲜明的特色,也有的军队有自己的特定称谓,比如魏国有一支军队在吴起的带领与磨练下被称为魏武卒,齐国精锐被称之为齐技击士,秦国有秦锐士,赵国有赵边骑。在这些精锐军队中,秦锐士又组成了被称之为虎狼之师的秦国军队,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战国后期,横扫六国,少有敌手,而秦国能够形成这样强大战斗力的虎狼之师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秦国军队首要原因是地理位置,秦国在建国之前没有自己的地盘,平王东迁之后才被允诺将已经在犬戎手里的原周王室地盘给秦国,所以秦国的建国地盘就是打出来的,从戎狄部落手里生生抢夺而来。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秦国一直不停的和周边的戎狄部落进行斗争,渐渐形成了秦国人坚韧、...
· 兴建祠堂,修族谱,是中华民族血液里的精神
1.价值宣言,形式上的光宗耀祖改革开放30多年后,解决了温饱,小康问题之后。农村人也有了更多精力、金钱来考虑精神世界的满足。人是价值的存在。修祠堂、拜家谱,就是精神世界价值感的时空满足:修祠堂,空间上展现了这种生命存在价值感;拜家谱,时间上展现了家族不断代,流转接续,兴旺发达。无论是修祠堂好,拜家谱也好,本质上是情感上链接与祖先的通道,展现成功的精神价值。修祠堂、家谱,一般多由家族中有威望,事业成功的人担任牵头人,经费自愿认捐。不成文的规定是多捐者总能在形式上留下浓重一笔,或在祠堂牌匾上留名,或在家谱上留下重要位置。这何尝不是一种荣耀。2.祖先崇拜,民间信仰空间寄托中国的历史是官方的历史,有家庙、天坛、孔庙、尚书庙等纪念活动场地;有史官记述历史等。历史以来是不允许民间公开建庙修家谱的。但一直以来,民间对官方的模仿体验一直就存在。修家谱、建祠堂就是对官方信仰的民间模仿。学术上称呼民间信仰为中...
· 在北方,为何很少看到有祠堂?
去过南方的朋友都知道,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都有祠堂,甚至小小的一个村落有十几座祠堂,每逢过年或是其他传统节日,祠堂里都热闹异常。祠堂是一个家族的祭祀之所,因此有祠堂的村子,往往是单一姓氏。一个村就是一家人,这在南方地区非常普遍。视线回到北方,祠堂的身影近乎绝迹,甚至一些80和90后,都不知道祠堂为何物。甚至年龄在六七十岁的老人对祠堂的印象都很淡薄。同时与之相伴的另一种情况是,北方很少有单一姓氏的村庄,绝大多数村子都是多个姓氏。同样都是汉族,同样都讲求认祖归宗,为何北方偏偏就没有祠堂呢?就以华北平原来看,这一区域的乡村之所以没有祠堂,跟历史上的“黄河漂天”有很大关联。所谓“黄河漂天”,是笔者家乡地区,对过去黄河决口一种通俗叫法。此处距离黄河的直线距离只有两百多里,所以也处在被黄河淹没的风险区。不过幸好地处黄河西北方,太行山余脉下,地势较高,因此历代黄河决口,都没有被淹没。但老一辈人也曾提及,...
· 当今中国姚姓人口与分布
根据2007年公安部最新统计显示,姚姓人口大约420万,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五十一位,占全国总人口的0.35%。先秦时期,姚姓主要活动在河南、山东地区。秦汉两晋时,姚姓播迁四方,尤其是西北羌族姚姓的兴起和进入中原,大大增加了姚姓人群的数量,同时甘肃洮水地区的姚姓南下四川和西南地区。唐朝两次南下移民东南,姚姓随之进入福建和广东。明初姚姓进入台湾。宋朝时期,姚姓大约有32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1%,排第56位,主要集中于河北浙江陕西江苏四省,形成了河北、江浙、陕西三大聚集中心。明朝时期,姚姓大约有55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59,排第33位,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占姚姓总人口的45%,其中浙江约占32%,为姚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西、安徽、山西四省。宋元明期间600余年,姚姓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姚姓人口的重心由北向东南迁移,浙苏赣皖是姚姓的密集区。自宋朝至今1000年,姚姓人口的增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