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之所以流传数千年仍然兴盛不衰是有道理的

2017-03-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4
转发:0
评论:0
族谱之所以流传数千年仍然兴盛不衰是有道理的,“我来自哪里?我的祖先是谁?”作为一个中国人,一生中总会有无数次的自问,然而却难

“我来自哪里?我的祖先是谁?”作为人,一生中总会有无数次的自问,然而却难以找到答案。这时,家谱、族谱就成了回答这个问题的主要载体,这份载体是普通人自己的历史,它不仅存在浓厚的血脉,更是众多人对记忆、文化、传统的传承。在家谱里,许多普通人可以找到“我从哪里来”的答案。

族谱之所以流传数千年仍然兴盛不衰是有道理的

族谱的流传

在存世的中国家谱中,一共有608个姓氏,其中,有单姓552个、复姓56个。宋代编纂的《百家姓》中,一共收录了440个姓氏。在《百家姓》中,有65个姓氏家谱没能流传下来,其姓氏包括滑、曲、邰、鄂、咸、阴、能、家、羿、汲、松、秋、牧、宿、怀、双、通、充、满、步、空、鞠、东、沃、空、桓、公孙、太叔、长孙、慕容、东方、公羊、淳于、单于等。

陈氏宗谱
在存世家谱的608个姓氏中,陈姓家谱占有的种数最多,达到2990种;再次是张姓,达到2597种;王姓2512种;李姓2157种;刘姓2029种;这五大姓的家谱,都超过了2000种。

家谱种数处于1001~2000种的姓氏包括:黄、吴、周、杨、徐、林;家谱种数处于501~1000种的姓氏包括:宋、胡、郑、爱新觉罗、许、叶、何、谢、赵、萧、罗。

在传统的观念中,修撰家谱大多是德高望重的长辈,似乎不关年轻人的事。其实,有很多年轻人对家谱也非常感兴趣,并期望参与到修撰家谱的浩大工程中来,只是有点时不我待。

家谱是一种信仰

修家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能使人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对和谐社会的发展很有益处。修撰家谱,既能补充法律制度无法涉及的内容,又可以通过家族、家规、家族的向心力来解决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果能够修撰好家谱,这对将来子孙了解先祖,提供了一条捷径。

在中国,大多数的家族都是有家谱的,只是很多家谱在历史事件中遗失,或是损坏了。在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修家谱的风气都很盛。不同的家谱内容也不尽相同,保存程度也是不同的。用心寻找,大多数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家谱。


其实,修家谱体现的是文化传承,而不是血脉传承。人们可以在一个非常大的范围内找到自己姓氏的根源,自己家族的文化渊源,自己的优秀祖先。当然,在寻觅自己家谱的文化本源时,要在一个较为宽泛的前提下入手,不必局限于狭隘的血统。

修撰家谱是敬祖先的表现

有人说:“中国人没有宗教”,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根植着非常朴素的祖先信仰,这便是宗教。

家谱背后的文化
家谱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早已有记载着姓氏的骨片。后来,家谱被帝王诸侯用于记载世系,成为了他们的专利。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已是世族之间通婚和做官的重要依据。到了唐宋时期,民间修撰家谱得到萌芽。明清时期,民间修撰家谱达到兴盛。到建国后,修撰家谱之事曾一度停止。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家谱如此兴盛,那么,家谱里究竟记载了些什么呢?经过探寻发现,家谱里往往记载着同宗同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以及相关的事迹等,它属于文化底蕴浓厚的历史典籍。其内容包括一家一族的祖源宗本,子孙繁衍,迁徙分布,婚配嫁娶,职业方向,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人物传记等方面的资料。

家谱不仅对学术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对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修家谱
修家谱之风,以江浙一带最盛。在江浙一带,修撰家谱花费几十万元都很正常。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去追寻自己的祖先,尤其是一些年纪大的人,他们不希望后世子孙连自己名字都记不住,因此也加入到修撰家谱的行列中。

熟悉修撰家谱的人介绍说,当某个家族决定修家谱时,一定要有一个发起人,三四个同家族的志愿者,并以老谱作为范本,然后组建一个团队,团队里有会长、副会长、委员等,再组建一个编撰委员会,通过这个团队组织修撰家谱。修撰家谱的时间少则修一年,多则三四年,具体情况,视家族大小和资金、人力情况来定。修撰一个家谱,印刷费要用十几万元;而对家谱人员的调查,产生的交通费、餐饮费、仪式费等,一共要用二三十万元。

