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是我们家族文化传承最好的教科书

2017-02-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39
转发:0
评论:0
族谱是我们家族文化传承最好的教科书,“前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古。今人不修谱,子孙寻根苦。”时代变迁、社会革新、城镇化等

“前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古。今人不修谱,子孙寻根苦。”时代变迁、社会革新、城镇化等因素,给家谱的保存和流传造成了较大障碍,也抬高了后人寻根的门槛。

族谱是我们家族文化传承最好的教科书

族谱是家教最好的“教科书”

落叶归根,这样的信仰一直都扎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寻根潮也由此高涨起来。于是乎,家谱便成了人们寻根最好的依据,自己从哪里来?祖上是干什么的?家谱像一本史记一样记载着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这样的神秘感,让85后小伙詹宣武迷上了研究家谱。

曾经有人说中国人最信奉的不是儒教、道教,也不是佛教,而是“家教”。在詹宣武眼里,家谱就是家教最好的“教科书”。它能让人体会祖先奋斗的历程,领略宗族文化的传奇,它还是一本“百科全书”,蕴藏着很多有价值的文史资料。“它的传承有利有弊,但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普通大众的生活史实。”詹宣武说,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既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富资料,对于社会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史料价值,同时还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它对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研究家谱10多年,如今的詹宣武已经成为一名专业的修谱人,在市区丹溪路的一栋写字楼里办了一个专业修家谱整理民间文献的工作室———宗和谱局。凭着自己的兴趣赚钱,看到别家的旧家谱,他就两眼放光,爱不释手。10多年时间里,他主持编纂了上百部家谱,其间也应邀参与一些地方历史文化丛书或村文化礼堂等乡邦文献整理和编写,脚步遍及浙江、江西、福建、安徽等地。其中,他所编排的不少家谱已被各地档案馆或图书馆收藏,同时他也被中国乡土协会谱志文化委员会聘为谱志专家。

在詹宣武看来,修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在修谱的过程中,詹宣武非常注重存真求实的精神,注重家谱的时代特征和内涵、编纂过程中注重史德等方方面面的细节,“中国的家谱是私家档案,是整个民族的血脉信仰,是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励志诗,是乡土历史的记忆,是人们心中一条‘回家’之路。所以在修谱时要去伪存真,尽可能地反映乡土史实。”詹宣武说。

