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装饰考究,古朴典雅的大宅院万荣县李家大院

2017-03-1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58
转发:0
评论:0
装饰考究,古朴典雅的大宅院万荣县李家大院,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万荣县阎景村,创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近200年。是晋南富商李子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万荣县阎景村,创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近200年。是晋南富商李子用的私人宅院。它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其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晋南的民俗和文化特点,古院落群布列有序,层次分明;体量宏阔,用材肥硕;结构严谨,坚固耐用;通风透光,守备森严;装饰考究,古朴典雅。

装饰考究,古朴典雅的大宅院万荣县李家大院

因李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是全国众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运城李家大院建于1935年,一进四合,以南为正。大院门楼雕镂艺术高超,除了装饰以传统的吉祥图案之外,大门两侧还特意镌刻着 《朱子家训》中的两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和“祖宗虽远祭祀不可或疏,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进入厚实重锁的院门,东耳房即是李道荣卧室。当地居住习俗以土炕为铺,炕沿有木制屏扇隔断,中间留有小门容人上下炕铺,炕门上又有布帘悬挡。紧挨炕边有木梯可通二层楼阁,楼阁上靠近庭院方向有小巧别致的凉台,既可晾衣、乘凉,又可增加采光。该院东厢房山墙皆为空心墙,长达20多米,既可藏物,又增加了东房冬暖夏凉功能。

装饰考究,古朴典雅的大宅院万荣县李家大院

运城李家大院私塾院建于清末民初,与李道荣院相隔一个院廊,月亮形院门有推拉式木门防护,为北方民居罕见。门外砖雕对联书:“知乎天地德为本,止也吉祥室有余”,横批曰:“授业解惑”。门内联书:“知道诗人赋绸缪,止邱黄鸟叶绵蛮”,横批:“集贤”。院内北房为一进三间式窑洞,是先生教书的地方,李家子弟满6岁都要来此读书。三间窑洞底下分别有三间地下室,可供储物与避暑所用,半圆形砖雕窗户露出地面,煞是奇巧。私塾先生住东厢房,院内无西房,显得宽敞宁静。

李家大院内院,运城李家大院藏书楼是李敬修之子李道行的住所。1907年清政府派李道行留学英国,李娶英籍妻麦氏并于1914年回国并修建该院。院内宽敞的平台下砖砌一排插廊窑洞,北侧一排二层阁楼,楼上藏书,楼下住人,故称藏书楼。因受西方文化影响,内院门楼的造型吸取了西方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整个院落中西合璧,独具特色。

