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三槐堂王氏真是人才辈出王氏家族的骄傲

2017-02-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935
转发:0
评论:0
三槐堂王氏真是人才辈出王氏家族的骄傲,当北宋灭亡时,三槐堂八世孙、三沙王氏始祖王皋(王巩四子)护驾宋高宗、孟太后南下,

当北宋灭亡时,三槐堂八世孙、三沙王氏始祖王皋(王巩四子)护驾宋高宗、孟太后南下,曾两次拥立宋高宗的皇位,宋高宗感恩,封王皋为殿帅府太尉。王皋举家南下时将所有祖传谱牒资料隋身携运,赢得南宋文武百官无不叹服。他还派次子王铎(字吾护)拿着家谱去临安到同为太尉之职的岳飞家中,请岳飞为《王氏宗谱》作跋和题词。岳飞一方面为王皋的“斥金虏、拒叛臣”护驾大功而感动,另一方面为王氏后裔有贤且有才,便细读王氏家谱,看到王氏谱“禀然完帙阅历异代而光远有耀”,便挥笔写出《王氏宗谱跋后》,并又按王铎带耒其父王皋的嘱托书写了“王氏世宝”的四字题词,作为王氏宗谱的卷首。现“王氏世宝”题词尚存。

三槐堂王氏真是人才辈出王氏家族的骄傲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生前的作品传世不多,人们所熟知的有是《满江红》、《小重山》等词及《金沙寺题壁》等数篇,书法有前后《出师表》、《还我河山》等。而新发现的岳飞两个手书题词,即是“眉山苏氏传世至宝”、“王氏世宝”。“眉山苏氏传世至宝”是岳飞29岁时给苏东坡后人为谱时的题词。而“王氏世宝”是岳飞给王氏为谱时的题词。由此说明,岳飞不仅是一位历史名将、爱国英雄,而且以激情满怀、气壮山河的独有手法将自己的的感受融于文章、书法之中,使得文采焕然,笔若游龙,气势超群。

  下面将岳飞撰写的《王氏宗谱跋后》敬录如下:

  “皇宋受命,贤臣辈出,而相业炬赫、得君最厚者,无若魏国王文正公,而其子懿敏公素及孙太常公巩,皆以文章气节显名于时。若余所交殿帅王君子高,固文正公曾孙也。君以名家子,释铅颖、从戎马。当靖康末造,斥金虏,拒叛臣,崎岖万状,辇从南行。虽疆场宿将,无不闻名叹服。每因公事宴集相与,论及世变,君则嘘唏,泣数行下。盖其忠愤激烈,实有大过人者。顾军旅旁午,契阔者久之。兹奉朝命召还,休沐多暇,而君之仲子省郎吾护,捧君手书,谒余于临安私第,且出宗谱,索予为跋。余既喜故人之有子,更深喜故人之子之贤,且才也。乃受而读之,其溯源自子晋,得派自太原。由晋及唐,迄昭代,文章甲第。炳炳弈弈,世不乏人。氏族之盛洵乎,蔑以加矣。顾余武人也,无渊云严乐之文,而欲附王氏谱牒之后以垂不朽,不其难哉。然窃尝横览当代高门右族,炫熠宗支汗漫卷帙,几于连帷压架,乃数传而虫蠹穿之矣,又数传而灰烬荡之矣。求其如王氏之裒然完帙,阅历异代而光远有耀者几何耶?是真两序间之赤刀、天球、河图、大训也。谨谢省郎为我寄语尊人曰,是可为王氏世宝矣,爰题四字于卷首而归之。”

  分析此文:

