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我们应该这么做
(一)从孝做起。孝是优良传统家文化的魂和根。几千年来,南北文化的分歧,东西文化的差异,使孝文化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始终不停的传承着,并被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不断赋予着新的含义,谱写着更加感天动地的篇章。一个人,对父母孝忠、孝顺,内心深处就一定会有真心、真爱、真情,对他人、对社会就一定甘于付出、乐于奉献。真心能得到他人的信任、支持、理解,真爱能冲破世俗的偏见、跨越生命的极限,真情能融化人心、囊括人生的全部内涵。在家庭里,在朋友中,在邻里间,在社会上,每个人最需要的就是真心、真爱、真情。有真心就有真爱,有真爱才有真情。人人有真心、真爱、真情,就能改变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使人类变得更加美好。对父母尽忠尽孝,才能善良无私、胸怀宽广、不计得失、不图回报,把付出和奉献当作快乐、当作幸福,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国家更加安宁太平。人人从孝做起,从孝做好,优良传统家文化就一定会发扬光大。
(二)、编修好家谱。 在我国,家谱最早可追溯到夏商周,明清时修谱盛行。俗话说:“乱世藏金,盛世修谱。”家谱是中国家庭记载家族世系、族人嘉言善行、族人中重要人物事迹的珍贵文献,是一部教育后人的教科书,它寄托着对本族先贤的追慕敬仰。家谱是一个家族历史的沉淀和绽放,是一个家族引以为傲并值得世代传承的“珍宝”。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家谱对每个宗族、每个家庭、每个人来讲,都是很重要的事情。“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参天之木、必有其根,人之有祖、亦犹是焉。”寻根是中国人的天性,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家庭历史,知道自己的先祖。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在其名著《根》中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从哪儿来。”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自己的根,不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应该做什么,向何处去,那将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和遗憾。
通过编修家谱,从中寻找到我们的“根”,知道我们是什么人、从哪儿来;了解我们先祖的奋斗历史、光辉业绩,以及家族的发展和兴衰;找到勤俭持家的秘密,学得兴家致富的方法。从而,发扬先祖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继承先祖优良的家训、家规、家风、家教等,提升家族的凝聚力,维护团结,增进信任,加强协作,促进互学、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编修家谱也是在尽孝,是对先祖的缅怀和纪念。不忘先祖,才不会忘本;不忘先祖,才会尽忠尽孝。毛泽东说:“收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等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编修好家谱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编修家谱必须客观真实,对历史久远的事情,绝不能凭空杜撰,要做到宁缺毋滥。否则,将失去家谱应有的价值。一部好的家谱,就是一本优良传统家文化教科书,就是一部历史宝典,就是一笔宝贵财富。每个宗亲,积极热心参与、捐资筹资、献计献策、通力合作、尽心尽力编修好自己的家谱,续写好家族的历史,就是对优良传统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三)、修订好家训家规。
运用家训家规告诫家人、教导子孙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在教育或诫勉子孙后代时,家训家规是最基本的形式,它发挥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作用。以“整齐门内、提携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各个家庭的崇尚和重视,并成为优良传统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家规可谓汗牛充栋。其中具有广泛代表性,又极为经典的有:《颜氏家训》《诫皇属》《诲学说》《朱子家训》《弟子规》等。
《颜氏家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主要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书中许多名句,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等等这些,历经千余年,一直广为流传。
《诫皇属》中的“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高贵,以保终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真乃名训。
《诲学说》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可谓金玉良言。
《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等等这些,今天仍然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弟子规》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也是当今社会做人的基本教导,是人生的第一规,是做人的根本!
在学习和借鉴传统家训、家规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家族、家庭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修订出符合社会发展、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切实可行的家训、家规,就是对优良传统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四)、家长处处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家风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而是精神、文化的反映,属于意识形态,是家庭的灵魂。家风反映着家庭成员或家族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思想情操,家风影响着家庭成员或家族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处事方式,家风铸就着家庭成员或家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家风,是家庭的幸福,社会和谐的基石;的家风,是家庭的祸害,社会动荡的隐患。润物细无声,每个人都会受到家风的熏陶和影响,好的家风,才能培育出好子女、好人才;不良的家风,甚至坏的家风,会使子女染上恶习,寻衅滋事,成为坏人。
家风跟家庭的贫富、社会地位没有关系。不论贫穷、富贵,也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贵贱,各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家风。虽然各个家庭都有独特的家风,但每个家庭都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家庭成员必然要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因此,每个家庭的家风绝不是孤立的,它必然渗透到社会中去,影响着整个社会。家风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巨大的。每个家庭的家风好、家风正,民风和社会风气就一定好、一定正。家风连着民风,连着社会风气,也连着国家的风气。
许多伟人为我们树立了优良的家风,值得学习和借鉴。如毛泽东的家风是:“廉洁朴实,勤俭节约,谦虚谨慎,为人民服务,夹着尾巴做人。”邓小平的家风是:“无私,守法,低调。”每个家庭,特别是家长,不仅要学习和借鉴古今许许多多的优良家风,而且要针对各自家庭的实际情况,树立积极健康,勤学上进,艰苦奋斗,符合时代潮流趋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良家风。一个家庭的家风好不好,关键在家长。要树立良好的家风,家长一定要时时处处做好表率,起好带头作用。家长带头好、做得好,家庭各成员才会跟着学得好、做得好。若家长成天在外吃喝嫖赌,不问家事,不管妻儿,不孝父母,这个家庭就会四分五裂、混乱衰败,子女就会懒惰浪荡、惹是生非、走上。因此,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家文化的过程中,家长必须处处带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家庭树立起良好的家风。
(五)、拓展家庭教育内容、创新家庭教育方法。
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家文化,必须在拓展家庭教育内容、创新家庭教育方法上下功夫。就目前而言,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优良传统家文化教育严重断裂和失承,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内容单调,方法简单,缺乏创新。孩子出现的许多不良问题,大多是因家长没有做好、家庭教育没有搞好造成的。家庭教育对子女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同时,社会是个大染缸,由于孩子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沾染上不良恶习。例如:倔强任性,厌学逃课,上网成瘾,说谎吸烟,惹是生非,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要使孩子避开这些不良恶习,家长不仅要加强优良传统家文化的教育,而且要拓展家庭教育内容,创新家庭教育方法。在优良传统家文化教育方面:可以让孩子学习《弟子规》,结合观看系列纪录片《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等,并督促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去做,去落实,孩子就会一天天学好、做好、成长好。在拓展家庭教育内容,创新家庭教育方法方面:(一)父母一定要多学习、多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现在的孩子很有思维,很有见解,很有创意,如果家长不学习提高,观念陈旧,思想僵化,就会使家庭教育严重滞后,影响孩子的思维和成长。(二)让孩子该玩的时候一定要玩,该跳的时候一定要跳,该唱的时候一定要唱,对孩子天真活泼的行为一定要赞许,对孩子天真无邪的提问一定要回答,绝不能束缚或压抑孩子的行为和思维。(三)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管理、当家理财,体验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四)让孩子与父母一起讨论家庭教育问题、处事问题、人生问题、社会问题,使孩子从中领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对待家庭、如何对待社会等。总之,只要家长有心,善于思索,家庭教育内容就会不断拓展,家庭教育方法就会不断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