装饰考究,古朴典雅的大宅院万荣县李家大院

此外,李家大院民居院落中凸现农耕生活的马厩、农具院、作坊院,富有传奇色彩的 “三寡妇院”,以及即将恢复或再现的寿礼、婚庆、生育等原生态风俗场景,即将落成的万荣笑话园、善文化展览等等,都是值得一睹而后快的去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晚清权臣廖氏兄弟的宅院:嘉定廖家大院
晚清权臣廖氏兄弟的宅院:嘉定廖家大院位于嘉定城孩儿桥西北侧人民街60~76号,南至练祁河,北濒花园弄,占地面积10.09亩(6727平方米)的廖家大院,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也即1885年。清同治十年、1871年中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浙江巡抚的廖寿丰辞官回乡;与同治二年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军机大臣的其弟廖寿恒共同赎买世忠堂遗址建造此廖家大院。内有“诒安堂”、“敬德堂”、“勤补堂”等。共有砖木结构房屋124间,其中楼房56间,平屋68间,合计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廖家大院总体布置为庭院型,南北向,前后七进深,以南二进、北五进布局在人民街两侧。南侧两进,是五开间平屋,为门厅、库房、账房,沿河筑石驳、木桥;北侧屋宇,有围墙连接封火墙,五进深,每进院设石库门楼,分隔成前后天井。西侧设3座石库门楼,天井铺石板地坪。第一进是门埭房,五开间,正中开门,左侧为门房间,右侧为轿厅。入大门是第一进,设仪门...
· 潮汕文化—潮乐故事—古朴典雅的潮州民间音乐
潮州民间音乐是潮州人在长期生活中传承和创造的一种音乐文化,主要流行于粤东、闽南、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地区,俗话说:“有潮人聚居的地方,就有潮州音乐。”它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一支独具特色的地方乐种、深受群众喜爱和赞赏。潮州民间音乐形成期可追溯到唐、宋年代。唐代音乐艺术空前繁荣,其时潮州与江南各州郡一样已逐步进入文化发展的上升期,潮属境内丝竹吹管之音,钟鼓和鸣之声,遐迩可闻。唐玄宗开元年间,佛教空前盛行,全国十大州府兴建开元寺。潮州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将潮州原来的荔峰寺扩建为开元寺;唐德宗贞元四年(公元788年),潮阳建灵山寺(建成于公元791年),随着潮州各地寺院的兴建,进一步沟通了中原文化的传入。其中的燕乐和宗教音乐的法曲,随着南来的仕宦和佛教的传播而流入潮州。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被贬来潮当刺史,在《韩昌黎文集》中记叙唐代潮州民间祭神活动有:“吹击管鼓...
· 潮汕文化―潮乐故事―古朴典雅的潮州民间音乐
潮州民间音乐是潮州人在长期生活中传承和创造的一种音乐文化,主要流行于粤东、闽南、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地区,俗话说:“有潮人聚居的地方,就有潮州音乐。”它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一支独具特色的地方乐种、深受群众喜爱和赞赏。潮州民间音乐形成期可追溯到唐、宋年代。唐代音乐艺术空前繁荣,其时潮州与江南各州郡一样已逐步进入文化发展的上升期,潮属境内丝竹吹管之音,钟鼓和鸣之声,遐迩可闻。唐玄宗开元年间,佛教空前盛行,全国十大州府兴建开元寺。潮州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将潮州原来的荔峰寺扩建为开元寺;唐德宗贞元四年(公元788年),潮阳建灵山寺(建成于公元791年),随着潮州各地寺院的兴建,进一步沟通了中原文化的传入。其中的燕乐和宗教音乐的法曲,随着南来的仕宦和佛教的传播而流入潮州。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被贬来潮当刺史,在《韩昌黎文集》中记叙唐代潮州民间祭神活动有:“吹击管鼓...
· 走进不为人们熟悉的大宅院,山西申家大院
提起山西的大院,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大院等晋中商人遗留下来的民居建筑。但明代沈思孝在《晋录》中指出:“平阳、泽、潞豪商大贾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由此可见,以申家微代表的潞商的辉煌历史。潞商早期以盐铁为主,中期开始多元贸易,铁业、丝绸占主导,后期则以手工业制品为主。潞商的崛起始于盐铁、铁粮的交换。明代“开中法”的实施为潞商的发轫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地处河南、晋中、晋南交通要冲的区位优势则加速了潞商的发迹,并很快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商业集团。到明中叶,潞商已经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商帮。而此时,晋中商人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更没有什么显赫的乔家大院。清代以后,食盐贸易逐渐被徽商垄断,丝绸生产亦日渐衰微。同一时期,晋中商人以经营汇兑业务而后发制人,成为晋商的主流,闪烁在潞商头上的光环被晋中商人取而代之。清道光十年(即1830年)申家申明远一支迁至今邯郸峰峰矿区八特古镇,成为...
· 典型的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宅院大同城外吕家大院
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造成商人“只富不贵”的独特社会现象。而这条看似颠扑不破的真理在大同吕家看来并不是有着绝对权威,历代封建王朝的眷顾,以及赋予的无上荣光,让吕家及吕家大院都有着别样的魅力。今天,小黎就带您感受吕家大院的与众不同。在大同城外,桑干河与御河交汇之处,有一大片黄土高原上独特的冲击平原。在这片土地上,座落着一个名叫“落阵营”的村庄。300多年前,一个叫吕天平的汉子来到这里,传说此人系李自成的一个族侄,原本姓李。“闯王起义”失败后,他隐姓埋名改为吕姓,带着一营兵马隐居在这个村庄谋生。秉承“耕读传家”、“笃志诗书”的家训,百年渔樵耕读,子孙亦官亦商。在数代苦心经营之后,一座富丽堂皇的大院——吕家大院——阵容显赫地威立在两河交汇之处。吕家大院分为南大院、胶坊院、油坊院和旗杆院等八个大院。南大院以经营农业为主;胶坊院以做皮革制品和熬胶为主;油坊院以生产经营食用油品为主;旗杆院以读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