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宅院大同城外吕家大院
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造成商人“只富不贵”的独特社会现象。而这条看似颠扑不破的真理在大同吕家看来并不是有着绝对权威,历代封建王朝的眷顾,以及赋予的无上荣光,让吕家及吕家大院都有着别样的魅力。今天,小黎就带您感受吕家大院的与众不同。
在大同城外,桑干河与御河交汇之处,有一大片黄土高原上独特的冲击平原。在这片土地上,座落着一个名叫“落阵营”的村庄。300多年前,一个叫吕天平的汉子来到这里,传说此人系李自成的一个族侄,原本姓李。“闯王起义”失败后,他隐姓埋名改为吕姓,带着一营兵马隐居在这个村庄谋生。秉承“耕读传家”、“笃志诗书”的家训,百年渔樵耕读,子孙亦官亦商。
在数代苦心经营之后,一座富丽堂皇的大院——吕家大院——阵容显赫地威立在两河交汇之处。吕家大院分为南大院、胶坊院、油坊院和旗杆院等八个大院。南大院以经营农业为主;胶坊院以做皮革制品和熬胶为主;油坊院以生产经营食用油品为主;旗杆院以读书做官者居多。现存较为完整的旗杆院,共由六个相互连通的院子组成,是清朝财政大臣吕塘的的宅院,一座仿皇宫四合院建筑;整座大院曾经的门上悬挂着进士、贡士等御赐牌匾,门前栽有旗杆,高高的台阶,威严的石狮;朱漆的大门,雕梁画栋,流光溢彩;整套院落建筑规模在当时晋北堪称一流,属晋商文化的一部分。
吕家大院的主院落为三进三出式,前有门厅,中间有过道厅,后为正厅,结构严谨,布局大方;主体建筑气势宏伟,做工考究。其中,房顶上的脊上有张嘴铁角兽(是皇封,普通人家不能用此物),正厅为三间大堂屋,东西各有耳房两间,在屋中两侧过去摆有开道锣、万民伞、纱灯等,这都是皇帝所赐,一般官员是没有的。整座院落按照“上挂匾,两边载旗杆,墙以滚砖、表砖、方砖所砌,顶以板瓦、简瓦、猫头瓦、滴水瓦所盖,主脊和四道山脊共置六兽,统称‘一匾两杆、三砖四瓦,五脊六兽’建造。”
其建筑艺术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照壁和木雕、砖雕和石雕方面。大院的照壁雕刻内容丰常丰富,现存的几面砖雕照壁,如:“喜报三元图”和“桃园三结义”构图复杂,制作精美;其中“喜报三元图”描绘的是三位书生等待大考张榜的情景,画壁上的人物塑像、梧桐树、喜鹊等均为烧制而成的立体图型,情态活灵活现。
在大院内,木雕随处可见,其建筑年代正是民居木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梁坊等主要构架和撑木等构件,以及构成外廊的天花、门窗上的木雕,都有艺术。照壁额头上的仿木斗拱非常讲究,精雕细刻,内容繁复,无论是吉祥动物、花卉图案,都刻画得庄重而逼真。
院内的石雕、砖雕较多,艺术精美,立于门口处的鼓石同样精雕细刻,内容毫不雷同,画面内容有花卉,有人物,极有立体感。大院内彩绘也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以山水和人物画为主,都是典型的清代文人画,意境深远,诗意盎然。 大院堂屋门前有一块地方略高于院面,约3米见方,为御赐斜砖砌地;这是一块有殊荣的地方,这与其他有钱人家的宅第便有了区别。这方斜砖砌地系光绪皇帝所赐,百官到此都要下跪。吕家之所以能得到这样的恩赐,可能与吕塘 (官至云南总督,是协办大学士李殿林的老师)之子吕生春有关。吕生春为清末进士,步入仕途后亦官亦商,曾在李鸿章府中任职并深得信任,后经李鸿章所荐出任清朝财政大臣。
去过乔家大院的人也许留意到,那些昂首向天,高耸屋顶的兽头与吕家大院的屋顶脊兽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乔家大院屋顶脊兽的嘴是闭着的,而吕家大院屋顶脊兽的嘴巴却是骄傲地大张着,似乎向世人宣扬着官商之家的特殊身份。尤其是吕家大院是由慈禧太后命政府出资所修建,并且还有御赐斜砖砌地等,这一切无不反映出当时吕家显赫的社会地位。另外,吕家大院是随清王朝的兴衰而兴衰的,这更加为吕家大院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