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原来我们常用“囍”字是我们王家人发明的

2017-02-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4
转发:0
评论:0
原来我们常用“囍”字是我们王家人发明的,王安石20岁时,从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东乡县)到京都洛阳赶考,途经马家镇住店候试

王安石20岁时,从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东乡县)到京都洛阳赶考,途经马家镇住店候试,一天饭后上街,偶见镇上马员外家门上高挂着一对走马灯笼。旁边贴一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王安石看罢沉吟半天,拍手叫绝:“好对!只可惜没有下联。”此话被马家老家院听到,便立即进家禀告马员外,待马员外闻讯出来时,王安石已赴了考场。    

原来我们常用“囍”字是我们王家人发明的

事有凑巧,王安石在考试中因交头卷而受到主考官的赏识,主考官便传他面试,考官指着厅关的飞虎旗说:“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随口以“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相对。考官见他对得既快又工整,赞叹不已。    

   离了考场,王安石春风得意,信步又走到马员外家门外,谁知他竟被老家院认出,被邀请进院谒见马员外。还未等王安石开口说明来由,马员外就将“走马灯”上联吟了一遍,并叫仆人取来笔墨纸砚,请王安石对对子。王安石信手写道:“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马员外见他对得又快又工整,即以女儿相许,并择佳日在马府完婚。原来走马灯的上联,是马员外为马小姐选婿而出的。

   原来我们常用“囍”字是我们王家人发明的

新婚之上,正当新郎新娘拜天地时,报子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得中进士,明日赴琼林宴!”马员外听后更加高兴,便又重开酒宴,王安石喜上加喜,不免多喝了几杯。高兴之余,取来笔砚,在红纸上挥笔写下了一个“囍”字贴在门外,并吟道:“巧对样成双喜歌,马灯旗虎结丝罗”。从此,“囍”字便做为新婚之禧的象征,相沿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惊呆!原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兵马俑是掉色的
去过兵马俑的你是否也曾有疑惑?为什么满坑满坑的兵马俑都是土色的,大BOSS秦始皇也太没有审美情趣了。其实,不是打BOSS秦始皇没有审美情趣,而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兵马俑是掉色的,开始的时候兵马俑可是彩色的哦!历经数十年考古发掘与保护,鲜为人知的秦俑彩绘得以重现,那些神秘多姿的色彩也将引发无尽的思索。“真彩秦俑”集兵马俑发现四十年来的彩绘研究成果,为公众展示了秦瑰丽神奇的颜料用色,匠心独运的装饰技艺,揭示出秦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秦人的色彩审美情趣。秦俑彩绘由褐色有机底层和彩色颜料层构成。褐色有机底层的主要成分为生漆;陶俑身上残存的彩绘颜色主要有红(朱砂、铅丹)、绿(石绿)、蓝(石青)、中国紫(硅酸铜钡)、黄、黑、白(骨白、铅白)等,多为天然矿物质材料。其中,中国紫和铅白、铅丹均被认为是人工制造的。中国紫这种颜料目前在自然界中还未发现,而秦俑是现在已知的、有确切出土地点和年代的最早使用它的实物。秦俑的...
· “囍”字与对联
中国人在结婚办喜事的时候,总爱在门窗上、房间里、嫁妆上贴上个大红囍字。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大红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你翻遍所有字典,包括当今最权威的《辞海》,查遍所有的偏旁部首,却查不到这个囍字。至于这个字的读音,也是各取所需,有的读作喜字,有的读成双喜。那么,这个囍字是从何而来的呢?囍字的由来红双喜由来与王安石密切相关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北宋皇佑七年(公元1047年),宋朝皇帝在全国各地张贴告示将要在全国开科考试,选拔人才。王安石在开考前两个月辞别家人,前往京城赶考。他带着两个书童从家乡临川出发,日行夜宿,一路兼程,先来到淮安府表兄家住下,顺便游览一下淮安的山水园林。淮安盱眙第一山、慈云寺、海神庙、文庙、文通塔、韩候祠、东西十里长街,处处都留下了王安石的足迹。看看考期临近,王安石辞别了热情好客的表兄,继续启程上路。他从淮安府出发进入王家营时,被眼前这热闹的景象吸引住了。只见...
· 我们原来是古代女真人夹谷氏后裔
我们原来是古代女真人夹谷氏后裔文瑞公二十世孙仝道林从始祖文瑞公殉国尽节至今已640余年,传27世。长房戎公后裔已达到十万余人,遍及苏、豫、皖三省九县200余村庄,可谓人丁兴旺。族谱前后共续修八次,尤其是2007年问世的第八次续修的族谱,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内容翔实、结构合理、支系清晰,族谱文化博大精深,从整体的世系上看基本没有断档现象。广大族众还是很满意的。但有一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惑着我们族人,这个问题就是传说中我们是少数民族。还有外姓人说我们是‚鞑子‛。他们根据我们仝姓家族大年午头(腊月三十拂晓)不啵èu)狼烟这件事,(‚嗬茄‛是在大门前点把火传递杀鞑子的信号)认为仝姓不嗬茄叹褪遣簧摈沧樱而不杀鞑子就说明自己本身是鞑子。他们这种说法只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推测。我们听到后很有反感,却又找不出反驳的理由。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查了一下关于‚鞑子‛的有关资料。资料中载:‚鞑子‛就是指鞑靼人,古时候汉族人...
· 我们常用的姓氏知道从哪里来的吗
这里先上一张神图,大家找找看自己的姓氏大约是从哪一支发展过来的。要声明的是,这只是多数姓氏的发展脉络,而不是全部。祖先为黄帝的姓氏:祖先为炎帝的姓氏:祖先为伏羲、颛顼、姚舜的姓氏:其实,姓氏的产生比较复杂,是当时经济、政治、军事、宗教交错叠加发展的产物,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唐代柳芳曾把姓氏来源归为八类,分别以国名、谥号、官名、爵号、先祖名字等为姓氏,氏于居(住地,如东郭),氏于志(崇拜自然物,如姓牛、柳等),氏于事(祖先职业,如巫师后人姓巫)。宋代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又将姓氏来源细分为32类。归纳起来,中国人的姓氏来源大致可分以下类别:(1)以母系氏族社会部落符号为姓氏。这些是最古老的姓,有姬、姜、姒、嫪、妫、姚、姞、嬴等,都是女字旁,以母亲为姓。如夏朝东夷族首领伯益为嬴姓,周朝帝王为姬姓等。”任”姓也是从古姓”妊”衍化而来,女子妊娠,孩子生下姓“妊”,从母亲姓。(2)以国名为姓氏。周代大...
· 原来我们的“杨姓”是那么牛!!震撼全球杨氏宗亲!
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当代杨姓的人口接近4200万,为全国第六大姓。从明朝时期,杨姓大约有2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5%,为明朝第6大姓。浙江一跃成为杨姓第一大省。宋、元、明600余年中,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杨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慢些,杨姓人口总增加率仅为13%,净增加了30万。杨姓人口的分布总格局也发生变化,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苏鲁、赣闽、晋陕、川湘四大块杨姓人口聚集地区,重心由西部传到了东南部。杨姓总人口已超过4000万,为全国6大姓之一,约占全国人口的3.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云南三省,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山东、湖北、湖南、贵州、河北,这五省又集中了30%。四川为当代杨姓第一大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