在他所修的家谱中,也不乏一些创新性的举措。比如,制作出速查表,方便查询;在每一页的家谱上,标注出家族人物介绍的相应页码。詹宣武说,旧的家谱一般都是先翻氏系图再翻行传,现在有了这些新编排,可以快速地进行查找,“老的家谱一般人看不懂,我们现在所修的家谱是能够让所有老百姓都看懂的。”此外,在修谱的过程中,詹宣武还将地方文献与家谱结合起来,让家谱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在他看来,文化认同大于血缘认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家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是我们家族每个族人应做的事
孩提時,每年清明节总是父亲带着我兄弟们去祭祖,并告诉我们这山葬着爷爷奶奶的身骨,那山埋着太爷爷的坟,还哪山是始迁祖的墓地……当我长大后,才知道他们是我的先辈,我身上是他们的血液。我是靠着他们才来到这阳光的世界。所以,我总是在思索不断,我是从哪里来?我的根在哪里?带着这疑问走遍大江南北,带着这疑问流过我的青春岁月。腊月初七,人们准备喝腊八粥的时候,寒风列列细雨蒙蒙,在阵阵汽笛声中,我带着吉科先生的敬意和宗亲们的怀念,踏上北去的列车,为的是去祭拜一位为胡氏家族呕心沥血研究文化,无私奉献帮助宗亲们寻根问祖的老先生一一胡学谦宗亲。学谦宗亲去世快一年了,他生前曾与我合作完成《中华胡氏大成谱》的出版工作。且在十年前,由胡氏宗亲网总版主南山先生介绍相识,我俩成了好朋友。由于同是湖北阳新克仁公后裔,故此我俩交缘入深,相得益彰。学谦先生生在方城,可他不畏艰苦。为了胡氏家族,他走访了河南大部胡姓家族聚居地,问...
· 传承好闵氏家族文化,复兴离我们还远吗?
文化,就是用过去悟了道的圣贤们的遗留下来的文字,化解烦恼、变化身心气质。文化不是摆设,要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化解人生困惑。文化不是文学,不是文凭,而是做人的学问。做人的学问不是知识,而是人格形成。不会赚钱,文化会被认为是空的,但只会赚钱不会做人,是难以保持富贵的,甚至会因为钱带来灾难。会做人,一定会做事,事情做好了,自然有钱赚。会做人不会做事,只能说明做人的学问还没有圆融。在这个商业社会,做人是本,赚钱是末,但得本,不愁末。祖上闵子骞是悟道的高人,虽然历史记载不多,但名列孔子最得意弟子颜回之后,绝非偶然。孔子时代,儒、道是不分家的,孔子是个入世的修行者,是集上古文化的大成者。后世称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当时是没有这样提的。孔子提倡君子的静定修养功夫,君子就是有理想人格的人,理想人格就是智仁勇全面发展到顶级状态。圣人一定是英雄豪杰,英雄豪杰不一定是圣人。英雄可以征服天下,但不能征服自己,圣人则...
· 族谱网记录李氏的家族文化传承
人类从远古走来,经历了千百万年的历史跋涉,一步步地从自然荒芜走向社会文明,在这个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血缘关系的氏族文化或部落文化,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家谱文化承载的伦理、情感和道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有它,我们的社会和谐而有序;我们的生活才精彩分呈,丰富多彩。它记录了族群生命的年轮,连接了族群的生命情感,谱写了族群生命长河的凯歌。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正因为家谱文化的记录,才形成了今天中华文化百舸争流的繁华。更多资料:百姓通谱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李氏家族文化记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我们的远祖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五帝”时皋陶的氏族联盟时代。传至理征时,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幼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今河南苦县)。其后利贞畏于纣王追捕不敢姓理,以“木子”救命之恩,改为“李”氏。由此我们知道利贞是李氏得姓始祖。唐代在甘肃省陇西县南安乡一心村庙儿巷建有李家龙宫。后来李姓后裔在...
· 族谱网详谈中华舒氏家族文化的传承
一个家族史上出现过一两个杰出人才,属于偶然现象,但舒氏繁衍生息几千余年,代代皆有英才,甚至对每一个时期的士风、民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就不简单了。细细探究,这与吾族背后的家族精神和文化息息相关。不知你是否接触过一本名为《上下五千年》的书,在我小学的时候老师介绍了这本书给我,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文字上的中华史,通过它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一点初步的了解,也从中了解了一些内容,但根据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我知道了,我们中国是世界上的文化大国,也慢慢的了解到了华夏子孙的五千年中华文化史的健康传承和延续。文化是我们的优势,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中重点描述了一个理论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我们的文化也一样,在遵循着这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才有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它也同样在历史的延续中,证明了我们文化的优势。无可非议,五千年的文化史,已经证明了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的优势,因此传承和延续我们...
· 族谱一門深湛的學問,传承千年家族文化写实
編修符合歷史事件的《族譜》真是一門深湛的學問:不能拘泥於老譜來按圖索翼,以訛宣訛。必須探索歷史事件、揭開歷史真相、解密塵封檔案、讓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例如:浙江龍泉:“大明開國功臣吳王府參軍胡深將軍之族”的歷史,如果拘泥於《月嶺胡氏老譜》記載:根本不知道胡深將軍家族中的一班女人,“趁夫君外出尋父之機”,作些小動作(繼母使長媳租房在外),斷絕生活來源,妯娌間爭相打擊,逼使項氏夫人留下了遺囑:生不還龍泉,死不回葬龍泉。明太史宋濂撰《故參軍胡君妻項氏夫墓誌銘》。《致使胡深將屬於自己的份額龍泉祖田賣掉給同僚賠債。明太史宋濂撰《故參軍縉雲伯胡公神道碑》。七百年來,自稱為龍泉胡深後代根本不知道胡深長子皇太子伴讀,宣武將軍胡楨于洪武元年從處州衛指揮司調任(鳳陽府都指揮使)在任十三年之久,錄《處州府志》。洪武皇帝為雲南長治久安,從內地移民三百萬沖入雲南各少數民族進行混居,在洪十三年將宣將軍以:潑皮、又不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