修撰家谱的资金通常是家族成员自愿捐赠,剩下的钱存放在成立的家族基金会中,用于资助贫困子弟上学等,既加强了家族成员的联系,又体现了家族文化与温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除夕祭祖,是中国流传至数千年的传统风俗之一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除夕祭祖,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和每年的清明、中元等祭祖活动相比,春节祭祖最为隆重和恭敬。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陕西关中的春节祭祖有着与华夏文明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陕西关中习俗,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厅堂,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在一年开元之际祭祖的传统,其本意就是以祭祀的形式,表达对先人的尊敬、怀念、感恩、继承、报答之意。”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鱼小辉告诉记者,“祭祀祖先,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祖先在世时的所作所为以及对家庭、家族和国家建设所作出的各种贡献。特别是一些严厉的家规、家训、家教,经过岁月的沉淀,更是让人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成为我们的座右铭。”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在陕西扶风、岐山、凤翔周原遗址附近,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由健在的长者召集一家大小共赴墓地,感恩追始,祈求保佑。除夕之...
· 最早的妇产科医生“六不治”流传千年而不衰
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的战国时代,名医扁鹊(秦越人)游历各地为人治病。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邯郸市赵国的首都,“带下医”就是当时的妇产科医生。网络配图有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妇产科医生就是扁鹊。算算时间,至今已有2300年了。“扁鹊六不治”流传甚广。时光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人类的毛病,貌似没有改掉多少。能流传几千年的东西,自身有他的生命力。当医院发展到治疗感冒需要花掉几百元钱的时候,人们就会想到简陋的中医小诊所,或许花不了一成的钱。我有钱不在乎,但国家花不起,医保的盘子转不动。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现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也用不着嘻嘻嚷嚷欢天喜地,今日有大力发展就必然有日后的衰落。阴阳之道不会变,人情世故也变化不大,来看看“六不治”:网络配图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
· 中华家族谱的流传芳史【一】
一:现代家谱文化的缔造者和传播者之一客观、真实的记录家的历史。二:根系百家:中华溯姓,古渊远源;肇自虞夏,史传有根;家之有谱,犹国有史;端本寻源,尊宗敬祖;世系辈份,脉序无误;盛世修谱,启后光前;敦亲睦族,报本崇先;功在当代,利千百年。三:家谱--蓄养中国精神的根本:在中华民族灿若银河的文化宝库中,国史、方志和谱牒独放异彩。她们相互交融又自成系统,相互辉映又各具特色,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精深、作用之显著,没有任何国家和民族可以与之相比拟。对如此悠久的文化现象,我们既有承传中华文明的义务,也有弘扬和发展其文化深意的历史责任。但是,由于战乱、灾害和人为的破坏,方志和谱牒损失惨重,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和文明社会的创建中,作为具有历史意义、文化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精华重要表现形式的家谱,其收集、编修和使用正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华人区内展开,这是对中华文化的回归和认同。在国家统一、社会进步、文化生活以及经济...
· 中华家族谱的流传芳史【二】
三千多年来,我国家谱的内容、体例和功能,经历了不断丰富逐步发展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先秦:家谱萌芽。甲骨、金文中已有家族世系的记载,已具备了家谱的基本要素,但较简单。周代的《世本》,记载了远古黄帝至春秋时期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迁居、名号等,是中国家谱的开山之作。汉代魏晋南北朝:家谱兴盛,已出现谱牒之名。尤在南北朝,门阀势力极度膨胀,官之升迁,只辨姓氏高下,不考人才优劣,于是“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国家设谱局,出现审查机构,并出现谱学专家。唐代:家谱发展,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打击门阀势力,提高李氏皇族地位,专门组织官员编纂《氏族志》,计293姓,1651家,分成9等,李氏一等,外戚二等,原来显赫的家族,列为三等。武则天掌权时,又组织人编《姓氏录》,将武姓列为一等,再次打击旧有的士族势力。宋代:转折时期。家谱功能由“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的社会政治功能,变为“尊...
· 范仲淹家族竟八百年兴盛不衰的秘诀在哪里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宋朝名相范仲淹的名言,也古往今来无数知识分子的座右铭。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年轻时极穷,生活艰难,心想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网络配图范仲淹年轻时在寺庙里念书,每一天煮一锅粥(我们现在叫稀饭),把这锅粥再划成四格,每餐吃一块,过这样贫困的生活。到以后范仲淹发达了,做了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他还是保持从前穷秀才的生活,没有多少改变。有一次在苏州买屋居住,一位风水先生盛赞此屋,风水极佳,后代必出公卿。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屋风水能使后代显贵,那不如改为学堂,让苏州城百姓的子弟入学,将来众人的子弟都能贤达显贵,较之自己一家的子弟显贵,岂不是更为有益吗?于是立刻把住宅捐出来,改作学堂,实践了之前穷苦时念念利益众生的宿愿。网络配图他收入多,就想到很多贫苦的人,把他的收入救济那些贫苦的人。看他的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