  1、作者先用“贤臣辈出”,引出“相业恒赫、得君最厚者”王旦,以及“文章气节显名于时”的他的子孙王素、王巩。

  王旦(957-1017) 北宋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字子明。太平兴国进士。以著作佐郎预编《文苑英华)。咸平三年(1000),为同知枢密院事。次年,任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辽大举攻宋,真宗亲赴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他留守京师。三年拜相。居宰相府十二年。以"务行故事"为要,多提拔端重之士。寇准对他屡有非议,他却极力推荐其为宰相。推荐人才,不以私恩自居,曾义正辞严地拒绝契丹、西夏的钱栗之求。但他对真宗封禅、"天书"等活动,不持异议。王旦事寡嫂有礼,与弟旭友爱甚笃,婚姻不求门阀。卒,年六十岁。帝临丧恸,废朝三日,赠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乾兴初,诏配享真宗庙廷。及建碑,仁宗篆其首曰:"全德元老之碑"。著有文集二十卷。王旦后人将其归葬于莘县城郊之群贤堡,现墓仍存。

  王素(1007-1073) 字仲义。王旦次子。赐进士出身。庆历初,累迁知谏院,以论事无所畏避,获仁宗嘉奖,任天章阁待制、淮南都转运按察使。两次召知开封府,出知华、汝、定、成都、许等州府。为官敢于断事,以吏才为时所称。两知渭州,任边帅亦有建树。晚年历知成德军、太原府。官至工部尚书。(《中国历史大辞典》第42页)

  王巩,字定国,自号清虚。王旦孙,王素子、张方平婿。神宗时上书言事,冯京荐之,不为王安石所用。历大理评事、秘书省正字、太常博士。坐与苏轼往来,谪监宾州盐酒税。司马光执政,为宗正寺丞,屡更外任。哲宗末,新党再起,编管全州。徽宗时,历名元?党籍。生平练达世务,好臧否人物,议论时政,屡遭贬逐。诗文为苏轼兄弟所推重。著有《甲申杂记》,《闻见近录》、《随手杂录》等。(《中国历史大辞典》第38页)

  2、作者又用具体事例,写出自己的好朋友王子高(皋)忠君、爱国的优秀品质。

  王皋(1081-1156) 字子高,行四四,王素之孙、王巩第四子,世居开封府开封县新里乡大边村。忠君、爱国。宋建炎初,随隆裕太后南渡,官拜殿帅府太尉,高宗赐宅于建康。致仕后家居苏州的荻扁,为王姓南迁(三槐堂全沙)一世祖。卒后葬于苏州益地乡。娶赵氏,生易、铎,继娶邢氏,生胤。(《中国东南的宗族与宗谱》第36页)

  3、写“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老朋友的重托,撰写《王氏宗谱跋后》的。

  4、作者又用对比手法,突出了续写王氏谱牒的重要意义,最后用“王氏世宝”作了精辟的概括。

  5、赤刀、天球、河图、大训:《今古文尚书全译》:“越玉、陈宝、弘璧、琬琰、大玉、夷玉和天球,均为不同产地的宝玉;序,墙也;赤刀,为周武王伐纣时用的刀,赤色,周正色也;大训,为记载训戒的典籍;河图、洛书,为古代地图、书籍。”

  这篇《王氏宗谱跋后》追根溯源有据、考证世系得体,字字珠矶,有英雄惜英雄之感,流露出作者对王氏祖孙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也为王姓了解自己的祖先,提供了难得的史料。王姓后人一定为自己的祖先能交上岳飞这样的好朋友,而由衷地感到自豪。因而代代相传,成为王姓光荣的象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槐堂·临淮王氏
北宋靖康年间,金人入汴,宗族奔散,高宗南渡,议都建康。公以行营招讨使守淮,为建康保障,遂居临淮。配氏未详。子一:维中。注:据溧阳《东坡王氏》谱载北宋靖康年间,金人陷汴,宗支播迁,我祖如京公与弟皋公各行己志。如京公以行营招讨使守淮拒敌,皋公封太尉,扈驾南渡,辅国兴王。兄弟各怀谱牒,不忘水木之本。尔后如京公守淮,遂居凤阳县临淮关,为临淮始祖。皋公居苏州荻扁里,生三子,占籍三沙,为三沙王氏始祖。如京之子,维中,金兵破凤阳,公集乡兵,据韭山为寨,依附者数万余人,时金以孙兴知凤阳,属县皆听,惟公不从。后仕至左军统领。配氏未详,子一:希吕。希吕,字仲行,避乱徙合肥。建炎二年由淮西庐州扈跸南渡,侨寓嘉兴。乾道五年,登进士科。六年召试,授秘书省正字,除右正言。淳熙二年除吏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兼中书舍人,令知庐州兼安抚使加直宝文阁江西转运副使,五年召为起居郎,除中书舍人,给事中转兵部尚书,改吏部尚书,除端明...
· 宛丘王氏与三槐堂
北宋时期,在开封的三槐堂王氏基本上有两个家,一个在开封仁和门外的三槐堂,另一个在宛丘的料马村。宛丘王氏,据《淮阳志》记载,最早应是唐末王勃第三个孙王授因避乱迁于宛丘。查王勃同宗孙辈,因避乱,有迁往山东巨野形成王禹称家族世系,迁往当山形成王尧臣家族世系等。据记载,迁于宛丘这支王氏的有:王通九世孙(王勃七世孙)王祀,(和王祜同世)因避乱迁往宛丘。该支王氏的王凤,到北宋末年靖康之难,从开封坐大船顺惠济河到宛丘,上岸和王俣祖与金兵打了一仗,居住在宛丘料马村。据三槐王氏家谱和三槐王氏旁系支谱记载,迁往宛丘料马村的还有:王祜幼第王祉孙王轸字应宿,宋由上舍登进士,除太常博士,历工部尚书,直秘阁,知鲁州,三迁至司农少卿,以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当时在馆开谈经术,有五朝春秋二十五卷。因河决,与从叔勉等徙家陈之宛邱。配贾氏,子五:景阳、景章、景华、景庄、景恪。又景阳六子;景章一子;景华子九,隣恕、明恕、公...
· 三槐堂王氏后裔
古项城为旧颍州治,苏东坡出任颍州知府,曾撰《三槐堂铭》一文:晋公,魏公王旦(字子明),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三公者”。(见《天下才子必读书》)项城先贤周兴嗣《千字文》云:“府罗将相,路侠槐卿”。其槐卿,即为槐棘,以三槐九棘指三公九卿。《周书.秋官》:周代于朝廷置三槐九棘,三公九卿分坐其下,亦指三公之位。苏东坡《三槐堂铭》云:“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晋公所建房屋门前植郁郁三槐,希望后裔有为官者宜效法先贤勤政爱民。吾友项城才子王中华先生,乃三槐堂王氏之后裔,余与王兄相交莫逆,因书“三槐堂”相赠。南顿:古称包州,包牺氏(太昊)之州,又称阴周故城。数千年的古槐郁郁葱葱,至今尚存。《康熙年项城县志》载:“南顿背枕太昊之墟,左倚颛顼之国,古帝王皆出其间...”。
· 三槐堂王氏祖根考辩
三槐祖根是太原王或琅琊王,南宋以来一直喋喋不休,争论不停,视乎成了一个谜。现在本人就所掌握的资料和考证予以考辩,请各位学者专家斧正。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您知道王氏三槐堂、三槐家风的来历吗
史书记载,周代宫廷外植有三株槐树,百官朝见天子时,三公皆面槐而立。为此,周朝至宋朝“三槐”代指三公。不过,随着王祜手植三槐故事的流传,宋朝以后,三槐几乎成了王姓的代称。北宋初期,赵匡胤想以谋反罪名除掉大将符彦卿。于是,让祖籍莘县的大臣王祜前去调查。王祜核实后得知,符彦卿并无谋反之意,只是其家中的几个家奴仗势欺人。王祜对符家家奴严惩后回朝禀报皇帝:愿以百口之家保符彦卿无罪。赵匡胤除掉符彦卿的设想泡了汤,遂迁怒于王祜。因王祜秉性耿直,本应做宰相的他,仕途异常坎坷。直至太宗赵光义即位后,64岁的他才出任兵部侍郎,但任职一个多月就病死了。壮志难酬,王祜心有不甘,他生前发现次子王旦聪敏过人,前程可喜,便亲手在自家院中植槐树三株,十分自信地预言:“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宋代太尉、司徒(丞相)、司空(御史大夫)三要职合称“三公”,是众臣之首。30年后,王旦果真做了宰相。王旦“知人善任、任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